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山行教学反思1500字集锦

山行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6

山行教学反思1500字集锦。

88教案网主题栏目精选:“山行教学反思”,敬请访问。

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优化老师的演讲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效率的达成教学目的。如何才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教案呢?下面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教学反思”,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山行教学反思 篇1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山行教学反思 篇2

《山行》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教学反思 篇3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山行教学反思 篇4

经过一阶段的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同学要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课文学好是多么的难呀!教完《山行》这一课后,我觉得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牢牢地抓住同学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自主快乐学习: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同学自身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同学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同学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胜利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干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同学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同学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同学自身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方: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同学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需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同学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同学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同学戴着头饰,自由想象扮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同学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在教同学字时,我以和新字交朋友的游戏激发同学的识字写字的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并让人人争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在同学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指导同学写好生字。切实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沟通课堂内外,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和其他课程的融合

1、在学完这首古诗后,我设计让同学回家查找有关描写动物的儿歌或古诗,也可自创儿歌,再配上自画的图画。目的在于让同学在饶有兴趣中完成并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2、趁同学初学古诗、爱上古诗,可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古诗,并定期开展“小小古诗会”、评选“优秀小诗人”。

山行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山行》,理解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

2、运用诗画结合,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对诗意的理解。

3、引领学生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感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蕴。在情景交融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了解诗人:

师:课前,老师叫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大诗人杜牧的资料,现在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写的《山行》。

一、初读古诗,临写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生1:在山上行走。

生2:走在山路上。

师:(课件出示山行图、音乐。)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身着一袭青衫的诗人正悠闲地坐在车上。山道两旁古木参天,黄叶翻飞。林间不时传来啾啾的鸟语,唧唧的虫鸣。山中的美景激起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山行》:

课件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现在这首诗就在你的手中,请拿起笔像大书法家一样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要求: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生临贴抄写,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姿势。)

师:写好了可以轻轻朗读,边读边细细地品味。

(已写好的学生轻轻朗读,其他同学继续书写。)

师出示一学生作品:(实物投影)请大家放下笔,我们来看看,他的字写得又正确又漂亮,多好啊。赶紧检查一下自己,要是有错啊,悄悄地改正。

(生快速检查、改正。)

师对该生说:你的字写得这么棒,我想读起来肯定也不错,请你读一读。

师:恩,读得非常流利,要是再带点韵味就更好了。来,孩子们,拿起你的大作,咱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山行图、音乐)要读出了诗的感觉,诗的味道来。

二、品读古诗,感悟

1、初悟古诗:

师:伴着悠扬的音乐,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你觉得此时最吸引诗人的会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再细细地读一读,可以借助书中的注释先想想诗句的意思,再考虑这个问题。(关闭音乐)

(生自由读诗,并思考。)

2、品读三、四句:

师:你发现了吗,在那么多的美景中最吸引诗人的是什么?

生1:在这么多美景中最吸引诗人的是枫树林。

生2:诗人最喜爱的是傍晚的枫林。

师:面对这片枫林他想到了什么?

生:这些枫叶比二月里鲜艳的花还要红。

课件出示: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

生1:非常艳丽、千姿百态。

生2:是千娇百媚的。

生3:是婀娜多姿的。

师:请连起来说。

生1:二月花是婀娜多姿的。

生2:二月花是多姿多彩的。

生3:二月花是姹紫嫣红的。

生4:二月花是万紫千红的。

生5:二月花是争奇斗艳的。

师:是啊,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你还记得那些诗句吗?

生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哦,这是一枝生机勃勃的红杏!还有吗?

(一时记不起来了,是吗?没关系,老师找到了几句,有一句还和她说的一样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课件回到山行图、诗句)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谁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并思考。)

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

(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jab88.Com

生:我从“停车”这个词看出诗人对枫树林的喜欢。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师:哦,他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所以把车停下来了。“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课件:诗句中的“坐”字变红。)

生: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所以诗人才──停下车了静静欣赏。

3、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师: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

生:美。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从“石径斜”三个字体会出小路弯弯曲曲的,用石头砌成的小路很美。

师:这是一种很古朴的美。你怎么知道这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生1:因为那是山路。

师:诗句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

生1:诗中说:“远上寒山石径斜(xie)”……

(众生有异议)

师:这个字我们平时读“xie”,在这首诗中为了押韵,我们把它读作“xie”。那这个“斜”是什么意思呢?

生2: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

师:(边作板画边问)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生:山上。

师:还有什么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3:我从“寒山”感受到,因为“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

生4:我也从“寒山”感受到,秋天的时候树叶会飘到小路上。

生5:寒山的路上有叶子,马列车从叶子上碾过会有“沙沙”的声音。

生6:我从“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

师:“白云深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7:很白很白的。

生8:朦朦胧胧的。

生9:我觉得白云像轻纱一样。

生:我觉得白云很薄很薄。

师:(边画边说)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深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指名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4、整体感悟:

师:这些美景还不足以打动诗人的心,真正使诗人停下车来,陶醉其中的是什么呢?

生1:是枫林。

生2:是傍晚的枫林。

师:那么从这个“晚”字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生:天已经很晚了。

师:天已经很晚了,可诗人还……

生1:可诗人还停下车来欣赏,可见枫林是多么的迷人。

生2:这个“晚”是傍晚的意思。枫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生3:虽然已经是傍晚了,山路是很崎岖的,天暗下来会很难走,可诗人还舍不得走。

师:因为这枫林实是……

生:太美了!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会怎么吟诵这首诗呢?(课件出示整首诗)请先自己试一试,如果能加上表情,动作就更好了。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出示“枫林”贴在黑板上)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谁来试一试。(手拿诗人图片)

生1:让诗人站得比较高:因为在山上,诗人可以把枫林看得更清楚。

生2:让诗人站在枫林里,站在枫树下,会有枫叶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红蝴蝶,感觉很美。

师:恩,我明白了,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生齐读。

5、体会精神:

师:读着《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独爱霜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霜叶像晚霞,非常美丽。

师: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霜叶的爱,不仅仅是一种喜爱,更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份挚爱。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艳丽吗?

生1:因为那是在秋天,枫叶的美是独一无二的。

生2:因为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所以诗人喜欢它。

师:你想想,二月花有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春晖的照耀,霜叶它有这些吗?它所有的只是萧萧的秋风,瑟瑟的秋雨和那如雪般寒冷的秋霜呀。从这儿你又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3:霜叶的精神使人敬佩,是一种使人敬佩的美。

生4:枫叶很顽强。

生5:因为霜叶的生命力顽强,所以诗人喜欢它。

三、拓展读诗,延伸

师:你们看,这就是一首好诗啊,寥寥数语,却有景有情,令人回味无穷。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读了这首诗,心有所动,情难自抑,也写下了一首红叶诗《和杜录事题红叶》。

课件出示: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师:请大家拿出这首诗,自由地读一读,想想这首诗中的红叶是怎样的?理解时可借助老师送给你们的提示,当然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所用的提示越少,说明你读诗的本领越强。

(生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师巡视指导。)

师:白居易诗中的枫叶美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枫叶的美从第二句诗中体现出来,因为漫山的红叶,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火红火红的,但却不是因为火才使它这样红的;又像盛开的鲜花红红的,但却没有等到春天就开放了。

生2:我觉得“连行排绛帐”给人的感觉也很美。因为一行接一行的树,就像排列成行的深红色的帐子。

生3:我觉得白居易诗中的红叶很美,可以从第三句看出来。飘落的树叶,就像剪碎的红色纱巾,一块块地飘呀飘,很美。

生4:这霜叶是在十月里,那时候很冷,它还那么红。

师:在诗人的眼中霜叶如火、如花、如绛帐、如红巾,是多么的美丽迷人啊。最令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句,“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停下竹轿,迎着秋风欣赏这枫林美景的,只有我白居易和杜牧两个人啊。

(读着这句诗,你能感觉到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吗?)

生1:我觉得杜牧和白居易的关系十分的亲密。

生2:很友好。

生3:好象兄弟一样。

师:可你一定不知道,白居易比杜牧整整大了31岁,而且当时他们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相距千里之遥。是什么使他们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成了那么亲密的朋友?

生1:是友谊。

生2:是诗。

生3:是枫叶。

师:是啊,是枫叶,是诗歌,是共同的志趣,使他们的心紧紧的贴在了一起。其实我们也可以和大诗人杜牧交朋友,(课件出示山行图、音乐)因为当我们走进这美丽的枫林,我们的心中也会涌起一种欣喜,一种感动。请拿起笔把你在枫林中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师:把你看到的美景有感情地告诉大家。

生1:枫叶红极了,似火又非火,令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生2:枫林如火似霞,令人回味、赞叹。

生3:枫叶像烈火一样燃烧着,在夕阳的映衬下,镏金闪闪。

生4:一片片枫林张开了笑脸,在向我们打招呼呢。

四、总结读诗

师:孩子们,美丽的枫林在你们的笔下有了生命,我觉得此时你就是诗人,诗人就是你。站起来,让我们再次尽情的吟诵《山行》。

山行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片断

上课前,我把《山行》这首诗写在黑板上,但是在上课时却发生了我没想到的事情。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其他同学也说:“是错了一个字,白云深处的深写错了,应该是生活的生。”我的脸微微的红了起来,灵机一动,我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写错了,随后又问:“为什么诗人用生而不用深呢?”学生热烈的展开讨论。

反思: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很少写错字的,可是今天老师却写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叫学生去讨论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

生:“白云生处”的意思是“白云升起来的地方”,所以用生,而深是很深的意思。

生:我不同意!这个生应该是生活的意思,就是“白云生活的地方”,所以用“生”。

生:我不同意他们俩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

……

师:你们真棒,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以后再也不写错字了。我想,说“白云生活的地方”的同学,是把白云给说活了,有想象力!说“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的同学,说出了白云不断变化的动态,善于观察!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精妙简练,言已尽而义无穷!

(我的话刚说完,又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还应该读得很高兴,因为诗人坐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上去,而且又是在深秋的山中,肯定很少有人,现在看到有人家了,心里一定很欢喜。

师:你怎么知道是在深秋?

生:从“寒山”一词看出是深秋。

生:从“霜叶”也可以看出,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叶子。

师:那么你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

生:被霜打过的叶子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枫叶太美丽了,诗人看着看着就——

生:停下车来欣赏。

师:那么,“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诗人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说得真棒!诗人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呈现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应该成为最珍贵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我只是表扬了那个学生认真看书,敢于说出老师不对的地方,然后把错字一改,接下去上课,我想这节课也许不会出现这么精彩的一幕,学生的体会也许不会这么深。课堂上我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提出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因为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动态资源,所以课堂上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的翱翔。

山行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⑴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⑷学习生字“远”:

①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②“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③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⑸学习生字“径”:

①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ì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②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⑹学习生字“斜”:

①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②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③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④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⑤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⑴(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⑵齐读第二行。

⑶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⑸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⑴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⑵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⑶学习生字“停”“亭”:

①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②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④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⑤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⑥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⑦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⑧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⑷学习生字“车”:

①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②“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③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④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⑤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⑥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⑸学习生字“霜”:

①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③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④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⑤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⑥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⑦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⑧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⑨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⑩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⑾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⑿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⑴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⑵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⑶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⑷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山行教学反思 篇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我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虽然是七律诗,但我们班的学生依然能做到熟读成诵,有一定的语感,并且知道一些常规的停顿。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进行逐词逐句解释,而是抓住本诗画面感很浓的特点做了如下尝试:

抓住“生”字,感受意境:

在诗人杜牧眼中,这山中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说到“白云生处有人家。”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应该在黑板上画上哪些景物?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要画白云和人家。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白云应该画在人家的哪里呢?有的学生说:“画在房子下面”,有的说:“画在山顶上”,有的说:“应该围绕在房子上,因为山很高,云在飘浮,房子只是隐隐约约而见。”“是啊,作者从飘浮的白云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人家,所以作者用了“生”而不是“深”,要不就完全看不见了。”我接着说到。在后来的默写中没有学生写错字。

山行教学反思 篇9

山行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教学反思 &n

bsp; 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诗的含义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宗旨,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古诗。这节课在画画这一步骤上显得有点吃力,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的画画功底不是很好,如果我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幅亲笔画的画,给学生一个范本也许会更好。

以上就是《山行教学反思1500字集锦》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山行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