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4课时 被减数中间 尾数有0的退位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03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4课时 被减数中间 尾数有0的退位减。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4课时 被减数中间 尾数有0的退位减”,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教科书P24页的例2和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和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自觉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引出题意。

二、探究体验:

1、通过估算,先确定结果范围。

2、教学例2,例3。通过讨论、交流并经历笔算连续退位减法的全过程,明确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及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计算原理。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再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 另外的思考方法。

小结: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小编推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详细介绍: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82=579=375=674=

149=355=486=892=

87=76=58=46=

95=75=38=4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47=892=755=

1535=971=239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159+66=653+2185+924=247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连加

682=579=3+75=67+8=

149=354=486=896=

87=76=58=46=

95=75=38=47=

96=55=39=2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最新!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能版4篇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最新!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能版4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生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让学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小结反思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进一步掌握,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境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P92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准确口算(和在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任务驱动下,提高个人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这节课以生活情景图着手,以游览鸟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解决“两个班合乘一条船是否能坐得下?”“怎样坐?”“还剩几人?”展开的一连串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两位数加、减法的不同口算方法,重点解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的变化,并通过交流后了解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不同之处,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先来热热身,开小火车,看谁算得对又快。
3+9=50+8=50-30=53+9=30+59=43-30=
问:43-30=13,你是怎样想的?
2、数的组成。
31=()+()23=()+()39=()+()68=()+()
【设计意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与100以内数的组成是在一年级的下册学过的,本节课的学习是以上这些内容延续,做好铺垫作用。】
二、新授。(自主探索方法)
(1)出示生活情境图。
介绍鸟岛,跟着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鸟岛!
问: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百鸟争鸣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猜一猜,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2)观察课本91页情景图,教师提问思考: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二年级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设计意图:这幅图为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乘船的经历不多,这种情景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船头写着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比68人要少}
师:67人能坐得下吗?69人呢?(在68人以内)
4个班一起上船能坐得下吗?(不安全)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预设:两个班合乘一条船}
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3)教学“不进位加”。
1)学生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23+31=54
{预设:甲:23+30=53,53+1=54(板书)
乙:23+1=24,24+30=54
丙:20+30=50,3+1=4,50+4=54
丁:3+31=34,34+20=54}
师:你发现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是把数拆开来,再分别相加)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吗?(能)
答:二(1)班和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得下。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会有脑中想竖式口算的习惯,所以第一、第三种想法对于学生有点困难,用分一分的图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为学生以后口算时建立表象。】
(4)教学“进位加”
师:那二(3)班、二(4)班能坐下吗?怎样列式计算?(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2+39=)怎么算呢?
{预设:甲:30+30=60,2+9=11,60+11=71,7168,坐不下
乙:32+9=41,41+30=71,7168,坐不下
丙:32+30=62,62+9=717168,坐不下}
(5)小结:对比23+31和32+39两道题,注意些什么?
(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进位加比不进位加难一点,教师要抓住第一个数十位上的3和第2个数十位上的3加起来为什么不是60进行提问,让学生清楚明白这道题目的各位上满十就要向十位进一,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的方法】
(6)练一练:
53+3632+4637+5415+6537+54
学生计算,教师巡逻,然后汇报,校对。
(7)教学“不退位减法”
1)二(3)班和二(4)班坐不下,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先上,还有位置剩吗?还能上几人呢?怎么算?
2)列式计算,小组汇报。
{预设:甲:60-50=10,8-4=4,10+4=14
乙:60-54=6,8+6-14
丙:68-50=18,18-4=14}
(8)教学“退位减法”
1)二(3)班上了一些人,还剩下几人呢?
2)列式:32-14=18怎么算?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甲:32-10=22,22-4=18(板书)
乙:30-14=16,2+16=18
丙:32
-14
18(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
(9)小结:观察黑板上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口算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10)练一练:
67-1546-2490-4534-26
追问:90-45你是怎样算?
【设计意图: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也不要强学生一定用某一种方法,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练习中关于两位数减两数退位减的口算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口算步骤。】
(11)鸟图欣赏。
小朋友,大家来到了鸟岛,都没看过鸟,想不想看一看?
漂亮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短、好胜心强,这时插入一个欣赏鸟图的过程,让学生心情轻松,有利于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连一连。(每只小鸟各应飞到哪棵树上?)
15+4546+5345-2496-45

21519960

2、帮小鸟找家。
23+2287-6458-3590-4531+23

2345

问:31+23的家在哪?你能帮它安个家?(54)
31+23好孤单哦!能帮它找个伙伴吗?
{预设:甲:61-4=54
乙:71-15=54……}
它的伙伴真多!
3、解决问题: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在湖中有28种鸟,在岛上有65种鸟,鸟岛上一共有多少种鸟?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校对)
4、买纪念品。
VCD光盘26元项链58元耳环22元

小明有90元钱,他想给爸爸妈妈每人带一件礼物,可以怎样选?
我觉得他可以选()和()。
(1)一共要花多少元?
(2)应找回多少元?
【设计意图:这道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再练习一下;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经常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5、猜一猜,十位上的数是多少?
94-52=□280-66=□434+53=□7
47+38=□574-58=□445+29=□4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这样想的?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拓展性,再一次巩固学生对进位、退位的口算方法的熟练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注意些什么地方?
(口算加法时,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口算加法时,各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
五、布置作业:
书上94页的第2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94-95第4-8题。
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应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通过创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例如从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如小小运动会、开火车、(接力赛、篮球比赛)、收集汽水瓶等活动,使学生更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这些生活情境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在练习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学习兴趣更加浓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当然更加强了。练习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巩固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口算练习
刘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二年级中最棒的,我还想知道是男生更厉害,还是女生更棒一点,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第一场比赛“口算大比拼”马上开始。
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以下计算题,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算一算
76+13=54+27=97─43=
34+56=44─19=82─48=
(让学生说出答案,全班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出34+56=和82─48=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课前的谈话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接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通过课前的口算练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的计算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技巧,提高口算速度,为进一步的练习作准备。
二、练习讲解
(一)变式练习,熟练方法。(接力赛——练习十九第6题)
小动物们看看你们的运动会开的热火朝天的,他们也想来跟你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接力赛”跑的最快。
1、出示接力赛算式

(1)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做完的可以站起来。
(2)请一排的同学说出答案,并选其中两道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3)评价小结: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对的就是接力比赛的冠军。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本意是接力比赛,但是考虑到如果这样开展,学生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道题,练习的量是明显不够的,而且前面同学的错误直接影响了会做的同学,也会造成学生对其他人有埋怨的情绪。而自己在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接力赛环节中只要前面一个地方做错,下面的答案就会在此基础上连环错下去,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提醒学生个人完成这些题目的时候,每一步都必须很小心,一步错,后面的全部都出错,养成认真计算和检查的习惯。比赛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环保小卫士——练习十九第7题)
在生活中,口算也很用。请看运动会后的情景:
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说一说)

1、学生说知道的信息,并出示。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问题吗?
3、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算一算。
4、学生回答解答方法,并小结:我们要爱护环境,同时这些回收物品卖了还可以帮助一些人,一举多得,鼓励学生做个环保小卫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看图自由获取信息,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认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逆向练习,提高能力。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想接受更高的挑战吗?请看: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34+()=52
27─()=7()─46=38
(1)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2)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3)学生说出答案,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道题的练习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与以后学习的代数知识相联系,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但在低年级这种类型也经常出现,学生不但要会口算,更要有一种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作为突破口来讲解,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是否正确,这样的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篮球赛——练习十九第8题)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学习好还要身体好,你们喜欢运动吗?介绍一下你们喜欢的运动。篮球比赛也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下面我们来看看篮球场上的情境:

1、有几个队在打篮球比赛?打了几场比赛?
2、上半场的比赛结束了,1队得了多少分?2队得了多少分?
3、让学生理解“领先”的含义(2队比1队多多少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将球赛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比赛过程,帮助学生理清了图意。通过有序地理解这几个问题,最后领悟图中问题“领先”的含义。学生清晰地把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时间差和先后顺序分清楚了,才能为下一个问题的理解打好基础。
4、列式计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理解减法的算理。
5、下半场2队得了几分?下半场2队不是得了67吗?学生会对这两个问题感到困惑:“这不是同一个问题吗?”(让学生交流说,理解上下半场的分累积算在一起的)而老师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在
帮助学生理解:67分其实是2队全场的总分,下半场的得分还要用总分减去上半场的得分。
6、下半场1队得了几分?(让学生自主解答,并说出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而第二个问题由于学生还不太具有这样的比赛算分的经验,部分学生不理解,通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的看法,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延伸,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自主构建,提高速度。(变化的魔术带——练习十九第5题)
恭喜同学顺利通过了比赛。下面让我们见识一条神奇的魔术带,请看这个变化的魔术带将两个数带给我们,请读一读红色框里的两个数字。

1、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加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
例如57+36=93,先算57+30=87,再算87+6=93
2、请学生用框里的两个数做个减法算式,并讲清楚算理(学生开火车形式直接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上面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用框里出现的两个数可以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也就是两个数的和与差,学生在思考两个数的算式时对于和与差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3、我想把框里面的数字变一变,谁会变魔术?(电脑演示拉数过程)
变动框里的两个数,出现新的组合。让学生先看一看,思考一下。
4、根据新变出来的两个数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并报答案。
(继续开火车进行,直接说出答案,其他同学注意订正)
5、老师再变拉一下,继续开火车,好吗?(可以多次拉动再计算,让全班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大面积地进行口算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拉动卡片,能够出现不同的组合,在此过程中渗透了组的思想,也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而在练习中,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算式和得数,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行了口算的练习,学生要更加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进行口算,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一次考验,也是锻炼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不要只是成为个人的表现舞台,要让每道题都成为每一位学生口算的练习,不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今天你们都表现得很好!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二年下册96-97例3、例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信息,经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探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高兴的学习,注意学生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进位退位)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过程,理解算理。
解决策略:本课教师尝试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把获取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并注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练习形式尝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神进行计算,在练习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卡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上两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法,还会算吗?(会)咱们来比一比,哪列火车算的又对又快。
师:火车、火车谁来开
生:我来开
师:火车从这里开(出示课件)
1、直接说得数
43+32=20+40=76-33=50﹣20=30-12=22+39=
【设计意图】在新授课前先复习旧知,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开小火车的游戏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的口算真好,上节课学得真不错,我们在口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法则)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个法则来解决新问题。
2、填空
(1)12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5个十加2个十是()个十,5个十减2个十是()个十。
(3)54个十加15个十是()个十,就是()。
【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收集信息
师:我们的学校既干净,又美观,孩子们都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瞧,(课件出示图片)二年级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在做什么?生回答,教师及时做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件出示书中的主题图)

提问: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2、学习例3.
生:知道第一周收集180个,第二周收集340个。
生:还知道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师:根据第一周、第二周收集的数,你能提出一个关于加法的数学问题吗?
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探究180+340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吗?(能)
学生汇报时板书:180+340=
(1)师:那180+340=可以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与同桌交流并汇报。
(2)汇报算法
师提问“你有什么经验要介绍给大家吗?”
生1:180+340,我先从个位算起,个位0+0=0,十位4+8=12,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1+3+1=5,所以180+340=520
生2:180+340,先算18+34=52,所以180+340=520
生3:竖式计算
师:板书180
+340
520
生:个位0+0=0
十位8+4=12,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
生:因为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所以180+340=520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说出多种算法,老师再归纳竖式计算的方法。
(3)教师小结:“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提问:“在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其他同学的?”(点出重点并板书——“满十进一”)
(4)、比较算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⑥解决问题
师:现在环保小卫士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00个送一次够吗?(出示课件)
⑥做一做(P97“做一做”加法竖式)
过渡:笔算加法孩子们都记住了,请大家做一做这两题(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几百几十的加法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计算的方法。
4、学习例4
(1)提问: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一个关于减法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主提问题,然后教师出示问题: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
(2)那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40-180=
那340-180你认为应该怎样算呢?(先独立思考,再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做,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1?”
(3)教师小结:“不够减,退一加十再减”
提问:“在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列竖式时,你有什么重要提醒吗?”(点出重点——并板书退1加10再减)
4、做一做(课件出示课本97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1)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并指名上黑板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能归纳出做几百几十减法竖式计算要注意的事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对比、找出规律,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通过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两道算式分别是什么法算式?
生:一道是加法算式,一道是减法算式。
师:这些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几百几十的数相加或相减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几百几十加、减法。(师板书课题)
师: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课件
笔算法则:
l、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做加法时,哪位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做减法时,哪位不够减从上位退1,加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细心观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2、我会算。
3、

4、列竖式计算。
410+250=280-160=
340+370=450–260=
5、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让学生掌握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竖式计算的方法,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延伸
3860+2720=4920-2760=
【设计意图】:拓展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验证计算时进位、退位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几千几百加、减法计算。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笔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老师把发言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对整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万以内加减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解决策略: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回顾近似数,比较估算与计算准确数的区别,然后自然而然地了解和掌握两种估算的方法,知道那种方法最接近准确数,在具体的环境中应怎样选择估算的方法。并知道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好处。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近似数(同学们我们学习过近似数,还记得怎样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吗?看谁能很快地说出下面数的近似数)
325()()504()582()()
246()()492()()319()()
2、口算下面各题(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老师想再考考你们的口算,有信心吗?)
(1)280+320=(2)200+300=
(3)192+219=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相关内容的复习梳理对新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对近似数的复习是为了引导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探究新知
师:(1)引入。同学们在做口算时,有什么感觉?第(1)、第(2)小题很快就想到了答案,第(3)小题却感觉难些。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估算)怎样把它们换成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或整百数加整百数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同学们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看看“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你们能帮他解答吗?
(2)出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收集矿泉水瓶
第一周180个
第二周34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学生观察后思考:“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3)讨论、探究估算的方法
师: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大约”是什么意思?(“大约“一词告诉我们,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可以了。)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用加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200,219接近200,
200+200=400(板书)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
师: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生:不够,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真棒。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
190+220=410(个)(板书)500-410=90(个)
生: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你们能用四舍五入方法来进行估算,老师非常高兴。
师:“你们喜欢哪种算法?”
生:我喜欢第一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整百的数,用整百数来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喜欢第二种算法。因为它把192和219都变成了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的数,结果更接近准确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计算他们第三、四周实际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出示问题2:
生:解答:219+192=411(个)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这一新知有比较近似数的基础,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地进行追问和点拨,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设计意图:】分散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性。
四、总结:
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1.分别找出它们的近似数。
2.计算时把它们的近似数相加或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估算的方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有信心吗?)书本100页做一做
生:1、估算
382+246504+198
693-381486-315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玩小猫钓鱼的游戏,看看谁是钓鱼高手。
生:2、游戏(小猫钓鱼)书本100页第5题找出结果比500大和比400小连一连
师:同学们旅游能增长人的见识,小东要去旅游,现在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生:书本100页第6题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元?
师:同学们,小东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想买两件电器送给妈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他带的钱够不够?
课件演示:小东有400元,一台风扇246元,一个电饭锅187元,他带的钱够吗?
生: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真棒,小东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他买了一本书,看了142页,你知道他大约还有多少也没看吗?
生:5.书本100页第8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学习的重点设计了5个层次的练习。第1、第2题突出估算的关键:如何根据四舍五入法确定估算值,进一步巩固了算法;第3题、第4题.第5题把所学的新知识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以上层次的练习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练习的作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再次进行梳理,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估算
方法1192+219方法2192+219
200+200=400200+220=41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克的认识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克的认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

1、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天平、(大豆、图钉、2分币、橡皮等实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

课前学生表演唱《小熊请客》。

一、 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来了,(屏幕显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带着礼物来了(屏幕显示小猫、小狗)。咦,它们怎么吵起来了。〔录音:我的虾条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虾条重。〕它们谁也不让谁。这时,电脑博士来了,(屏幕显示电脑博士)〔录音:别吵别吵,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游览数学宫,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

电脑博士在数学宫中设了三个关,要小朋友闯关,比比哪组最先闯过去?

二、逐层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比较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1、看看说说

(1)用眼睛观察:两块大小不同的橡皮,说说哪块重?

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指出:我们不知道盒里装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观察,比不出它们的轻重,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听听电脑博士的建议〔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观察,应用手掂一掂。〕

2、掂掂说说

(1)用手掂一掂: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

一粒阿尔卑斯糖和2个2分币,说说哪个重?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提问:到底谁重?谁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

(3)学生讨论回答后,再听听电脑博士的话〔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用手掂,应用秤称一称。〕

3、称称说说

(1)认识天平。屏幕显示天平,并依次闪烁各部分及其名称。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盘一般放要称的,右盘一般放砝码。当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两端平衡,两边重量相等;指针偏向左端,说明左边重;指针偏向右端,说明右边重。

(3)比较物品的轻重。

学生跟着屏幕操作,左盘放一粒糖,右盘放2个2分币。观察指针说说谁重?

(4)设疑:右盘放几个2分币,能使天平平衡?

学生尝试操作,根据回答屏幕显示:1粒糖=3个2分币重

(5)小结过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较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称物品的重量,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

板书:克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两遍。

第二层次: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币)1个2分币约重1克,老师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个放在手上掂一掂。

(2)刚才我们称出一粒糖大约等于3个2分币重,那么大约重几克?(3克)

学生轮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们就把1个2分币当作一克的砝码,来称称物品的重量。(学生分组操作)

A、称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盘放1个2分币,左盘放几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约重几克?读一读,小组轮流掂一掂。

B、称15个图钉 学生操作:15个图钉大约重几克?

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出:图钉有大有小,因此,15个图钉有的大约重7克,有的约重8克,书上告诉我们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这些都对。

小组轮流掂一掂。

C、称1支粉笔、1把小刀

学生操作后交流,读一读,再轮流掂一掂。

D、读一读,下面物品大约重几克。(屏幕显示:1本数学教科书大约重174克,1瓶墨水大约重156克)

学生读后,师指出:如果还用2分币代替砝码称,要放174个或156个2分币,多麻烦,现在应用砝码来称(出示砝码)

学生轮流掂一掂数学书、墨水瓶

(4)完成40页的试一试

游戏:猜一猜。采用拍读形式,让学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冻、旺旺煎豆,估测大约重几克,哪组最接近实际重量,奖品就归哪组。

三、巩固练习,促进提高

1、完成41页想想做做1、2、3两题.(第二关)

2、思考题(第三关):屏幕重现动画,比比是小猫的虾条重,还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读包装袋上标的重量,板书:g,并说明它也表示克。

3、 指导实际应用:学生读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装上标的重量,并掂一掂。

4、课外作业 :放学后,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总结,再揭情思

(屏幕再现电脑博士〔录音:小朋友,你们好,今天你们学行可认真了。你们在数学宫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认识了克,学会了比较物品的轻重,但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们去探索。小朋友,再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算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设计意图: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本课中没有借助操作活动直观呈现,思考过程的表征图没有体现,只是增加抽象性,以说的方式提高思维水平,注重计算方法择优快捷熟练,注重算式资源中数学思想渗透,培养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作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思考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设计意图:此题的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多组练习后,让学生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并加以熟练,分析关系,发现规律,创造算式等方式是对学生应知应会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的提高。】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1.在进行分类整理以后,选择其中的一组进行观察,如15-6=17-8,引导学生发现两个算式中除了十位上是1,其他几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算式还有吗?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设计意图:数学游戏与“思考题”进行题型整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20以内退位减法,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关系,对所学算式进行整理。同时巧妙地设计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有效渗透集合思想。】

五、全课总结

请你说一说,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唐刚主备

徐文余复备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为新课做好铺垫,并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条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常用方法,其中第3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唐刚主备

徐文余复备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数学教案

第12课时 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 1 就商 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 10 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4 =

二、互动新授

1、谈话:4 3 2 ÷4 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约 1 0 0 多。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 为什么?

谈话:根据我们开始计算时估计,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想想我们在计算前估算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 0,为了防止漏写 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2、出示试一试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想想第一题个位上的 1 不够除以 3,第 2 题个位的 2 不够除以 5,我们应该商机?这个 0 能舍弃吗?在计算中,你估算了吗?

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

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小结:每 6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6,每 8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8,都是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引导“这些蜻蜓”指的是3 只蜻蜓, “这些蜻蜓平均每小时捕捉多少只蚊子”

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432÷4=108(个)

答:一共需要108个花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求出商的百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本节课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五)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第1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材第15页例4)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另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有几十朵花?

师: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5页例4。

(1)创设学习情境。

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可是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出示教材第15页例4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呢?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要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首先要知道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得多少,再与巨幕影院座位数441比较。不过,三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还没有学过,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比较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和巨幕影院座位数的大小,其实并不需要准确计算223+234的大小,我们可以进行估算。还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的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吗?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三位数估算成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比较它们的和与441的大小,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大家先自己尝试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3)提出新的问题并用估算解决。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学生给出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因为196

(4)交流总结,理解估算方法。

①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应将三位数估算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③如何选择正确且合适的估算方法?(学生交流讨论,老师点评总结)

三、巩固反馈

小张看一本书,他第一个星期看了287页,第二个星期看了349页,他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了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把287看作280,把349看作340,280+340=620(页),620>615,两个星期看的页数超过61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做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了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例4: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3+234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223看成200,把234看成200,

因为223>200,234>200,200+200=400,

所以223+234>400,但是400

无法判断223+234和441的大小。

估算二:把223看成220,把234看成230,

因为223>220,234>230,220+230=450,450>441,

所以223+234>441,座位不够。

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196+226

巨幕影院的座位数:441

估算一:把196看成190,把226看成220,

因为196>190,226>220,190+220=410,

所以196+226>410,但是410

估算二:把196看成200,把226看成230,

因为196

所以196+226

教学反思

1.估算是一种简算,不能本末倒置失去估算的意义。

估算使计算更为方便,而有些学生将估算复杂化,先算出计算结果,再估算,这样失去估算本身的意义。

2.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如何择优选择是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喜欢把算式的各数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喜欢把它们看成几百几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有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难就难在当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比策略优劣的时候出现了迷茫的情况。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购买前,王叔叔要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下面的估算方法最合适的是()

A.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

B.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

C.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

D.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

分析:打印机每台647元,扫描仪每台335元,估计一下至少要带多少钱,就是两样的价格加起来大约是多少,因为是买东西,所以估算时要把数估大。

A中,647≈600,335≈300,估计要90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B中,647≈1000,335≈500,估计要1500元,把数估太大了,带的钱太多,不合适;

C中,647≈650,335≈300,估计要950元,把数估小了,带的钱少了,不合适;

D中,647≈650,335≈340,估计要990元,把数估大了,带的钱多一些,合适。

解答:D

解法归纳:这类问题中,应将三位数估算成大于它且最接近它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课题:应用题的对比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

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1.有手风琴76架,电子琴比手风琴多18架。有多少架电子琴?

2.有电子琴94架,手风琴比电子琴少18架。有多少架手风琴?

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应用题的对比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一、教学内容:

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研活动安排:

1、研究课题:如何构建全纳的数学课堂。

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倡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强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

(5)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6)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补差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7)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4课时 被减数中间 尾数有0的退位减》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