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气候变暖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12-26

气候变暖。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候变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探求全球变暖的起因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表明,虽然地球演化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变暖--变冷的气候波动,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长可能是主要因素。

冰川消退jAb88.CoM

全球气候的小幅度波动虽然并不为人明显发觉,但对于冰川来说则有显著影响了。气温的轻微上升都会使高山冰川的雪线上移,海洋冰川范围缩小。长期观察表明,这一现象是存在的。

根据海温和山地冰川的观测分析,估计由于近百年海温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量约为2~6厘米。其中格陵兰冰盖融化已经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2.5厘米。全球冰川体积平衡的变化,对地球液态水量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南极及其他地区冰盖全部融化,地球上绝大部分人类将失去立足之地。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589

相关阅读

气候资源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气候资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10讲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讲解]

一、气候资源

1、特点

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

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

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交通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

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

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影响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三、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

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O3。

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冬季取暖时间长)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能力训练]

1、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④D.③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3~4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万kg/公顷)粮食总产(亿kg)

197519%3334203810%1.231.025

199512%4783504235%0.90.975

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D.人口增长过快

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光照条件差

5、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B.瑞典C.德国D.冰岛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D.破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太原(图)和天津图两城市示意图,回答:

(1)两城市在区位因素上的共同之处是,,

(2)读表2,分析:

表2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6月×周)

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

太原218TSPIV

天津82TSPII

注:TSP为总悬浮颗粒

A.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TSP,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

(3)两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何互补性?

[能力训练答案]

1A2B3C4B

5、(1)BC(2)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6、(1)过大乱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2)恶性方向对立协调统一(3)满足当代人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三北”防护林(2)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力植树种草(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回收利用。

8.(1)地形都较平坦(1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1分)都靠近河流;(1)都有较丰富的资源,太原煤炭丰富,天津有海盐和石油;(1分)都是交通枢纽。(1分)

(2)a燃烧煤炭(2分)b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煤炭的消费量相对较大;天津是综合性工业城市,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小。(2分)太原全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2分)

(3)太原可为天津提供能源(电力)和钢铁等工业原材料(1分),天津可为太原提供资金、技术和多种工业品(1分)

全球气候变化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球气候变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2.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可能影响。3.联系实际认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①________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②____________变化。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地质历史时期:时间跨度③____,变化周期④____。
(2)近现代时期
特点:波动上升,总的趋势是在变⑤____。
主要原因:大气中⑥________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使海平面上升
(1)原因: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____。
(2)影响:改变⑨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有利影响:使积温________,生长期________,
在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产量提高。
(2)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________,造成________,在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________和________格局,加剧水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21________。
2.植树种草。
3.防止○22________。
4.减少○23________,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24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探究材料 教材P46图2.28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和图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有的科学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气候变冷。在白垩纪末期,整个地球发生了广泛性寒冷,日温差增大,冷热季节交替明显,恐龙因无法抵抗和适应寒冷的袭击,最后灭绝了。
1.由材料分析,气候变化的表现有哪些?按时间尺度分为哪几种?
 
 
2.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年B.1920~1940年
C.1958~1978年D.1978~1998年
(2)图中所反映的全球气温变化,按时间尺度划分属于()
A.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C.近现代气候变化
D.历史时期和近代共有的气候变化
探究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探究材料
1.此图揭示了一个什么环境问题?
 
2.此环境问题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面对此环境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________。
(2)近几十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3)大气中CO2增多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近代气候变化是常考点
温室效应是热点问题,也是重点问题,要引起注意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大气状态 ②冷暖和干湿 ③大 ④长 ⑤暖 ⑥二氧化碳 ⑦冰川融化 ⑧海水热膨胀 ⑨海岸线 ⑩海拔较低的沿海 增加 延长 高纬度地区 干旱加重 供水不足 低纬度地区 降水量 降水分布
不稳定性 供需 ○21清洁能源 ○22森林火灾 ○23消费 ○24公共交通工具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
2.(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间跨度最大(距今22亿年~1万年),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曾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候,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升趋势。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大约可以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3)近代气候变化
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考例探究1 (1)D (2)C [第(1)题,由图中可知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时期在1980~2000年前后。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1860年以后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属于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探究点二
1.此图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这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及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
(1)总趋势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远而巨大的,对于有些地区来说,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者是不利的。
(2)海平面上升
原因:气温上升导致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上涨。
影响: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如图所示:
(3)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有利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使位于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有增加的可能。②不利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会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产量减少发生的地区应是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
(4)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例探究2 (1)C (2)①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面积锐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3)引起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生产,高纬度地区农作物增产,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减产;影响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解析 (1)近年来,CO2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速度不断加快。(2)CO2增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矿物燃料燃烧放出大量CO2,另一方面是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CO2的消耗量减少。(3)CO2增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1 气候资源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4.1 气候资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举例说明或分析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德育目标: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观念,以及保护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资源的特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气候资源在农业和建筑中的科学开发利用

教学方法:引导式、探究式

教学手段: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气候是一种资源,这是从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来谈的,如果从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来谈,就是气候灾害了。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人类是怎样利用气候有利的一面来进行生产、生活的。

〔师问〕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谈谈,气候资源同哪些生产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

〔生答〕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

〔师问〕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自古与气候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个行业?

〔生答〕农业。

〔承转〕

鉴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气候资源对农业和建筑部门的影响,及这两个部门是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的。至于交通和旅游部门同气候资源的关系,我们将留在课下完成。

我们这节课首先学习“农业同气候资源之间的关系”。

〔布置学习要求〕

同学们开始学习之前,先听老师的要求。

1.相邻的2~3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气候资源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2.学习网站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及具体问题,同学们可以按照问题去寻找资料,通过思考或讨论完成问题的解答,并将你们的学习体会,记录在“网站的公告牌”上,在大家进行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出来。

3~5分钟以后各小组交流。

现在,同学们点击学习内容,进入“农业部分”的学习。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网络出示〕《中国积温与熟制图、表》

〔师问〕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珠江三角洲三地的种植制度是否相同?

〔生指图、表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因为三地的积温、降水的数量有差异,就使得三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进而影响三地的种植制度不同──—虽然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但各地气候资源的数量多少和结构有差异,说明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

〔师问〕东北平原能不能像珠江三角洲那样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为什么?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东北平原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因为东北平原的积温、降水的数值比较低,这样的资源条件不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所以不同的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都有一定的数值要求,实行一年三熟超出了当地气候资源的数值范围了。

〔师问〕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物尽其用,充分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如果要实行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则浪费了资源。

2.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例如:东北平原就不能实行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那样就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了,就会像“聪明人的失误”那样受到惩罚。

〔网络出示:“聪明人的失误”农业生产实例〕

〔师问〕过去家家冬储大白菜,而今天津市区冬天储菜的人家越来越少,为什么?

〔生答〕(大意)

〔网络出示:利用温室、塑料大棚进行农业生产的原理、实例〕

蔬菜品种增加了。冬天气温低,用了大棚改善热量条件,使热量达到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温度数值,即: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都有周期性的变化。

〔承转〕

随农业科技的发展,人们广泛采用一些生产措施进行农业生产,挖掘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减少了。你能举出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吗?

〔生答〕间作、套种、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生问〕什么叫间作、套种?

〔生画图解答,师补充〕

间作:指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种不同的庄稼,例如:两垄小麦之间种一垄大豆。

套种:指在同一块地里不同时间种两种不同的庄稼,例如:先种小麦,当小麦快收获时,在小麦之间补种玉米。

〔师设疑〕在农业生产中实行间作、套种的好处是什么?

〔生答〕(大意的归纳)

〔网络出示:利用间作、套种措施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中的土地尤其是光、温、水、肥等条件,变一收为两收,变两收为三收。间作、套种是我国农业上一项传统的利用气候资源的增产措施。

〔承转〕

同学们生活在城市里,对农业生产不熟悉,但对城市的建设还是有切身体会的,气候资源在城市建设中也很重要。

〔师布置学习要求〕

现在,同学们可以进行“气候资源与建筑”部分的学习。你要利用你学到的知识,参加对“八十中学校内布局”情况的讨论。10分钟后我们进行讨论。

〔学生进入学习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

〔交流讨论〕

〔师问〕一般家庭购买住房时,都要注意房屋的日照情况,为什么要重视建筑物的日照情况?

〔生回答,其他生补充〕(大意)

房间阳光充足可以使人心情舒畅。人的皮肤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后,能产生维生素D,可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阳光可杀死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经常得到适量的日照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设问〕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座建筑物的日照条件的好坏会影响到工作、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日照与建筑物朝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师利用教具演示:日照与建筑物朝向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走向大体成: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设问〕为什么是30°~60°夹角?

〔生答〕(大意)

我们在网站中查到:我国建筑物最低日照要求是2小时,如果建筑物与子午线交角大于60°,这座建筑物的有效日照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就不能达到最低日照时间了;如果建筑物与子午线交角小于30°,那么总会有一个方向的房间达不到最低日照时间,光照条件差。

〔反馈〕

我们学习了日照与街道方位之间的关系,现在共同来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你们认为在我校校内布局中,哪些布局是合理的?哪些布局还需要改进?你们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网络出示“八十中学校内平面图”〕

〔生通过讨论后回答〕

“教室、办公室、机房、化学实验室”的布局合理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承转〕

风也是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得合理可以发挥其作用;利用得不合理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要考虑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稀释作用。

〔师问〕天津属于季风气候。在这种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生答〕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工业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

〔师问〕为什么“在郊外”?

(网络演示动画“城市风”)

〔生答〕(大意)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即“城市热力环流”。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城市热力环流的影响半径,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同时,还要在城郊之间建绿化带,以达到净化城区空气的目的。

〔师问〕如果我们不考虑其它影响,仅考虑天津市四季主要风向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你认为八十中学的锅炉房布局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网络出示“八十中学校内平面图”〕

图中明确:锅炉房的位置及天津市主要风向。

〔生答〕(大意)

不合理。因为锅炉房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如果有烟尘排放会污染整个校园,所以,应布局在校园的东北角处。

〔师强调〕要不断提高废气净化技术水平,做到达标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承转〕今天这节课快结束了,结束之前,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生总结〕略。

〔师评价并强调〕

1.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不同的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会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另外,人们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时候,投入“技术和资金”,改进农业生产措施,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可以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市街道宜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而且,一地在进行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光照、温度、风等)。

〔师总结并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目前人们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做得还很不够。可喜的是各行各业都已重视并积极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许多国家已把气候资源与社会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规划中就充分考虑了在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中做到趋利避害,我国很多省市开发旅游资源时也考虑到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这方面的实例,以小组为单位制成演示文稿或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给老师,两周后,我们要将大家的成果在网上公布。

板书

大气运动与气候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气运动与气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专题三大气运动与气侯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的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中国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中国气候(气温分布和雨带移动、特殊天气)

(6)世界气候(各洲气候特点和特殊情况)

主干知识分析

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1、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3、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四、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弄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地转偏向力

其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4)高空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离地面1500米以上的高度)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5)风向的画法:

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d.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

(6).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

2.气温的判断:

对于天气系统中温度高低的判断,主要是考虑该地云量的多少,联系天气系统中晴阴状况的知识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出结论。例如高压为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这一内容在大气热力状况部分已作了分析,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3.降水的判断:

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

1)、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气旋、锋面、受地形的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

2)、当较低纬度暖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

五、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

一)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来判断气候类型: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大陆,8月是北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大陆,2月是南半球海洋或受海洋影响明显。

2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C属热带;最冷月均温0°C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

A.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B.夏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

C.冬雨型:地中海气候D.少雨型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极地气候

(二)依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来判读气候类型

热带

1

2

3

4

亚热带

5

6

温带

7

8

范例分析

[例题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大气中有逆温的一层,叫“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

答案:(1)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人为原因是: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是: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例题2]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

冷却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例题3]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原因是该地受到_______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

(3)图示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请在图上画出G的风向。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天气系统的综合试题。从图上看,大陆上共有3个气压系统,A处为高压系统,其余是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多晴朗天气;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因降温而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此外,图中的锋面皆出现于低压系统向外凸出部分,即低压槽部,与气旋组合成锋面气旋系统。与一般的锋面系统相比,锋面气旋因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导致气流上升强烈,产生的天气过程更加剧烈。由图上看,存在着4个锋面气旋系统,C、E处于冷锋前缘,D、F处于暖锋之后,四处都在暖气团一侧,但E、F位置偏南,因此比C、D两处气团更加暖湿。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冷锋将经过C、E两处,将形成较强烈的下雨、刮风、降温等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答案:(1)高压系统天气晴朗低压系统出现阴雨

(2)C、E冷锋阴天、下雨、刮风、降温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3)强烈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使气流上升强烈

(4)北图略

[例题4](1999年高考题)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读图,图中横坐标是气温大小,纵坐标代表降水多少,标点是时间,每个标点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出现的月份。以标点所在的位置垂直向下对应着横坐标上的气温数据,水平向左对应着降水量的数据。从图中可见第一年的12月—第二年的1-3月气温较低,但降水量较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半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但降水量却达到最低值。说明夏季炎热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再联系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其它问题了。

答案:(1)地中海气候(2)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控制(3)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或旧金山)

专题训练

1.等高线与等温线的相互关系是()

A.等高线越密集,等温线越稀疏

B.等高线与等温线一定完全重合

C.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大,等温线值越小

D.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小,等温线值也越小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3.有关气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由于气流上升,高空气压比地面高

B.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C.高气压的气流是由四周流向中心的

D.低气压地区因高空气压高而气流下沉向四周分散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5.读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

7.读“浙江省某山地等高线图”,此时为夏季,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处于_____________,气流下沉,气温升高,空气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状态。

(2)若此时C地气温是20℃时,A地气温为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种气候,属于热带的有_____,亚热带有_____,温带有___,寒带有______。

(2)图中气候图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图中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其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_。

(4)图中气候类型南半球没有的是_______,南半球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

(5)图中气候类型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季节移动形成的有____。

参考答案

1.C2.D3.B4.D5.D

6.(1)海洋陆地(2)夏(3)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7.(1)B地背风坡(2)14℃

8.(1)CAB和DE;

(2)E7(或8)月为最冷月1月为最热月;

(3)C降水集中在6—9月份;

(4)B和CE;(5)A和C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115144.html

上一篇:酸雨 下一篇:全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