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生活中的负数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4

生活中的负数。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负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以启发诱导为活方法,较好突出了数学课教学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要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三个教学环节①是课前通过让学生调查一些城市的气温,唤起学生对温度的熟悉,并提出有关温度的问题,创设这一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及调查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入行教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同想法,规范了温度的读法写法及单位。

③在教学零下温度时,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零下温度的写法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衣着感知不同温度的冷热。

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教学行为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不但创造性地把握教材,还对教材的内容入行了拓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意经历,体验和发展老师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做演示,使学生能直观地学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

3、本堂课的教学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提供材料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学数学,两个探究活动都是围绕问题一一交流解答,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启发下,探究获得信息,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体现了新课程中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

通过听了杨老师的这节课我自己有以下3点感受。

延伸阅读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数据。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数,比例如说,我家刚买了个空调用去了3100元,你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数呢?

学生汇报。

2、针对有特点的数相应板书

A、(如千以内的数)学生大声读。指名说各数的组成。

B、(如万以内的数或更大的数)同学们,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比较大的数,从这节课开始就来一起认识一下。

3、揭示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使孩子对数学有着更多的亲切感,以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

二、自主探究

1、万以内数的读法。

(1)我们的老朋友蓝灵鼠最近搬了家,新添置了很多家用电器,让我们到他的家去看一看吧!

(2)课件出示商品图片及标价,你能读出这些数码?

空调:3200元

全自动洗衣机:4008元

电脑:8080元

电冰箱:2165元

(3)指导读法:把这些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按照以前学过的方法试读。

(4)学生试读并指名读。

(5)重点指导中间、末尾有零的3个数的读法。

(6)说出上面各数的组成,同桌互说后,集体订正。

(7)在数位顺序表中,你发现新朋友了吗?(发现了万位)从右往左数万位在第几位?(第五位)

(8)反馈:读出2118、1870两个数。

(9)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2、万以内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4幅图片,读下面的说明文字,鼓励学生把信息中的数字写出来。

(2)学生试写,指名板书。

(3)集体订正。

(4)总结写法。(小组讨论、汇报)

3、质疑:关于万以内的数的读、写,你还有问题吗?

三、快乐尝试

1、师:大头蛙知道了同学们掌握读、写数的新本领后很高兴,它很想知道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让我们一起接受它的考验吧!

第一关

(1)写出下列各数。

①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约六千三百千米。

②水源小学有学生一千零八名。

(2)连一连(把数字相同的小兔和胡萝卜图片连起来)。

第二关

(1)720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5341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第三关

(1)一个四位数,个位上是9,千位上是4,十位上是5,百位上是0,这个数是()。

(2)北冰洋的平均深度数是由1个千、2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它有()千米深。

2、小结: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刘翔奥运赛场夺冠照片。

①他带的号码布是多少号?(1363)1363表示什么?

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刘翔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2、国情教育(显示)中国骄傲的大数

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三;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

3、环保教育(显示)惊人的大数

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

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

看到这些数据,你想说点儿什么呢?(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爱护,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中国骄傲的大数和惊人的大数的鲜明对比,抓住时机适时对孩子进行国情和环保的思想教育,把教学自然拓展到课后。)

五、全课小结

老师:同学们,你们瞧!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认识了许多生活中的大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大数,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生活中调查,下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调查的数大,好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既对以上的知识做以总结,又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比一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3、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直接写出答案

410=2.85100=6.021000=7.5100=0.76100=0.3741000=4.210=510=0.3100=4.04100=201000=0.6100=

2、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

3、填空

2千克=( )克3米=( )分米4厘米=( )毫米2米4厘米=( )厘米

二、新课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也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三、汇报交流

1、先看课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1)运动会上老师为同学们记录了成绩: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

(2)体育老师给大家测量体重:我的身高是1.35米。、 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3)医生替小红量体温:你的体温是38.5℃,发烧了。

(4)面包的价格0.90元、火腿的价格2.85元、牛奶的价格5.98元。

2、为了参加学校举行舞蹈比赛,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给他们排排队(出示图片)

讨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交流后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几个数,有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如80厘米, 0.95米,1.32米,叫做单名数;有的有两个单位名称,如:1米45厘米,叫做复名数。

80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

3、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米=1/100米,80厘米里面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 米=0.80米。

(2)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80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80除以100只要将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得出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

80厘米=0.8米。

4、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书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两位,三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讨论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总结

小结: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实现。

总结: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5、给刚才这四名同学按高矮顺序排队。(学生练习,巡视辅导)

三、反馈检测

1、完成课本70页 练习十一 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补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厘米=( )米 450米=( )千米

41公顷=( )平方米 72克=( )千克

8平方分米=( )平方米 97千克=( )吨

5千米250克=( )千克 2米6分米=( )米

3千米70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7450米=( )千米 9020千克=( )吨

1米5厘米=( )米 19元5分=( )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把10万张一元的人民币每张首尾想来摆成长龙,这条长龙最多能摆多远?,先估一估,再计算。(一元的人民币的长度为0.138米,宽为0.063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71页 练习十一 第4题、8题、10题。

板书设计:

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生活中的大数》案例及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大数》案例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生活中的大数》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谁愿意介绍给大家。(点击电脑出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都藏有数字,你能找出来吗?
2、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大数,课本中也介绍了一些,我们来读一读。你还知道有哪些?现在把你收集到的资料与你的同伴说一说。
3、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他收集的大数资料。
〔设计意图:以老师收集及展示的大数为引线,引出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学生互说收集的资料并找出其中的大数,对千、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数一数。
1、(点击电脑出示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中会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到底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板题:数一数)怎样数比较快?
2、让学生数一数、议一议。
3、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击电脑演示从大正方体图中切割出一层小正方体)
你是怎样数出这层有100个小正方体的?(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击电脑演示从一层小正方体中切割出一排小正方体),数一数这一排小正方体中是不是有10个小正方体?
4、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那么有这样的几层呢?(点击电脑演示大正方体切割10次得到10层小正方体)
5、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一百一百地数,我们数了几次,10个100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设计意图:在出示了大正方体后,要求学生猜一猜其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然后再数一数,这是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思考、讨论后,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法,首先数出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后,再数出一共有多少层,也就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借助课件演示大正方体中切割出一层小正方体,这层小正方体中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共有10排,让学生对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10个100是因为大正方体中共有这样的10层,课件中的大正方体横切了10次,就说明了这个大正方体是由10个一百的小正方体组成的。最后引出结论:10个一百是一千。〕
6、(点击电脑出示一层是100的小正方体图8次)提问: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了?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千?(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电脑出示一层是100的小正方体图2次,与前面的8层重叠组成一千。)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逆向思考问题,正着数10个一百是一千,反过来,数出了八百,还差多少够一千呢?同时也是把大数一千分解成了10个百,已经数出了八百,10减去8剩2,也就是还差2个一百,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数的计算奠定基础。将所差的两层补足,也是对学生思考后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
7、(点击电脑出示3个大正方体图)一个大正方体中有一千个小正方体,那么3个大正方体中会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一千一千地数,数了3次是3千)
8、(点击电脑出示10个大正方体图)10个大正方体呢?(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9、(点击电脑出示6个大正方体)提问: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了?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电脑出示大正方体4个,与前面的6个大正方体共同组成10个大正方体。)
〔设计意图:出示3个大正方体是对学生刚学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一千个小正方体进行巩固,并学会数几千的数。然后出示10个大正方体,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得到了10个一千,千位满十了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得到了10个一千是一万。出示6个大正方体,还差多少个小正方体才够一万?也是让学生能逆向思考问题,正着数10个一千是一万,反过来,数出了六千,还差多少够一万呢?同时也是把大数一万分解成了10个一千,已经数出了6千,10减去6剩4,也就是还差4个一千,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最后验证学生的答案。〕
三、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我们班大约有50名同学,如果是10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如果是20个班大约又有多少人呢?一千个人聚在一起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呢?(点击电脑出示千人图)
2、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一万个人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呢?(点击电脑出示万人图)
3、(点击电脑在同一副画面中同时出现千人图和万人图)看了这两副图,你有什么感受?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千人图、万人图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个一千是一万。〕
四、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出示计数器)我们在计数时,十个十个地数,十就作为了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百也作为计数单位,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那么千可以做计数单位吗?万呢?想一想在计数器上千位会排在谁的后面?为什么?(十个一百是一千)万位呢?为什么?(十个一千是一万)在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当中,谁的计数单位最小,谁的计数单位最大?
2、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
3、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
4、让学生把课本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填完整后让学生说一说: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位顺序表进行反馈对照)
5、提问: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是一千;10个一千是();
(2)百位的左边是()位;百位的右边是()位。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万比千大之后,首先认识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再将个、十、百、千、万这五个计数单位进行比较,并在计数器上将千位和万位找到,并在课本中把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再说说计数单位的顺序,进一步对今天所学的千和万进行巩固。〕
五、练习
1、出示第29页说一说中的第(2)小题的正方体木块图。
提问: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你是怎样数的?(结合学生的叙述,点击电脑演示把零散的10块小正方体木块叠放成一个竖排为十的正方体木块图)
2、同学们都会数小正方体木块了吗?打开第29页的说一说,与你的同桌说一说每道题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点击电脑出示数字248)提问:谁会读这个数?如果用正方体木块来表示,你打算怎样摆?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老师是这样摆的。(点击电脑出示两个竖放的每个是100个小正方体图,再出示四个竖排的每个是10个小正方体图,最后出示零散的8个小正方体图。)
〔设计意图:出示第29页说一说中的第(2)小题的正方体木块图进行练习,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同桌说一说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计算奠定基础。根据出示的数字利用小正方体木块来表示出来,是对前面的练习的补充,前面进行的是看形说数,后面进行的是看数摆形,这个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渐渐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六、涂一涂
第29页中的涂一涂。学生做完后将学生的作品在实物投影机上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评一评他涂得怎样,还有其他不同的涂法吗?
〔设计意图:在做练习的同时,会把数按计数单位分别计数,进而巩固数的组成,为今后学习大数的加减计算打好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七、活动
4人为小组,每人报2个万以内的大数,且所报的数的每个数位上都要有数,由一人将所报的数记录下来。活动时由其中1人报一个数,其他人报比他大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初步学会数数和读数。初步学会大数的比较,给下节课学习大数的比较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的必要性。
这节课里事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发现、查阅、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这样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处在自我探索之中,在学生调查之后,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汇报调查、发现、实践的情况,以此揭示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把课堂延伸至课前,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这也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一种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我首先将生活数学化,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数,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大数,进而产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然后,在学生研究探索,将生活化的大数抽象成数学知识,又安排问题:“说说生活中的1千有多大、1万有多大?”重新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将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本节课里教师主要安排以活动,促进学生数感地发展,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生活中的大数,课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数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在学生认识“十个一百是一千”“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你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万”的概念,并对“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还突破教材的限制,创设了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的题,出示了一些几百、几千的数,让学生思考还差几百或几千才能凑成一千或一万,以及出示数字,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学生想得多了,思路开阔了。这就更体现了教学中的新思想: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生活数学化,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1.6.14生活中的数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课堂气氛欢快、民主、和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使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执教: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严慧

指导教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教研室孙静兰李艳

评析: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数教研员车文胜

1.6.14生活中的数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习学案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习学案

一、习作目标

利用传统节日“端午节”,指导学生整理、综合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让学生选定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一个方面,写成习作;在收集、整理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2、在“口语交际”中展示。

三、重难点

抓住一种传统文化,介绍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习作指导课

一、回顾课文,引出习作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欣赏了古代建筑(故宫博物院),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今天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写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师板书: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想想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组织内容,表达清楚、有条理。)

2、审题:这次作文写什么?(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

也就是说,我们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三、抛石引路,拓宽思路,学习方法。

“端午”引路,学方法

1、传统节日习俗:

请学生讲讲端午节的来历(师板书重点词语: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春秋时代楚国人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汨罗江凭吊)

请生想想其余传统节日的来历

2、传统食物介绍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传至今,你会包粽子吗?

播放视频“包粽子”。(师板书重点词语:原料:粽叶、米、枣等。包法:漏斗状、放进、包裹、扎。样子感受)

3、传统手工艺品

香包(师板书重点词语:制作原料样子故事感受)

四、归纳提纲(只选一种写)

开头开门见山

中间传说故事/制作原料(相关活动/物品样子)

结尾自己的感受、心情

五、生列提纲,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怎样写。

六、学生打草稿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

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

学生活动。

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

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五、教后反思:

1、经过补充练习、综合练习,学生对角、直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了基础知识,部分孩子的创新思维、空间观念得到较好的发展。

2、但是,一些孩子在画角时,两条边画得不够直,涂改较多,课后要个别辅导。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白加法:把数合起来;减法:(1)从总数里去掉;(2)求()比()多几或少几?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和审题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自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来玩个猜数游戏好吗?我左手拿7个珠子,右手拿6个珠子,合起来有几个珠子?你是怎样猜的?

预算;我是用加法算的:7+6=13

师:真棒!你懂得用加法解决问题。如果我一共有16颗珠子,左手有9颗,那我右手有几颗?

预算:我是用减法算的:16-9=7,右手有7颗。

二、揭题:

师:真棒!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三、收集生活素材,梳理加减法知识。

1、梳理加法知识: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收集了一些加减法问题,请把你的收集到的加法问题跟同位读一读。

汇报:全班读出自己的加法题目;集体判断是否加法问题。

设疑:其实像这样的题目我们都能用加法解决,想想这些题目的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算:(1)表示把数合起来(2)表示求总数(3)求原来的部分

小结:对表示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板书)

2、梳理减法知识

师:那你在生活中又找到哪些减法问题呢?

预设:提有关求剩下的问题

师:对表示求剩下的,要从总数里去掉的(板书),我们说这是减法1谁提的问题跟他类似?找3个同学找出自己类似的题读一读。

师要求其它同学把自己跟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差不多画出来,小组里读一读。

师问:有没有减法问题跟这个问题提法不同的?

预设:提有关()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

师:对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是减法第2种(板书)。其它学生找出自己的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同位读,再全班读。

师设疑:通过整理,我们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呢

预设:把数合起来我们可以用加法解决;从总数里去掉的,用减法;求()比()少几和多几的问题,就是求相差多少,这也是减法。

四、练习巩固

1、激发兴趣: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带了很多礼物来,想要吗?那就来夺星行动吧。

2、一星题:(见练习纸1)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展示错例,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3、二星题:(见练习纸2)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分享错题,找出错因。

提醒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原因。

4、三星题:(见练习纸3)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说列式的原因。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

减法加法

1、从总数去掉把数起来

2()比()多几或少几,求相差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能积极配合老师,顺利里完成学习任务。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可以该进一下:1、在知识整理部分,老师应该设计一表格让学生回家进行填写,这样学生比较清晰明了该干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举例加减法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发言的学生有荣誉感;另外,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理时,形式是:学生举例-总结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加法例子,如此反复反复操作三次;这样操作,课堂组织上,感觉拖着学生走,而且耗时,不利于学生的倾听,可以改为:,学生举例-总结加法—学生举例减法--减法方法-学生之间再找同样的例子,把学生之间找的例子在小组内一次完成,回报时再让学生说明白是属于哪张就可以了;2在练习设计上,老师的问题基本上涉及到。“一共”“原来”或“剩下”的关键字句,建议在二星题,插入一些没有这些字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节课总是有改进的地方,希望以后再上这样的课的时候,能上得更好。

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掌握生活中各类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求百分率问题的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德育目标: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5、教学重点:学会解答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

6、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CAI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观看广告用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CAI显示广告语。如:农夫山泉,有点甜!)

你能说几句广告语吗?

师:有的广告语是这样表示的,还有的是用数学知识表示的。(CAI显示价格表,简要介绍DDC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立即加入DDC用户行列,分分秒秒都可享受比一般话费节省25%的长途电话服务”

国家 DDC储值优惠价(元) 一般话费

加拿大 5.42 6.70

美国 5.42 6.80

英国 6.27 8.80

澳洲 5.87 7.20

日本 6.56 7.90

新加坡 5.89 6.90

2、质疑:哪一种话费要节省些?

师: 如果你是顾客,你能直接看出用DDC由香港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吗?

二、自主学习,反馈信息。

1、百分数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改进价格表。怎样让顾客一眼看出打向哪个国家的话费最节省?

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再反馈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增加一栏“节省的百分比”。

国家 DDC储值优惠价(元) 一般话费 节省百分比

加拿大 4.82 6.70

美国 4.90 6.80

英国 6.34 8.80

澳洲 5.18 7.20

日本 5.59 7.90

新加坡 4.97 6.90

师:怎样计算节省的百分比?请同学们先讨论,再用计算器计算各项的百分比。

学生分组讨论后,反馈信息,归纳计算方法。

[板书:(DDC优惠价- 一般话费) 一般话费=节省率 ]

小结:节省率越高,使用的话费越少,越节省。

2、实践应用

师:打向英国的话费节省率比广告语中的还要高,我们来帮广告公司将广告语作个小小的改动,让它更吸引顾客。(CAI显示“25%”改为“28%”)

师: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太激烈了,广告公司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将节省率全部定为28%。那么,现在利用DDC打向各国的优惠价各是多少,你能帮着算一算吗?

学生讨论、计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师板书:一般话费 (1- 28%)= 优惠价 ]

3、拓展应用

(1)、计算优惠率。

师:同学们爱吃“麦当劳”吗?(展示“麦当劳”餐厅赠送的优惠券)如果让你去买,你认为买哪种更合算?(CAI显示两种不同的优惠券:A、7元的鸡翅优惠为5元,B、14.40元的汉堡包优惠为10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验证猜测。

集体验证结论,小结方法。

(2)、计算赠量前的重量。

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是太广泛了。你瞧,方便面的广告中也用到了百分数。(CAI显示方便面袋上的广告:赠量25%,加量不加价。)

师:现在的重量是78克,你知道赠量前是多少克?

学生先讨论计算方法,再分组解答。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原来的重量 (1+25%)=现在的重量]

(3)、思考题:

小明在放学路上,拾得100元钱,在寻找失主时,小明开玩笑说:“我书包里原有100元钱,现在又拾得100元,我的财富增加了100%。”小明将钱还给失主后,小明却说,拾来100元,使我的财富达到了200元,现又还给失主100元,就是减少了50%,我还赚了50%。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全课小结。

1、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师 :你认为今天谁学得最好?你觉得你自己学得怎么样?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我教《蒲公英》一课中的“嘱咐”


以下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蒲公英》一课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所创设的情境:

教学这一自然段,主要抓住“嘱咐”一词,让学生感悟到太阳公公对小蒲公英种子的关心和爱护,这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那么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嘱咐”这个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会议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人嘱咐过我们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天冷了,妈妈嘱咐我多穿些衣服;爸爸嘱咐我过马路时不要闯红灯……学生不仅回忆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时也学会了用“嘱咐”造句,这也是本课的饿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在嘱咐我们这些话时,对我们是怎样的感情(充满期待、充满关爱),最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太阳公公的嘱咐。这样一来,原先还不能很好感悟这段话的同学已经能充满感情地朗读。

以上这一教学案例正是运用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艺创作也是创作者对生活深刻而独特的体验,作家正是借用文字符号表达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因此,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也应牢牢把握这一文艺创作学原理,将文本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导学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3: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直接写出答案
4×10=2.85×100=6.02×1000=
7.5×100=0.76×100=0.374×1000=
4.2÷10=5÷10=0.3÷100=
4.04÷100=20÷1000=0.6÷100=2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
3:填空
2千克=()克3米=()分米
4厘米=()毫米2米4厘米=()厘米
二:新课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也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三、汇报交流:11、先看课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1)运动会上老师为同学们记录了成绩:“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
(2)体育老师给大家测量体重:“我的身高是1.35米。”、“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3)医生替小红量体温:“你的体温是38.5℃,发烧了。”
(4)面包的价格0.90元、火腿的价格2.85元、牛奶的价格5.98元。
2、为了参加学校举行舞蹈比赛,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给他们排排队(出示图片)
讨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交流后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几个数,有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如80厘米,0.95米,1.32米,叫做单名数;有的有两个单位名称,如:1米45厘米,叫做复名数。
80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
3、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米=1/100米,80厘米里面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米=0.80米。
(2)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80÷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80除以100只要将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得出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
80厘米=0.8米。
4、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书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两位,三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讨论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总结
小结: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实现。
总结: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5、给刚才这四名同学按高矮顺序排队。(学生练习,巡视辅导)
三、反馈检测
1:完成课本70页练习十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补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厘米=()米450米=()千米
41公顷=()平方米72克=()千克
8平方分米=()平方米97千克=()吨
5千米250克=()千克2米6分米=()米
3千米700米=()千米
23分米=()米1350克=()千克
7450米=()千米9020千克=()吨
1米5厘米=()米19元5分=()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把10万张一元的人民币每张首尾想来摆成“长龙”,这条“长龙”最多能摆多远?,先估一估,再计算。(一元的人民币的长度为0.138米,宽为0.063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71页练习十一第4题、8题、10题。
板书: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当下课钟声悠然响起时,学生们依然沉浸在负数的世界里:愉悦、欣喜、充满激情数学课堂进入一个充满个性、人文精神的境界,这是我们数学教学者希望看到并达成的。反思整节课的教与学,始终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而设计的,我认为以下几点是组织得比较好的:

1.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过程

对于正数和负数这一课题而言,课题本身很新,学生的感知也很有限。但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过程:概念引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具有相反意义的三组数量,并通过有序反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而且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求,自然地引出课题;动手探究阶段,教师借助温度情境,设计和安排了学生在温度计上动手找不同温度的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并在实践中顺利完成了对概念的初步建构。巩固拓展阶段,师生一起讨论了湖水升降中的正、负数、产量增减中的正、负数、方向中的正负数以及存折的正负数等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不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中明确感悟到正、负数的应用价值。

2.数学展现要源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即便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原型。例如,课始阶段老师让学生记录他们感兴趣的吐鲁番地区的中国之最的信息,用来呈现教学资源,就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我们把小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当作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的力量,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并且萌发主动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动机。

3.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

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了。如本课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吐鲁番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

4.数学学习要反映生活

反映生活要求数学学习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数学,启发学生从学习中感受数学思维方式及其力量,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注重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存在。如在展开练习,拓展应用环节中设计了一组常见的应用问题,有水面升降,产量增减,数轴以及存折上的收入支出等等,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案分析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掌握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3: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直接写出答案
4×10=2.85×100=6.02×1000=
7.5×100=0.76×100=0.374×1000=
4.2÷10=5÷10=0.3÷100=
4.04÷100=20÷1000=0.6÷100=2请你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
3.填空
2千克=()克3米=()分米
4厘米=()毫米2米4厘米=()厘米
二:新课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也了解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三、汇报交流:11、先看课件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小数表示的意义:
(1)运动会上老师为同学们记录了成绩:“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
(2)体育老师给大家测量体重:“我的身高是1.35米。”、“我的体重是39.4千克。”
(3)医生替小红量体温:“你的体温是38.5℃,发烧了。”
(4)面包的价格0.90元、火腿的价格2.85元、牛奶的价格5.98元。
2、为了参加学校举行舞蹈比赛,四(1)班选了4名同学参加,他们需要根据身高排成一队,下面是他们的身高,给他们排排队(出示图片)
讨论: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个问题?
汇报交流后得出: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师: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这几个数,有的只有一个单位名称,如80厘米,0.95米,1.32米,叫做单名数;有的有两个单位名称,如:1米45厘米,叫做复名数。
80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改写呢?
3、小组讨论后汇报总结
(1)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米=1/100米,80厘米里面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米=0.80米。
(2)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80÷100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80除以100只要将8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可以了。得出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
80厘米=0.8米。
4、你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书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把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两位,三位,····。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讨论1米45厘米是多少米?
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总结
小结: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的移动来实现。
总结: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板书)
5、给刚才这四名同学按高矮顺序排队。(学生练习,巡视辅导)
三、反馈检测
1:完成课本70页练习十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讲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2:补充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厘米=()米450米=()千米
41公顷=()平方米72克=()千克
8平方分米=()平方米97千克=()吨
5千米250克=()千克2米6分米=()米
3千米700米=()千米
23分米=()米1350克=()千克
7450米=()千米9020千克=()吨
1米5厘米=()米19元5分=()元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把10万张一元的人民币每张首尾想来摆成“长龙”,这条“长龙”最多能摆多远?,先估一估,再计算。(一元的人民币的长度为0.138米,宽为0.063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课本71页练习十一第4题、8题、10题。
板书: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生活中的负数》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