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9-02高一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一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入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四)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五)练习
(六)总结
教师活动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质感到非常神秘,认为生命是特殊物质构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们仍然认为生物产生出来的物质,在体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化学化学知识,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元素来组成的,那么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还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学生活动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观察图表,归纳。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 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延伸阅读
高一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高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化学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重点] ⑴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观察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图,书中的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⑵教师先演示实验,再指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2、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学习难点]
⑴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解决方法]
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理解C元素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开展实验研究。
三、知识结构:
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例如 等微量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 等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细胞,如 等 (1)化学元素参与构成一些重要化合物: N P Mg Fe I (2)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P K Ca Zn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说明: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的含量 ,约占细胞鲜重的60%~95% 结合水的功能 ,自由水的功能: ,
4、无机盐含量:很少,占细胞鲜重的1%~1.5%,存在形式: ;功能(举例说明):
5.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概念举例
大量元素 含量占生物体 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Fe、Mn、Zn、Cu、B、Mo
6.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这些化学元素,还将进一步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 基础 2、微量元素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B时, 萎缩, 发育不良。
四、题例领悟:
例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B、无色 浅蓝色 棕色 C、砖红色 浅蓝色 棕色 D、棕色 绿色 无色 解析: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立即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为A 例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Ⅳ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 解析:白浆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黏稠物质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为B
例3:组成大熊猫身体的主要元素是() A.H、O、K、Mg、S、Cu B.K、S、Ca、Mg、C、H C.N、P、K、Ca、S、Zn D.S、C、H、O、N、P 解析: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共占原生质总量的95%。答案:D 例4: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 C、H、O D、H、O、N 解析:细胞原生质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质,水含有H、O两种元素,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化学元素组成。答案:C 例5:下表为玉米和成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请据表回答: 元素玉米人
O44.4314.62
C43.5755.99
H6.247.46
N1.469.33
K0.921.09
Ca0.234.67
P0.203.11
Mg0.180.16
S0.170.78
(1)、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 、 、 、 4种元素含量最多。 (2)、从表中提供的数字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 大体相同,但不同生物体内 相差很大。
答案:(1)C、H、O、N (2)化学元素、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五、知识扩展: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基,因此叫还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基,因此叫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实际上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 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 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二、脂肪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脂肪时,可用苏丹Ⅲ或苏丹Ⅳ,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应为红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用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生物细胞呼吸》,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节细胞呼吸(2)
一、教学目标
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细胞呼吸的意义:不仅为生命活动提供,其(如丙酮酸)还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枢纽。
2.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
____
____
____
3.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1)微生物的发酵用于工业生产: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a.细胞呼吸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提供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________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如:水稻生产中的适时_______和_______等措施,实质就是为了改善_________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b.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植物体有机物积累___________。因此,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要设法_______细胞呼吸强度,尽可能_______有机物的消耗。
如:粮食储藏,要降低_________和保持__________。
果蔬保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它方面:
[反馈矫正]
1.下列措施不能增强水稻根系细胞呼吸的是()
A.早稻育秧初期适时排水B.水稻生产中适时露田
C.水稻生产中适时晒田D.对水稻田进行灌溉
2.下列措施不利于粮食安全储存的是()
A.晒干B.充氧C.通风D.密封
3.果蔬储存时,采用降低氧浓度或温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细胞呼吸B.增强细胞呼吸
C.抑制光合作用D.促进光合作用
4.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是()
A.CO2;丙酮酸;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CO2
C.丙酮酸;CO2;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CO1
5.密封地窑中保存水果,可以长时间保存,原因是()
A.温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强B.温度适宜,易保存水分
C.阴暗无光,不易过快成熟D.CO2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迁移创新]
1.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其中A、C是线粒体,B、D是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B.D和AC.C和BD.B和C
2.人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3.(多选)经常松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因为()
A.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有利于吸收和运输镁离子,为合成叶绿素提供原料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质,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D.促进根系吸收有机肥料,多级利用能量
4.下图为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将圆底烧瓶中的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最后加酵母菌液,为什么要用煮沸后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有何作用?。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发酵实验过程中两试管分别发生什么现象?盛水试管。溶液A试管。
(4)随着时间的推移,盛水的试管中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有
(5)如果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现象发生,请说明理由:。
5.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呼吸产生CO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什么生理作用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储藏蔬菜和水果,储藏室内的氧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2)
[课前导学]
(三)1.能量中间产物
2.水温度氧气二氧化碳
3.(2)
a.能量和各种原料增强露田晒田土壤通气条件
b.减少降低减少温度干燥
[反馈矫正]
1.D2.B3.A4.C5.D
[迁移创新]
1.D
2.B
3.ABC
4.(1)蒸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溶液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温下失去活性,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适宜温度
(2)进一步过滤氧气,防止氧气进入圆底烧瓶抑制酵酶菌的发酵
(3)澄清的石灰水Ca(OH)2有CO2气泡溢出变浑浊
(4)随着葡萄糖逐渐耗尽,CO2产生逐渐减少酒精
(5)溶液A不变浑浊,因为乳酸菌进行乳酸菌发酵不产生酒精和CO2
5.(1)无氧呼吸
(2)O2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减弱
(3)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4)B这一点呼吸作用最弱,分解有机物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