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发表时间:2021-09-25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 编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 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 ,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 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对比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望海潮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精选阅读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三)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三)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为宋代的词,以前学生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词的一些知识,但是相隔半年,已经模糊了,所以先要温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词学习重点也在于诵读,所以要结合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音美,景美,情美。还要注意鉴赏方法的指导,启示学生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分析情景关系,体会作者流露的真切感受。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作者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学习“点染”的变现技巧。品味词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分析情景关系,体会作者流露的真切感受。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语: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而观看潮汐最为著名的地方就是在杭州的钱塘江畔。我们对杭州并不陌生,那里有很多美丽传说、诗词、旅游景点,同学们知道哪些呢?(学生汇报预习活动成果)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著名词人柳永笔下的杭州。2’

一、 基础知识 5’

1、 词的起源

产生于盛唐,盛行于宋。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 词牌和题目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早期的词牌有名称,许多和填词的内容是一致的,如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就是写江南的美丽风光,张志和的《渔歌子》歌咏的是渔父生活。因此可以说,早期的词牌有许多也可看作标题。但到后来词牌往往只表示词的声韵格律,与调的内容渐渐失去直接的联系。因此,后来填词的人常常在词牌后加些文字来标明词所写的内容,这就是词题。如宋代晏殊的《山亭柳》词,词牌下有“赠歌者”三字,这就是词的题目,表示了词所写的内容。又如苏轼的《念奴娇》,题目是“赤壁怀古”。有的用词题还不足以表示所写内容,往往就写一段小序来说明创作的原委,如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就有颇长的一段小序。所以有的词,不仅有词牌,有词题,而且还有小序。这种例子在南宋词中尤其普遍。

3、 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②按风格分:婉约词(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豪放词(苏轼、辛弃疾)

③按曲段分:单调,双调(上下阕),三叠(第一阙、第二阙、第三阙),四叠。

4、 作者介绍

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二、 整体感知 8’

1、 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体会读

2、 根据词的基础知识,分析这首词所属的类型。

3、 学生谈一下作者笔下的杭州有什么特点。

明确:柳永《望海潮》词中描写了杭州城市的繁华、钱江大潮的壮观、西湖风景的秀丽,表现了对豪富、安乐的都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这是盛宋社会风貌的速写,把杭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市井风情,表现得既充分又含蓄,俊逸、豪爽的格调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 合作探究15’

1、 上阙四句话各说了什么内容?

板书:杭州繁华 城市规模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探讨“怒涛卷霜雪”中“卷”字的妙处。

2、 理解之后再有感情的齐读上阙。尝试背诵

3、 上阙就杭州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气象,那么下阙围绕着什么地点来写?

板书:西湖清嘉

下阙描写了哪些人?他们的情态反映了什么深层含义。

板书:百姓自得 官员怡乐 作者欣羡

明确:突出社会安定祥和。(这是一首以拜谒为目的创作的词。)

4、 有感情的齐读下阙内容。

四、 能力提升8’

1、 点染:国画用语,引申到古典诗词中,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本词是怎样运用点染手法的?

有人说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描绘的景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抒情的种类:

① 乐景抒乐情

② 哀景抒哀情——《天净沙.秋思》

③ 乐景抒哀情——《春夜洛城闻笛》《绝句》(江碧乌逾白)

④ 哀景抒乐情——《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作业:从下列诗中任选一首,从点染结合、借景抒情的角度赏析。

《蜀道难》《琵琶行》《登高》

板书

望海潮 柳永

杭州 —— 繁华

西湖 —— 清嘉 美景—怡情 (点染结合借景抒情)

官民 —— 怡乐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二)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高二语文教案:《望海潮》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二、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

3、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诵读提示和注释自由读课文

4、提问词义,学生个读

【感受:1、很规范很传统的诗歌教学第一环节】

三、分析上阕:

1、前三句:

①请学生描绘,然后问:有什么感受?

②比较:“长忆孤山”与课文“东南形胜……”

生答师点拨

过渡: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关键词——形胜,都会,繁华

【感受:2、此处比较甚好,于无疑处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蕴】

2、品读“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师:改为“绿柳小桥……”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气,“烟”显得朦胧

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可以改成“风柳画桥,珠帘翠幕”,如何?“珠帘”正好和下文的“竞豪奢”照应

教师引导:原文中“风帘”更有动感

学生反驳: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经有“风”,前后句是动静结合

教师请其他同学谈看法,另一学生说:我觉得不能用“珠帘”,因为后面有“参差十万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帘”的

教师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下探讨吧

【感受:3、此处和本课另一处是课堂自发生成的,是优秀的学生说出的个性见解这两处给所有听课老师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为授课老师没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遗憾平心而论,如果我们处在这种大赛的舞台上,处在那种紧张的情景下,我们能把握住这精彩的生成吗?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听课时,又震惊又激动——震惊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这样的场面,自己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激动的是我能教到这样优秀的学生该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说说生成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表达了他对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到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是他能够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的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来选择那唯一必要的途径而走下去”教师讲公开课,要把课备到特别透的地步,以随时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我省名师代昆鹏讲《定风波》,充分的备课使他足以应对优秀学生任何的提问和课堂生成(详见拙作《准备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见2011年1月26日《教育时报 课改导刊》)我们应该向代老师学习

再来谈此处的突发事件课堂上,最后一个学生回答:“我觉得不能用‘珠帘’,因为后面有‘参差十万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帘’的”当时我听到此处,豁然开朗,忍不住拍案叫绝说得多好,这就是学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时教师或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说:“你替老师做了回答改成‘风柳画桥,珠帘翠幕’,可见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原词中的动静结合,故也改成了动静结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紧接着是‘参差十万人家’,所以此处强调的是人家多所显示的繁华,而非豪奢的繁华而 ‘竞豪奢’所总结的则是与其紧挨的上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你的改动或许是作者最初想到的,但作者为了每一层所强调的重点,或许忍痛改成了现在的句子总之,你的句子同样精彩”

呵呵,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不当之言还是那句话,若我处在当时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们不能苛责余老师】

3、品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①学生描绘这几句的画面

②这几句中哪个字更好?

学生赏析:“卷”……

教师引导:卷起千堆雪……

教师说:请大家对这几句连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画面,炼字,这些环节进行得有声有色】

4、品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问:为何选“珠玑”“罗绮”?

生答师点拨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范】

5、学生齐读上阕

四、下阕:

1、学生个读

2、品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句

问:哪个词表现了老百姓的快乐生活情态?

A生答师点拨

B教师引导: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教师也谈自己的感受

C齐读

【感受:6、抓点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当到位】

3、品读“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①哪些词表现了官员的快乐?

生答:乘醉,吟赏

教师引导:请与欧阳修“而不知太守游之乐也”的与民同乐比较

学生比较

另一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本文与民同乐有点假,因为作者写本词是为了奉承官员作者写得这么美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可能背后(的景)不是这样”

教师:你思考得更深刻咱们班学生的思维真活跃啊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在这里不做更多的探讨了,同学们下课去研究一下

【感受:7、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没有把握好的生成详细的解析见感受3若是我,也会把握不住后来,王娅老师评课时提出了一些解读而我当时听到学生的这个看法时,心中很为学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难道这首词没有奉承之意吗?当然有学生的感觉多敏锐啊,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部分看法】

4、请学生描绘“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丽画面

生写作、展示

【感受:8、此处的写作与上面的比较、换字、直接品味等教学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样,教学节奏鲜明】

五、总结:

1、教师总结时把自己的板书形成画轴

2、教师展示自己的词作

【感受:9、教师板书成画轴,很别致,匠心独运

10、教师敢于写词,有实力,有功力,可惜没有时间念】

高二语文必修4《望海潮》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4《望海潮》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二语文必修4《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今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诵读、感知
1.朗读第一遍,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
都会(dū)乘醉(chng)罗绮(qǐ)羌管(qiāng)
2.朗读第二篇,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根据词下的注释理解词,并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望海潮》优质课教案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n。
《望海潮》优质课教案⑷重湖叠清嘉: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朗读第三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
4.听录音
5.齐读,通过以上反复朗读,我们发现本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押了什么韵,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本词押了a韵。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为了表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所以读此词应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望海潮》优质课教案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由市内说到郊外。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望海潮》优质课教案《望海潮》优质课教案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优质课教案《望海潮》优质课教案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五、问题探究:
1.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2.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①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以词的上阕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②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SPAN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点)
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染)总是离人泪。(点)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小结,再读课文:
在这首《望海潮》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浓墨重彩地用铺叙、点染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范镇也曾说过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这说明柳永描写承平气象的词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能说出别人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传说金主完颜亮听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这件事,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给宋王朝带来威胁的,当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看出,《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齐读
七、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
八、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图画描绘
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