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学案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1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学案

一、教材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讲述的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基础之上,在简述了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后,介绍了英格豪斯以及卡尔文等科学家历年来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主要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为讲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知识铺垫。教材还结合鲁宾、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学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说说我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学情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对知识的发现历程相对比较感兴趣。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观察、归纳等能力。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课前针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搜集资料,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了解同位素标记法。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和方法,体会和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辛、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而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萨克斯的具体实验分析。
五、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解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将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海尔蒙特实验,并提出问题:从这个实验可知柳树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接下来我会指出,海尔蒙特没有考虑到空气是否也能起作用,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这个探究的历程是什么样的呢?
引出本节课《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
设计意图:由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利用动画的直观性和已有知识,降低了问题的起点,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1771-1845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得到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的实验得到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蒙斯证实了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实验才能获得成功。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提问学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
(二)萨克斯实验
请学生介绍课前所做的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实验,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如下问题:
(1)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2)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么?
(3)碘蒸气处理叶片,目的是什么?
(4)这个实验成功的证明了什么?
(5)高倍镜下观察“小蓝点”聚集的部位是细胞的什么结构?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加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鼓励。学生经观察实验过程,分析问题,我们共同得到:
(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同时需要光
(2)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绿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萨克斯实验,而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到科学家们用了长达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培养科学探索不畏艰辛的精神。
(三)同位素标记法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的两组实验,并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示踪元素及同位素标记法。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最后是总结收获环节,我将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这样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够整体把握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在作业环节,我会留下一道思考题,问学生这些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方面?
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本节课不仅学会科学知识,还能够学会科学家身上的对科学专研的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
七、说板书设计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这一本质特征,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据此,板书设计如下: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探究历程
1771→1779→1845→1864

相关推荐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光合作用探究经典实验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修正,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构建模型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理念。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及其经典实验。

2.分析: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过程及其设计思路。

3.陈述:光合作用经典探究实验的基本结论,并构建光合作用过程模型。

[教学重点]实验的过程及其设计思想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思想

[教学方法]诱导思考、合作探究、分析讲述

[教学设计]

〖温故知新〗

1.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哪些种类?分别是什么颜色?分别吸收哪些光?

2.在色素分离实验中,某同学共做了4个滤纸条,其中3个滤纸条得到了清晰的色素带。试描述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色素带名称。试解释另外1个滤纸条没有得到清晰的色素带可能的原因有哪一些?

〖教学导入〗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人们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该探索历程不仅充分展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而且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深层探索仍在进行。

〖过程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板书)

1.光合作用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初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换?),并通过完成【思考1】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特例。

【思考1】没有叶绿体,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吗?

(能,例如蓝藻。)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实验(1771年):(多媒体展示其示意图)

实验过程: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普利斯特利实验的过程和现象。

实验分析:①实验自变量是植物的有无。

②由于植物的存在,使得蜡烛燃烧(小鼠存活呼吸)时间延长。

实验结论:(学生讨论交流)植物具有更新空气的能力。

构建模型:用简式形式表示植物更新空气的作用。

污浊空气→绿色植物→新鲜空气

【思考2】普利斯特利实验存在哪些问题?

实验有时是失败的,没有发现光照在实验中的作用等。

(2)英格豪斯实验(1779年):

实验过程:重复进行普利斯特利实验500多次。

(培养学生学习英格豪斯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

实验结论:(学生讨论交流)证明普利斯特利实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成立。

材料补充:1785年科学家证实植物体更新空气是因为吸收CO2,放出O2。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进行具体化修正)

光照

CO2→绿色植物→O2+淀粉

(3)萨克斯实验(1864年):(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多媒体展示其示意图)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学会鉴定叶片中淀粉的技术方法)

将绿色植物(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叶,用遮光板从两面夹住部分叶片。将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将该叶片取下,放在酒精中通过沸水浴处理一段时间。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用碘蒸气熏蒸或滴加碘液。

(通过完成以下实验分析,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思考3】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的?

自变量是有无光照。用遮光板遮光,达到控制无光。

【思考4】为什么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

放在黑暗中的目的是通过叶片的呼吸作用把原来的淀粉消耗掉

【思考5】叶片放到酒精中沸水浴的目的是什么?

溶解光合作用色素,使叶片脱色,有利于碘液染色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光照部分叶片呈现深蓝色,遮光部分叶片无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淀粉。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具体化修正)

光照

CO2→绿色植物→O2+淀粉

(4)恩格尔曼实验(1880年):(多媒体展示其示意图)

实验步骤: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恩格尔曼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分析:(学生讨论交流)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有哪些巧妙之处?(意思到位即可)

①水绵的叶绿体大型带状,便于操作和观察。②利用好氧菌检测氧气释放分布部位。

③没有空气和光的环境,排除空气中氧气和光干扰。④用极细光束照射,以形成对照。

实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具体化修正)

光照

CO2→叶绿体→O2+淀粉

(结合上一节课后习题,进一步体现恩格尔曼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选择材料的重要性)

(5)鲁宾-卡门实验(1939年):(多媒体展示其示意图)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并能够举出其他例子,如用3H-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等)。

实验步骤: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鲁宾-卡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分析:鲁宾-卡门实验中是否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若是,则自变量是什么?若不是,那为什么?

是,自变量是CO2和H2O中的O是否为18O。

实验现象:甲组释放出16O2,乙组释放出18O2。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来自水。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具体化修正)

光照

H2O+CO2→叶绿体→O2+淀粉

(6)卡尔文实验(40年代)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利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每隔一定时间,检测小球藻内的含14C的化合物,从而探清了CO2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

构建模型:(学生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修正,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模型,合理即可)

光照

H2O+CO2———→O2+有机物

叶绿体

[巩固总结]

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实验的过程、结果、结论。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底物、条件、产物

3.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模型的建立。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的简要分析

从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上看,本节课是对“光合作用”认识的最高点。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进行,在师生合作、讨论、交流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重点探究光照强度等三大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步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历年高考必然涉及的重要主干知识。因此,课案的准备一定要有明确的、落实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三大目标

知识目标

1. 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2.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3. 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技能目标

1. 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2. 初步学会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图);

情感目标:

1. 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的合作学习和自我评价;

2. 体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重点:尝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难点:构建光照强度、CO2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绘制坐标曲线图);

●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 师 的 组 织 和 引 导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简要回顾】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悉了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并简要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实质及意义。现在让我们作一个简短地回忆:……

【PPT】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带着学生简要复述:

叶绿体类囊体的膜结构特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光合作用呢?

【PPT】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的香甜和杂交水稻等

果木和粮食的优质、高产,都离不开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简要讲解:

在光合作用原理应用的再次认识中,我们要重点讨论: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呢?

【板书课题】

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

安排并指导:

阅读教科书P.104最后一段文字,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抽查和评价:

简述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要求思考答出光合作用强度的表示方法。

(提示:从概念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方法之一,此外还可推出其它的表示方法。)

【PPT】光合作用强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继续提问: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

【板书课题】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提问学生:

留下学生思考和小议的短暂时间。

【PPT】评价并补充学生的回答:

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环境因素。

此外,矿质元素、含水量,叶龄等也影响着光合作用强度。

【板书课题】

(一)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 实验探究

安排阅读与思考:

重点阅读教科书P.105中的“参考案例”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引导学生参照学案提出的问题,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1)实验原理:

【PPT】分步呈现并引读思考:

叶片在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间隙中充满了空气;

可采取真空渗入法(排除间隙内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不断产生的氧气在细胞间隙中的积累,致使下沉的叶片又逐渐上浮。

(2)实验步骤(配有图片、插入光盘视频):

【PPT】分布简介、示范和提示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30片;

②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抽拉出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重复几次;

③将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 mL富含CO2的清水。

⑤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再分别对这3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照射(链接视频)。

⑥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3)实验结果:

【PPT】逐步显示,提醒细致观察

抽问学生,适度评价:

A中上浮叶圆片最多,其次是B,C中最少。

【PPT】(待学生回答后演示)

(4)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的强度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跟踪训练1】(见学案)及时评价

2. 模型构建(绘制坐标图)

【PPT】引导学生尝试绘图:

光照强弱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横坐标用光照强度表示,纵坐标用CO2吸收量和释放量来表示光合速率)

启迪学生试作曲线图分析: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CO2释放量表示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BC段:随着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点: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

C点:最适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

简短小结:

从曲线图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真正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跟踪训练2】──教材P.106拓展题第1题。

【PPT】光合作用双峰曲线问题的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见学案)

重点讲清:

7-10 h: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12 h: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C点:午休现象

14-17 h: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PPT】──问题延伸及讨论

B、D两点光合作用强度都达到了峰值,但D点相对较低,尝试分析其原因?

点拨与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D点所在的时刻气温继续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增多,因此D点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小于B点。

同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略小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3-5℃。(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提升认知水平:

关于光合作用的双峰曲线图,是认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重要的图像,也是近年高考命题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

【跟踪训练3—感悟高考】

【PPT】简要分析(2009年高考四川卷30-Ⅱ)(见学案)

提醒和鼓励学生:高考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熟悉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试题命制的特点。

【PPT】简要了解:

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有效而适用的措施。

【PPT】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应用示例

探究了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后,再来简要探讨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板书课题】

(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PPT】启迪学生思考和讨论

根据上面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分析思路,尝试完成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绘制,并简要解释。

要求学生重点分析曲线上的AB段、B点。强调“最适C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等表述。

【PPT】简要说明应用:

农业生产上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就是适当增大植物行间的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跟踪训练4】(见学案)

【板书课题】

(二)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PPT】提问学生: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实质是什么?

【PPT】鼓励学生自行分析:

【PPT】简述应用示例:

【跟踪训练5】(见学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三大因素(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重点进行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问题研讨,同学们也多次比较成功地尝试了建立有关数学模型(曲线图的绘制和简单分析)的方法。

下面我们可通过当堂的巩固练习和课后的提升训练,来进一步健身对光合作用原理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巩固练习】(见学案)

【课后提升训练】(见学案)

回忆、小议

和老师一起回忆

和梳理

观看与思考

静听与思考

自主阅读教科书,完成学案

争先回答,相互评价

思考

分组小议得出: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

阅读教科书,思考学案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思考并提问(或质疑)

亲手操作(或观看插入有视频的PPT),简要熟悉实验步骤及含义

重点观察和思考

认真思考,

小组交流

观察比较,

邻桌同学交流,达成共识

分组报告,

自我评价

主动参与小结

静心思考和解答

在学案上尝试绘出曲线,并进行解释

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交流,

完成学案相关问题的求解

理解概念及其关系,敢于提出困惑的问题

尝试浅析,相互交流,提出并解决困惑,完成学案有关问题

做好补充的笔记内容要点

完成学案中的试题求解,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在学案上绘出有关曲线。(注意该曲线的起点、拐点、线型等),并相互评价

完成学案试题求解,自我评价

在学案上完成相关问题求解

在学案上完成相关问题解答

和老师共同完成

认真细心求解,自我作出评价

及时过手完成

情景创设,问题引入

温故知新

引导进入理性思考

自主学习

互动学习

学会自我评价

学会冷静思考

学会使用学案,帮助自主学习

尝试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明确各步实验步骤及目的

体会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好处

自我展示与评价

及时反馈

学会小结

初步体验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

启迪、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过手练习

学会求解此类习题的基本方法

体验深入求解问题的巧妙

初步感悟高考,

继续体验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熟悉坐标图绘制和分析的方法

启迪、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初步学会把握知识要点及内在联系

力求在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率时,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的几点反思

本节课是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送课下县”活动的课题之一,由我校对口支教的学校──都江堰外国语学校生物教研组选定。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教研组同仁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认真分析教材、深入研究学情,制定了较为适宜的学习目标。最后,根据对都江堰外国语学校高一(1)班学情的简短了解,对初步形成的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又进行了一个适当的微调。

从送教课堂的学习氛围上看,同学们思维活跃,能很好地跟着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和节奏进行学习。学生参与课堂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非常积极,回答问题能够抓住要点,个别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提示和同学的帮助、支持下,也能基本完成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这一重点学习内容的认识。

从学生完成学案上习题的情况来看,由于本节课在选题上既注重了比较经典的基础题,又有意识设置了个别有一定深度的高考试题,在着力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都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了正确的导向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堂检查、统计的情况,反映出学生对5个“跟踪训练”题的求解正确率均达到80%左右。对“课堂巩固练习”部分,则注意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和成果共享,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高潮。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节奏把握较为恰当;重难点的处理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也因情而调、形式多样。例如,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学案,自主完成一些课本内容的学习;指导并恰当点拨学生对坐标图像怎样绘制和分析;适时插入剪辑处理教学光盘中的实验视频,以弥补实验探究教学资源的不足;组织、调动和鼓励学生同桌讨论、共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快乐,等等。

总之,本节课案的用心准备和实施,增强了我一心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热情、信心和力量。同时,我也从老教师那里切身感悟到了对生物教学执着追求、不断学习、倾心钻研的治学精神,学到了一些怎样比较成功备好一节生物课的基本方法和教学技巧。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必修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从原来的“了解”水平提高到了“说明”水平,教材中本部分内容从回顾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开始,让学生感知他们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并且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教材中详细描述了各探究实验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被发现的基本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
1.重新走进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3.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2.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探究的内容和结果;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过程中的各实验设计、优缺点和结论。
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各实验如何巧妙地连接起来,如何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结合问题、讨论、比较、归纳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了解关于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兴趣小组做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实践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学案19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主备人:使用人:高一生物组
1.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联系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一.
阶段
项目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
所需条件必须有、酶等酶等(有光无光均可)
进行场所
物质变化

总反应式

能量转换
物质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用于还原C3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内因:①的含量。②的活性。
③的多少。
2.外因:
光照:光照时间、光质和光照强度。
CO2浓度:通过影响反应过程对光合速率产生影响。
温度:影响的活性。
水:主要通过影响气孔的开闭,影响的吸收量,影响暗反应。
矿质元素等
三.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氧化时所释放的
能量来制造的合成作用。
实质:硝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____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将________合成为糖类。因此属于养生物。

1.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2.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C.O2释放量D.CO2吸收量
3.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4.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含量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C.氮气的含量D.二氧化碳的含量
5.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
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
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6.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A.H2O、CO2、ADPB.CO2、NADPH、ATP
C.H2O、CO2、ATPD.NADPH、H2O、ADP
7.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问题探讨一:光合作用过程
迁移训练1.填写图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⑨_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和______。
问题探讨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应用
1.光照强度
(1)请用坐标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
(2)请在曲线中标出几个特殊点(如A、B、C)并说出各点含义
(3)在图上标出呼吸值、净光合作用值、总光合作用值
(4)如果左图表示阳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那么改为阴生植物A、B、C三点如何移动?
(5)在农业生产中常采取、
措施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
2.CO2
(1)请用坐标图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变化
(2)在图上标出呼吸值、净光合作用值、总光合作用值。
(3)请在曲线中标出几个特殊点(如A、B、C)并说出各点含义
(4)如增加光照强度,B、C两点如何移动?
(5)在农业生产中温室栽培植物时常通过多施_____________肥来提高CO2浓度

迁移训练2.右图为一定条件下测得的典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C02吸收(释放)量的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②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
B.a1和a2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
C.b1和b2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D.①和②代表的植物在c点时光合作用的速率相等
3.温度
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来影响光合速率。

1.下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________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_______。
(4)与上图生理活动有关的两种细胞器可进行转录过程,除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名称_______________。
(5)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
(2)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NADP+形成_________,该阻断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生长。
(3)干旱初期,某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图曲线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
(4)若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A、C、D三点位置如何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