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8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

88教案网的编辑为您梳理了“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的一些关键点和信息。教师应当在做课前准备时,就以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教学计划按步骤推行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有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摒弃了原有的撰写教案的程式化要求,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重要途径。我自己在小学时也接触过中国画,可能那时不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不但自己画,还要教学生画,才发现中国画教学是一个如此磨人的工作。

国画的教学一直都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打基础慢,练习的时间又不可能很多。儿童水墨教学一般从临摹开始,由于材料、设备的原因可能连可怜的几课国画内容也会被省略不上。即使有课,主要手段也常是让学生临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就是示范。不单是平时上课,兴趣小组上课也是这样,因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中国画,还没有熟练的了解、掌握中国画的材料的特性。在少量的时间里,老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中,有两中教学方向,到现在为止我教的是传统国画:我先示范一张范画,学生便临摹,重复练习。我发现这样子学生国画学习缺少积极性,可能是画惯了儿童画,不习惯了,这样画画没有了生活体悟,让他们跨越几代文化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势必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目前>素质教育提倡的主体性发展也格格不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降低,虽然当他们画出一张完整的`画后会有一点成就感,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安,可能这样的教法成人化比较严重,不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特点。因此,我想试试另一种方向的毛笔画教学,就是用国画工具进行勾勒填色画儿童画,这种方法突出了儿童的趣味和想象,但是这样画出来的画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还能称之为国画吗!的确,新课程强调的要打破传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学习,但是,如果什么东西都拿来破,那传承又从何说起,又如何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散,可基本功怎样体现呢?这个问题从第一次国画课到现在都一直让我矛盾着。其实我还想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实物写生,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说到就能做好,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总说我们副科老师没有压力,可想到接下来会有各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烦恼,但必须要静下心,三思而后行,纯传统的国画肯定是讲究基础技巧的,由此,我是否应该坚持我的方法,但毋庸置疑,小学生初次接触国画,要打基础那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时间上不允许。如果就让学生用国画工具画儿童画,那是不是又失去了中国画的真谛呢?而现在所谓的创作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回事?用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讲:可能良好的功底只是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对小学生来讲,“创”的主要内涵就是把学过的作品进行“套”和“变”的构思,“创”的成功建立在积累模仿作品的基础上。不止是小学生,大人也一样:比如要作一幅给老人祝寿的画,那么他立刻便在脑子中浮现曾经学习过的寿桃、绶(寿)带鸟或者青山、松树等,然后将他人的国画在构图尺寸等方面做适当变化。对于多数国画教师,模仿学习时间比较短;“创”则是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只有少数人能学会的。所以让小学生在传统国画中进行“创”真的很难。

但不管怎么说,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对他们文化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这是实践证明的,就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在学花鸟画之前对植物的了解真的很少,但经过几个暑假的国画>培训,我不只是学了国画,更是在学习中认识了很多花花草草,还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长季节及药用价值等特点。而且,我发现经过恰当的引导,国画还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这些从学生的画画习惯和画面效果中都能体现出来,我们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造,画出个性,画出感情。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2

我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不少年头了,虽然说我不专业的美术科班出身,但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水墨画的教学或多或少有不少的感慨,现在的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我们祖国的国画在世界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育者更有责任将水墨画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它蕴藏的文化涵义。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水墨画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连有名的国画大师都不知道,谈及对国画的认识,他们也多表示国画的内容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所以不喜欢,他们的回答也让我觉得汗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这个方面是必须加强对中国画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水墨画,并且能够画出水墨画。

但是水墨画在当前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美术老师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老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失去了水墨画的韵味。

出现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我本人也认为上好国画课,要搞好水墨画教学,还真是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画水墨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用毛笔不打草稿直接画出造型,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更不用说控制水、墨、颜料在宣纸上的变化了;第二、学习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操,小学生还正处于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阶段,审美能力也还在形成阶段,当然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第三、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受现代电视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喜欢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

鲜艳的图案,对传统的水墨画豪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就更加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要多加的努力学习和专研关于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我们中国水墨画方面的知识更是有待于提高才行,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让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3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8册的第1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分类、工具等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笔墨、韵味、形式等方面感受中国画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认识中国画,喜欢中国画。

本课以猜竞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拍卖画的价格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讲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简单讲解后为加深学生认知,出示国画作品,强化学生认识中国画的题材,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从中感受中国画带来的魅力。又通过中国画作品与实物的对比,层层深入教授中国画意在于似与不似之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本课我在准备的时候,内容比较丰富。相同的是内容多而导致整体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条理不够清晰,很多概念提出之后,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展开,例如:墨分五色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怎样分辨。其次,对比中国画环节,我在引导学生方面欠缺,对比阶段目标是导出写意与工笔两种技法,学生回答不对时,我没有做相应的指导。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再丰富、灵动一些和学生再贴切一些:例如:多欣赏。

还有就是,虽然知识点都能强调,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各个教学环节连接较为模糊、松散。问题设置不太明确,例如:写意、工笔引入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未能理解,学生回答不到点上。我的口头语也比较多,评价语言贫乏,经常重复学生回答。个别地方交代不清,引导不够,例如:写意画与工笔画这两种画法学生没有明白。语言也欠准确,例如:写意画中一句“画得简单”是不准确的。对比生活中的虾和齐白石笔下的虾找不同的问题,设计也欠层次与精准,显得宽泛。让学生盲目地猜,之后老师总结,不如提出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探索艺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诗书画印结合的《墨梅图》讲解内容有些片面,概念不够清楚。比如:画印的位置与作用,概念太笼统了。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材料,在纸的介绍上,可以结合画法,如果能有一些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一下,更能加深学生认识。在讲到中国画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以让学生来找一找,发现身边的中国画的运用,既能巩固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通过讲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了我的不足,以后我在讲课时要注意:

(1)导入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

(2)教学方法再多一些,比如:游戏,体验都是较有效的教学形式;

(3)提出问题要更加简洁,准确;

(4)评价语言要更加丰富;

(5)注重讲授知识的准确性。这是我针对本节课进行的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够不断地成长,把课讲得越来越好。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4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爱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小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对祖国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国画教学在小学内较难开展,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对笔墨的运用技巧很难掌握。在中国画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体验——发现——想象——创造的心理发展过程,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认真观察,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竖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分多、少会产生浓墨、淡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学生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名词,如运用中锋、侧锋、勾线、点厾等。

二 、以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练习为根本,感受笔墨情韵,变枯燥为乐趣。

中国画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让学生通过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干湿浓度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第“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表现能力。同时,欣赏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观察和领悟画家是怎样在宣纸上通过特定的表现手段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对象,抒发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实际练习时,要让学生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如,学画金鱼,用笔要洒脱飘逸,用笔清淡,才能给人活泼、轻松的情趣。画藤蔓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有道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卷,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以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激发学习欲望。

中国水墨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中国画的临摹要临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俗话说得好,“学其上上,得其中中;学其中中,得其下下。” 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才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刚开始临摹所选择的绘画内容要与小学生的**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并且学生容易学到的的事物,如一些房子、一些美丽的花朵植物、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小学生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所以画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们是怎样对**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其次,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以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技法上的收获,又要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更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生中国画的欲望。

四、展示学生作品,给以评价。

为学生提供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信心和保持对国画的兴趣,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并欣赏他们成功的喜悦。听学生心中的语言,了解学生在每一个作品中所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义“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学生情绪体验。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5

1、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首先在屏幕上打出四幅名家中国画作品《虾》《井冈山》《太行丰碑》《立轴》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这几幅中国画美在哪里?”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本课《中国画的形式美》主要是让学生把国画山水视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承袭,让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认识作品,体会国画山水的意境。本课从各类名画逐一展开,体会国画的诗情画意,最后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作品展评,教学设计紧凑有序。整堂课抓住国画山水中的“诗情画意”,以此展开由浅入深的讨论,分组欣赏讨论和教师示范,学生取题,充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感受国画山水的诗情画意。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6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画也有了一席之地,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国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更有责任将水墨画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它蕴藏的文化涵义。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水墨画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连有名的国画大师都不知道,谈及对国画的认识,他们也多表示国画的内容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所以不喜欢,他们的回答也让我觉得汗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这个方面是必须加强对中国画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水墨画,并且能够画出水墨画。

但是水墨画在当前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不少老师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失去了水墨画的韵味。

出现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搞好水墨画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画水墨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用毛笔不打草稿直接画出造型,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更不用说控制水、墨、颜料在宣纸上的变化了;第二、学习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操,小学生还正处于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阶段,审美能力也还在形成阶段,当然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第三、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受现代电视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喜欢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艳的图案,对传统的水墨画豪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就更加困难。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7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习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习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习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8

中国画《小猫》是小学中国画系列课中很受欢迎的课型,儿童喜欢小猫,其形态天真可爱,而中国画线描的技巧,又是儿童在绘画上最喜欢表达的手段。基于这些,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识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运用课件,从观察入手,掌握猫的基本形态。欣赏儿童作品,来激发兴趣,达到直观形象的目的。在老师作画时采用儿歌形式概括其步骤,学生易记、易掌握绘画步骤。同时,抓住给猫添画背景,进行基本技能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克服过去的“以画代教”和纯技法的毛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画小猫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机地收到思想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教授笔墨技巧时,简化传统的笔墨过程,强化水、墨、色的交相呼应,使画面具有现代感。在用笔上,只让学生了解中、侧锋两种用笔方法,使他们感受到这两种笔法所产生的线条粗、细变化即可。在用墨上,只让学生感受到墨色在白纸上的对比作用即可。所以,每每看到儿童能轻松快乐地作画,作为教者,我感到非常愉悦。

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中国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中国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以上就是《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精选9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学画中国画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tp://static.jab88.com/pc/js/zd.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