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

发表时间:2021-11-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的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侓,可利用数的规侓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学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乘两位数的算理、乘法分配侓、完全平方公式等(如下图)。

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例如:几何及微积分中曲线与方程、方程组及函数与图像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比例关系和反比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的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中,教材以“1+3+5+7+……+(2n-1)=n2”“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1”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利用数学与形的结合,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 例1

求等比数列1/2,1/4,1/8,…之和 例2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例如,例1中,从图形的角度直观的理解“正方形数”和“平方数”的特点。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例如,例2中,解决1/2 + 1/4 + 1/8 + 1/16 + 1/32 + 1/64 +……的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再如,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比较便捷的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⑴ 突出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编排意图。不管是数还是形,都突出对其规律的探索。例如,通过观察和计算1、1+3、1+3+5、1+3+5+7+…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相加),又能发现和的规律(都是连续的正方形数);通过观察和计算1/2+1/4、1/2+1/4+1/8、1/2+1/4+1/8+1/16,…同样,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又能发现和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

⑵ 在利用数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例2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于1,感受什么叫“无限接近”。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果,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的”类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相互印证。

形的问题中包含数的规律,数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帮助解决,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这种完美结合。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例1中可以先让学生计算1+3+5+…的得数,使学生发现得到的和都是“平方数”,再通过图形的规律理解“平方数”和“正方形数”的含义。也就是说,如果用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也可以有规律的呈现由小正方形拼成的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让学生看看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例如,边长是2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1大正方形,相差的是3个小正方形;边长是3的大正方形和边长是2大正方形,相差的是5个小正方形……相差的小正方形数正好是“?”形中的小正方形数。因此,每个大正方形图中都隐藏着一个算式,即1+3+5+…+(2n-1)=n2。

2、使学生感受到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jAB88.COM

图形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够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例如,例2中,用举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数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证明无限多项相加的结果为1。但是如果用圆和线段的图形加以说明,学生则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数无限趋近于1时,其结果就是1.一个极其抽象的极限问题,由于用图形来解决,就变得十分直观和便捷了。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数与形的通用模式。

小学阶段,虽然不要求写出一个数列的通式,但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图形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数列的通用模式。例如,第109页第1题,根据例1的结论,很容易得到第n个图形中最外围的小正方形数为:(2n+1)2-(2n-1)2,也可以从结果看到第一个图最外圈有8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最外圈有8×2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最外圈有8*3个小正方形……通过推理,可知第n个图最外圈就有8×n个小正方形,每一次都是在前一个图的基础上增加8个小正方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每次多的这8个小正方形都是怎么来的?使学生观察到是由于每边增加2个小正方形所产生的。

精选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应用广角》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5课时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整理与复习第23-2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通过收集信息和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和整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知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做课本第116页第2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好的数据,分别计算出题中每个空的问题,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4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要求这个纸盒的容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这些条件给我们了吗?怎样得到这些条件?

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讲评。

三、综合运用、提高能力

出示课本第116页第25题。

让学生讨论:这三堆小正方体分别是怎样堆的?有什么不同?怎样能得到每堆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有什么新的收获呢?你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1、2、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整理和复习。

第一层次给出了两个供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运算意义,并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里,教材通过两个同学讨论过程中的对话片段,对比较四则计算方法的异同点作了一些提示,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继续展开讨论。

第二层次主要复习混合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教材先让学生通过填表,对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进行整理。

第三个层次主要复习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内在联系。

2、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四则运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方法。

教具学具:

相关练习题

教法指导:

1、教学问题1时,着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含义,并相互交流。减法、除法运算的各种具体情况,不必求全

2、整理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81页上的填空,再交流、核对答案。

3、第80页上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先让学生看题说一说,根据以往的计算经验,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注意什么,然后再各自完成计算。

4、复习运算定律时,不妨先让学生独自把教科书第81页表中的空格填完,再作交流。通常,教师会让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五条运算定律,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不要强求话语的统一,更不宜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教师可以指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综合运用于连加运算,加数经过交换、结合,运算符号不变,还是连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也相类似。只有乘法分配律涉及乘加或乘减两种运算。

5、教学例1前,可先请学生回想并说说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哪些规定。然后针对例1说说按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本题能否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要使学生明白,这题是求两个积的和,而且有相同因数,所以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写出例1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由学生先算,再交流、小结。

6、第81页上的“做一做”可以先做再说。说的意图是明确一般情况下按运算顺序计算。当运算与数据都具备简便运算条件时,可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做一做”的左边一题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按运算顺序的规定算。右面一题是连乘,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让学生直接在算式上跨越约分。

作为五条运算定律在运算过程中的运用,教材的例1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一个例子(乘法分配律的顺向运用安排在练习中)。同页上“做一做”的右边一题是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一个例子。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就不再举例了。

7、在教学解决问题的步骤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利用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计算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并引导学生整理解答过程。然后结合例2的教学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理与复习四则运算

1、提问:四则运算是指哪四则?怎样计算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呢?与整数四则有何联系?怎样计算分数四则运算?(思考,不必回答)

2、独立完成书上第87 页上第1题口算。

3、结合口算题,回答刚才的问题。教师总结。

4、独立完成第87页上第4题:笔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题,分析计算情况。

5、复习估算:独立完成书上第3题。说说估算方法。

6、第2题:独立完成,再比较上下两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二、新知学习,解决问题

(一)第5题

1、读要求,理解要求含义

2、读题目,分析每题的解答方法,列出算式。

3、判断每题的计算方法,确定是口算、笔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怎样进行估算?组织学生分析交流。

(二)第6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

3、要求学生再提问题,独立解答。

三、整理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1、提问:如果将四则运算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有括号与没有括号进行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整数、分数、小数中都同样适用。

2、计算:书上第89页上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结合扮演题分析校对。

3、补充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1)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2) 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四、巩固提高

练习十四1、2、3、4

练习十四5、6

五、小结

引导学生对数的运算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六、习题设计

练习十四8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X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和-一个加数=两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差+减数=被减数 商×除数=被除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分数(二)》《分数乘分数(三)》《小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三)》《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位置》《位置的练习课》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倒数的认识》《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混合运算》《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三)》《问题解决(四)》《整理和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复习(一)》《整理复习(二)》《圆的认识》《利用圆设计图案》《圆的周长》《圆的周长练习课》《圆的面积》《圆面积的应用》《圆的面积练习》《扇形的认识》《圆的整理与复习》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确定起跑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四)》《百分数的复习》《扇形统计图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数与形》《求等比数列之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77-79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 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形餐桌,它的直径是2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提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和谁有关的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说一说本单元你学习了有关圆的哪些知识?

(1) 学生可翻阅课本,并简要记录各节要点

(2) 小组内交流.

(3) 整理知识点:

2.小组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整理结果,汇报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完善补充。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基础知识

(1)圆是平面上的( )线图形。( )决定圆的位置,( )决定圆的大小。

(2)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4)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剪下一个最大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教材79页的6题。

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一步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解决问题:

(1)79页的4题:明确场地的直径是8+1+1=10m

(2)79页的9题:仔细观察图,明确四个扇形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半径1m的圆。

(3)79页的10题:

提问:操场跑一圈是多少?

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加上正方形两条边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8倍。( )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中,圆的面积最大。 ( )(5)半圆的面积就是圆面积的一半. ( )

(6)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

2.解决问题:

练习十七的1、2、3、5题

小组内评价。

3.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2)》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2课时 数的世界(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3页整理与复习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比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运用分数、百分数和比等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第10题。

用250克死海的水能制出75克盐,用250克东海的水能制出15克盐,死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东海海水呢?

师:你能说说这题中包含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知识吗?同桌小声讨论后回答(百分数和小数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板书课题)

二、整理回顾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师:如果死海海水的含盐率是30%,你能根据这个结论向同学们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可能有:30%是百分数,读作百分之三十,表示死海海水的盐占海水的百分之三十)

大家算一算东海海水含盐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

15/250×100%=6%

2、复习用比、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

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7/9,已知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共160元,一把椅子和一张课桌各多少元?

师:大家试着用比和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

三、拓展练习

1、做课本第113页第8、9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2、做课本第113页第11题。

让学生先计算,然后完成书上填空,做完指名说一说折扣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完之后,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我们在运用这些知识解题时应注意什么?积极发言,总结收获,谈谈重点。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4页第12、13题。

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师出示问题(2)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问题(3)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爸爸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且年龄是小明的五倍,同学们能猜出小明和他爸爸的年龄吗?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62页1、2、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 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 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2、出示问题(2)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 估算。

(1) 出示问题(1)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2) 出示问题(2)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1)》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投影显示:

4/5×2/3+1/3÷1/6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看题后回答: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二、整理回顾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 4/7×8/9 2/7÷6/7

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

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5×4/7 2/3×1/4

2/5÷3/7 8/9÷1/4

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3/4×3/5+1/4÷5/3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观题口答出顺序。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

②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5×(3/4+1/4)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3、整理比的知识。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学生汇报。

(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 )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0.45:0.9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2、完成课本第112页第2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

3、完成课本第112页第3题。

指名口答。

4、完成课本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课本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3页第6、7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3)》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的世界(3)》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数的世界(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4页整理与复习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一)找出单位“1”。

1、一本书已经看了1/3

2、实际比计划节约了25%

3、今年产量比去年提高3/8

4、乙数比甲数少2/5

(二)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

(三)出示课本第114页第14题,对比练习。

学生读题,独立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完成后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解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巩固训练

1、做课本第114页第15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引导:这道题里的3个分数意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把什么看着“单位1”?

学生列式解答。完成后集体讲评。

2、做课本第114页第16、1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2课时 展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

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7课时 扇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扇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难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情景导入】

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新知探究】

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得:

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

【随堂练习】

1、找出上图中的扇形。

2、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心角?为什么?

3、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从图中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从图中可以看出: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 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