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8-30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Cl2的用途

2.建议学生探讨Cl2的制备原理

二、学生分组设计探究反应原理

1.教师提供可选试剂

2.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常规要求选择合适试剂

三、学生展示方案确定反应原理

1.展示学生方案

2.确定实验反应原理

3.分析该反应的氧化还原情况并书写其离子方程式

四、分组讨论归纳、确定实验装置

1.回忆初中学到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理及装置

2.分析装置选择与反应原理及试剂的关系

3.确定实验室制备Cl2的装置

4.收集装置的选择确定

5.尾气的处理

五、探讨实验装置的拓展与创新

1.气体发生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2.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3.尾气吸收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六、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1.再次明确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

2.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反馈与巩固

七、课堂评价作业布置

1.两句话点评学生本节课的表现

2.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之一,与初中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对氯气制备的学习,将进一步完善学生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学习NH3、C2H4等的制备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因此,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氯气的净化、尾气的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根据教材的地位、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及装置的确定。

由于高一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还只是习惯于记忆老师所讲的知识,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为:实验装置的创新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掌握了氯气的性质,这就为氯气的收集、尾气的处理打下了基础;

2、已经学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有助于学生对氯气的制取进行探究;

3、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是很扎实,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仍需要教师引导。

三、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进行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习方法的选择: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节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分析概括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媒体的运用:

1、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化学仪器的使用及组装、改进,这些又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而且在本节课的要求:只是让学生会选择即可,所以用电脑展示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

2、氯气的制备需要在实验室,对通风条件要求很高,而且气体有毒,易污染环境;但是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通过投影教师实验演示录像。这样既兼顾了教学效果,又避免了对学生身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投影展示Cl2的用途。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上课所用的氯气是在实验室中制取的。在实验室里最常见、最经济的含氯化合物是(盐酸)和盐酸盐(如NaCl)。其中的—1价的Cl转化为Cl2是氧化反应,所以制备Cl2还需使用氧化剂。下面我们大家就先一起来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

(课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提供浓盐酸、稀盐酸、NaCl固体、NaCl溶液、二氧化锰等试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原理。

(二)新课讲授:主要归纳出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等内容。

学生几组具有代表性方案

还原剂

氧化剂

现象

1

NaCl溶液

MnO2

不加热,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

2

稀HCl

MnO2

不加热,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

3

NaCl固体

MnO2

不加热,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

4

浓HCl

MnO2

不加热,反应较慢

加热后,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结论:选择试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Cl-的浓度还要考虑H+的浓度。H+的浓度越大,Cl-的还原性越强,所以实验室制取Cl2采用了浓HCl和二氧化锰来反应。为了加快反应,还采用了加热的条件。

1.确定原理:MnO2+4HCl(浓)===MnCl2 +Cl2↑+2H2O

学生练习:指出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盐酸表现的性质并书写其离子方程式。

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浓HCl,氧化产物是Cl2,还原产物是MnCl2,,浓盐酸在这既表现了还原性又表现了酸性。

MnO2+4H++2Cl—(浓)===Mn2++Cl2↑+2H2O

强调:浓盐酸的“浓”,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深度会逐渐减小,当降低到一定深度,反应就不能再进行。

练习:投影(用投影仪)

在含4molHCl的浓盐酸中加入足量MnO2,加热至反应结束,在标准状况下制得氯气的体积可能为()

A、16.2 L B、22.4 L C、 28.6 L D、33.6 L

2.装置的选择确定

学生讨论:初中学到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理及装置并投影

O2:固+固加热制气体

H2、CO2:固液不加热制气体

点评: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是依据制备气体

所用试剂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与否)

投影:制O2、制H2原理及装置

分析:装置选择与反应原理及试剂的关系

介绍:⑴制H2简易装置分液漏斗与圆底烧瓶的组合

⑵分液漏斗与长颈漏斗的不同点:多了个活塞

思考:活塞的作用:分液漏斗的下端管口不用伸入液面以下

设问:根据制备Cl2的反应物能否确定制Cl2的装置?

投影:氯气的发生装置

强调:1、必须垫石棉网使圆底烧瓶均匀受热

2、在解答装置图改错题中注意石棉网的画法

3、分液漏斗在使用中必须注意瓶塞上的凹槽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学生考虑学过的收集装置有哪些?如何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依据气体密度与空气的相对大小及在水中的溶解性;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还可用排水法收集。

追忆:用这些方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是如何放置的?试画出其示意图。

然后学生依据氯气的物理性质来确定氯气的收集装置?

因为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收集装置的选择确定

讨论:依据氯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该收集方法是否完善。

归纳:由于氯气有毒,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要对以往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进行改进,而且还必须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投影:展示以往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以及进行改进后的装置,学生讨论并确定收集氯气时的进气口与出气。

同时引导学生考虑如何知道气体收集满了,当集气瓶充满气体时既便立即停止加热,还会有多余的氯气生成,大如何将多余的氯气处理掉?引如下一问题。

4、尾气吸收装置

投影:尾气吸收的简易装置

引导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尾气吸收液,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因为Ca(OH)2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浓度很小,吸收效果不如NaOH溶液充分。

学生书写吸收原理:Cl2+2NaOH==NaCl+NaClO+H2O

通过学生思考:如此收集到的氯气是否是纯净的?可能有什么杂质?

只要是从水溶液中出来的气体肯定含有水蒸汽,又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气体中肯定还会含有氯化氢,要想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就需要除杂。引入下一问题。

5、气体的除杂

通过教师讲解:气体除杂常根据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

吸收剂。Cl2中混有的HCl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制得的氯气是否纯净,可能含有什么杂质?

学生根据浓HCl的性质分析后可以得到结论:含有水和HCl气体。我们可以用以下装置和试剂除去。

学生思考进气口位置和两个洗气瓶的连接顺序,通过正确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用投影给完整的装置及实验操作步骤。

以上是在实验室中常规装置和作法,在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往往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多数考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引入环节三: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1、发生装置:

提出问题: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发生装置中的浓盐酸有时不能顺利滴下,大家想想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可回忆制H2 过程中关闭活塞后的变化情况。

小结: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内生成的气体越来越多,压强增大,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烧瓶内的压强,从而使浓盐酸不能顺利滴下。

追问:若想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可做如何改进?

若学生回答不出,可引导学生去如何消除压强差。

演示实验:在一装有水的塑料瓶底扎一小孔,当水不再往下滴时,打开瓶盖,水便顺利滴下。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投影:改进后装置

过渡:投影2、能否用排水法?

学生若不能回答,此时就势引导学生:如果将“水”字改为“液”字呢?

可启发:刚才同学们已经分析了氯气之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氯气能溶于水,如果氯气在某一液体试剂中溶解度特别小,也就是难溶于该种试剂,那能否用排该试剂法收集呢?

就势引出:刚才在除杂时用到的饱和食盐水就是一种符合要求的试剂,所以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来收集氯气。

设问:排水法是否只能在水槽中进行?

学生讨论:

投影:瓶口向下排液装置与瓶口向上排液装置

让学生讨论两种情况下的进气口和出液口

投影:改进后的排空气法集气装置

让学生分析瓶口向下和向上两种情况下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3、尾气吸收

尾气的吸收中怎样改进吸收效果更好(联系生活中实际,比如养金鱼用的气泡发生装置)。

投影:多孔吸收装置

让学生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处理方式。

强调:为了避免污染环境,对于有毒和易燃气体,无论是气体制备还是性质实验都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

投影:

(三)课后小结:1、实验室制Cl2的原理

2、装置的选择及顺序: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

(四)反馈练习:利用下图所示装收集以下4种气体(图中烧瓶位置不得移动):

①H2②Cl2③CH4④HCl

(1) 若烧瓶是干燥的,由A 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2) (用数字表示)______;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

(3)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这时气体由___口进入。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则可用此装置的气体有_

_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口进入。

(五)课后作业:A、质量检测 64-65页 基础练习

B、装置的进一步创新改进

七、课堂评价

1.本人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自主发展”。本节课对如何使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尝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到加强。教学内容的设计,既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渗透了教育的思想。教学过程的实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开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本人在“装置的创新改进”环节,为了突破难点,做了一个随堂小实验:在一装有水的塑料瓶底扎一小孔,当水不再往下滴时,打开瓶盖,水便顺利滴下。此实验利用学生熟悉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去考虑消除压强差,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扩展阅读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氯气的制法》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氯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探究问题框架:

1、氯气的性质:

氯气能与碱反应吗?生成了什么?

2、氯气的制取:

(1)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如何选用仪器和组装仪器成发生装置:

(2)收集到的氯气可能含有什么杂质,如何除去

(3)如何除去制取氯气的尾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讲评】上节课布置的探究性问题

1、工业上制盐酸还采用点燃的方法还是采用混合光照的反应条件进行?为什么?

2、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请列出事实根据加以证明。

3、在新制的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

4、如何保存氯水?为什么?

【倾听理解】

1、必须采用点燃的条件,因为爆炸难以控制,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加以利用。

2、不是,因为氯气呈黄绿色。说明还有氯分子存在。氯气只有一部分与水发生反应。

3、由于部分发生反应,所以在氯水中有Cl2、HClO、Cl-、H+。

4、保存在棕色瓶中,因为次氯酸见光分解

【复习引入】研究一种非金属单质,研究它跟一些金属的反应、与某些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和与H2的反应、还有与水的反应。

今天我们研究氯气水与碱的反应。

【倾听理解】

【演示实验】向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观察现象

【设疑】这是为什么黄绿色气体会消失呢?

【过渡】氯气与另一个碱――氢氧化钙反应即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请阅读课本相关部分。

【总结】

(1)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次氯酸,故次氯酸盐也可用来漂白、杀菌。

(2)由于起漂白、消毒杀菌作用的是HClO,所以往往也可以加入盐酸,以增强漂白、消毒杀菌的作用

Ca(ClO)2+2HCl=CaCl2+2HClO

【观察】黄绿色气体消失、酚酞的红色褪色

【探究】NaOH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盐,消耗了氯水中的次氯酸和盐酸,使得Cl2与H2O的反应趋于完全,NaOH的量足够,即可使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上部气体也变为无色。

Cl2+2NaOH=NaCl+NaClO+H2O

【阅读归纳】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②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过渡】如何制取氯气呢?

【板书】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设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制取气体的实验问答,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应包括哪几个环节?

【设疑】现在,以以上四个环节为依据,结合有关信息,来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已知:制取氯气的原理是: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我们如何选择发生气体的仪器然后装配成一套气体发生器呢?

(注:桌面上摆有烧杯、试管、烧瓶、若干橡皮塞、导管、酒精灯、分液漏斗、长颈漏斗以及夹持仪器等仪器、浓盐酸、二氧化锰)

【讲解、组装仪器】氯气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应该从下而上,

【强调】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实验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回答】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尾气吸收四个环节。

【探究】

1、不能用长颈漏斗因为长颈漏斗会漏气,该反应不象启普发生器那样可以随关随停,随用随开。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反应需要加热所以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2、不能选用烧杯(不容易收集气体),可以选用试管和烧瓶作为反应容器,烧瓶的容量大,试管容量小但比较方便。

3、由于反应要加热,所以要选择酒精灯、铁圈、石棉网。

4、分液漏斗可以随时向烧瓶中添加液体,可以 控制反应的进程。

5、需要两个孔的橡皮塞。

【理解记忆】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

【设疑】我们知道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并且可以溶于水。那么如何收集该气体呢?

【演示】装配收集装置和尾气发生装置,制取一瓶氯气。

【探究】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用瓶口用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有毒要有尾气吸收装置。

【观察】

【设疑】如何收集到一瓶干燥纯净的氯气?由于氯气有毒,必须把多余的氯气吸收以免污染空气。如果需要什么仪器,请提出来。

【引导】2、Cl2中可能含有的什么杂质,为什么?

3、除杂试剂;

4、收集方法:

5、尾气吸收试剂;

【讲解】对于Cl2中含有的HCl气体,我们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除去。这是因为HCl气体极易溶于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之故。

也由于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也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但这样收集的氯气不干燥。

【提供仪器】氯气发生器,分别装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装有NaOH溶液的集气瓶。

【设疑】现请同学信把以上仪器进行有效连结,以制取

【演示实验】按以上设计装置来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氯气。

【探究】2、可能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因反应物中的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可能有HCl;反应体系中有水,且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可能有水蒸气。

3、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需要导管洗气瓶

4、用瓶口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集气瓶)

5、NaOH溶液,需要烧杯

【理解】

【思考】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与碱的反应。

【课后探究】

1、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2、漂白粉露置于空气中是否会变质?会变成什么?如何保存。

3.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澄清石灰水来吸收尾气?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氯气》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一化学教案:《氯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橡皮塞、铁架台、烧杯、集气瓶、水槽、试管、试管架、坩埚钳、红色布条、砂布、塑料片、培养皿。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

[投影](第四章章图)

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状态、嗅气味。

[板书]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二)化学性质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呢?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大家回忆一下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1.根据氯的原子结构,推断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它具有强还原性还是强氧化性?为什么?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 +Cl2 2NaCl

[讲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氯气能否跟不活泼金属反应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u+Cl2 CuCl2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

[练习]

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

1.跟铝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2.跟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面让我们来做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

[板书]2.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学生实验]H2在Cl2中燃烧(讲解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H2+Cl2 2HCl

H2+Cl2 2HCl

[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讨论]

1.比较Cu在Cl2中燃烧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共同点。

2.燃烧是否一定要有O2参加?比较铁、硫、碳在O2中燃烧与Cu、H2等在Cl2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共同特点,并由此推论什么叫燃烧?

3.工业上用H2、Cl2合成HCl时,应选择什么条件?理由是什么?(选择安全的点燃条件和连续地合成HCl)

[练习]

实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Cl2还可跟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P在Cl2(不足量)里燃烧生成PCl3

2.P在Cl2(过量)里燃烧生成PCl5

3.C跟Cl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四氯化碳

[讨论]

金属、非金属跟Cl2化合时,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

[小结]

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Cl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 强氧化性,能跟多种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Cl2可用于合成盐酸,自来水常用它来消毒、杀菌。

Cl2还有哪些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在实验室又如何制取?Cl-如何检验?将在下一节课中学习。

[课外活动]

通过查阅资料,列出Fe、Na、Cu、C、S、H2、CO、C2H5OH的颜色、状态、密度、沸点等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记录它们燃烧是否有火焰。想一想,火焰的产生跟上述哪种物质性质有关?

已知物质燃烧时,中心温度一般在 1 000 ℃左右,燃烧时产生火焰的物质在此温度下是什么状态?由此推论,物质燃烧呈什么状态时便可产生火焰。

第 二 课 时

[复习提问]

1.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S、C在O2中燃烧,以及H2、Cu在Cl2中燃烧,有何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能跟多种金属单质、金属单质化合,它能否跟某些化合物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水反应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次氯酸有何重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板书]3.氯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Cl2+H2O == HCl+HClO

[演示]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4-4])。

[讨论]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

在演示实验4-4时,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那么Cl2跟 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了什么物质?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漂粉精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氯气与碱反应的有关内容。阅读后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Cl2跟NaOH溶液反应。

2.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作用制取漂粉精。

3.漂粉精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

[板书] Cl2+2NaOH == NaCl+NaClO+H2O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讨论]存放漂粉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讲解]Cl2的性质如此重要,用途又这么广泛,那么在实验室怎样制取Cl2呢?

[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演示][实验4-5](边演示、边讲解制取Cl2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程序,收集方法和尾气吸收)。

[提问]Cl2在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有氯化物生成,其中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一般能电离出Cl-。那么,怎样检验这些可溶性的氯化物呢?它跟我们在初中化学里所学的检验盐酸中Cl-的方法类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Cl-的检验方法。

[板书]三、Cl-的检验

[实验]检验盐酸、NaCl溶液、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的Cl-,并用Na2CO3溶液做对比实验。

[练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 Ag++Cl- == AgCl↓

2Ag++CO32- == Ag2CO3↓

Ag2CO3+2H+ == 2Ag++CO2↑+H2O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实验室制取Cl2的反应原理及其装置。

Cl-的检验。

高一化学教案:《认识氯气》教学设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认识氯气》教学设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化学教案:《认识氯气》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注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情况预测,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测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事件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4、预测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5、实验结果与预测不符说明什么?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7、事故处理时采用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然后动手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而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及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产物均有氯化物,如何验证产物与氯离子的检验密切相关,故将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和氯离子的检验作为第二课时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氯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展示氯气泄漏事件图片,配合事件科学处理的解说。

同时提出问题:通过整个事件发生和处理过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高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若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1mg/L,当达到0.0125g/L,吸入会立即死亡。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 谈“氯”色变。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有毒,易液化。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氯气的泄漏事件与科学处理的过程,逐步探究氯气的性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

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

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然

后被毒倒了。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护车,同时将周围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归纳: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然后在周围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归纳:

氯气能溶于水。

并将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

归纳: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同学们在导纲上将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并与大家交流

[归纳并交流]: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和碱液的气体。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通过学生的归纳与交流,增强学生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展示幻灯片]:

氯气物理性质归纳内容

将归纳内容与幻灯片进行对比整理。

展示一瓶新制备的氯水并提出问题 :从老师展示的瓶装氯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并交流]:

氯水呈现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分子。

学生体验自己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

[提出问题]:

氯气溶于水后,Cl2和H2O有可能发生反应呢?如果反应,产物是什么呢?

[铺垫问题]:请同学们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什么启示呢?

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氢、氧元素常见的稳定化合价分别为-1、+1、-2。

[进行科学推测]:

如果氯气和水反应,氯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价,可能有HCl生成。

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提出问题]:

如何验证你的推测呢?

[归纳并交流]:

氯化氢在水溶液里电离为H+、Cl-,检验H+、Cl-是否存在即可验证推论,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等多种方法可以验证H+的存在,滴加硝酸银溶液,验证Cl-的存在。

学生体会:

科学实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探究实验1]: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石蕊试液呈现红色,说明溶液呈现酸性,即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

学生体验:

自己观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感受:

质疑——推测——探究——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2]: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氯离子。

[提出问题]:

从上述探究实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

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产物之一为氯化氢。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还有另外的产物吗?你如何判断?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铺垫问题]: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有化合价变化吗?

[归纳]:

Cl2 HCl ,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产物为HCl,由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则,可知另一产物符合: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

启发学生联想推测,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讲述]:

这种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对我们来说是个新朋友,名称为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H2O = HCl + HClO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现象会有什么区别?

[分析交流]: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加入量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石蕊试液的颜色应该越红。

[实验探究3]:

比较向石蕊试液中滴加不同量的氯水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越滴加氯水,颜色越浅,说明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

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质?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如何验证?

[分析归纳]:

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四种物质,其中H2O、HCl没有漂白性,Cl2和HClO最少有一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中不含有HClO,可以通过干燥的氯气与湿润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进行比较。

体验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索过程。

[探究实验4]:

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退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了,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

(归纳结论填写导学提纲)

[提出问题]:

次氯酸不仅有漂白性,还可以杀菌、消毒,自来水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所以我们要直接饮用、养鱼都不合适,可是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就可以用来养鱼了,请推测原因可能是为什么?如何验证你的推论?

[思考、分析进行科学推测]:

可能的原因:

1. 日晒的过程中氯气挥发,浓度降低,毒性降低。

2. 日晒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次氯酸发生反应,浓度降低。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探究实验5]:

次氯酸见光分解

[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推测]:

在光照的条件下,氯水中产生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依据所存在的元素和实验现象进行推测,该气体为氧气。依据元素守恒和氧化还原理论归纳:

2HClO = 2HCl + O2

(归纳结果填写导学提纲)

[提出问题]: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分析、书写方程式并与大家交流]:

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是两种酸,都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氯气在碱液中溶解度大。

依据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来推测氯气和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与大家交流。

(分析结果填写导学提纲)

通过分析、归纳,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整理收获]:

[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

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呢?(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观点等),并与大家交流。

养成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P87:1-4 6-10

[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

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认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 容

评价要求

需努力

踊跃举手

发言的次数

9

6

3次及以下

实验过程

动手能力

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实验操作过程

不主动操作,常处于旁观状态

知识处理过程

通过推测、探究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测、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相关内容,但不够系统、或不够完整

综合能力评价

(依据课本信息,设计氯气的制取实验)

思路清晰、顺畅,能完整的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

思路清晰,能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及实验过程,但不足够完整

思路不清晰,设计出实验方法、实验装置图、或实验过程不准确

教师自身教学评价:

认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 容

评价要求

需努力

设计的问题是否确切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超过3/4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介于1/2——2/3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少于1/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教师的导向作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超过3/4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介于1/2——2/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晰地理解的人数少于1/2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3/4以上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3/4以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所铺垫的台阶达到预期效果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介于1/2——2/3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思考、交流,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 习兴趣,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积极思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完全准确无误

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内容存在不准确现象

教师的语言

能够吸引90%以上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60%学生的兴趣或不足够科学

实际操作过程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使学生知识生长的同时,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只注重学生知识生长不关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但有偏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情况时不能够进行科学处理,只强调不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

清晰、有序、顺畅

清晰、有序

布局没有良好的逻辑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本次教学设计设置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在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宽阔的思维空间。并且随着学生从初中升至高中的逐步成熟过程,通过体验“问题预测,科学验证,提出新问题,新科学验证”的经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实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逐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针对中学学生的特点,设计知识的构建跨度不能太高,采用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来铺设台阶,使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与以往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一般为: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然后再用来获取知识不同。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掌握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水、碱液的反应,了解了次氯酸的漂白性,通过分析、推测、实验、归纳的体验,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验证,逐步地体会到了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索过程。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课上的开放程度应该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学生能推测正确吗?能找到更好的验证方法吗?能归纳完整所收获的知识吗?而导致仍然会出现教师说的多,即铺垫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知识要点】

一、过滤与蒸发

1.过滤——适于不溶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1)主要仪器:、烧杯、、铁架台、滤纸等。

(2)简易装置图

(3)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使滤纸紧贴。滤纸边缘应略 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滤纸的边缘。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

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相接触。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

如果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沉淀,要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2~3次,洗涤沉淀时不要搅动。

有价值问题:

(1)如何洗涤沉淀?

(2)沉淀洗涤干净的标准?

2.蒸发: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即溶解的固液分离)

(1)主要仪器:铁架台、酒精灯、、 。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 不断搅拌,防止由于 造成液滴飞溅;

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c.热的蒸发皿应用 取下,不能直接放在 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 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 上。

有价值问题:

1、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你还能说出几条会用到玻璃棒的实验?

2、如何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注意:除杂的原则:杂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或水,易分离出去;加入的除杂试剂要过量;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

结论:(阅读课本中的溶解性表)

1、BaCl2在前,Na2CO3在后,NaOH随便;试剂要过量,过滤后加盐酸。

滴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

(1);

(2) ;

(3) 。

填写下列空格

加入试剂

杂质

化学方程式

NaOH溶液

BaCl2溶液

Na2CO3溶液

盐酸

例题: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甲:试液 加BaCl2 白色沉淀 稀盐酸 白色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有SO42-。

乙:试液 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BaCl2 白色沉淀

结论:试液中有SO42-。

三、SO42-的检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取少量溶液试样,先滴加几滴 ,再加几滴 ,若看到有说明有硫酸根离子。加盐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排除 的干扰;二是排除 的干扰。

注意:离子检验基本操作四步:取少量,加试剂,看现象,得结论。

随堂演练.

1、下列混合物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汽油和水B.食盐和蔗糖 C.泥沙和食盐 D.铜粉和铝粉

2.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B.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D.烧杯、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漏斗

3.过滤时正确操作为()

A.将待过滤的物质搅拌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B.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先倒出上层清液,再将沉淀倒入过滤器中

C.将待过滤的物质静置后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D.对待过滤的物质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三层滤纸处

4.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①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5.通过分别加入AgNO3、Ba(NO3)2、Mg(NO3)2三种试剂,使某溶液中的Cl-、OH-、CO32-先后沉淀出来,逐一过滤加以分离,则加入三种试剂的顺序是()

A.AgNO3、Ba(NO3)2、Mg(NO3)2 B.Mg(NO3)2、Ba(NO3)2、AgNO3

C.Ba(NO3)2、AgNO3、Mg(NO3)2 D.Ba(NO3)2、Mg(NO3)2、AgNO3

重点知识回顾

1、过滤和蒸发对比分析

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3、粗盐的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