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函数的应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20函数概念的应用。
1.2.1函数的概念
第二课时函数概念的应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预习熟知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定义域及值域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__________,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数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_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_______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_______;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_________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的______。
注意:①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_________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________;(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_________;(3)对数式的真数_______;(4)指数、对数式的底_________.(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_______(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注意:(1)函数三个要素中.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_______和_________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3.函数图象的画法
①描点法:②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实数集可以表示成(–∞,+∞)不可以表示成[–∞,+∞]--------切记高.考.资.源.
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____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________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_________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_________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
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____与之对应(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____;(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对应的元素。
6.函数最大值: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函数最小值: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小值
7: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把几种不同的表达式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说明:(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____,值域是各段值域的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同一函数的标准;
2.了解函数值域的概念并能熟练求解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学习重点
能熟练求解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学习难点
对同一函数标准的理解,尤其对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
下列函数f(x)与g(x)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
(1)f(x)=(x-1)0;g(x)=1;(2)f(x)=x;g(x)=x2;
(3)f(x)=x2;g(x)=(x+1)2;、(4)f(x)=|x|;g(x)=x2.
讲解新课
总结同一函数的标准: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变式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
若A是函数的定义域,则对于A中的每一个x,在集合B都有一个值输出值y与之对应.我们将所有的输出值y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函数f:AB而言,如果如果值域是C,那么,因此不能将集合B当成是函数的值域.
我们把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称为函数的三要素.如果函数的对应法则与定义域都确定了,那么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
例2.求下列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f(x)=(x-1)2+1,x∈{-1,0,1,2,3};
(2)f(x)=(x-1)2+1.
变式练习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2);
三、当堂检测
(1)P25练习7;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②,,6].③.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函数满足则常数等于()
A.B.C.D.
2.设,则的值为()
A.B.C.D.
3.已知函数定义域是,则的定义域是()
A.B.C.D.
4.函数的值域是()
A.B.C.D.
5.已知f(x)=x5+ax3+bx-8,f(-2)=10,则f(2)=____.
6.若函数,则=
相关阅读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一、学习要求
①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②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③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④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⑤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⑥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解决某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两点解读
重点:①求函数定义域;②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求函数表达式或函数值;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相结合的有关问题;⑤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⑥求反函数;⑦利用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互换关系解题.
难点:①抽象函数性质的研究;②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三、课前训练
1.函数的定义域是(D)
(A)(B)(C)(D)
2.函数的反函数为(B)
(A)(B)
(C)(D)
3.设则.
4.设,函数是增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为(2,3)
四、典型例题
例1设,则的定义域为()
(A)(B)
(C)(D)
解:∵在中,由,得,∴,
∴在中,.
故选B
例2已知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B)(C)(D)
解:∵是上的减函数,当时,,∴;又当时,,∴,∴,且,解得:.∴综上,,故选C
例3函数对于任意实数满足条件,若,则
解:∵函数对于任意实数满足条件,
∴,即的周期为4,
∴,
∴
例4设的反函数为,若×
,则2
解:
∴m+n=3,f(m+n)=log3(3+6)=log39=2
(另解∵,
∴)
例5已知是关于的方程的两个实根,则实数为何值时,大于3且小于3?
解:令,则方程
的两个实根可以看成是抛物线与轴的两个交点(如图所示),
故有:,所以:,
解之得:
例6已知函数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那么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如果函数的值域为,求b的值;
解:函数的最小值是,则=6,∴;
函数概念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函数概念2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学习重点
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并能用“区间”的符号表示;
学习难点
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及对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书写形式
学习目标
1.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对函数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3.会对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复习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要素是、、.3.函数与y=3x是不是同一个函数?为何?4.求函数定义域的规则
练一练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1);
(2);
(3)
二师生互动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用区间表示):(1)y=x-3x+4;(2);(3)y=;(4).
变式:求函数的值域及定义域。
小结: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
观察法、配方法、拆分法、基本函数法.
练一练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1)(2)(3)例2对函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1)是的函数;(2)对于不同的,的值也不同;(3)表示当x=a时函数的值,是一个常量;(4)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式子表示出来;(5)当和确定后,的值也就确定了。
三巩固练习
1.函数的定义域是().A.B.C.RD.2.函数的值域是().A.B.C.D.R3.下列各组函数的图象相同的是()
A.
B.
C.
D.4.函数f(x)=+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是.5.已知,则的值6.函数对任意实数满足条件,若,则
四课后反思
五课后巩固练习
1.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求它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2.(2009江西)函数的定义域
3.(2007北京)已知函数,分别由下表给出
则的值为;当时,.
函数的应用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函数的应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2.3函数的应用(Ⅰ)
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函数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2.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3.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
二.上节回顾:1.函数模型:2.数学建模步骤:
三.典例分析:
例1:(见课本第67页例4)
变式训练:南方某地市场信息中心为了分析本地区蔬菜的供求情况,通过调查得到家种野菜“芦蒿”的市场需求量和供应量数据(见下表)
需求量吨
403837.13632.830
价值千元/吨22.42.62.83.44
价值千元/吨22.53.24.4655.3
供应量吨
293236.340.944.647
(1)试写出描述芦蒿市场需求量关于价格的近似函数关系式;
(2)试根据这些信息,探求市场对芦蒿的供求平衡量(需求量与供应量相等,又称供求平衡)(近似到吨).
例2.为了尽快改善职工住房困难,鼓励个人购房和积累建房公基金,决定住房的职工必须按基本工资的高低交纳建房公积金,假设办法如下表:
每月工资公积金
100元以下不交纳
100元至200元交纳超过100元部分的5%
200元至300元100元至200元部分交纳5%,
超过200元部分交纳10%
300元以上100元至200元部分交纳5%,
200元至300元部分交纳10%,
300元以上部分交纳15%
设职工每月工资为元,交纳公积金后实得工资为元,求与之间的关系式.
变式练习:《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已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率表示如下: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
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2000至5000元的部分15%
………
9超过10000元的部分4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改入额减去2000元的余额.
若个人月收入额为元,应缴税费为元,当时,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例3.向高为的水瓶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与水深的函数亲系的图象如
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
变式练习:如右图高为的圆形被高度为的水平线截
得阴影面积为,则的图象大致是()
限时训练:
1.甲、乙两学生在操场上煅炼身体,操场一圈300米,甲学生以速度跑第一圈,然后以速度走完第二圈,而乙学生以速度走完第一圈,然后以速度跑第二圈,则能反映出两人时间与路程的函数图象是(粗线是甲的图象)()
2.某工厂八年来某种产品总产量与时间(年)的函数关系如右图,下列四种说法:
○1前三年中产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2前三年中产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
○3第三年后,这种产品停止生产;
○4第三年后,年产量保持不变.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3.如下图所示,向高为H的水瓶A、B、C、D同时以等速注水,注满为止.
(1)若水量V与水深h的函数图象是下图的(a),则水瓶的形状是____;(2)若水深h与注水时间t的函数图象是下图的(b),则水瓶的形状是____;(3)若注水时间t与水深h的函数图象是下图的(c),则水瓶的形状是____;(4)若水量V与注水时间t的函数的图象是下图中的(d),则水瓶的形状是__.
4.某市一种出租车标价为1.2元/km,但事实上的收费标准如下:最开始4km内不管车行驶路程多少,均收费10元(即起步费),4km后到15km之间,每公里收费1.20元,15km后每公里再加收50%,即每公里1.80元。试写出收费金额与打车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他因素产生的费用不计)
5.机车开始行驶时,油箱中有油4升,如果每小时耗油0.5升,那么油箱中余油(升)与它工作的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6.下图中的折线为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付电话费(元)与通话时间(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当时,该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从图象可知,通话2分钟需付电话费__________元;通话7分钟需付电话费__________元.
7.如图所示,一动点P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出发,顺次经过B、C、D点再回到A点,设x表示P点的行程,y表示线段PA的长,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8.某公司在甲、乙两地销售一种品牌车,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其中x为销售量(单位:辆),若该公司在这两地共销售15辆车,则能获得的最大利润为()
(A)45.606万元(B)45.6万元(C)45.56万元(D)45.51万元
9.某公司生产一种电子仪器的固定成本为20000元,每生产一台仪器需增加投入100元,已知总收益满足函数:
,其中x是仪器的月产量.
(1)将利润表示为月产量的函数;
(2)当月产量为何值时,公司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总收入=总成本+利润)
指数函数的概念
课题:指数函数的定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
3.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得哲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数函数定义及其理解.
【教学难点】
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理解.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
引例1任何有机体都是由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组成的,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为2个,则1个细胞第一次分裂后变为2个细胞,第二次分裂就得到4个细胞,第三次分裂后就得到8个细胞……
问题:1个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与的关系式是什么?
分裂次数细胞个数
……
由上面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第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为.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非负整数集,由,任给一个值,我们就可以求出对应的值.
引例2一种放射性元素不断衰变为其他元素,每经过一年剩余的质量约为原来的84%.
问题:若设该放射性元素最初的质量为1,则年后的剩余量与的关系式是什么?
时间剩余质量
经过1年
经过2年
经过3年
……
由上面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经过年后,剩余量.
问题:上面两个实例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它们的自变量都出现在指数位置上,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指数函数.
(二)讲授新课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不等于1的正的常数.
说明:(1)由于我们已经将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因此当>0时,自变量可以取任意的实数,因此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即.
(2)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呢.
因为当时,若,则恒为0;若≤0,则无意义.
而当时,不一定有意义,例如,时,显然没有意义.
若时,恒为1,没有研究的必要.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我们规定.注意:此解释只要能说明即可,不必深化,也可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向同学解释.
练一练: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
,,,,,,,,.
分析:紧扣指数函数的定义,形如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即前面的系数为1,是一个正常数,指数是.
解:,,,都是指数函数,其余都不是指数函数.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指数函数,求,,,的值.
解:;
;
;
.
例2已知指数函数,若,求自变量的值.
解:将代入,得
,
即,
所以.
例3设,若,求的值.
解:由已知,得
,
即,
因为,
所以.
(四)课堂练习
1.已知指数函数,求,,,的值.
2.已知指数函数,若,求自变量的值.
(五)课堂小结
1.指数函数的定义;
2.研究函数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
教材P102练习1,2,3.
(七)板书设计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指数函数的定义:二、例题:三、练习:四、小结:
例11、
练一练:例22、五、作业:
例3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实际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这样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生活实际,也便于学生接受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由于本节课是指数函数的起始课,只介绍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因此应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落实所学知识.在例题方面,选取紧密联系函数解析式的三种类型题目.例1,已知自变量求函数值;例2,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例3,已知指数函数经过某点确定底数.通过这三方面例题的讲授,使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解析式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同时为后面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从实际问题引入,得到指数函数的概念;
(2)对指数函数的进一步理解;
(3)例题、练习、小结、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