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6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熟悉课堂的内容,对于编写教案你有自己的心得吗?以下是88教案网的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1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妈妈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妈妈的话,讲述妈妈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妈妈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2

苏版第十册《郑和远航》一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第四自然节,介绍了郑和远航所到的国家,写了郑和与所到国家的人民进行友好交往。课文对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较少。我尝试以问题切入,从引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丰富交往的细节。如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双方对话的内容;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些什么话等。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明朝的国势,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目的------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但我在教学中发现,由于时代、文化的隔阂,学生对这些文字的空白处要作深入的个性解读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上课发言举手的很少,课堂发言我只能无奈地采用点将式或开火车式等,讨论时前后左右,交流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而且复制、粘贴同学语言的情况较多。

如何才能让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理念得到实施呢?如何才能刷新学生的语言,展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呢?

新课标提倡更多地关心学生学习时的情意状态。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塑造的艺术来影响学生的,因此语文教学不单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发挥教育智慧给每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个体的需要。

怎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巧妙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舞台?不仅训练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更让每个学生的情感细胞也兴奋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智慧?

才接手这个班时,我就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天真活泼,爱表演,有好几个同学还是学校艺术团的台柱子。基于这个特点,我决定发挥学生所长,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在表演中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架设书本走向学生的桥梁。于是我安排学生自由组合,把这段中有关郑和觐见各国国王的情节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准备阶段,由于是自由组合,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表演准备阶段,我出示了一段有关郑和的资料:郑和每到一处,首先和当地首领协商,进行友好平等的贸易。同时他还了解当地风俗,尊重当地人民的习俗,给当地人民留下良好的印象。直到今天,有些国家还保存着郑和航海的古物和古迹。希望这段文字能为同学编写的课本剧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并提出要求:各组表演时,我要求观看的同学注意表演同学的表情、语言、动作,以便再上来时有更出色的发挥。每组表演完,其他各组积极点评,哪里还可以再增加情节,哪里的语言还可以更精彩-------

表演前,各小组成员积极分工,认真准备,表演时,每一个同学都全身心投入,一组表演完,学生积极评价表演的得与失,随后表演的同学积极吸取前面同学的经验教训,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及时提出另一个学习任务:希望全班同学把这小节以课本剧的形式改写出来,每个学生都欣然接受,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的创作状态,课后交上来作业表明,效果非常好,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同学,第二天都上交了一篇令我满意的课本剧,学生的听说读演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机的发展。

下面是一位学生创作的课本剧:

郑和面见邻国国王

人物:郑和,国王,郑和的士兵,国王的大臣

地点:邻国的王宫

起因:郑和受明朝皇帝派遣,与各国友好交往。

国王的侍臣:(抱拳匍地)禀报国王,外面有一个自称明朝使者的人前来求见。

国王:宣!

郑和:(健步走上宫殿,双膝跪地)启禀国王,我受我国皇帝派遣,带来一封国书,请陛下过目。

国王:(满面笑容)呈上来。

侍臣甲:是,陛下。(接过郑和手中的国书,交给陛下)

国王:(用手摸着胡子,思考)嗯,你这次出使我国,有何贵干呀?

郑和:(站起来)我奉吾皇之命,带来我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望陛下笑纳,并愿和贵国保持友好往来,两国互通生意往来,平等贸易。

国王:(万分惊讶)哇!贵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早就名扬四海,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郑和:(趋步到国王跟前,向他介绍):这是丝绸,它们是选用上好天然蚕丝,经过上百道精细的手工才纺织而成,在我国一般只有皇帝和后宫佳丽才有幸穿上。

国王:(一边用手抚摸着丝绸、瓷器,一边感叹)真是世间珍品啊!

国王:拿起一只双龙嬉珠的瓷器,爱不释手------

郑和:(恭恭敬敬地)这瓷器,可插花,也可做装饰,它们不仅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造型上虽简洁,但装饰却流畅豪放,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郑和:(取出一罐茶叶)陛下,这是我国的名贵茶叶,名叫碧螺春,喝了它泡的茶,不仅可以清心明目,还可以延年益寿呢!

大臣:想不到还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啊!(啧啧赞叹)

国王:(大喜)真的?我倒要试试看,快泡茶。

国王与众大臣共品茶。面露喜色。

国王:快设宴款待明朝使臣,传令全国,从今后国民要与明朝使臣友好贸易-------

幕落

从这一课的教学反思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气氛,适时调控,巧妙点拨,以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多角度的理解、体验,收到的效果确实很好。同学们品尝了合作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有益的写作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个人也在课堂教学中去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只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3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达到审美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边读句子,边找出相对应的图,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态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多元解读,让他们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有的说说“长”太平常了,让人感觉不到荷花竞相开放、亭亭玉立的姿态。有的说“冲”字少合适,感觉花儿开得太快了。也有的说“钻”字一般用在比较结实、坚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让人感觉白荷花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亭亭玉立的样子。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展开想像,对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充,让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燕子》一课中,作家郑振铎将燕子写得十分传神。这篇文章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天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借赞美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段从近处看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第二三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势。最后从远处看到像音符般的燕子。

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但是像作者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燕子,描述燕子,学生是做不到的,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习作的教学。我带领学生按顺序学习完课文后,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描述方法,来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用很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的缺点是说的不全面,语言也不够准确。我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对照课文第一段的资料,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燕子,描绘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对小狗的描述就生动了许多。

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想象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燕子是正因燕子是春天的代表,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机。同时我指出描述小动物也要结合平时的生活,不仅仅要形象地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描述关于它的具体事例,从生活中来感受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我布置小练笔:模仿《燕子》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有了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基础,学生仿写的十分成功。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画、话结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一边听课文的录音,一边把燕子在纸上画出来,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画好以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燕子介绍给同学听。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祖国的语言文字魅力无穷,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说画表演等来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本节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几点启发。

一、如果说作者看到荷花感到的是“画意”,而学生们感悟到的既有“画意”,又有“诗情”。这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传递给我们的不正是诗情画意吗?学生的联想仿佛偏离了教师的预设。简直成了自由发言。其实,这自由发言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称得上是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的直接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预设”是必须的,但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应该接纳和珍视教学中的“意外”,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教学就不会局限在“认知维度”一隅了。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意外”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出望外的意境。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荷花》一课,作者把荷花写活了,教者当然也应该把荷花教活。我在教学本课时,就利用荷花课件力争把《荷花》一课教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每个学生当作一朵荷花,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千方百计带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也陶醉在荷花丛中。

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的感受,通过学生的朗读,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来欣赏课文,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情;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诵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我们在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细赏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也烂熟于心了。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朗读,但学生模仿朗读多过于自身慢慢从朗读过程中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5

背景: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被许多因素制约着。许多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与实践活动、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在缺乏趣味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环境中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口头表达的欲望。教师还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创新思维枯萎。教学中虽花了一定的时间,但并没有正真意义上完成语文实践活动。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实施的第一学期里,我在口语交际课时尝试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1、用手中的半圆片、圆片动手拼一拼,拼好后找小伙伴说一说。

师: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能干,都会拼各种东西。那我们就动手拼一拼,拼好后找个小伙伴说一说,看哪组的小朋友会拼又会说,老师奖给他们一颗积极参与星,好不好?

(在轻音乐中,学生兴趣高涨地拼图,并积极地找小伙伴说)

生:我会拼乌龟。

生:我会拼小轿车。

生:我会拼催我早起的闹钟。

生:我会拼美丽的花儿。

师: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很能干,都积极参与,现在老师要颁发积极参与星,(给8个小组:飞镖队、星星队、桃子队、思拓队、宇宙队、三角队、星星队、希望队各加一颗积极参与星。)我看大家拼得巧妙,说得热闹,不如我们大家变成拼图公主、王子,一起玩一个交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生:大声说好!

师:大家先看我怎么变?(教师拿出一幅图贴在身上)现在我是谁?

生:金鱼。

师:其实你们也会变,你们的纸片会帮助你,请赶快变一变。说说自己变成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我们都是快乐的拼图公主、王子。首先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我是小金鱼,我有一双美丽漂亮的大眼睛,还鼓着一个大肚子。要是我摆起那长长的尾巴,可迷人啦!许多小朋友都很喜欢我,你们喜欢我吗?(声情并茂)

(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愿意)

师:谁愿意跟小金鱼一样把自己介绍给小伙伴吗?能干的小朋友老师还要奖励他一颗星。

(学生有的站起来找朋友说,也有的坐在哪儿说给同桌听,热情高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介绍自己,让大家来认识你?

生:大家好,我是太阳公公。我有一张红红的脸,我会放射出万丈光芒,人类都离不开我,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

生2: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认识大家。我是红苹果,我长着圆圆的头,红红的脸,还有一条短短的辫子。我可好吃了,并且很有营养,你们喜欢我吗?

生3:铃铃铃该起床了,该起床了,我天天催小主人起床,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生4:我是红葡萄,看我有碧绿的叶子,累累的果实,如果你尝一口,保准甜到心里。

生:

课后反思:

上面这人案例主要价值在于:

1、创设活动范围,激发交际兴趣。

创设一定的活动范围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所以,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由于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加活动,活动中又为学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这就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努力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要表达的语言,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更深层次的锻炼。

3、建构语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努力调动生活与语言积累在多向互动口语交际实践中无拘无束地反复练习,培养了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以及语言习惯。

4、优化评价,增强交际动力

a、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主要途径是激励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同时对不足也要及时评价。

b、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本组成员对组员的发言进行评议、补充、修改,最后汇总,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泼。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评、学会合作、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5、开放课堂、拓展延伸

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放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提供学生自主、合作、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引向更开朗的天地。

值得思考的问题

1、如何挖掘活动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

2、课堂上小组讨论是否会流于形式,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3、当问题抛给学生后,老师该怎样处理学生的反馈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6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

一位先哲说过:养成一个好习惯固然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比养成好习惯更难。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现在,我们的孩子还小,应变能力差,遇上与机动车交会是常常手忙脚乱,更容易发生事故。如何使他们从身边的实例中清醒地认识到危害,防止事故的发生,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这些都是本课力图渗透、完成的。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针对学习的内容,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资料,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能知道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安全知识。

3、能亲自动手动脑做安全宣传标语。

4、能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同时,孩子们都喜欢从视觉上来感受外面的世界,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认识,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好好保护自己,做一个文明、合格的小市民。

案例叙述:

(一)运用多媒体及课前的资料收集,创设体验情境,揭示课题。

课开始时,我让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并交流课后收集的资料(如:据说汽车从发明以来到1979年,因行无序死亡2000万人,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统计到目前早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就我国而言,198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万起,死亡不到一万人,1990年则已增到25万起,死亡5万人。而我们生活的浦东新区1996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70人,平均每两天死1人,其比例大大高于其他区县;等等。)从视觉及一连串的数据上,我们认识到:行无序带来的危害实在是让人怵目惊心。所以,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走路吗?起初,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故作惊人之态,心里正嘀咕着:除了老弱病残,谁不会过马路?除了第一次从山乡来到城市,谁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通过这么多惊人的实例后,他们深刻认识到学会过马路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幻灯片的展示和动手制作,认识交通设施及其作用。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接触周围事物已经不少了。可以这么说,家庭里,父母很早就已经把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多多少少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可这些都还不系统、清楚、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小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很有兴趣地从幻灯片,即交通设施平面图(例如:人行横道线、红绿灯、人行护栏、隔离墩),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议一议及亲手做一做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设施及作用。在交流后,我对各种交通设施及作用做了小结。这样,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知识更系统化一点。

(三)结合插图、演示,创设情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

在一定的情景中,自己去动手演示。在玩中轻松的学习,是学生再喜欢不过的一种学习方式了。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们观察幻灯片(即文中的插图),结合我所提出的问题,如:有红绿灯,兰兰该怎么过马路呢?为什么红灯亮了要停下,绿灯亮了才能从横道线上走呢?如果兰兰还要过一条没有红绿灯,也没有横道线的马路,怎么办?为什么要先看左,后看右?等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师生共同来演示,在一定的情景中,加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及表演,身临其境一般地学会过马路。最后,我将他们的学习心得编成儿歌,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

红绿灯,绿灯行。

有红绿灯,走横道最放心。

先看左,后看右,

看清车辆才可走。

当然,交通规则远远不止这些。小学生的思维经验是丰富的。随后,我进行了拓展,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你还知道哪些?小学生们四人一组交流开来。我从中也受益非浅。

我们知道,学生对一些行为的判断上,还具有两可性。要么只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接下来,我出示了几组图片,让学生来辨一辨,说说他们都错在哪里,有什么危险?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学生们同桌交流,派代表指出,并给予改正。这样,使学生们又进一步加深认识。

(四)制作、朗读交通安全宣传标语,结束本课。

如何来提醒自己和他人?我发动起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制作一些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来警示自己,警示他人。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的幸福,请大家动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学生们奇思秒想,制作出许多标语,并进行交流。如:一路平安,永远平安。、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安全小帽紧紧根、人与车和平共处等等。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多媒体中出示这些宣传标语),结束了这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制作多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视觉上、听觉上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以及一连串惊人、严酷的数据,给学生创设一个体验的教学情境。所谓体验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去实践,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悟,加强思想上的重视。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让学生在较好的情境中及活动中加深体验,加深认识,特别是课前资料的收集,交通安全标语的制作,小组的讨论、交流,以及师生的共同演示上。通过实践,我发现在玩中学,在小组中学,在师生之间学,很大程度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与学互为一体,互相促进,很好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思想。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在了解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从而自觉地充当交通安全的小卫士,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伙伴的合作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7

最近,我与学生一起研讨课文《惊弓之鸟》时,有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大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同学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我们不能像这只大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惶失措地坠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理想,受到家长的批评,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害怕吗?这个学生由落地的惊弓之鸟谈到了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参书上并未涉及到的内容。我带头为他的见解鼓掌。

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摔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的恶作剧有点残酷无情了。──这位学生独辟蹊径,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孩子们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此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