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2课时)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20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2课时)。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2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导学案(2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复述诗歌故事,背诵全诗。
3、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赏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4、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目标1——3是重点,目标3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美国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动画片,导入新课。
1、欣赏动画片
2、教师引入: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00年起,河南商丘每年举办“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作为一首民歌,《木兰诗》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
二、预习检测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注音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鸣渐渐()燕山()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十二转()红妆()著裳()云鬓()霍霍()
三、板块学习
(一)感知诵读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听录音朗读,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3.教师朗读指导。
第一段:平缓、忧愁、坚定;第二段:紧张、缓慢,思亲柔肠与征战豪情并重。第三、四段:悲壮、缓慢;第五、六:欢快、热烈、亲切;第七段自豪、俏皮。
4、学生练读,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5、抽查朗读,师生评议。
(二)疏通诗意
1、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动合作,释疑解难。
3、反馈检测。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扶持)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重点词
(1)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2)旦辞爷娘去(早晨)
(3)当户织(对着门)(4)但闻(只听见)
(5)暮至黑山头(到)(6)胡骑(战马)
(7)万里赴戎机(战争)(8)关山度若飞(跨越)
(9)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10)策勋十二转(记功)
(11)赏赐百千强(有余)(12)愿驰千里足(千里马)
(13)出郭相扶将(外城)(14)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成语:扑朔迷离:
句子翻译(课后习题二):
(二)复述背诵
1、这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首诗,注意抓重点、详略得当、清晰流畅,有条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3、理清思路。请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概括各段大意。
停机叹息——(从军缘由)——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隐喻作结
4、快速背诵。
(1)自己按照思路自由背诵。
(2)按要求默写。
1、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3、用夸张的语言写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4、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是:
5、体现木兰不慕名利的句子是:
6、表现木兰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句子是:
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的诗句是:
(三)分析人物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是从哪些具体的情节看出的?
深明大义、果敢坚毅、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热爱和平、机敏活泼、热爱家乡
2、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因为木兰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淳淳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乡又报效国家,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而且木兰身上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
3、归纳主题
(四)品味特色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较详细,出征前的准备、十年征战写得较略。因为这首诗要突出的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而且这种详略的安排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这样的详略安排起到了突出人物特点,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结合课后习题三进行分析。
提示:复沓、问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互文。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还很多,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居里夫人终生追求对科学的探究,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刘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穆桂英身挂帅印,奔赴沙场、,抗击金兵。王昭君出塞
2、教师总结。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亊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微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品:
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金柝()著()傍地走()
2.划分句子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6.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五、积累迁移
1.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六。、个性化备课
七、教学反思
10《木兰诗》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1.zhùkèhánjiānpèiyānjiānjiūróngjìtuòzhuóbàng
2.(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三、1.思念;买;集市;战马;战争;过;北方;记功;有余;穿;怎么。
2.(1)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2)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的声音,清泠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铁甲战袍。
(3)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4)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5)据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四、1.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
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
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
格、高贵品质。
5.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五、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学生围绕着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谈起,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让学生有
一颗感恩心和爱国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一、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认识木兰-------想象表演-----体会主题------背诵积累”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因为一直以来不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即使教师平时又有几个重视对诗歌的鉴赏教学呢?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二、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因为自己朗读并不是特别好,就让同学们听了范读去营造一种朗读的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是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的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三、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

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

四、教师适时追问,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追问”,在已提出问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甚至出新出彩的问。“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而我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现有的对诗歌的理解做出迅速的判断,并且巧妙地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追问,更有利于对文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同时在《木兰诗》课堂中也存在这缺陷。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有些细节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们的教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肯定、否定与再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正因为遗憾,它才吸引我不断前行,不断追索!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