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1-08-2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 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课件)

教师:请看图,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森林公园开展数学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教师注意直奔主题: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几瓶矿泉水?)

教师:8个同学可以用8表示,4瓶矿泉水可以用4表示,看这里有几个月饼、几个西瓜,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可以用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教师:其实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表示,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游戏活动,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1.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月饼的游戏来研究分数好吗?

(1)4块月饼,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怎样分公平?(板书:平均分)

为什么?(说明:每人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

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4÷2=2(块)

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2÷2=1(块)

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块?

1÷2=?(半块)

(2)教师:“半块月饼”用什么来表示?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创造一个数来表示吗?(同学们各抒己见,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2.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并体会分数的简洁性与含义(除号与分数线很相似),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形式。Www.JaB88.coM

三、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

(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2)二分之一写作:(边写边说写法)。

(3)教师:想一想: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想好后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4)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吗?请你找几个说说?

2.认识。

(1)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回答。

(课件演示)

(2)每块是整个月饼的几分之一?用分数怎样表示?

(3)独立思考,尝试读、写。

指名上台板书,全班读一读。

3.认识: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的( )分之( ),写作( )( )。

4.认识: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5.认识几分之一。

(1)教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学生:

(2)组织观察这些分数,说发现。

教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分数的组成。

读作:三分之一。指名说说、、各部分名称。

(4)请同学们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并想一想:你是如何折的?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而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归纳】同一个图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就会写出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平均分成某一份数,可写出不同的分数;同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折法。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2.练习二十第1、2题。

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教学反思】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编辑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

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4、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吧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出示例2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4、做“想想做做”第7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像 、 、 这样的数叫分数。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 >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中层次安排比较清楚,学生练习时能全面进行巡视,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决定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画一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一些引导作用。同时,及时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清楚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纠正、指导,使学生不带着疑惑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本节课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轻拿轻放,从细节入手,教学结束后能对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小结。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

课本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借助等分活动,初步体会数的发展源于生活、生产实际的需要。

2、 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

3、 借助分纸带的活动,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直观的认识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分数概念的理解,即使用分数前判断整体是否等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建议:第一教时

一、情景导入。

(一)分蛋糕。

师:今天是我们小胖的生日,你们说该准备什么礼物呢?

生:蛋糕。(播放媒体)

1、 小丁丁先过来了,他和小胖开始分蛋糕。

2、 一个蛋糕两人对半平分,每人可以分到多少蛋糕?(二分之一)

3、 现在小亚、小巧也来了,把一个蛋糕分一分,你们会怎样分?

4、 小巧这样分对吗?

5、 学生交流讨论。

6、 一个蛋糕应该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

7、 小结:

这里强调的整体在分的时候,都应该是等分。

(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是这个蛋糕的1/4,或者是1/4个蛋糕)

(二)对折圆纸片。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

2、 先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二分之一

3、 再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四分之一

4、 再对折,然后打开,每一部分是圆形纸片的多少?八分之一

注意在折、读、写的时候,要把纸片打开,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1/2、1/4、1/8所显示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象1/2、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二、巩固练习。

师:说一说、写一写,在每一图形中,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答案写好。(播放媒体)P40第4题。

2、 学生讨论交流。

3、 小结。

注意一般写分数的时候总是先写分母,再写分子的。这四个小题都是关于面积性质的等分。反映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写好答案以后,老师可以再问所写的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强调得到分数的过程中应表现出“等分的活动”、“分成几份”和“这样的一份”三个要素。

三、拓展练习。

1、 判断下列各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是否正确,说说为什么?P40第5题。

2、 学生看图后写答案。

3、 交流讨论。

4、 小结。

这个部分应该让学生知道分数的前提是等分,只有当整体分成了相同大小的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才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a) 第一小题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平分。

b) 第二小题是错误的,也因为是没有平分。

c) 第三小题是正确的。

d) 第四小题是正确的。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教时(45页)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

请学生看图说一说,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二)分纸带。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蛋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纸条。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播放媒体)

1、 把一条1米长的纸带分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长多少米?

2、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交流。

3、 1米长的纸带平分成3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1/3。

4、 小结:

这里建议老师和学生一起演示分割的过程。并说出1米的1/3就是1/3米。

二、巩固练习。

1、 请学生看书上第2题,涂色部分各是多少米?

2、 学生仔细观察后写答案。

3、 紫色部分是1/4米、红色部分1/5米、褐色部分1/6米、蓝色部分1/10米。

4、 请学生比较他们的长度,哪一段最长?哪一条最短?

5、 质疑学生:为何4比5小,1/4米反而比1/5米长?

6、 学生讨论。

7、 小结:

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平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三、拓展练习。

1、 看图说一说涂色部分是多少?

( )

2、 请填上适合的符号:

3、 小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明这些单位分数的具体意义,以增加对单位分数的初步认识,同时初步掌握对于分子都为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语文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活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2.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活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纸片若干、磁性贴若干个。
学生准备:每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纸片若干。水彩笔一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小朋友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猪八戒护送师傅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非常的辛苦。有一天,赶路的途中,他们打算坐下来休息一下,吃点食物。
提问:从图上看,他们带了哪些食品?(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如果是你的话,你打算怎么分呢?相机板书“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呢?(每人分得的数量一样多)
那把每种食品品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游戏:要求大家用举手指的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数量。
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学生举2个手指)
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学生举1个手指)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几个?
追问:分一个蛋糕怎么不举手了?
(学生议论:每人只能分得半个,不到一个,不能举手指)
二、认识
1.(1)直观操作、初步感知。
提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出示图)这半个蛋糕能用整数表示吗?那么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讲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就是2份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
提问:另半个蛋糕也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
揭题:这个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2)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
(3)介绍的读作、写作以及书写方法。
2.操作理解,深入认识。
折纸:我们认识了,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圆片,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
交流: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对折之后就是呢?
小结:因为“对折”,就是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3.辨别判断,巩固认识。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来表示?
交流:图2、图3的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表示,图1、图4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表示?
4.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谈话: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表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用表示的实例。如,一块黑板的一半可以用表示,一本数学书的一半可以用表示……(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小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三、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学生议论)
板书:各分数
你能折一折并涂一涂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吗?(学生操作)
交流:谁来说说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是怎么表示的?
选择的图片板贴,问:为什么折的方法不一样,却都可以用来表示。
2.做“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完整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猜想:和、谁最大?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学生操作后讨论:通过上面的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五、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指名说说比较相关分数的大小时各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了解题意后,让学生估计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下面的图形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法国国旗,巧克力图片。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七、作业布置:
寻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
板书设计:
蛋糕图片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图形、物体)
〉〉

认识几分之一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认识几分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95—96页例1——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实物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上午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着解决,愿不愿意?(老师谈起生活中分饼遇到的问题。)

2、“半块”不够一块,不能用整数1来表示,那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探索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分数。

1、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

①根据图形,体会一块饼的二分之一的含义。

②动手折一折,找到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

③根据图形判断,加深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

2、自主体会三分之一的含义。

根据课件演示,学生试着说一说圆的三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3、动手操作,探索四分之一。

① 学生动手探索,找到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

②小组交流,汇报折法,体会四分之一的含义。

③根据图形判断,正确体会四分之一的含义。

4、自主探索,认识、。

根据线段图,学生自己说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含义。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体会分数的读写。

① 像我们刚刚学过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② 体会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练习分数写法。

④ 分数读法的练习。

6、结合图形,比较分数的大小。

根据图形,学生直观比较,体会发现并进行练习。

三、巩固运用,拓展思维。(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四)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四)”,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表示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会理解会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PPT、正方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听歌)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你们喜欢《西游记》里的哪个人物?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去郊游,他们带了一些食物,看--(出示课件)

师:他们该怎么分呢?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2个。(板书:2)

师:2瓶水呢?

生:要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他们俩,每人1瓶。(板书:1)

师:蛋糕呢?

生: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他们俩,每人得半个。

师:半个,那要怎么分呢,这样行不行?(不平均分)恩,这样八戒可就不同意了。

生:不行,要平均分。

师:没错,要平均分。

二、新授

(结合课件导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及分数表示的意义)

1.揭示课题

师: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蛋糕的一半。表示一半的数要怎么写呢?(板书:?)

我们以前学过吗?那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师:刚才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一份)对,在数学中用这个分数来表示一半。那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

2.折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分一分。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用斜线涂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并和同桌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谁来展示一下?说一说表示的意义。(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空白部分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因为它也是长方形的一半)

小结:折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有3种折法。(出示师折的长方形)

老师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出示),我们用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在横线下板书2),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在横线上板书1)

谁观察到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

生:先写横线,再写2,最后写1。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掌声送给她。想不想跟我一起写个1/2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边板书)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表示分成的份数;一半是其中的1份,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这个分数你会读吗?生指名读

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啊?生:从下往上。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预备起。(齐读2遍)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谁来帮老师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棒!

师:你们知道吗?分数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教学各部分名称:分数线、分母、分子)

师:你们知道分母和分子是什么关系吗?(母子)为什么?

同桌讨论:分母2是什么意思,分子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母子关系?(分母2是表示平均分成2份,分子1是表示其中的1份。这1份是从里面拿出来的,就好像是它的孩子一样,所以是母子关系。)

3.判断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分数1/2,接下来你能判断一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生反馈 及时表扬

(判断后导出:四分之一除了这种折法,还有其他折法吗?拿出正方形试试看。)

4.学习四分之一

师:请拿出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四分之一用斜线的方式涂上颜色。

(展示4种折法-说意义)

讨论: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的1/4?

生:因为它们都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

师:谁再来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说?

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纸的1/4。

师:像 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无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如何,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题)。

师:你能说出其他分数吗?

5.小结:这节课相关内容在课本第90页,请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填一填,涂一涂。(反馈)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说分数

师:刚刚我们接触了这个新朋友,下面我就得考考你们了,你能找出这些图所表示的分数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师:下面,我们再一次创造一些分数,好吗?(师提供各种图形纸张,学生自由折出各种分数,并和同桌说说分数的意义。)

四、总结

师:下课前,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看到同学们收获这么多,老师很开心。其实呀,分数的家族可大了,除了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五)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 何带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89页、90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 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月饼图

学具准备:

正方形、蜡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平均分

创设情境小黄人要带小朋友们去海珠乐峰美食节,(ppt出示图片),小黄人把大家先带到了水果区。

这里有四根香蕉,想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根?

把四根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两根香蕉。(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这里还有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把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一个桃子。(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刚才分香蕉和分桃子,都是每人分得同样多的,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红色字)

二、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 认识二分之一。

过渡:吃完水果,小黄人又带大家去月饼区。有一块香喷喷的月饼,要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呢?

(每人分半个)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分数,因此: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板书)

把平均分成两份的月饼图贴在黑板上。

手指着月饼图,这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手指着另一半,问:那这一份又是多少?也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每份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它的"是指什么?

这块月饼

谁能再来说说这里的二分之一表示什么?

指名讲、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看黑板齐讲一次。

判断:请你判断每一份能不能用12 来表示

药片图、烧饼图、月饼图

由月饼图引出四分之一

2、认识四分之一

如果要把这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应该怎么分呢?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90页独立完成并读一读。

汇报

教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全班齐读。

把一个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完成后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活动过程中,师巡视并收集生的作品。

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作品,请该作品的同学出来讲为什么这个作品的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要求用完整规范的话来表达:我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讲完后把作品贴黑板上。

贴好三个正方形,问: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Ppt:小组讨论: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讨论后汇报:与折法无关,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

3认识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过渡:其实不仅仅有些物体可以平均分成两份,有些图形也可以这样分的。让学生自学并完成第90页图3和图4,完成后和同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板书)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写作 (板书)

展示不同的涂色方法,让学生明白每份是它的

4、小结:像12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我们今天来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5、以 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举例生活中用几分之一表示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三、 看书质疑。

请翻开课本第90页阅读,看看有什么疑难请提出来。

四、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 基础练习

课本91页做一做的第一题。选择六分之一讲。

2. 综合练习

(1)第94页第1题判断

(2)看图说说

美食广场分了三个区,布局是这样的,请根据提示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区占美食广场的( )分之一。

小结:我们讲几分之一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它表示谁的几分之一。把谁平均分,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五、 课堂总结、评价升华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94页第3题。

选做题:找出课本89页主题图中,哪些东西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 2份, 二分之一,写作12

把一块月饼 4份, 四分之一,写作

把一个圆 平均分成 3份, 每份是它的 三分之一,写作

把一张长方形纸 5份, 五分之一,写作

像12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 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难 点: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

(1)动手操作,得出分数。

①小组合作要求:学生自己折一折,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然后涂一涂,自己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②小组交流:涂色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四分之一?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组汇报、展示,学生说明自己涂出的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来看看小精灵是怎样做的。出示图片: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学生说完整,教师板书相应分数。

(3)教师:如果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这样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八分之一呢?互相说一说。

2.迁移类推,得到分数。(教学例5)

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在本子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学生画完。

教师问: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3份是几分之几?4份、6份、7份呢?这些分数里面都有几个,用一句话总的来说,十分之几就是几个。

3.比较异同,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些分数与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会发现上节课认识的是几分之一的分数,分子是1,今天学习的分数都是分子是几的几分之几的分数,都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4.归纳总结。

教师: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分数来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说说各有几个几分之几,如:里有5个。

【教师归纳】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

教学例6。

(1)你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意见。

看来大家的意见也不相同呀。请拿出准备好的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从刚才涂的过程中,我发现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所以大。

(3)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35大于25。因为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谁大?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验证:让学生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表示1个圆)

(6)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2)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判断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就表示份数多,所以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每个分数表示由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组成。

2.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3.完成练习二十第4、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归纳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分之几,比如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3份就是。所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反思】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给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机会,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涂一涂、画一画,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几分之几的意义。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恰当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别的人观点,在交流中探索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2页例3、例4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联系已有基础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几的含义,知道一个分数里有几个几分之一,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几分之几,能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

2、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并从中抽象出几分之几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四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其大小。

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1/4 怎样读?分母、分子各是几?

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二、认识四分之几

1、认识1/4

请大家用一张正方形纸先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

交流 :教师选择其中涂1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

学生分别说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认识3/4

教师选择其中涂3份的展示,可以有不同折法 。

思考: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 你认为表示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有3个1/4,是3/4

3、出示“试一试”让同桌学生按两行分别互相说一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一,再独立填写分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

三、比较分数大小

1.学会比较大小。 出示例4。

让学生用准备的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一张涂出它的3/8,另一张涂出它的5/8,再比一比两个分数的大小,然后把你怎样比的理由说给同桌听一听。

交流:3/8和5/8的大小怎样,你是怎样比的?

追问:分母都是8,你能很快看出哪个分数大,哪个分数小吗? 指出:从图上看,把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8份,3份就比5份小,也就是3个1/8要比5个1/8小,所以3/8小于5/8。分母都相同,分子小分数就小,分子大,分数就大。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涂色,再比较大小。观察着三组数,你觉得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谁大谁小?

2、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阅读第5题,想想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交流:各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怎样想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

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又一个知识点,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和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认识分数结合起来,以便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教材结合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分别安排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只出现通过操作或直接观察图形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不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其意图就在于通过直观比较,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是能接受的,对加深分数的认识是有效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数学教案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周 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学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 点:周长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1.出示没有包边的小镜子。

教师:大家看,镜子的边很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划破。这样的镜子你们敢用吗?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安全地使用小镜子呢?

2.师生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要安全地使用小镜子可以给小镜子包上边。沿着镜子的边包上一周的长度就是小镜子的周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二、教学例3

1.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3图形。

2.说一说。

你能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得出: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摸一摸。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2)找一找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

4.(出示角)谁来指指它的周长?

教师:它有没有周长?为什么?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师让说“有周长”的同学指出“角”的周长,使其在认知冲突中感悟“封闭”)

教师追问: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通过讨论得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合作交流,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等物品。

2.小组合作探索图形的周长。

议一议,量一量,填一填。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三角板黑板擦树叶圆形纸片

3.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周长的?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

①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

②用在尺子上滚的方法测量出来;

③量出各边的长度是多少,再计算等。

四、拓展练习

1.教材第83页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

2.练习十八第1题。(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

3.练习十八第2题。

(1)画出路径。

(2)就是求这个图形的什么?

(3)怎么求?

4.练习十八第3题。

(演示平移法,比较左右图形是否相等)

五、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想一想都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能和大家交流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一步变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边”“线”,明白“从哪里起就到哪里结束”才是一周的长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究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规律。2.掌握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正确地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 点: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理解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56页情景图。

教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

教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情景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坐碰碰车的图片及数学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2)怎样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3=

(3)你是怎样算的?小组交流反馈:

①算法一:20+20+20=60;

②算法二: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算法二先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说,学生再在下面自由说)

(4)想一想:200×3=

①怎么计算;

②你是怎么想的?

(注意引导例1的思路迁移到这里)

2.在迁移类推中学习新知识。

出示玩过山车的图片及问题。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1)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

(3)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

10×3=30

2×3=6

30+6=36

②老师出示小棒图(见教材),证明上面算法的正确性。

③想一想:12×4=

怎么算?怎么想?全班交流思路。

(5)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这类题目可以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这样为后面学习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3.总结归纳。

(1)谁能根据情境图,再提出几个与一位数相乘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坐激流勇进每人10元,8人要多少钱?

②坐登月火箭每人15元,3人要多少钱?

③做旋转木马每人5元,13人要多少钱?

(2)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出算式:10×8、15×3、5×13。

探究计算方法,全班交流、汇报。

思考:

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归纳】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和一位数相乘;也可以把它们转化为表内乘法计算,即先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用表内乘法),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又该怎么计算?

【教师归纳】把两位数分成整十加几,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结果加起来。

三、拓展与应用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

口算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先填写,后说说“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

投影出示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

先用开火车的方式回答计算结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说算理,说想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教材分析(1)》《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练习课(1)》《归纳总结(1)》《教材分析(2)》《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整理和复习(1)》《总结归纳(2)》《教材分析(3)》《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练习课(2)》《吨的认识(1)》《吨的认识(2)》《归纳总结(3)》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三位数加三位数(1)》《三位数加三位数(2)》《三位数减三位数(1)》《三位数减三位数(1)》《解决问题(1)》《练习课(3)》《整理和复习(2)》《教材分析(4)》《教材分析(5)》《倍的认识(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倍的认识(2)》《练习课(4)》《教材分析(6)》《口算乘法》《练习课(5)》《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练习课(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法的估算》《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2)》《整理和复习(3)》《归纳总结(4)》《数字编码》《教材分析(7)》《四边形》《周长》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练习课(7)》《归纳总结(5)》《教材分析(8)》《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几分之几》《练习课(8)》《分数的简单计算》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分数的简单应用(1)》《分数的简单应用(2)》《归纳总结(6)》《教材分析(9)》《数学广角--集合》《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 倍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和测量》《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 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教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 142×3=326 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教师: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知识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2)组织集体交流。

(3)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 ) 99×7=( ) 99×( )=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5)》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 “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例如,呈现实物及示意图、线段图等多种直观形式;对分析数量关系十分重要的线段图的教学则按实物图--色条图--线段图的层次不断递进。

例如,每两根为一组把萝卜圈出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四、具体编排

1.例1(倍的含义)

(1)教材提供了一个“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练习题ppt

2.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2)画图策略

(3)检验方法 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3.例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1)画图策略

(2)知道画图方法

(3)检验: 通过呈现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4)数学模型

增加ppt:开放型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教学时要注意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一方面,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可以让学生思考:求红萝卜的个数(6个)是胡萝卜的(2个)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量,看红萝卜里包几份白萝卜,包含了3份,所以红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3倍。在教学例2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另一方面,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

4红花,2朵黄花.变化6红花、10红花、14红花,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

18朵红花,2朵黄花。变化:3朵黄花、6朵、9朵,标准量变化,倍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 (高老师课件)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C}{C} {C}首先,可增加“连续量”的比较,丰富学生的图形表征。例如,涂出给定纸条的长度4倍等。

其次,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详见“例2的教学建议(2)”。)

3.重视主体参与,形成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

线段图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