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复习学案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08-03

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复习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复习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一语文《触龙说赵太后》复习学案

【原文欣赏】《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翻译: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简介: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作者不详。《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背景: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字词:

1.选自《战国策`赵策》。触龙,人名。说,劝说。赵太后,赵慧文王的妻子赵威后。

2.新用事,刚执政。

3.以长安君为质:把长安君作为人质。wwW.jaB88.coM

4.乃:才。

5.强谏:竭力劝说。

6.明谓左右:明确地对大臣说。左右,指代身边的大臣。

7.有复言……者:有再说……的人。

8.老妇:赵太后自称。

9.左师:官名。

10.盛气而揖之:气冲冲地等着他。

11.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12.谢:道歉。

13.窃自恕:私下原谅自己。

14.玉体:贵体。

15.郄:同“隙”,病痛。

16.恃辇:依靠车子。

17.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18.今者:近来。

19.殊:很。

20.乃自强步:自己只勉强走走。强:勉强

21.少益耆食: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耆:通“嗜”,喜爱。

22.和:安适,舒服的意思

及:赶上,赶到。

23.色少解: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24.贱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25.不肖:不贤,不成材。

26.窃爱怜之:私意宠爱他。

27.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

28.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29.丈夫:男子。

30.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31.贤:胜过,超过。

32.计深远:做长远打算。

33.持其踵为之泣: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

练习题:

1.下列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B.老臣窃以为媪(ǎo)之爱燕后

C.老妇必唾(chuí)其面

D.持其遗(zhǒng)为之泣

2.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①例:对曰:“甚于妇人。”()

A.少益耆食,和于身也。B.赵氏求救于齐。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②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老臣以温为长安君计短也。

C.廉颇为赵将,伐齐。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例: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A.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B.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3.下面对句中“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②太后盛气而揖之③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④太后之色稍解⑤而臣衰,窃爱怜之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⑦诺,恣君所使之⑧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A.③⑥⑧/①/②⑤⑦/④B.③④⑤/①②/⑥/⑦⑧

C.①③⑦/④⑤/⑥/②⑧D.②⑧/③④⑤/①⑥/⑦

延伸阅读

触龙说赵太后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指导自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

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2.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3.“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此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地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盛气而揖之”说明太后的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样让你过不去。可触龙却采用“缓冲法”,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的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叙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自然段

(让一名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4.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声分角色读)

提问: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

明确:触龙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仅拆除了赵太后心中的戒备,而且使她在爱子的问题上引起共鸣。这是触龙说服赵太后的第二步。

提问: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确:借太后的爱子之情,避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这是说服赵太后关键的一步。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

第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文意简析:

本段写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学生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就文中难解词句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2.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采用集体背诵和抽查两种方式)

2.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之处画线)

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

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得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触龙说赵太后3


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三、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题,再借助古汉语词典加以梳理)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质

2.及

3.甚

4.少

5.异

6.为

附:1~5句“为”读wéi,6~8句“为”读wèi。

四、布置作业

1.巩固梳理归纳的成果。

2.反复阅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是自读课文。本教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能够顺利的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进而体会文中体现的高超的讽谏技巧。通过归纳、扩展本课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案示例一

《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7


②入而徐趋。

“徐趋”与“疾趋”相对。据古书记载,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当行礼人“执龟玉”和“与尸行”时用“徐趋”,其特点是步子小,脚跟不抬起来。一般情况下,包括臣见君,用“疾趋”,其特点是步子较大,脚跟离地。触龙见赵太后应“疾趋”,但因为他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用前倾快步走的姿势,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赵太后看到触龙这模样,感情上会有什么变化?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

③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闲聊会使太君怒气稍平?原来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只把她当成一国之后,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无怪太后恼怒得要“唾其面”。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这如盛夏中吹来一般凉风,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太后独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

④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会笑起来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⑤持其踵为之泣。

课本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样解释与情理相悖。哪有母亲送女儿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不让她走的?实际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为不想离开她。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样注释:“持,制止意。踵,脚后跟。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

⑥太后曰:“然。”

一个“然”字,表面上是赵太后同意触龙对自己对待女儿种种做法的理解;实际上,太后已经悟到自己不让长安君为人质是短识的。太后在说“然”的时候,应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样子。

⑦太后曰:“诺。……”

一个“诺”字,道出赵太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告,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让长安君做人质。

探究活动

??本文的话题是谈为人父母者应该如何爱孩子的。让学生查找关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阅读,多收集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成功或不成功的事例,提出些观点,用一节课时间开个关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辩论会。最后再结合自身事例写一篇文章,要谈自己的观点。

触龙说赵太后1


《触龙说赵太后》

教学目标

1.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2.体会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3.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背诵课文。

5.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

2.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故事背景

2·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导语

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一、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触龙就此点巧妙地说服了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指导自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词典扫清文字障碍)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后用10~15分钟时间结合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

3.三读课文,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

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

提问: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交待了什么?

明确: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点明赵国危在旦夕。赵氏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大臣的强谏,太后的不肯,拉开了这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太后与大臣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精彩的对话。

1.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