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高中新中国的成立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10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知识点整理

(一)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主要表现在: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1)国际意义:

新中国诞生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迈进。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世界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解放树立了榜样,它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国内意义: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腐败、落后的旧中国的终结;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瓦解;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中国统治的结束;标志着三座大山压迫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摆脱了内战分裂、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新民主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斗争

1、解放全国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继续追歼残敌的同时,又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到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祖国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和武装土匪。

(2)1951年,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进行三大运动

(1)抗美援朝:

①背景: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组成“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经过及结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之后经中朝人民与美军反复较量,美国军队遭受沉重打击。1953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军的失败而胜利结束。

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美国出兵朝鲜及将舰队开到台湾,给新生的人民政权造成严重威胁。中共中央认识到,如果让美军占领朝鲜,强兵压在鸭绿江上,我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建设,国内外反动势力气焰势必嚣张,对中国及东方各国都极为不利。朝鲜的存在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④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土地改革:

原因:①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进行土改;

②土改是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所必需的。

概况: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土改中实行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到1950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土改,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都得到了土地。

意义:①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②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翻了身;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思考:建国初的土改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此特点?

特点: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3)镇压反革命运动:

原因:蒋介石集团退往台湾时,在祖国大陆留下大批反革命分子,他们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对刚诞生的人民政权威胁较大。

概况: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批示,镇压运动开始。同时,人民政府还取缔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娼妓、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丑恶现象。

结果及意义:经过一年的斗争,基本肃清了祖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民主专政,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创造了条件。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原因:

一些不法商人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毒”横行。有些国家工作人员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和罪行。

(2)措施:

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3)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猖狂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三反五反运动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伸阅读

高一历史知识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知识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1)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2)时间:1949、9、21;地点:北平

(3)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

(4)《共同纲领》的内容:(识记小字部分第一段共6点内容)

(5)职能: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2、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新政权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注意课本本段中新政权的组成人员)

4、历史意义:(见教材P91大字第四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颁布:1954一届人大召开

3、内容:四部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

4、特点: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历史意义:(见教材P92大字第三段)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政体

1、正式确立时间: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2、方式:以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

3、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4、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5、组织形式:分为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6、人大代表产生:人民普选

7、意义:(教材P93大字第四段)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合作基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时间:初步建立1949年;正式建立1954年。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4、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5、职能变化:建国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成为参政议政的舞台。

6、指导思想:(1)1956年“八字”方针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各民主党派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历史意义:(见教材P94大字最后一段)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2、确立:(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3、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4、五大省级自治区:(记住名称)

5、历史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使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高一历史《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知识点整理

一、背景——严峻的经济形势

1.表现

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特别是以前的国统区,经济已趋向总崩溃。中共从国民党手中接收的是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2.原因

(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一百多年来,侵略者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垄断全国经济命脉,仅解放战争期间,就从人民身上搜刮了二百亿美元以上的财富。

(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1)原因: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2)措施及意义:在没收过程中,人民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使官僚资本企业完整地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并很快恢复了生产。这样的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3)人民政府还收回了被帝国主义控制了近百年的海关。

理解:“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如何?

官僚资本操纵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腐朽的生产关系,是危害经济发展的毒瘤。要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就必须没收官僚资本,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但是,没收官僚资本之后归国家所有,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这项举措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请思考:为什么说没收了官僚资本,人民政府就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到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系统固定资产80%,垄断钢产量90%,控制全国金融机构、交通、对外贸易等。因此,没收了官僚资本也就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稳定物价

①原因: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不到一年时间,全国发生四次大的物价暴涨。当时,新中国财经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有的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能否平抑物价,稳定经济涉及到能否稳定人民的生活从而赢得人民信任,来巩固政权的问题。因此,人民政府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严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②措施: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③结果:到1950年6月,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2)统一财经

①原因:建国初,中央财经困难,而大量的行政开支、军费、建设投资等由中央支付,因此,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分散的财政收入和有限的物质资料统一起来,建立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②措施: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

③结果及作用: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政开始好转。

思考:如何认识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是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重要经济基础。统一财经有利于制止通货膨胀,调剂市场经济,控制市场价格,和投机商人做有效的斗争,为稳定物价起到重大作用。稳定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为全国财政经济的进一步统一创造了条件。三者都是中共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3.合理调整工商业

(1)原因:①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同中共联合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有过良好的合作,在建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时期,他们有可能继续跟共产党走。②必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2)调整:1950年上半年,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主要调整了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理解:新中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如何?为什么?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落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占有重要地位,在增加工业产量以满足人民需要、帮助商品流通以促进城乡交流、吸引职工就业、培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增加国家税收和社会积累方面,还有相当大的作用。资本家当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并能在资本家中开展工作。因此,1950年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同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同国家的管理,同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某些限制。

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限制和利用,也必然加强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些本来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是受到资本家欢迎的。这些措施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一大创举。

4.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1)在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2)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3)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了许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主要有孟泰、耿长锁等。

三、结果及意义

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期末知识点整理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总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总结

一.1840至1900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原因:英国的侵略,请政府卑躬屈膝.
2、意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二)、黄海海战
1、性质: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概况:1894年9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3、结果:因李鸿章“避战自保”而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2、概况:①1895年5月台湾军民同爱国志士邱蓬甲、徐骧、徐永福并肩作战,抗击日军;②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保卫战表现了台湾军民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荣的篇章。在此后50年时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
祖国的斗争,一直没停止过。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爆发。
2、概况:①1899年底,清政府派袁世凯至山东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向津京地区转移;②在北京城里,义和团战士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动猛攻,义和团运动达
到高峰。③清政府迫于列强压力,向帝国主义乞降,从背后攻击义和团,这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二、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
(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1、背景:外因----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
2、经过:(略)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8月;签订地点:南京下关静海寺
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了解:在其附件及其它条约中,英美法等国又取得
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4、影响:①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开始承担起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的双重任务;③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因: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需求更多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2、结果:清政府战败,相继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①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至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三)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主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侵朝、中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结果:请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的内地,并严重地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分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四)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主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中国的权益,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请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内容:请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
古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请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九一八事变-----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日本政府乘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
争----九一八事变地,局部侵华开始。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即炮击宛平城县城和卢沟桥,开始全面侵华----七七事变。7月底,北平、
天津相继沦陷。之后,日军向华东和华北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
4.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日军在侵
华过程中,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p#副标题#e#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建立过程: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1936年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③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④八一三事变后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
证。
(3)特点: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②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③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④统一战
线内部始终存在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抗战路线。
2.正面战场的抗战:凇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体现两党的合作)、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
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牺牲)。
3.敌后抗日战争:①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②.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
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
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共的威望,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4、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胜利:①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②1945年春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
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③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美英等国集结重兵准备在日本登陆;苏联对日
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关东军;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④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②爱国华侨的支援③国际援助;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历史地位: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
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