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8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由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掌握形象地编顺口溜等方法识记汉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区别形近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巩固己和已,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己和已,指名读,并组词。

2、出示词语自己和已经,大家读。

3、教师板书课题:小粗心秋风己和已

4、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1)从课文中找出生字。(2)标出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

3、指名读从词中抽出本课的生字。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掌握区分己和已的方法。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思考: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读课文,检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3、文中指谁和谁很难分辩?

4、引导学生观察己和已难分辩的原因。

5、指导读相关的句子:

己:己字弯弯像条蛇,蛇口大开,自己的己。

已:已字弯弯像条蛇,蛇口半开,已经的已。

四、总结深化,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练习巩固。

二、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正音。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逐字认读指名扩词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仿写。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评价。

板书设计:

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己:蛇口大开自己

(像条蛇)

已:蛇口半开已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1、创设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由此可看出,创设良好的情境,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利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直至动手美化小岛,最终迎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活泼生动的角色表演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角色表演,充分体验。

情境教学中有多种创设情境的具体途径,其中之一是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在本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案例中,从设境激趣到入境激情,直至升华明理,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入境激情一环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做必要的引导、点拨与评价,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投入其中充分参与活动,才能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充分显现。

4、课后设想:

(1)《这儿真好》第一部分的句式训练:有老师评价说,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课文的第四、五节的学习中,有这样的句式: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在这两个相似的句式中我想插入了一个把两句并成一句的句式的训练。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明白,如果我们说几句类似的话,可以说合起来说得简短明子些。)我在把孩子往我预设的方向拉。我拉得过了。最后,读完了课文以后,我想让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这儿真好,是因为小熊的努力让这儿变得真好。更想让孩子们细心地读课文,能发现:其实白云的办法也真好,还有有朋友的生活真好等等,试着让孩子们学习多元化地学习课文,思考问题。不过,孩子们不能达到这一步,可是我却像老牛拉货车一样,拼命地拖着、拉着,以至于让课堂上了我涨红了脸。

(2)、由扶到放,展开想象。课文第四、五自然段,通过一只小鸟发现这个由荒岛变成绿岛的一个地方,引来许多小鸟和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我觉得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写法。通过小鸟的话,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要求:

1.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3个偏旁,并书写9个生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小鸟的爱心。

4.育学生要向文中的我学习,用爱心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体会我对小鸟的爱心。

3.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方法:

游戏法、讲读法、情境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大家喜欢小鸟吗?如果有一只小鸟飞到你家的阳台上,你会怎么做?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阳台雨丝停在身上羽毛湿漉漉

外面拉住指了指拍了拍朝着向着

4.生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1、文中哪一段写了小鸟来到我家阳台上?

2、指名读第一段。

3、出示图一:观察小鸟的表现,引导想象: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会停在阳台上?

4、引读第二段,启发体会。指导朗读。

5、正在这时候妈妈来了,她要干什么?

6、自由读第三段,理解忽然、晾着

7、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默读第四段。引导体会:连忙拉住轻声说

8、听了我的.话,妈妈有什么表现?

9、从文中我的表现,你感受到什么?

(1)指名发言。(2)教师小结。

10、小鸟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吗?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1)学生读。

(2)想象:你知道小鸟想对我说什么吗?

(3)小鸟可以回家了,我是怎样与他告别的?

(4)指名反馈,齐读最后一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体会朗读。

1、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2、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2、开火车进行扩词。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身向衣

(2)左右结构:阳妈外

(3)上下结构:台家外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

6、教师巡视指导。

四、书写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6阳台上的小鸟

小鸟:迷了路

我:悄悄地瞧

连忙轻声

高兴地说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办法有什么关系呢?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镜头一:

师:(讲故事)ie这个复韵母整天想着要自成音节。一天,ie对它的一个成员小I说:你的声音和大Y的声音差不多,你变一下,我不就可以成为音节了吗?小I听了,对呀,于是像孙悟空那样摇身一变,变成了大Y,ie也就成为Ye,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音节了。

生:(惊奇地看着老师手中的卡片)。

反思:

整体认读音节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较难掌握。设计讲故事这个情节,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乐中求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卡片抽动法,小I换大Y,变成整体认读音节ye,要是把这一变换过程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看,那效果一定更好。

......

镜头二:

师:(用Ye的四声组词)ye的四兄弟很想找个伙伴,你们愿意帮它们找吗?

生:(高兴地)愿意。

生:我帮ye找:yezi。

师:(出示卡片:yezi)哇!真行,跟老师想的一样,我们真是好朋友!

(生满脸的喜悦,其余学生也跃跃欲试。)

生:我帮ye找:yeye。

师:(出示卡片:yeye)瞧我们的孩子多厉害,又跟老师想的一个样。

......

师:小朋友的词儿真多,真了不起。看(举卡片),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词,想不想学一学?

生:想。

师:那好,咱们一起读一读吧!

(生响亮地读词。)

反思: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丰富学生词汇,降低读音节词的难度,为学拼音句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达到了良好的状态,问题在于我没有抓住机会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是一昧浅层地停留在组词上。

......

镜头三:

师:(新授结束后)小朋友,听说你们最近又教了一首新歌,想不想唱给老师听一听。

生:(兴奋地)想!

(学生边唱边表演,把他们所学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反思:

此时,我本不想带学生做课中操,但我发现有几位学生注意力开

始不集中了,我才出此下策,让学生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好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学习下一环节的知识。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因没有事先考虑周到,课中操安排置后了点。因为下下环节就是游戏摘苹果。

......

镜头四:

师: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红苹果,小朋友想不想把红苹果摘回家,(想)不过红苹果还想考考大家,要是能把它背后的名字读出来,它才愿意跟你回家。

师:红红苹果谁来摘?

生:你摘我摘大家摘。

(上台摘下苹果,并读出它的名字。)

师:聪明、认真的小朋友来摘!

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巩固好新知。在设计中,由于苹果数量有限,45位小朋友不能一一摘到苹果,故没有摘到苹果的小朋友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的样子。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要给每一位学生机会,人人都有学的机会,人人都有拿奖的机会。如果当时能考虑到你想摘就来摘全员参与,那气氛一定更活跃,效果一定更好。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核心提示: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施教老师感觉心头一阵喜悦。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跟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画了几棵嫩芽,问他原因时,他便说因为春雷唤醒了柳树,柳树刚刚醒来,所以才长出几个嫩芽。多精彩的表现呀!寻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后,生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相当不错。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