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发表时间:2021-10-2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七巧板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密铺

1.找一找:出示下列照片,在上面找一找学过的平面图形。

2.质疑:生活中有没有看到只用圆形地砖铺地的画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3.小结:无论什么形状的图形,如果能像上面这样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密铺”。

4.从上面三幅图中,你发现哪些图形能密铺?

二、体会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呢?让学生先猜一猜,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操作验证。

3.汇报结果、展示交流。

(1)收集用正五边形铺的资源,进行互动交流。

(2)展示学生用平行四边形铺的资源,组织交流。

(3)学生同桌交流:判断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能密铺的想法。

4.归纳小结。

①思辨一般的三角形和梯形可不可以密铺。

②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谈话过渡。

(2)出示七巧板,从七巧板中选出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一个平面。

想一想:你准备选哪两种图形?你为什么这么选?

做一做:用七巧板中的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

(3)操作要求:

品一品:小组成员相互欣赏和介绍各自的作品。

3.学生作品欣赏与交流。

四、欣赏与设计密铺

1.结合媒体演示,了解密铺的历史及发展: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研究“密铺”。

2.学生谈感想。

3.“小小设计师”——学生在方格纸上用不同的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设计。

小编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密铺》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密铺》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密铺。

课始,通过Flash动画,简单介绍关于我校的几张图片。然后让学生找找这几张图片中蕴藏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密铺现象,感受密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第二环节:观察讨论,理解密铺。

第一层次,操作。抛出一个问题:老师家的浴室想重新铺一下,请你帮老师出出注意,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瓷砖来铺呢?根据回答让学生通过拖动复制亲自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再让学生观察得出:无论往哪个方向还可以一直铺下去,白板展示效果图。返回,再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操作。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都不会选择圆形的,这时教师让学生在白板上试铺验证想法。通过操作,学生明白:用圆来铺,要么有空隙,要么有重叠,展示铺法。

第二层次,交流。提出:前三种图形的铺法与圆形的铺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同时板书)。揭示课题,并进行小结。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几种能够密铺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

第三层次,练习。判断这三幅图是否密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画笔进行判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密铺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白板课件展示的教学信息是生动的、立体的、丰富的、交互的。

三、第三环节: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第一层次:探究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1)动手操作,判断一些常见的图形能否密铺。

出示: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让学生在白板上通过拖动图形进行猜测分类,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验证。老师为每一小组都准备了这四种图形若干个,让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在桌上铺一铺,并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再投影展示小组铺法,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能单独密铺在平面上,而正五边形不能单独密铺。预设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返回上一页,进行纠正。贴出几种能够单独密铺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2)推理一般三角形和一般梯形能否进行单独密铺。

提出:一般三角形和一般的梯形能单独密铺吗?让学生想象,猜测,再让一位学生上白板通过拖动复制、图形旋转进行操作验证。发现: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能单独密铺,所以任意三角形能单独密铺。用同样的方法操作验证梯形,最后交流小结。(把刚才板书上贴出的图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换成一般三角形和一般梯形)

(3)探究图形密铺的关键。

出示一些能密铺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拼接点处各个角的和,教师用画笔标出。再出示一些不能密铺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拼接点处各个角的和,也用画笔标出。暗钮点出图形密铺的关键:拼接点处各个角之和是360度。

第二层次:探究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先由圆形与正五边形引入:正五边形和圆形都不能单独密铺,让学生发现:这些空隙都很有规律,可以用另外一种图形来铺满。点击显示:正五边形和菱形这两种图形的密铺、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的密铺。让学生初步产生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想法。

接着出示七巧板,提出问题:老师想选择两种不同的图形密铺成一个平面,你们觉得可以吗?老师为每小组准备四盒这样的七巧板,提出合作的要求,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先选定两种不同的图形,拖动复制,把8块七巧板拿出来,旋转进行密铺。暗钮点出效果图,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在音乐声中动手拼一拼。最后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并让学生介绍小组的作品:是哪两种图形进行密铺的?最后给作品评奖。

最后展示生活中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图形的密铺图片。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白板课件的教学,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加强了研究性学习。

四、第四环节:欣赏评析,创作密铺。

第一层次,介绍密铺历史。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密铺之后,插入声音介绍,让学生了解密铺历史

第二层次,欣赏艺术大师埃舍尔的作品。点击逐步显示图片,拓展学生对于密铺的认识。

第三层次,创作密铺作品。在受到了艺术感染后,出示要求,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密铺作品。(时间来不及,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这一环节大大加深学生对密铺的印象,知道密铺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在本课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并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思考的完整过程,在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奇妙的图形密铺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妙的图形密铺”,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图形的密铺》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对于上这样的活动课都非常感兴趣。

本节课在设计之初我有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密铺的图案,找到密铺图形的共同点,理解密铺的含义,初步体会密铺的方法;

第二,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猜想用哪些单一的图形能密铺,用哪些单一的图形不能密铺。并进行操作验证;

第三,探索密铺图形内角和的规律,能用数学方法理解密铺的奥秘之处。(在第一次教学设计时,我并没有把这个目标列入其中,因为我考虑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哪些图形能够密铺会占用一部分时间,能够体会密铺图形的特点即可。但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将这条目标加上。因为,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密铺,对于密铺图形学生已经有一些感知,如果只停留在欣赏密铺图形的美上,目标对于五年级学生略低了些,在不给学生增加认知负担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数学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第四,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注重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在探究之前我总会让学生先猜想一下,再验证。其实,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能够密铺,学生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他们有活动的经验,借助以前的学习学生自己就可以知道这些图形可以密铺。本节课上,我们班学生是用推理的办法来说明的。如郭慧鉴同学说道: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可以密铺,所以三角形和梯形也可以密铺。我觉得数学课上应该培养学生这种合理的猜想能力,其实这也是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给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利用学具和多媒体课件去尝试验证。

2、本节课动手操作必不可少。我提前布置了操作作业,让学生结合四年级下册对密铺的了解在家里将书本附页中的图形剪下来进行拼摆,课堂上只是展示了一下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做了总结。这样是为了留有时间来探究密铺图形内角和的规律。

3、这节课能到计算机室去上就更好了,我给学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个人能够实现自主操作,那么上课效率会更好。所以,准备建一个学习资源库,将这节课改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再次执教,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力求利用这节课给学生渗透数学文化,渗透数学美。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密铺图案,建筑中的密铺,以及生物界的密铺现象,蜂窝和乌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数学的奇妙!

在课后,要设立数学专栏展示学生的密铺作品,让学生欣赏密铺图案感受它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感受。

总之,希望这节实践活动课能够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新认识,发现数学的奇妙,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伟大的数学文化、数学历史。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密铺》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

教材分析:这是一节 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 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

(2)能力和方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

(3)心理水平: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4)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 ,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 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享受由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密铺,了解有一些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可以密铺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密铺的原理

教学手段:

基于以上几点的认识,本节课采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重点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够自主的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自学或者是进行各种探究实验,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课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但,由于每个孩子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渠道来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探究活动,并在活动中有不同的体验。

课前准备:

1、 信息技术准备:广播教学的教学系统,可以用来广播教学,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电脑上的操作。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基础,学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对基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学生能在多媒体设备上完成对他人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同时也能对自己整个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2、 道具准备:剪刀、卡纸若干。

3、 素材准备:某客厅地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与学生谈话,想了解学生家里的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客厅地面是由什么铺成的。

2、教师请学生用一个字或者是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自己家里客厅的地面。学生单独汇报。(如:大/密/美丽/漂亮/宽敞/平整……)

3、教师出示从朋友家拍来的客厅的地面(两幅图),请学生欣赏。并问学生分别是由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教师问学生觉得这两家的客厅铺的怎么样。(如果学生说铺的好或者是铺的很平,就追问:好在哪里?平在哪里?并用手势提醒学生发现每块地砖之间是一块挨着一块的,也就是没有空隙的。如果没有说出没有重叠,就追问:有没有把两块地砖叠在一起?引导孩子发现没有重叠。)

5、揭示课题:我们把像这样,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的铺法称为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方式引入 ,从学生的身边去发现和感受密铺的存在,从而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领悟新知

(一)动手操作、感受密铺

1、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密铺”这一个词,问学生哪个字更重要。(学生回答“密”字更重要,教师及时追问:“密”怎么体现?引导学生发现“密”体现在没有空隙,不重叠。)

2、教师拿出几个长方形,请一个学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密铺。(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操作完以后,教师请学生观察有没有做到密铺,并追问是如何判断的。(学生会说出,是密铺,因为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4、教师对学生们的善于观察和一学就会的宝贵品质进行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认“密铺”一词和请学生动手铺长方形,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密铺。为后面的动手实验探究做铺垫。

(二)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初步判定

1、教师追问学生: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我们还学过什么图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

2、教师继续问学生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并先让学生猜测。

3、教师提示学生:要知道三角形到底能不能密铺,可以怎么做。

4、学生说一说要验证三角形能不能密铺需要做哪些事。

5、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学生猜能或者是不能,教师追问,要知道到底能不能,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会说试一试或者是铺一铺,师再追问:拿什么试?拿什么铺?学生应该会回答:要准备几个三角形,然后再铺一铺。师再追问,准备的三角形需要完全一样吗?师:那我们就来按照这两个步骤实验一下:第一、取出①号信封里面的卡纸(如下图),沿着上面的线剪开,得到几个三角形;第二、把剪下来的较大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放在一起铺一铺。(以上步骤由小组合作完成))

6、学生按照刚才所说的步骤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用IPad拍一组已经完成好的图片。

7、先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追问学生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能否密铺到初步实验发现三角形可以密铺,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现。

(三)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研究密铺原理

1、教师提出:如果把这些三角形随便的铺在一起,能密铺吗?如果不能,这到底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呢 ?(学生发现和三角形的角有关)教师接着追问和三角形哪个角有关(学生进一步发现和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关系)。

2、师生共同提出: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角,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标上∠1、∠2、 ∠3。然后再放在一起铺一铺,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有三角形的角都标出来,并且相同的角标上相同的序号)

3、学生再次铺一铺。在铺的 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分别是哪几个。

4、教师展示一组学生完成的密铺作品。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小组标完角以后,在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呢?

【(6个角),哪6个角??这个角1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1,这个角2就是老师黑板上的 三角形的角2,这个角3就是老师黑板上的三角形的角3,而∠1 、∠2、∠3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这个∠1、∠2、∠3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师再问,在这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1?几个角2?几个角3?】

教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真的可以实现密铺,而且和三角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探究,发现三角形能密铺是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有关系的。让学生感知到三角形能够密铺并非偶然,这其中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就是密铺的原理 所在。

(四)探究三角形能不能实现密铺之再次验证

1、教师问学生如果再用另外一种三角形来铺一铺,学生们想要怎么做。

2、学生思考,并提出可以先标出角,再铺一铺。

3、教师请学生把刚才剪下来的较小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放在一起标一标,铺一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师用IPAd拍一组完成好的。

4、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种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再展示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问学生这一次实验和之前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者是有什么新发现。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这样看来这一种三角形和前面一种三角形一样,也可以密铺,而且也和它的三个内角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再一次的铺一铺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是可以密铺 的,而且再次领悟三角形能密铺是和它的三个角有关的。

(五)探究四边形能不能密铺

1、教师引导学生:既然三角形能够实现密铺,那如果是这样的四边形能实现密铺吗?(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贴到黑板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要知道能不能密铺,动手实验一下就行了。

3、教师请学生打开②号信封,取出里面的四边形动手铺一铺,并提醒学生思考动手铺之前可以先做什么。 (标角)

4、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提示动手实验,教师观察每一组完成的情况,并用IPAd记录其中一组完成的情况。对于已经铺完的小组,请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看看有什么发现。

5、反馈:教师先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四边形是否可以密铺。然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6、学生先判断是可以密铺的,因为这几个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并且发现拼接点处有4个角,而且这4个角分别是这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如果有学生能发现这四个角加起来就是360°就更好了。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四边形也是可以密铺的,而且也与四边形的内角有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前面几次实验的基础上,大胆让学生自己猜测、验证。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而且和三角形一样,也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有密切的关系。

三、小结及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研究了密铺,知道了长方形可以密铺,正方形可以密铺,三角形可以密铺,四边形可以密铺。并提问学生: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梯形能不能密铺?五边形能不能密铺?六边形能不能密铺?……

3、教师清学生借助计算机操作来验证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是否能密铺。

4、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5、学生操作完后,进行反馈,通过广播教学体系请其中的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他学生帮助判断。通过实验、讨论发现,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小结:这样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密铺,有的不可以密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计算机实现人机交互操作,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可以密铺的,有的可以,有的是不可以的。

四:实践作业

用上今天所学的密铺的知识为你自己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地砖。

五:板书设计

密铺

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21页的例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 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 课本第21页练一练

(1)生独立计算。

(2)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差。

2、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3、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75%以上。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估计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导入: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有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

交流:你是怎么知道图形面积的?数方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11 (15分钟左右)

1、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点拨:可以先数出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个数。

2、自学。

导入:你准备怎样估计?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不同的估计方法。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分成几类?

如何明显地区分开来?

2.有顺序地数出整格的个数,不满整格的如何处理呢?可以阅读数学书第22

页卡通的方法。

3.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数法。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如何区分整格和不满整格的?

2、不满整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3.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导学要点:

(1)把整格和半格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避免重复和遗漏。

(2)不满整格的可以全部看成半格计算;或者先数整格的个数,再把不满整格的也看成整格,数出一共有多少格。

(3)有顺序地去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全班交流

交流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理解估计面积在一个范围内的合理性。

点拨:这个湖泊的面积大于多少公顷而且小于多少公顷?就是指面积大于整格数而且小于所有的格子数。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1题

点拨:树叶上对称的,可以只数树叶的一半。

(2)针对性练习

练一练第2题、练习四第9题

提示:在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手掌的轮廓或树叶的轮廓。

(3)数学阅读

第24页的你知道吗

拓宽: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分。

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亩=10000÷15≈667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要将这个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并巧妙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学习”为“创造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概括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思想,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从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与操作中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约分的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地位及作用。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约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要掌握约分的方法,除了要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最大公因数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判定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2、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同时理解了互质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法、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了问题启发法、操作探究法、验证发现法、归纳概括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新知;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在实践验证中,理解新知,在归纳总结中提升新知。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第一、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学。

第三、利用原有认知经验,让学生在迁移中学。

使学生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设置情景与激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旧知自主探究新知识.

3、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六、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七、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幻灯片,投影

学生准备:分别涂有红色,和绿色的卡片。

八、教学过程

口算复习

1、说出下面分数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52/84/65/15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全校内开展了各种评比活动,下面是五年级(4)在这次活动中的情况:五(4)班共有18人获奖,其中获得孝敬父母阳光少年有12人。你知道获得孝敬父母的阳光少年人数占本班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汇报。(12/18)

追问学生理由。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根据除法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12÷18或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释。)

师:哦,原来他是把获奖人数平均分成了18份,得到了获孝敬父母的人数占敬获奖总人数的12/18。还可以怎么分,又能得到哪些分数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校园评比活动为内容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请同学围绕“孝敬父母的阳光少年人数占本班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操作手中的卡片分一分,摆一摆,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把结果填在下表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2、分工合作,汇总填表。

红色卡片几张总卡片数平均分成几份红色占几份孝敬父母的阳光少年人数占这两种少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吗

12 18 12 12/18

12 9 66/9

12 6 44/6

12 3 22/3

学生汇报展示说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与他人分工、合作的意识,及交流表达汇报的能力。

3、观察思考,交流发现。

刚才同学通过操作得出了四个分数,观察这四个分数想一想,它们是不是都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指名说理由。

四个分数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4、应用性质,证明分数。

谁能不能应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验证它们相等。

指名板验,写出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猜想是需要验证的意识。

5、观察等式,概括约分。

通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了,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那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不同?它们一个比一个……

(分子越来越小,分母也越来越小。)

师板书:相等 分子、分母都变得比原来小

师圈出一组分数。

师指着这组分数说:像这样的化简过程就叫约分。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

师板书:约分

你能说说什么是约分吗?

学生试着概括约分:

指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分数大小相等;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

提醒注意:约分是一个化简过程。

[课件出示]约分定义。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齐读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6、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将12/18约分的?

指名说一说。

总结方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设计意图]:回顾刚才的探究过程,发现约分的方法。

7、观察认识,最简分数。

同学们2/3还能再约分吗?(不能)

指名说理由。

2和3互质了,除了1不再有别的因数了。

像这样的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提醒注意:

约分通常都要化成最简分数!

谁能再说一个最简分数。指名回答。

12/18我们怎么才能一下就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指名回答。

总结方法:分子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认识最简分数,知道如何把一个分数直接化成最简分数的方法以。

8、对比规范,约分书写。

将120/160化成最简分数。

展示学生练习结果说问题。

约分也可以这样写:12/18=( )=2/3 直接化成最简分数,也可以12/18=( )=2/3

一点点逐次化简。

提醒:约分时通常我们要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划线约分的优势。也就是既能反映出约分的过程,又使约分过程变得简单。

三、练习反馈,检验新知。

这节课的知识你学会吗?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验一下。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6/109/158/24

[设计意图]:熟悉约分过程。

2、指出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分数相等?

8/10和4/5

1/5和5/15

9/18和1/9

[设计意图]:知道约分的用处。

四、各抒已见,谈谈收获。

在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谈收获的过程中,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今天上新课之前老师照例要来考考你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如何?愿意接受考验吗?

1.口答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9和27 8和9 6和8

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指名学生口答。

师:看来大家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掌握不错。下面请看:小黑板出示。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 ()/10=6/() = ( )/( )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说出思考过程。指名口答时再说说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3.把下面分数约分。

14/16 15/27 36/24

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讨论约分时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约分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发生改变?

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1.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4: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你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改写吗?试试看。做完之后和同桌讨论以下问题。同时出示讨论题:A把这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首先要确定什么?B在改写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独立尝试完成,师巡视,发现不同方法者请板演。

(2) 讲评板演时围绕2个讨论题展开。指名说说改写时首先确定的是什么?

师:对呀,要想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首先应该确定用几来做分母。那请同学们说说这几位同学分别是用什么做他们的分母的?(指名口答)那有没有更大的数分母呢?(指名举例)

师:哦,看来可以用来做他们分母的数还真不少!那么谁来说说在改写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呢?(指名口答)师引导并强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大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做的。

(3)师:其实呀刚才大家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样新知识,就是通分。(板书:通分)像刚才大家把3/4和5/6这两个原本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分别改写成了分母一样,而又大小不变的分数,这个过程就可以说是通分。书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不妨打开书本来读一读。

(4)生自学书本65页,然后指名说说什么是通分?什么是异分母分数?什么是同分母分数?(根据学生回答是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问:那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有什么条件吗?(引导回答和原来分数相等,并板书在横线上)

(5)师:这个相同的分母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公分母。(指板演题)谁来说说这几位同学各取什么为他们的公分母?(学生口答)

师:那为什么不取10或者20呢?一定要取12、24、48、?它们和原来这两个分母有什么关系?(引导回答出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师:比较一下,用哪个数做公倍数比较简单?那12和4、6有什么关系呢?那么你们认为通分时我们一般用什么做公分母比较简单呢?(引导归纳:通分时一般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6)把3/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分子和分母都乘3,那为什么5/6的分子和分母都乘2呢?

(7)小结:现在你能告诉老师通分时要注意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说)那现在我们马上来试一把,看看大家能不能顺利的完成。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65页,一人上黑板板演。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2)全班讲评。师:1/6和4/9的公分母18是怎样确定的?那你认为要完成通分需要几步走呢?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1.确定公分母(两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化成同分母分数。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

上下齐练,3人板演。师巡视辅差,发现错误。

集体讲评时强调:有没有用每组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是不是规范得书写通分过程。

2.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通分的方法,以及通分后的分数在图中如何表示?

3.练习十二第2题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开火车回答。并要求说出是怎么找到每组分数的公分母的?

4.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独立检查,做出判断。指名说出看法,共同评议。

讨论:通分时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要使通分既正确有简单的关键是什么?

5.练习十二第4题(看时间而定)

学生分组练习,全班大比拼。最快的同学上黑板展示。集体评议,再次强调通分的关键。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5-87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和圆的特征,知道其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径和半径长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使学生通过直观和操作等活动,充分感知、体验并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形成圆的概念,积累学习图形特征的基本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圆的特征等活动,主动了解圆的特征,体验认识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学单

1、找出图中的圆,并说说圆与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想办法画一个圆

3、用圆规画时要注意什么

4、说说半径、直径的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5、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多少条对称轴?

二、小组讨论

三、交流展示

(一)交流例1。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各种圆形物体,全班交流:你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2、出示你课前画的圆,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全班展示交流。

⑴ 指名在投影下演示用不同工具画圆的过程。

⑵ 讨论: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交流例2。

1、用圆规画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⑴ 和组内同学说一说,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用手指一指你所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⑵ 指名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⑶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⑷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展示、汇报、交流。

(1)同桌交流:拿出课前剪好的圆,说说自己在折一折、量一量的过程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

(3)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交流:d=2r r=d/2

四、检测反馈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生在图中标出,量出长度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 学生独立画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② 展示部分学生画的圆,并说说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生填表,说说是如何填的

4、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⑴ 学生独立画圆。

⑵ 全班展示

交流:画圆的步骤有哪些?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还是半径?

5、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生画圆

量出半径各是多少毫米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组合及分解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回顾。

导学要点:

引导说说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⑴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⑵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一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差。

2、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

二、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小组合作将图形分一分、补一补,说说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导小组合作准备将组合图形割补成怎样的图形?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说说分成的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作业P23~24,集体交流。

(1)练习四第4题

点拨:

分: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补: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练习四第5题

辅导学生不规则图形分成的两个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多少米?高是多少米?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练习四第6题

提示:平均没公顷收小麦的吨数=共受小麦的吨数÷组合图形的面积

(4)练习四第7题

提示:(1)门的油漆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

(2)要油漆的面积=10扇门的面积×每平方米的费用

三、实践活动,拓展提高

1、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在小组中讨论用“分”还是“补”的方法?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涉及到的数据是哪些?

2、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指导学生需要测量哪些重要的数据?哪些数据不需要测量?

3、实践:测量相关数据。

辅导动手测量的方法。

4、计算:小组合作计算中队旗的面积。

提示:数据保留整数。

5、交流:全班交流数据,总结成败的原因。

引导不同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 92-93例4、例5,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认识圆周率,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解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计算和交流、归纳等活动过程,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积累推导计算公式的学习过程,发展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积累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探索计算公式的成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常听人们说:“我买了一个28的自行车。”“我买了一个24英寸的彩电”。这里的“28”和“24英寸”都是表示物体规格的数字。

2.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图示,全班交流:你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3.小组交流:从你课前滚动大小不同的圆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课件演示车轮滚动,验证学生的发现。

5.全班交流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关系?(直径越大,圆也就越大,所以周长也越长。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所以说圆的周长跟半径也有关。)

二、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全班交流:这样的实验你们课前做了吗?

2.拿出课前探究圆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实验单,小组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周长/cm 直径/cm 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⑴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实验记录单,介绍实验过程。

⑵ 纵观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自学课本93页,了解圆周率及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研究成果。

5.概括圆周长公式。

⑴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如果圆周长用字母C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谁来说一说π、C、d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板书:C÷d=π,C÷π=d ,C=πd)

⑵ 求圆的周长用哪个公式?(C=πd或C=2πr)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试一试”

⑴ 学生独立计算。⑵ 全班展示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⑴ 学生独立计算。

⑵ 全班展示交流。

⑶ 学生订正。

5.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指名口头列式,学生集体计算。

交流:为什么求是车轮的周长?

6.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交流。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

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 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喷水器?

(2)想象一下自动喷水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喷水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奇妙的图形密铺》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