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17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关。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 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 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文理解词义;

3.“邻、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解“藤”“盯”的字义。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4.独立描红、临写。 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意观看。

延伸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部编版)


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会书写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4、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第1-2张有葫芦的幻灯片)图片提问: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对着葫芦图片口述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14课(师板书: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2、(教师出示第2张后半部分有阅读提示的幻灯片)a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词在书中圈出。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找找课文描写了怎么样的葫芦?

二、认读字词:

教师引语:刚才你们都认得“葫芦”,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1、(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葫芦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学生试读。

2、教师教读词语,并(出示第3张幻灯片中生字拼音)学生正音跟读。

3、学生再读词语(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学生认读:自言自语、每天、一棵树、挂住、慢慢地、奇怪。

三、学法指导:

1、学生能熟读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挂”和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师生一起编成顺口溜: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2、教师指导难字“挂”的书写方法,学生在书中练习写字,然后同桌评比书法,最后教师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示。

3、(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指导学生生字的变化记忆方法:

a、加一加,变一变

胡+()=葫户+()=芦

滕+()=藤射+()=谢

牙+()=蚜丁+()=盯

令+()=邻台+()=治

b、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语

忄____()氵____()

目____()阝____()

爪____()尸____()

四、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阅读提示:这个人要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读课文后自主交流。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阅读提示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葫芦图片后熟读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教师指导幻灯片中的葫芦引导学生再次注重红色字体的意思: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葫芦的(可爱),多么可爱的葫芦!

(3)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的丝瓜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小葫芦哇!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教师出示阅读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们当当侦察员,在课文的2—3自然段中找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的答案。(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后再读课文)

a小组合作探究: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知道那个人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教师询问: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c、教师再次询问:那个人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教师小结: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第三段

a、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那个人不要叶子的句子)

b、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学生展开想象同座互说,教师指名说。

C、那个人听了别人的劝告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知道正是那个人固执己见才会有葫芦落下来的结果。

d、学生再读语句后师生小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就是因为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叶子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e、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b、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c、教师引导学生情景表演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种下的葫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过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们真爱思考,请你想一想后质疑: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弄明白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f、教师引导学生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示意图后说出明白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我会续讲看图讲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过了一些日子,()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赶快,后来小葫芦慢慢,一个个都长得比。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

a、我会选:

只个朵棵

一()邻居一()葫芦

一()小花一()蚜虫

b、我会连:

挂了小花雪白的小葫芦

开了蚜虫可爱的南瓜

生了绿叶细长的小花

长了小葫芦圆圆的葫芦藤

2、课外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a、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b、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八、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情景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吗?你觉得种葫芦的人第二年种的葫芦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续讲故事。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角色换位提问:“你要是那个邻居,你会怎么劝告种葫芦的人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对照插图,感悟发现(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归纳。1.认真观察图画,然后自主说说两幅图不一样的地方。

2.自由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给学生创造说话、写话的机会。

二、细读课文,解决问题(用时:15分钟)1.组织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为什么两幅图前后会有这样大的差别?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说说。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第2、3自然段相关的语句,理解这个人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想想两幅图前后不同的原因,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根据画出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本组的学习收获和看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交流。有关“教师指导”第1、2两个环节: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再指导学生反复读,从读中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评价。

三、朗读句子,体会情感(用时:14分钟)

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感叹号或问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

2.指名交流,相机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2)通过抓重点词或比较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

2.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朗读给同学听,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句子。

1.小组合作先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再在组内互读、互评。

2.通过教师示范朗读、齐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的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四、拓展延伸(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假如种葫芦的那个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1.四人小组讨论:先确定话题,然后每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1)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治,还有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心里可能会想:原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叶子生了虫子不治,葫芦就落了。

2.同桌合作续编故事。1.有关“教师指导”中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

2.有关“教师指导”中第2个问题:关于续编,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对比课文插图,抓住人物的神情,想象人物的思想变化来组织语言续编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3、(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共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本堂课教师用“复习导入--朗读感悟--归纳概括--拓展应用--生成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理解文本,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在自己的“地盘”做主,学有所得,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构建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教学要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生字宝宝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可不要让生字宝宝失望哦!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查大家生字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葫芦、哇、藤、邻居、蚜虫、奇怪、盯着、自言自语。开火车朗读。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非常好,葫芦宝宝也很开心。(教师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信心,使他们信心和激情满满。)

2.师:那么,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相机板书: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看,老师手中就有个小葫芦。(出示实物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就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一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同学们,小葫芦这么可爱,种葫芦的人特别喜欢它们,可最后他得到小葫芦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最后一段,同学们,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多媒体)

生:种葫芦的人没得到小葫芦,因为我看见小葫芦落了一地。

生:我从最后一段发现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满满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小葫芦,你从哪些词能明显的看出来呢?(板书:虫更多了,变黄,都落了)

2.师:哪一幅图画出了这段内容呢?

生:64页的第四段,教师出示课件。

3.师:齐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可惜,很惋惜。

生:我感到小葫芦很可怜,很心疼它。

师:那我们就试着读出心疼、可惜。

师:指名读,指导朗读。愿意一起来尝试读吗?注意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对比63页的插图,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件)百度图片搜索:

生:愿意,齐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怎么就会落了呢?是什么导致它落呢?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在想些什么?

4.师:是啊,那么好的葫芦怎么就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动手圈画,在书中找到答案。

5.指导朗读: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从这句话能看出种葫芦的人根本就不管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他毫不在乎,也不怕。

师: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体会不同语气。

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师: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子,他只在乎葫芦。他是怎么说的?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希望葫芦快点长。

师:你具体从哪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是啊,他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了,他只希望葫芦长得大些,快些。再齐读他说的话。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呢?

生:我从盯这个字能看出他在乎葫芦。

师:请同学做个盯的神情,齐读这段。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呢?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理解“自言自语”,百度搜索:

师:种葫芦的人是这么急切的得到葫芦,同桌互相读读,体会感情。

师:邻居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他是怎样对种葫芦的人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

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邻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邻居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邻居很着急。(板书:生了蚜虫)

师:同学们,你们着急吗?

生:着急。

师:那好,请大家试着用着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生:自由练读。

师:种葫芦的人此时怎样?

生: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的意思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不用治)

师:你认为哪句更好些?为什么呢?体会语气不同。

生:我认为第一句更好些,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很惊讶,加强了语气。而第二句只有肯定的语气,语气不够强烈。

师:是啊,那我们就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说话的语气,体会体会。

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

生: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归纳概括

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生:他会想:如果我好好照顾小葫芦就好了,它就不会落了,我要是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如果第二年种葫芦,再看到蚜虫我一定会马上处理的。

指导书写:重点:(1)“言”第一个横顿笔,第三笔横中线。

(2)“哇、挂”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

拓展应用

()的小花()的葫芦藤

()的小草()的雪花

生成创新

(1)同学们,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回家的时候把它画好,我们来评评谁画的好。

(2)同学们课下可以进行百度搜索:百度视频《葫芦娃》,很有趣哦!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1.观察图片,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葫芦的藤、叶及果实。

2.(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强调“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仔细观察字形,说出两个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关。

3.反复读课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有关质疑导入: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解惑(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组织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同桌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2.小组同学间相互补充,总结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时要逐字逐句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课件出示:棵、藤、谢、蚜、想、盯、啊、言、赛、邻、治、感、怪、慢。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1)课件出示以上几个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看图认识“藤”,理解“盯”和“邻居”的意思。

(2)引导学生:“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和心情有关。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1.(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有关“教师指导”第1环节:

1.学生可借助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用字扩词,再把词语放回原文理解词义;

3.“邻、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谜识记,结合插图理解“藤”“盯”的字义。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思考: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想、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字形,“棵、盯、邻、治、怪、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老师范写,说出自己的发现。

4.独立描红、临写。1.小组合作交流字的间架结构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左右结构的字,除“邻”字外,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2.教师示范书写时要让学生注意观看。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怪()哇()洼()娃()

漫()圣()挂()佳()蛙()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葫芦长得怎么样?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个别读、齐读)

3、老师听出了同学们对葫芦的喜爱,但是有人比我们更喜欢小葫芦,是谁呢?(种葫芦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种葫芦的人是怎么看葫芦的?(盯着),他盯着小葫芦都说了什么呢?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对着小葫芦也来说说这句话吧!

5、提问学生在对谁说话?理解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三、

1、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2、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同学们做小侦探,小组讨论为什么葫芦落了。

3、汇报讨论成果。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谁认识蚜虫?学生分享有关蚜虫的资料,教师补充,了解蚜虫。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葫芦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给葫芦治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3、出示三个反问句,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4、蚜虫可怕吗?蚜虫需要治吗?出示图片,了解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葫芦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布置:

讲故事讲给爸妈听。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学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学案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怪()哇()洼()娃()

漫()圣()挂()佳()蛙()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五、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三、探究新知

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 "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当堂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归纳总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三、探究新知

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师: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 "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 "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师: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师: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师:"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师: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师: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师: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当堂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归纳总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三、探究新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一)、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 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2.学生自学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 自学检查

(3)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 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四、当堂练习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语文上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反思作业题(部编版附答案)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会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课件出示1)

说我是丝瓜,我比它圆,说我是梨子,我比它大,我中间细,两头圆。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2.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

kēxièxiǎnɡdīnɡyánlínzhìɡuài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言、邻”,后鼻音“想、盯”以及整体认读音节“治”。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葫芦藤蚜虫花谢盯着赛过感到奇怪慢慢地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读懂课文。

(2)种葫芦的人种的葫芦,叶子上长出了什么?(蚜虫)

(3)邻居是怎么劝告他的?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木”加“果”是“棵”;“讠”加“射”是“谢”;“相”加“心”是“想”;“忄”加“圣”是“怪”。

(2)换一换:“钉”减“钅”换“目”就是“盯”。“领”减“页”换“阝”就是“邻”。“抬”减“扌”换“氵”就是“治”。

(3)减一减:“信”减“亻”是“言”。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并讲述:(板书:谢言想)

(课件出示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谢、言、想”。

“谢”:左右结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

“言”: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口要写扁一些。

“想”的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第一点不要写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7):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见到了许多小葫芦及它们的主人。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抄写会写字,各四个。

2.给下列汉字组词。

棵()领()抬()盯()

颗()邻()治()钉()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木:()()()氵()()()

目:()()()阝()()()

答案:

1.略。

2.棵(一棵)领(领导)抬(抬头)盯(盯着)

颗(一颗)邻(邻居)治(治理)钉(钉子)

3.木:(树)(村)(棵)氵(江)(河)(海)

目:(盯)(眼)(睛)阝(邻)(阳)(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课件出示8):(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课件出示9):葫芦图片。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地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课件出示10)

从前,有个人种了,叶上长了,他不治,后来。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长得很好。)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11)出示第1自然段

2.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课件出示12)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近义词是什么?(雪白,洁白)

5.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6.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想不想去看看?(想)(课件出示13)葫芦树图片(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课件出示14)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啊!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7.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赛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15)(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课件出示16)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课件出示17)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不怕)(不在乎)

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

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18)

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声音不能高。

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

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

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2.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课件出示19)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4.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习说话,总结出原因)

5.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课件出示20)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生汇报。)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6.(课件出示21)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应该要怎样?

(多听听别人的劝告,注意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只注重结果,要从现象看事物间的联系,重视过程。)

四、总结提高,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

学生想故事,编故事,说一说,写下来。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小故事。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3.把《我要的是葫芦》讲给别人听。

答案:

1.因为他没有治葫芦叶子上的蚜虫,葫芦得不到养分,所以葫芦都落了。

2.(1)变成: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2)变成: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3.略。

【板书设计】

húlu

14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

叶子落了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读通顺,扫清语言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⒈板书:葫芦

有认识这两个字的吗?谁来读?(结合正音:“芦”读第二声,在这里读轻声。)

有见过葫芦的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⒉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课文。(板书课题)

⒊读好一篇课文,要从读好课题开始,谁来读读课题?读出你对课题的理解。

指名学生读课题。结合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是怎样理解的?

⒋读了课题,同学们的小脑袋里一定产生了不少小问号,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那么不要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葫芦?“我”要到葫芦了吗?)

同学们真不简单!读了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么解决呢?对呀,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读书吧!

二、初读课文

⒈请大家打开课本到66页,这是我们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你准备达到哪些要求呢?

好,就让我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读读课文,看谁能最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要求了,就举起你的左手,明白?

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⒊看来不少同学很快就读好了,有把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哦,还有一些同学觉得不太有把握,这样吧,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记住,只读一遍,而且要大声地读,让你的耳朵能听见你读书的声音,好吗?开始!

⒋现在有把握读好了吗?谁想试一试?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⒌读得不错。那么对于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读懂了哪些了?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

指名回答。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还能通过读书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实在是不简单!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细细地去读课文,达到真正读懂、读好的目标,好吗?好,让我们先看课文第1自然段。

三、学习第1自然段

⒈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读完以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读完了吗?有什么要说的吗?

指名学生回答。

⒉同学们读了课文,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不错!大家都感到这一段中葫芦的花是美丽的,小葫芦是可爱的,那个人是非常喜欢小葫芦的,对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好,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自由练读。

⒊谁想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朗读。结合评议:听了他(她)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文字片,看图体会:细长、挂、每天等词语)还有谁再来试一试?

齐读。

⒋读得多好啊!如果体会得不够深刻,怎能读得这么投入!读书就是应该这样用心去读,要“读进去”。

⒌那个人是那样的喜欢小葫芦,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后来,这小葫芦怎么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四、学习生字

⒈第1自然段课文中有几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⒉出示文字片,读来读读?

⒊这些生字中,有需要老师或者同学们帮忙的吗?

共同解决字形。

⒋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仿写。

资料包

精彩片段

探究葫芦全部落掉的原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生做“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生读。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生再读。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生接着再读。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

(生齐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生边读边画。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

(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

(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三)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ǎngcháng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zhòngzhǒng

2.春天,农民伯伯开始种()地,把一颗颗种()子埋在土里。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ǔyánlínjūqíguáisīxiǎngzhìlǐ

三、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3.秋天,果园里()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也就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也就是说:

2.我怎么会忘记这件事?也就是说:

五、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句子)

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

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5.从前有个人种了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正确顺序是:

六、重点段落品析。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地变黄了,都落了。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照样子,写一写。

治一治一一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原因是()

A.藤上结的小葫芦太多了。

B.叶子被蚜虫吃掉了,葫芦因失去养料而变黄落下来。

七、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言语言语

言语言语

答案

一、chángzhǎngzhòngzhǒng

二、语言邻居奇怪思想治理

三、结果成果果实

四、1.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2.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五、51243

六、1.慢慢一个一个

2.看一看说一说

3.B

七、自言自语千言万语不言不语豪言壮语

我要的是葫芦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我要的是葫芦”,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 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1、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6、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三、改编课文

1、 把绘画作品分发给小组,请根据图画的内容改编课文的后两段。

2、 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编的第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和说一说。

四、寓意感悟

比较课文和改编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是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日积月累

1、 新词积累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出你最喜欢的新词。

(2)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和它交朋友。

2、 生字积累。

(1) 读一读,说一说句子。

(2) 指导书写。

3、 扩展阅读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童话。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用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关注水的变化、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全文注音并配有两幅插图,语言富有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学习积累与运用词句,并对水形成初步的认识。

1.识写生字。

本篇课文生字较多,要求会认读的有14个,要求会认会写的有10个。其中,“极”和“傍”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

认读生字“滴”和“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的字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由此,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带“氵”的字,进行归类认读,例如“淹、没、海、洋”等。同时拓展带有“雨”字头的字,“雨”字头的字也和水有关,例如“雪、雹、雾、霜”等。

认读生字“极”和“越”,宜借助比较的方式认读。“极小”与“极小极小”有什么共同点?并通过“小、极小、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越升越高”与“越来越低”有什么共同点?并以“越……越……”说话来识记“越”字。

认读“晒、傍、坏、管、屋”时,宜用组词法认读。借助拼音认读,再组词,最后根据字形结构特点,识记字形。例如“晒”,日+西(会意),意思是一直照到太阳西下,组词“晾晒、晒干、晒太阳”等。

认读“毁、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具体表达中识字。例如“奔”,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谁,在什么时候,奔向谁,做什么。

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10个生字中,“极、傍、海、洋、作、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重点主要有两个。第一,长句朗读的重音把握。学生通过辨析的方式,发现句子中需要读重音的词语,并通过模仿读等方式学习把握重音的朗读。第二,短句连缀时朗读语气和语调的把握。例如,第3自然段中“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句话中由4个短句连缀而成,在朗读时要注意到语调由慢到快,音调轻与重的变化,读出句子的节奏。

3.迁移运用。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以“我会变”为话题,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态变化、水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逐层推进,先让学生用“我是谁,我会变成……”的句式说一说水的变化;再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连起来说一说,更好地表现水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身边人或事物的变化,借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学会表达。

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落、打、飘”的比较,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设置语境,让学生学习选择运用准确的“落、打、飘”;设置语境,引导学生拓展运用其他表示下落的动作词。例如,如一阵大风吹来,把一件衣服(刮)了下来。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2.学习书写10个汉字。

3.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4.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生字,认识事物

1.认读“滴、溪”。

(1)出示图片:水滴、小溪。这是什么?谁认识?“滴”和“溪”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偏旁一致,都是“氵”;都与水有关。

(2)课文里还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请你找一找,圈一圈。它们也和水有关吗?

要点:“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没”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与水有关。但是有些字偏旁虽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关。比如“雨”,你还能找一找带有“雨字头”的字吗?

要点:“雹、雪、雾、露、霜”等。

(4)你能为这些表示水的字再组个词吗?看谁能组得最多。

2.整体认读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板块二朗读课文

1.教读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升到空中,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要点:教师范读,一种没有重音,一种带有重音,让学生辨析哪种朗读更好听;让学生听读,标出老师语气加重的词语“无数、极小极小、一片、飘浮”;学生模仿读。

(2)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变化。你来听,哪些地方的词语被老师重读了?

提示:教师可示范朗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等语句;学生听读,标出老师停顿和语气加重的地方;学生模仿读。

2.教读短语连缀式语句。

(1)出示短语: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谁会读?

要点:词组和词组之间要注意停顿;每个短语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同样是水,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状态就不一样呢?

教师: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有关;教师可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3)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好听。

提示:教师可用不同方式朗读,让学生辨析。第一种,节奏无变化;第二种,节奏有变化。朗读“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时语速放慢,声音轻柔;朗读“在江河里奔跑”时语速加快,声音高昂;朗读“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时语调轻快,其中“开大会”舒缓一些。

(4)出示带有短语的长句: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朗读这句话的时候,节奏该怎么变化呢?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读得富有节奏感。

提示:读到水做的好事是开心的,骄傲的,读的时候语速是轻快的;做坏事时心情是低落的,语速是缓慢的,声音是低沉的;可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板块三迁移运用

1.说说水的变化。

(1)说“我会变”。课文中水发生了几次变化?找一找,水变成了什么?你能把它们都圈出来吗?谁能用“我是水,我会变成……”来把你找到的变化说一说?

提示:“我是水,我会变成汽”等;只要学生能说一个单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说。水有那么多的变化,请你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说一说水的变化。

提示:可以说水形态的变化,比如云、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说水在不同场景中的变化,比如在池子里睡觉,而在小溪里散步等;可以说水性格的变化,有时候很温和,有时候很暴躁。这一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借用句式复述课文。2.准确运用动词。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么掉下来?小硬球怎么掉下来?小花朵怎么掉下来?

要点:发现动词“落、打、飘”。

(2)同样是从上往下,为什么要说“小水滴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呢?都换成同样的动词行吗?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水滴、硬球、雪花轻重的不同,发现水的形态不同,掉落下来的样子也不相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3)请你来填一填。

秋天到来,我看到一片片树叶从树上()下来了。

突然间下雷雨了,一个个豆儿大的雨点()在树叶上啪啪的响。

不知道是谁,撒了一把碎纸屑,它们像羽毛一样从空中()下来。

(4)这样的句子,你还会填吗?

一阵狂风吹来,把妈妈晒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来。

瀑布从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壮观。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动作词表示从上而下的动作。

板块四结构分类,学写生字

1.出示10个生字:变、极、片、傍、海、洋、作、给、带、坏。

(1)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极、傍、海、洋、作、给、坏;上下结构:变、带;独体字:片。

(2)生交流左右结构类字的书写要点: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教学:变、带、片。

(1)生观察字形,找关键笔画。

“变”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横撇和捺脚要稳。“带”中间的横钩要舒展,为下半部分留出足够空间,拖住上,盖住下。“片”写好关键笔画“竖撇”,要站稳。其中“变”和“带”都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重心要稳。这三个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居中。

(2)教师范写,生书空。

(3)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价。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