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7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3-05-22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7篇。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7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2)

请下载附件:1、《平均分教学设计》(共4页,本地下载在线阅读New!)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 “平均分”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4)

(一)认识平均分 师:老师手中有一些盘子,是一会儿上课时要用到的,现在要把这些盘子分给同学们。 如果先分给你,你想要几个?如果先分给你呢?(指名问2至3名学生) 生:2个,4个...... 师:他们想要盘子的个数不一样,全班这么多名同学,每人要的个数都不一样,可是一共只有这么多个盘子,老师应该怎样分这些盘子才合适呢?(一个一个分)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一样多) 为什么要分得一样多呢?(公平) 老师一个一个分给学生盘子,分给最后一名同学时,老师手中的盘子正好分完了。(重点强调一下正好分完)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老师把多少个盘子分给全班多少名同学,正好分完? 生:刚才老师把37个盘子分给全班37名同学,正好分完。(老师奖励小印章,印在盘子上) 谁能像他回答得那样再答一遍?(指名2至3名答) 全班一起答一遍。 师:分得的结果怎样? 生:每人一个。 师:每人分得一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同样多。 谁来说说为什么要每人分同样多? 生:公平(板书) 师:怎么就公平了? 生:每人分同样多(板书) 小结:老师以公平为原则,把盘子分给全班的同学们,每人分得结果是同样多的。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要分给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投影出示) 生观察后答:有桔子,果冻,水,肠。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师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 活动要求:请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任选其中的一种分给自己组的成员.以公平为原则,每人分得结果同样多.时间3分钟.(4人一小组,3人一小组,2人一小组不等)小组进行活动,边分边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以分水为例) 师:哪位组长愿意来说一说刚才分什么东西给大家了? 生:刚才我分了水给大家.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把多少瓶水分给你们组多少个人了吗? 生:我把6瓶水分给了我们组3个人. 师演示(贴卡片,画3个盘子) 师:说一说刚才你是怎么分这6瓶水的? 生到台前来演示,将6瓶水分到3个盘子中(此时不深究分法) 师板书:把6瓶水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瓶. 全班齐读 其他组长说一说你分得什么东西. 师板书: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每人的得到4个. 刚刚每组的组长都分了其中一样东西给大家,每个人手中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就可以说每人都得到一份(板书). 小结:像这样把东西分得每份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师:一开始老师分盘子就可以说成把37个盘子平均分成37份,每份分1个. 把6瓶水分给3个人就可以说成把6瓶水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2瓶.(板书) 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就可以说成? 生:把16个果冻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4个. (二)平均分的'分法 师:现在请各组的组员们,每人选一样东西,把这样东西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成员. 生活动,要求:平均分,活动时间5分钟,边分边说一说你将什么东西,怎么分,分给谁,结果怎样. 活动完毕以坐姿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 奖励完成快的组,组内成员都可以得到一枚印章 汇报 生1:我把4根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1根.(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板书) 生2:我把12个桔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 师:还有谁刚刚分的桔子,但是分法和他不同? 生3:我是2个2个分的.进行演示(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这时容易出错) 师:还有谁的分法和他们都不同? 生4:我是3个3个分的,一下就分完了. 师:看来同学们很聪明,虽然分法不同,但是结果都是相同的,每份分得都是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1 把12瓶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样将这12瓶水平均分? 2 3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画对钩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5)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做一做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讨论的结果,预计:

(1)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6)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页~第50页。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并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用具、学具:小棒 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森林里有两只笨狗熊,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发现了6个野果。熊哥哥抢到了4个,熊弟弟只抢到了2个。熊弟弟当然不愿意,坐在地上哭起来。这时狐狸大婶走过来,小狗熊急忙去找她帮忙,狐狸大婶笑着说:“那好办!”它走到熊哥哥旁边拿起两个野果一口气就吞了下去。这时熊弟弟高兴的拍着手说:“哈哈,现在我们可一样多了!”(现在它们每人有几个?)狐狸大婶走后,熊哥哥突然说:“哎呀,上当了,上当了,其实不用狐狸帮忙我们也能一样多!“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怎样做才能一样多?

通过这根故事,今后碰到问题要互相谦让,肯动脑筋,做一根聪明的孩子。接下来老师领着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聚会,看看那里又发生了哪些分东西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了桌子上有20个桃子、10根竹笋、12根萝卜、15个松果。

师:竹笋是为谁准备的?

生:竹笋是给熊猫吃的。

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生1: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

生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

师:咱们来帮帮熊猫吧!(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根根小棒?(10)得分成几份?(2份)好。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

分法1,10根分成3根和7根;

分法2,10根分成4根和6根;

分法3,10根分成2根和8根;

分法4,10根分成5根和5根。(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根数的相同与不同,把它们进行分类吗?

生:分成两类,把前几种分法分成一类,把最后一种分法10根分成5根和5根分成一类。

师:你为什么把10根分成5根和5根分成一类?

生1:这样分一般多。

生2:一样多。

升3:同样多,?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那到底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像这样,把10根竹笋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同桌之间像老师这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分果子情境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活动中学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比一比,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师:如果把10根竹笋平均分给5只熊猫,也就是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再拿出小棒,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总结不同的分法,教师巡视)

师:你能把分的过程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吗?(学生到展台展示自己的分法: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每只熊猫都分到2根竹笋)展示两种分法分的过程。

师小结:不管是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每只熊猫都分到2根竹笋,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

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那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自主练习1,学生判断,并说明判断地理由。教师给予正确地评价与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经历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在分的过程中,展示了不同的分法,为下面进一步认识平均分作铺垫。)

师:咱们再来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

出示信息: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小棒分一分吧!(学生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1:1根1根地分。生2:2根2根地分。

生3:4根4根地分。

得到的结论都是每只小猴都分到4根桃子。

师小结:不管是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还是4根4根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4根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教师边小结,课件展示每只小猴都分到4根桃子,并圈一圈,让学生切身体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师:咱们再看小兔在想什么呢?(出示信息窗,出现小兔的信息:“把12根萝卜,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几根?”)

(学生思考,得到结论每只小兔分到6根。)

再出示“把12根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几根?”

(每只小兔分到3根。)

再出示“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3根,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边分边说是怎么分的,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给4只小兔。)

最后出示“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6根,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给2只小兔。)

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出示“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1根,可以分给几只小兔?”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把12根萝卜,平均分给几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几根?”和“12根萝卜,每只小兔分几根,可以分给几只小兔?”两种开放性题目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自主练习2

2、分糖果游戏。四个糖袋里分别放有8块、12块、16块、13块糖要把它奖励到表现好的小组,平均分给4位小组成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哪袋糖?每人平均分得几块糖?(为什么不选13块呢?)

四、自我反思 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心得,教师给予补充指导。)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那你能创造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这根平均分的过程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谈话引入出示“份”字:小朋友认识“份”字吗?它由哪两个部件组成的?(人和分)这节课我们就人人来分东西。

师:昨晚老师去喝喜酒了,分到了一些糖。老师想把这6块糖分给两个小朋友。看谁的分法多。(板书:把6块糖分给2个小朋友)

师:(指着33),这份是3个,这份也是3个,每份都是3个,(板书:每份都是3个)(补充板书:把6块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3个)齐读

这种分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平均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平均分的概念,在潜意识里都有平均分的思想。设计让学生分6块糖,通过比较3种不同的分法,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每份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这节课就来研究平均分。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的每份不一样多。)对,只有每份同样多我们才叫它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

它是怎样平均分的?手势圈一圈,说一说。

B图:(两个两个的,再两个两个的,再一个一个的分,把10个梨平均分成2份。也先判断,再说说,再出示表述句。

C图:(1个、3个、5个)不是平均分。哦,每一份是不一样多的。那你有办法使它也变成平均分的吗?(移多补少)小朋友真能干。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更清晰平均分的特点。同时一个一个,几个几个的出示。为下一个环节“操作”打好基础。

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随处可见,小朋友会不会真正的平均分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一起分一分。

A.感受分的过程。

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平均分给我们班的3个小朋友。你想怎么分?(学生可能说没法分,不知道每人几个。或者说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引导学生想到先一个一个的分,或先分几个再分几个。)小朋友,真聪明,就算老师不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也能想出办法进行平均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用表述句说,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在“分”之前就能用乘法口诀知道“分”的结果,这个设计环节当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时,就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策略。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而不是由老师强加给他。也能更好的理解分的过程虽然不一样,但是分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意义。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共有12个,你还一个一个地分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用小圆片代替来分一分。汇报。分别用12个磁铁展示。并说说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3)抽象平均分的概念师回顾分法,并圈出份数。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

师拿掉磁铁,让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分的,请生用圆圈来表示。

板书: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个。

A画一画刚才我们摆了小圆片将12颗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4个。如果不摆小圆片,你能想象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几个吗?(指名几个)

你能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画下来吗?如果有困难的也可以先分一分再画。

B.反馈。展示不同的分法,并说一说是怎么平均分的?说说表述句。

C.小结:为什么这些同学分的过程不一样,份数也不一样,我们都说他是平均分呢?(因为每一份的个数都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的意思,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模型。充分感知分法多样化,并发展数学语言。强化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是每一份同样多,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打钩。

2、变式练习,拓展思维昨晚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了,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

3、结合实际,扩展概念外延把下面这些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大小各两个)

4、知识延伸,形成系统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四、总结反思,突显重点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我们有哪些不同的分发?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7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