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7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整理”,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可kè汗hán鞍鞯jiān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P68练习二、三)

◇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P74-75背诵关于“黄河”诗歌

相关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亊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知识点整理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知识点整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惮dàn欺侮wǔ撺cuān掇duo凫fú水篙gāo橹lǔ撮cuō

棹zhào楫jí行háng辈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词语积累:P111注释1;P112注释3、6;P114注释2、4、5;P115注释1、6;P118注释2;P119注释2-4;P120

注释3-4.

1.重点段:P115第10-13段

(1)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变化:轻松-急切-陶醉

2.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知识点整理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狼》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眈(dān)瞑(miacute;ng)尻(kāo)黠(xiaacute;)隧(suigrave;)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原来。
(4)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5)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6)弛担持刀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8)目似瞑瞑:闭眼。
(9)意暇甚意:神情,态度。
(10)屠暴起暴:突然。
(11)又数刀毙之毙:杀死。
(12)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13)乃悟前狼假寐寐:睡觉。
(14)狼亦黠矣黠:狡猾。
二、重点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三、文学常识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