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高中文言文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17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

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8.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9.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大)

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作动词,穿孝服)

12.保其岩阻(岩阻,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方)

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北、东、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东、向西)

14.身率益州之众(身,名词作状语,亲身、亲自)

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装,用壶盛)

16.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否,形容词作动词,奖励善良、惩罚邪恶)

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事情)

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广益,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23.亲贤臣,远小人(亲,名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动词作名词,效力的机会,任务)

25.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26.临表涕零(涕,名词作动词,流泪)

四.一词多义

1.兵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兵器)

2.长

(1)身长八尺(身高)(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长时间)

(3)以君为长者(辈分大的)(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领导者)

3.称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称作、叫作)(2)先帝称之曰能(称赞)

4.出

(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发)(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5.次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停留)(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编排)

6.存

(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存在、生存)(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抚慰、慰问)

7.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伐无道,诛暴秦(道德)

(3)以咨诹善道(道理、方法)

8.发

(1)可怜白发生(头发)(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出)

(3)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

9.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本分)(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分开、分裂)

10.好

(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喜欢)(2)外结好孙权(友好)

11.计

(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

12.将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领)(2)陈胜自立为将军(将军)

13.尽

(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通达、到)(2)进尽忠言(全部用出)

14.举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15.立

(1)陈胜自立为将军(封)(2)复立楚国之社稷(成立、建立)

(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子)

16.临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面对)(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17.论

(1)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讨论)(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定)

18.明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2)以伤先帝之明(英明)

19.命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命令)(2)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命)

(3)奉命于危难之间(使命)

20.谋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计谋、手段)(2)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21.起

(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起兵)(2)挺剑而起(跳起、站起)

22.塞

(1)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堵塞)(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边塞)

23.善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好)(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友好)

24.上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上等的)(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皇帝)

25.胜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胜利)(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26.食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食物)(2)卒买鱼烹食(吃)

27.使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使得)(2)唐雎不辱使命(出使)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28.书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字)

29.数

(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几)(2)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动词,数数)

30.王

(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国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31.亡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2)且秦灭韩亡魏(灭亡)

(3)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2.为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成)(2)陈胜自立为将军(做、当)

(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是)(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

(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建造)

33.谓

(1)秦王谓唐雎曰(说、告诉)(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认为)

34.效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力的机会)(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奏效)

35.信

(1)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确实)(2)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3)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信义著于四海(信用、诚信)

36.兴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盛)(2)若无兴德之言(发扬光大)

(3)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复兴)

37.行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品行)(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

38.许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赞成)(2)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39.言

(1)愿诸君勿复言(说)(2)若无兴德之言(言论)

40.遗

(1)深追先帝遗诏(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送给)

41.应

(1)佣者笑而应曰(回答)(2)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

42.遇

(1)公等遇雨,皆已失期(遇到)(2)盖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43.远

(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与“近”相对)(2)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44.忠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心)

相关知识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一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一

文言文综合练习(课内)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浮生六记》)

1、解释加点词语。

(2)项为之强____________(2)果如鹤唳云端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4、文中的“明察秋毫”一词是形容视力好,而现在这个词的意思已发生转化,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什么?

5、从选文看,想要找到“物外之趣”需要哪些条件?

二《论语》七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2)传不习乎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文中有许多成语,请找出一个并解释它的含义。

4、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谈。

5、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为什么孔子对学习感到愉快而不感到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试谈一谈你的感受。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期日中_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__入门不顾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4、也有人说元方过分了,因为“友人”已经知道错了,并且“下车引之”,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了,“入门不顾”是不对的,是失礼的。你说呢?

5、“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结合本文,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的理解。

四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p)睨(n),连亘(g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聊斋志异》)

1、解释加点词语。

(1)始悟为山市______________(2)莽莽然______________

(3)裁如星点_____________(4)黯然缥缈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找出选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山市的特点。

4、“始悟为山市”的“悟”字有什么作用。

5、对划线部分“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的山市蜃景加以描绘,不少于50字。

五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临川先生文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世隶耕__________(2)父异焉_________(3)日扳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方仲永才能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仿照示例,归纳另外两个阶段的内容。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②少年时期:

③青年时期:

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5、文章的题目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的深深惋惜,但作者仅仅只为仲永而伤吗?谈谈你的理解。

六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1、翻译下面句子。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孙权劝吕蒙读书,目的是什么?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

3、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也记载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努力学习的史实,其中也记有鲁肃说的一句话:“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赏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可见“吴下阿蒙”非指武略,但指学术,现在泛指什么?

4、将短文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删去,并不影响文章文章意思的表达。你认为删去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

七口技

林嗣环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虞初新志》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课文记叙了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共写了三个场面,在每个场面描写之后都写了听众的反应,请将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1)

(2)

(3)

3、第三段中“变色”、“战战”表现了听众惊慌欲逃的强烈反应,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的分析,其中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点明了口技表演者表演的时间和事由。

B、首段和尾段都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既使首尾呼应,又强调口技表演者的道具的简单,突出其高超的口技表演艺术。

C、第四段表现“火起”的时候,连续重叠使用了五个“百千”,构成了排比,加强了火势的紧张气氛,突出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紧张和慌乱。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描写了宾客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展示了宾客身临火灾现场的惊诧和慌乱。

5、本文描写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浆起浆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八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

1、解释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______入日: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弃其杖,化为邓林

3、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4、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5、由夸父这一气概非凡、善于奔跑的巨人你还能联想到神话故事中哪些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

九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聊斋志异》)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2)弛担持刀___________

(3)屠大窘____________

2、用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屠夫害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一文最能表现屠夫当机立断、敢于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

4、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

5、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译文合集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隆中对》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出师表》

臣诸葛亮上表进言: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侍中郭攸之、费,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后来正遇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

三十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夙夜忧叹___________(2)攘除奸凶___________

(3)以告先帝之灵___________(4)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选文第二段“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4、用选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是一个代词,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3)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5、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刘备具有怎样的品格?

三十一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攻打)B.以牒为械(用)

C.吾知所以距子矣(……的原因)D.子墨子之守圉有余(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2、选文中有三个通解字,请你找出来并解释

(1)“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4、选文中哪个词表明公输已技穷?公输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

5、墨子虽有高超的论辩才能,但最终战胜楚王靠的是攻城防守战术实力的较量。你能够就你所了解的当前国际政治、军事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三十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1、解释加点词语。

(1)七里之郭___________(2)夫环而攻之_________

(3)委而去之___________(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5、请你概括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三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一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括号中。()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二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一个故事,说说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

【材料一】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困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

【材料二】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困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三十四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

1、文言文本来是没有标点的,现在所看到的标点都是后人所加。有人将课文的第一句作如下断句标点,与课文比哪一种断句标点更好?说说理由。

有人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课文断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舍:恶:

3、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5、下面是《不食嗟来之食》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贸贸然④来。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③蒙袂辑屦:袖子遮住脸,拖拉着鞋。④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⑤奉:同“捧”。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翻译句子。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3)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

(4)“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过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三十五曹刿论战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2)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3)既克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4、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5、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1、翻译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请你分析邹忌进谏取得成功的原因。

3、请用下面的句式分析齐王形象。

齐王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其原因是什么?他的成功给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5、直言和婉言是劝谏的两种形式,请结合课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说一说哪种劝谏方式更好些。

【链接材料】公元458年,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返回首都平城后,即大兴土木——建太华殿。这时,中书侍郎高允认为此举骄奢劳民,便直言劝谏说:“太祖开始兴建城池宫殿时,考虑到不误农时,施工一律用农闲时节。况且,我们建国的时间已很久,现有的宫殿足够使用。退一步说,即使要扩建宫室殿阁,也应逐步实施,而不能仓促行事。照现在的建筑规模,初步核算,共需征调夫差二万人,而需供应饮食的老弱妇女,又得增加一倍。规模大,要求严,预计半年才能竣工。一个农夫不下田耕种,就会有人挨饿,何况竟然动用六万多人,劳力和费用,实在难以计算!这是陛下最应留心的事情。”文成帝认为高允所言甚是,接受了他的进谏。

三十七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

1、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1)________通_________,读音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通_________,读音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河曲智叟_________(2)汉之阴_________

(3)其如土石何_________(4)而山不加增_________

(5)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6)告之于帝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帝感其诚

4、我们今天应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5、有人在读过这篇文章后认为愚公为了修一条路而去开山,确实很愚蠢,他不能把家搬走么,或者绕道走么?并认为反对愚公移山的那个智叟是个聪明的老头,对此你怎样看?

三十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

(3)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4)请循其本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4、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