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革命》学案新版苏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2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革命》学案新版苏科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革命》学案新版苏科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九年级物理下册《能源革命》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四节能源革命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能源的四个文明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未来能源的憧憬。
三维教学目标:
●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同学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图1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柴薪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钻木取火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当时的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于燃烧、煮食和取暖,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
19世纪以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由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发电机开始出现,煤炭作为一次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电能被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优势是便于输送和转化.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公元前250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185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由此发端.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几十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由于核电比火电更清洁、安全、经济,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在课本图17.4――7中豆子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应为B、A、C、F、E、D.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植物生长、花开的次序逆向,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
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板书设计:
第四节能源革命
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教学后记:JAb88.COm

相关推荐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三维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一.引入新课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进行新课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1、2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原子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反应堆裂变式反应,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②轻核的聚变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总结:板书: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核能的释放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1号)4.布置作业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核能,了解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学案新版苏科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学案新版苏科版

1.本节课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分析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是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采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

(一)导入新课学生大声朗读“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这一段文字。

(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太阳能有很多优点:太阳能十分巨大;太阳能供应时间长久;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太阳能安全、清洁、无污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两种: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光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教学1、教师简单介绍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学生讨论:在地球表面太阳能是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老师总结归纳。3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太阳能的两种利用方式。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课堂练习(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太阳能的转化;太阳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化石燃料,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3)下列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有(C)A.水能B.风能C.核能D.煤、石油和天然气4.学习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太阳能及应用太阳能的两种形式。(三)布置作业在你生活的地区,主要以什么方式使用太阳能?

九年级物理下册《信息与信息的传递》学案新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信息与信息的传递》学案新版苏科版

信息与信息的传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所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
(2)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看网了解信息传播过程和传播工具的发展.
(2)通过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制作能力和思考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敢于否定权威和阐述自己新见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传播的经历和传播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理解电报机与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课堂训练试卷
进行新课
一、信息
通俗地讲,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二、信息传播
1、语言、符号、图像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2、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经历了五次巨大变革
(1)语言的产生(2)文字的诞生
(3)印刷术的诞生(4)电磁波的应用
(5)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看书P61,了解这五次巨大变革
三、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1、信息必须通过传播都有意义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
答:烽火台、驿马、电报、电话、竹简、牛骨……
学生自己看书,了解莫尔斯电码和贝尔电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一节1、2、3
教学反思:
本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自学为主,培养他们的自学物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