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复习教案(语文版)

小学语文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

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复习教案(语文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复习教案(语文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语文下册《石缝间的生命》复习教案(语文版)

一、原文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籽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拚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大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将它们的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娇嫩的种籽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们的种籽,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生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jAb88.cOM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983年

二、走近作者

林夕,大连人,现居北京。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做过教师、记者。

现专职写作,已出版作品一百万字,并为《读者》、《青年文摘》杂志的签约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绯闻时代》、《暗箱》、《爱情不在服务区》;散文集《幸福做女人》、《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等。

作品远销香港、台湾等地,是目前最具人气的华语作家之一。

三、字词

潸(shān):流泪的样子。如:潸潸。

撷(xié):摘下,取下。如:采撷。

吮(shǔn):吮吸,嘬。如:吮乳。

扼(è):1.用力掐住。如:扼杀。2.把守,控制。如:扼守。本文取此义。

瘠(jí):1.瘦。如:枯瘠。2.不肥沃。如:瘠田。本文取此义。

蔓:1.(m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多用于合成词。如:蔓草。2.(w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如:豆蔓儿。本文取此义。义同“蔓”(màn),用于口语。

厄(è):1.险要的地理位置。如:险厄。2.窘迫:如:困厄。本文取此义。3.受困。如:海轮厄于风浪。

逊(xùn):1.让出(帝王的位子)。如:逊位。2.谦虚。如:谦逊。3.差,比不上。如:逊色。本文取此义。

犀(xī):1.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如:犀牛。2.(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如:犀利。本文取此义。

慑(shè):害怕,使害怕。如:慑服。

四、课后练习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对此潸然泪下?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见解。

2.“如是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作者被感动是石缝间生命的倔强、不屈服、生命力的顽强等(意思对即可)。

点拨:紧扣在石缝间思考。

2.作者用野草艰难的生存状态来讴歌生命本能的尊贵——生命这种使自己得以延续的本能创造了奇迹,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不可能发展的地方发展了,所以它让人敬重,所以它被尊重。(意思对即可)点拨:抓住“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进行思考。

精选阅读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涵。

2、理解石缝得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设计思路:

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精神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假、大、空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或许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让人产生反感,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营造美的氛围:音乐、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学生情感投入的朗读等,共同组成一个感染人的美好氛围。二是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生活体验,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切忌拔得过高。对课文的基础知识作一般性的学习即可,不必抠得太死。不能支解文章,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这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应该在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多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注重对学生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导入,听音乐《命运交响曲》,提问:这段乐曲是谁的作品,什么题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顾泠沅的情意原理,用学生较熟悉的音乐营造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听了乐曲后的感受往往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起来,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习)

(二)读一读

倔强juéjiàng采撷xié吮吸shǔn扼制è茁壮zhuó狭隘ài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佐餐zu逊色xùn犀利xī期期艾艾àiài

(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注音、朗读,掌握以上词语,重在积累)

(三)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出语调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朗读时,以轻音乐陪衬,营造一种好的氛围)

2、个别学生朗读。

3、学生点评。

(这样的设计,通过朗读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大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音乐能陶冶学生,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又让学生点评,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感知初通:想一想

1、石缝间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它们如何在石缝间生长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

2、你最欣赏哪一种石缝间的生命?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

(五)融会贯通:议一议

1、石缝间不同的生命告诉我们什么?

2、亲爱的孩子们,当你面对困境时,你们会作出怎样的回答呢?

(这一环节,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探索它们身上的精神,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得到感悟。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六)各抒已见:说一说

1、齐读文章最后三段,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

2、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说说你所了解的值得我们赞美的石缝间的生命。

3、如果环境注定你不能成为参天大树,那么你怎样面对你的生命?

(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深化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身处逆境时的拼搏精神)

(七)学以致用:写一写

以“我赞美石缝间的生命”或“我愿做石缝间的生命”为开头,写几句话,交流一下。

(用写的方式来真善美学生写作的语感,净化他们的心灵)

(八)加深印象:读一读

课件出示五句名人名言:

1、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除外。——雨果

2、古之成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3、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尔基

4、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5、英雄也是人,只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在面对逆境时更能表现出勇敢和韧性。——爱迪生

(用生动的名人名言再次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熏陶)

(九)作业:

根据你所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谈谈你从中所感受到的启示,写一篇随笔,字数500字左右。

(运用反馈原理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要具有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从中有所感悟,写成文字)

九年级语文下册《家》复习教案(语文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家》复习教案(语文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家》复习教案(语文版)

一、原文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见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家庭是人类一切社会组织中最自然的社会组织,是把人与大地、与生命的源头联结起来的主要纽带。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窝,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踏实的生命感觉。无家的人倒是一身轻,只怕这轻有时难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种在这世上没有根基的虚无感觉之中。

人是一种很贪心的动物,他往往想同时得到彼此矛盾的东西。譬如说,他既想要安宁,又想要自由,既想有一个温暖的窝,又想作浪漫的漂流。他很容易这山望那山高,不满足于既得的这一面而向往未得的那一面,于是便有了进出“围城”的迷乱和折腾。不过,就大多数人而言,是宁愿为了安宁而约束一下自由的。一度以唾弃家庭为时髦的现代人,现在纷纷回归家庭,珍视和谐的婚姻,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原因很简单,人终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作为社会之细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会天性得到最经常最切近的满足。

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更是一个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体。两个生命因相爱而结合为一个家,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生命随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流归何处?我敢说,很大一部分流入这个家,转化为这个家的生命了。共同生活的时间愈长,这个家就愈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其中交织着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无数细小而宝贵的共同记忆,在多数情况下还有共同抚育小生命的辛劳和欢乐。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爱情已经消失的情况下,离异仍然会使当事人感觉到一种撕裂的痛楚。此时不是别的东西,而正是家这个活体,这个由双方生命岁月交织成的生命体在感到疼痛。如果我们时时记住家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惧死,我们就会心疼它,更加细心地爱护它了。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避免一些原可避免的家庭破裂的悲剧了。

心疼这个家吧,如同心疼一个默默护佑着也铭记着我们的生命岁月的善良的亲人。

我尝自问:大千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

一片空地,几间空屋,有人来到这里,贴上标签,于是为家。

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的。相反,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万里”的情境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可贵。

二、走近作者

周国平,(1945年7月25日-),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

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

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三、课文结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四、课后练习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家庭是人类一切社会组织中最自然的社会组织,是把人与大地、与生命的源头联结起来的主要纽带。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窝,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踏实的生命感觉。无家的人倒是一身轻,只怕这轻有时难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种在这世上没有根基的虚无感觉之中。

人是一种很贪心的动物,他往往想同时得到彼此矛盾的东西。譬如说,他既想要安宁,又想要自由,既想有一个温暖的窝,又想作浪漫的漂流。他很容易这山望那山高,不满足于既得的这一面而向往未得的那一面,于是便有了进出“围城”的迷乱和折腾。不过,就大多数人而言,是宁愿为了安宁而约束一下自由的。一度以唾弃家庭为时髦的现代人,现在纷纷回归家庭,珍视和谐的婚姻,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原因很简单,人终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作为社会之细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会天性得到最经常最切近的满足。

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更是一个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体。两个生命因相爱而结合为一个家,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生命随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流归何处?我敢说,很大一部分流入这个家,转化为这个家的生命了。共同生活的时间愈长,这个家就愈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其中交织着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命运,无数细小而宝贵的共同记忆,在多数情况下还有共同抚育小生命的辛劳和欢乐。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爱情已经消失的情况下,离异仍然会使当事人感觉到一种撕裂的痛楚。此时不是别的东西,而正是家这个活体,这个由双方生命岁月交织成的生命体在感到疼痛。如果我们时时记住家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惧死,我们就会心疼它,更加细心地爱护它了。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避免一些原可避免的家庭破裂的悲剧了。

心疼这个家吧,如同心疼一个默默护佑着也铭记着我们的生命岁月的善良的亲人。

我尝自问:大千世界,有许多可爱的女人,生活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坚守着与某一个女人组成的这个小小的家,究竟有什么理由?我给自己一条条列举出来,觉得都不成其为充足理由。我终于明白了:恋家不需要理由。只要你在这个家里感到自由自在,没有压抑感和强迫感,摩擦和烦恼当然免不了,但都能够自然地化解,那么,这就证明你的生活状态是基本对头的,你是适合于过有家的生活的。

一片空地,几间空屋,有人来到这里,贴上标签,于是为家。

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充满琐碎的重复,所以家庭生活是难以入诗的。相反,羁旅却富有诗意。可是,偏偏在羁旅诗里,家成了一个中心意象。只有在“孤舟五更家万里”的情境中,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可贵。

1.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2.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

3.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

参考答案:

1.《红楼梦》曹雪芹

2.学过的或已掌握的古诗词都可以。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

3.渔灯昏暗,旅途之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一声声让人心碎。在五更之时,一叶孤舟离家万里,那滴水声仿佛是离家之八思乡流下的热泪。

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课堂导学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课堂导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1石缝间的生命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课文是一篇把议论、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咏物散文。文章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小草、蒲公英和松柏三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如课文第5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生长在石缝间的蒲公英时,首先描写了蒲公英变异的生长形态和顽强的生命力:因山风的凶狂不能长高,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茎坚韧而苍老,叶枯萎而失去光泽;根竟似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问狭隘的间隙里。接着作者用一段议论,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生命现象:环境对于赖以生存的生命来说,有强大的支配力量,它可以无情地规定和改变生命。“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石缝中的蒲公英存活下来,证明它们就是战胜恶劣环境的强者。
3把握重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2.在“生命就是这样的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一句中,如何理解“规定”和“改变”两词不同的含义?
“规定”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或促进作用;“改变”说明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
3.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四个词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
4攻克难点:
1.文章第1段说:“石缝问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作者说“石缝间的生命”是“倔强”的?为什么“我”常常会感动得“潸然泪下”?放在篇首,有什么作用?
倔强——石缝间的小草、山花,还有参天松柏都能与环境进行极为顽强的拼搏。形容词“倔强”表明了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是“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原因。潸然泪下——石缝间的小草、山花和松柏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壮丽。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个开门见山的作用。可以说,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古人云文眼: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2.写野草和蒲公英是为衬托松柏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本文主要描写了石缝间生长的三种生命力倔强的生物——小草、蒲公英和松柏,赞美了它们倔强生存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都突出了生存的艰难,都赞颂它们是战胜恶劣环境的强者,特别是对松柏的描写,更是突出了它身处逆境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三者,作者描述的形象由细瘦微小到雄伟挺拔,作者的感情也由哀怜而至大声地赞叹。每一幅都落笔于石缝间生存环境的艰难,每一幅也都高扬了生命如火的拼搏精神。
5质询疑点:
为什么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又是“美学的”,如何理解它们对人类的认识价值?
生物学的认识价值在于:生命本能的尊贵。石缝间的生命:“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因此,“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哲学的认识价值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即强者。强者是不会被环境所缚的,它们在拼搏中赢得和占有了生存的空间。
美学的认识价值在于:石缝间独特生命形态的美和其非凡品格的美完美结合。它们不仅仅装点了荒山枯岭,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