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500字汇总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16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500字汇总。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的幸福。有教案的帮助,课堂上的老师也能更轻松的完成授课。教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是否很多人都在思考写教案该从哪里入手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四年级语文《猫》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1

一、设计思想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是新课程赋予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真是文章的生命所在,让学生融入情境,在情感中涌动,在思维中争辩,在人性中流淌。培养学生发表见解、倾听发言、搜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1.口语交际:保护文物。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2.习作: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写写介绍越王峥的导游词。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在习作活动中,体会越王峥的魅力,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3.我的发现:读一读2个例句和小林、小东的对话,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日积月累:熟读并背诵4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交流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感受风景名胜的优美。

5.宽带网:课外搜集与有关家乡名胜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长城的感知较为肤浅,让登过长城的同学亲自说说,有利于本次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2、根据写的导游词,模拟小导游进行讲解,生会感到困难,师应该先让说话能力强的同学示范。

3、对联教学要联系社会这个大环境,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越王峥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自然美景。

五、重点难点:学写介绍越王峥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为主,少讲多练,以练说带练写。

七、课前准备:

准备与家乡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

(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2、了解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句子的后半部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3、另外找出相似的句子写、读。

4、举一处景物仿写。(学校篮球场)

(二)、日积月累。

1、读对联。

2、找出欣赏的句子讲讲对它的理解。

例: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写出云漫月浓的境界)

师诱导:一径对半帘竹阴对花影云满地对月笼纱

3、读、记、吟。

4、另举几例本土文化方面的对联。

寨口桥桥亭:

[对联]:成桥成亭成就诸公千古德;可渡可憩可安沈子九愿心。

[赏析]:此桥亭联上句意在说明造桥的人的功德无量。下联点名桥和桥亭的作用可渡可憩。

[风物介绍]:寨口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寨口,位于莲花岗与岩山之间,跨越山溪,是一座山区石拱桥。桥全长30米,宽2.6米,高10米。系用90块长条石横向并列砌筑的山区石拱桥。这种砌筑方法在目前已知的绍兴古桥中仅此一例。拱圈用小块石料按纵联砌筑,在绍兴石桥中所罕见。此桥在清嘉庆《山阴县志》中有载。桥重修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离桥二十米有桥亭一座,内有建桥碑记石一块。

(三)、了解宽带网的知识

1、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2、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a)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b)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c)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四)、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请你谈谈心目中的长城形象(生自由说说)。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你听说过我们夏履的越王峥将开辟为旅游胜地吗?有一批游客专门来游览。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五)、学生演一演小导游。

(六)、鼓励、展示优秀导游词。

九、板书设计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十、作业设计

利用假日,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去寨口桥考察,摘一摘对联,写一写导游词。

问题研讨

如何将家乡的名胜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机地融合。

参考资料:小学语文教学网中国旅游网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

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

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

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

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整理问题、留作预习任务。

1.记录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在小组内找一个合作伙伴,利用预习时间共同解决这些疑问。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3

我们的错误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林海音和蒙古开国君主成吉思汗,书中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犯了错误,都能知错就改。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长在今天的我们又应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沙班。罗伯特的一首儿童诗我们的错误。(板题、生书空)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读题两遍。

二、初读小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说说:你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2、反馈:指名说,评议。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涵

1、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意蕴悠长,要把它读好、读懂可不容易,甚至还会犯不少错误,没关系,先听老师读一遍。

2、范读:请你认真体会老师是怎么读的。

3、生评师读。谢谢你们,当你自己用心读了,你会更明白老师读得怎样。来,大家用心读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把你感触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写上自己的体会;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分小节读,自评、生评(注意指导读好反问句)。正确地评价自己很重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一样重要。

5、学习1

是啊,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谁又能不犯错误呢?同学们,你在学习、生活中的犯过什么错误?(生说,师总结仿诗句)

6、学习2、3

犯了错误,你是怎样对待的?读读2、3小节,一定会唤起你的回忆。用你喜欢的符号把你感触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出示课件)(生自由读)

反馈犯了错误,你是怎样对待的?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1)预设:学生说: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师自述让学生把第二小节的错误可能是再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送给自己,再引导学生坦白自己一错再错的事例,或失败中吸取教训走向成功的事例。)

(2)预设:学生说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说说你有这样的经历吗?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伟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逃学。天才伟人也犯错误,只是,(引读)错误,不会使他们畏缩不前,跌倒了爬起来,重新上路!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板:畏缩不前适时指导畏)

列宁勇于承认错误,李白勇于改正缺点,不是旁人的逼迫,而是他们深深地知道(引读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让这句话也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可怕的(生齐读。)

总结:人生的道路曲曲折折,错误如影随行,请不要害怕,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我们要正确面对错误,最后有勇气改正错误,正如沙班。罗伯特所感叹:(出示第4小节)

7、学习4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2)这必修的一课指的是什么?

总结:指(板书)的是正确认识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坚决改正错误!这必修的一课我们每个人都要细细地研读它,这样,你的人生将永远(不会糊涂)!(板书省略号)

(3)同学们,你们明白吗?请把这个道理告诉自己读:告诉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读;告诉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读!

8、出示练笔

师读:错误是必修的一课啊,每个人都要细细地研读。错误还可能是什么?

错误是弯曲的小路啊,每个人都要踏实地走好。

错误是,每个人都要好好把舵。

错误是一本无字的书,。

错误是,。

总结:是啊!感谢错误,是它伴我们成长;正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多姿多彩;只要我们细细地研读这必修的一课,踏实地走好人生这弯曲的小路,我们将永远不会糊涂!最终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四、作业:

1、天才伟人也会犯错误爱读书的你去读读伟人的故事,它会让你受益匪浅。

2、跌倒爬起来,重新上路!请你和同学说说你跌倒爬起来的故事。

3、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面对错误。请联系实际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4

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一、测评:

1、听写上节学过的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导入谈话,板书课题。

三、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你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你有什么感悟?

四、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摘记学生的主要讨论内容。

五、检测:

1、课文分几段?写出每段的意思。

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仔细从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小结:

1、本课通过对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可爱又可怜,令人感受到小麻雀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中表达了老麻雀对小麻雀无限的爱,是一种崇高的伟大的亲子之情。你能说说自己的深刻感受吗?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麻雀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3、你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语言文字,体味桂花雨的香和作者童年的摇花乐。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4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读题设疑。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是江南最常见的一种花,它走进了许多的诗篇,也走进了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桂花雨》,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桂花雨是怎样的?)

二、初识桂花雨。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谁能用文中的语句找到这令人向往的桂花雨?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指生读、男女生互读。(老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三个感叹号的语气。)

读了这句话,我们明白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生答。板书:飘香的雨)

2.设疑: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要求:看看自己能不能发现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呢?

3.学生读书,老师巡视指导。

三、赏读桂花雨。

1.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飘香的语句。

2.品词析句,重点指导。

出示: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品读浸。

①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②好好品品这个浸字,轻轻读,慢慢读,读出浸的味道来。

③苏州的桂花公园的桂花香飘十里,为什么家乡的桂花不用飘呢?用上飘读读。想想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浸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更能体现出桂花香气散发的地方更多。)

扩展训练:

①在农田勤劳耕作的人们,远远的就能闻到

②刚刚放学,走进村子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他们

③远在村口池塘边垂钓的老者,也能

老师引导学生再来读: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②教师指导: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3.过渡:桂花成熟的时候,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同学们,如果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是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所以,(老师引读)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师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是呀!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个句子吗?(朗读指导)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桂花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扩展吟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指生回答。

(4)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5)教师引导:这仅仅是一场香气扑鼻的雨吗?这还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指生回答:开心、快乐、美好等等,师板书:快乐的雨)

(6)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再来读这句话。

6.这情景多浪漫,多快乐啊,不但感染了作者,还感染了父母亲。父母亲是怎么做的

①师:母亲洗净双手,父亲点上檀香,父母对桂花是如此的虔诚和敬重,这一切是那么富有情趣。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jzd365.com 迷你句子网)

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②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吗(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快乐)下面,我们来学着父亲的样子吟一吟这首诗吧。

四、回味桂花雨。

1.过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出示: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感受到了什么?难道是异地的桂花不好吗?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母亲因为对家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她已经不是在用嗅觉来区分,而是用感情,用真心体会着桂花的香气。)

2.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3.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母亲难忘,我更难忘,难忘家乡的桂花,难忘家乡的亲人和朋友,难忘家乡的一切。

4.教师朗读《烟愁》后记片段: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用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5.教师小结: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她魂牵梦萦呢?思乡的情结象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不仅溢满满在作者的心中,还溢满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6.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朗读:

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板书:思乡的雨)

五、总结升华记录美丽人生。

老师谈话:

原来,作者写桂花雨,其实是记录美丽的人生。童年生活里那场纷纷扬扬的桂花雨、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都化作了一份思乡情永远地萦绕在作者心中。乡情难忘、童年难忘。桂花雨是飘香的雨,是快乐的雨,更是思乡的雨,让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吧。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以《摇花乐》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

琦君女士的作品《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书。

《四年级语文《猫》教案1500字汇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语文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