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八下3

高中民间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1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八下3。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八下3”,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八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活动目标]Jab88.cOm

1.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

[活动内容方法与形式]

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问座谈

3.查阅文献

4.摄影录像

活动形式:

1.举办展览

2.课件展示

3.编写报刊

活动内容:见教材

[活动建议]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确定活动主题,不求大而全,务求有实效,力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认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尤其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此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2.选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单元多项活动内容(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等)应由学生自由选定,自由组合,教师不宜强行指定。

3.教师少干预多指导。指导学生根据选题制订计划,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手段,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帮助,鼓励学生用富于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采风结果。整个过程应由学生自行完成。

4.注重评价。切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评价标准:侧重态度,侧重过程(占60%),兼顾活动结果(占40%)。评价方法:①评比②展览③学生自我评估④学校与社会评估(如校园橱窗陈列,新闻媒体报道等)。

[活动方案示例]

一、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别收集“各地风情”与“传统节日”的资料;

二、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课件,两大组交换,在班上举行竞赛活动,

到民间采风去[课件1,题目]

两大版块:你了解下面这些地方的风情和我国的传统节日吗?[课件2]

三、各地风情

(一)你了解“彝族风情”吗?[课件3~5展示彝族风情]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火把节的起源与发展走向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在今天的山地社会,我们依然能够从种种民俗事象的考察中发现到这个节日“祭火”的信仰观念与文化内核。

彝族人民是爱美的,特别喜爱花,爱美和爱花充分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小伙子喜欢穿白色,并让姑娘在衣服小口袋上方绣彩色八角花。妇女衣裤的领口、袖口、脚边都绣有花边,耳戴银耳环,腕戴银镯,指戴戒指,胸前配戴花围腰。围腰多以青蓝布为底,用白布作心,以五色丝线绣成各种花卉、禽鸟、昆虫或龙凤图案,有的还绣有诗词,构思精巧,充分体现出彝家妇女的聪明才智。围腰带紧系腰间,显露出彝家妇女健美的身材,身后打结,坠下一尺来长的飘带,飘带上也绣有花草图案。围腰飘带随风舞动,犹如彩色蝴蝶在花间飞舞,显得十分美丽。年轻姑娘头戴花喜鹊帽,帽顶是空的,帽尖缀一银泡,帽尾翘起,黑白相间,状如喜鹊。

(二)你了解“藏族风情”吗?[课件6~8展示藏族风情]

观花节:藏语叫“若木鸟”,是观山的意思,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举行,一般是以各村寨为主,一起下帐房游耍,每次的活动,少则三四天,多则十来天。过观花节期间,人们向前来参加游玩的客人敬献哈达,并热情地迎进帐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队首领手中的串铃伴奏下,围着篝火,踏着优美的舞步,唱着民歌、载歌载舞,以至通宵达旦。

赠送哈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礼节,“哈达”之意是:“神的光辉、萦绕的祥云,神灵的化身,它表示与神同在,幸福无边,吉祥如意”。

向对方馈赠哈达时,必须由双手捧献,接方也必须用双手领受。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受礼。不论年龄与职位,一般是在较重要或特殊的交往中互赠哈达,常见是下辈敬献给师长,而师长不回赠;德高望重的活怫或师长,受礼后,又把哈达回赠给献者,这时上身要向前倾.能使回赠的哈达,用双手举过头挂在脖子上,以表示感谢。所领受的哈达,人们都要珍藏起来,或挂在屋内较高、洁静的地方。

(三)你了解“傣族风情”吗?[课件9~11展示傣族风情]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现在,傣家的竹楼已发生很大变化,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掌房周围也要装木栏干,可以凭栏眺望小园幽径,楼房开玻璃窗,悬挂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代的色彩,又别有一番情趣。

(四)你了解“蒙古族风情”吗?[课件12~13展示蒙古族族风情]

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他们冬季穿皮衣,外罩丝绸或者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开叉,俗称蒙古袍。腰上系带,带上配挂荷包`蒙古刀。妇女喜欢用布包头。蒙古人喜欢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红茶。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多数用木制的圆形为壁和伞形顶架组合。帐顶和四壁覆盖或围上厚毡,用毛绳缚定。蒙古包顶上有天窗,可以通风`采光。农业区的蒙古族由于与汉族杂居,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有一个时期,他们盛行信仰喇嘛教,兴建了大批寺庙,喇嘛人数曾经达到全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每年七八月,内蒙古的牧民们扶老携幼,身着节日的盛装,乘车骑马聚集到草原上,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每逢这种传统的盛会。平时宁静的草原便顿时热闹起来。惊险动人的赛马,箭无虚发的较射,龙争虎斗的摔跤,运筹决胜的棋艺,引人入胜的歌舞和表演使人一饱眼福。

四、传统节日

1.看古诗猜传统节日[课件14~16]

2.你知道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17~24]

3.你知道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25~26]

4.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27~31]

5.你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32~42]

6.你知道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吗?[课件43~50]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枫琳

延伸阅读

《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写成小论文,尤其要鼓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教师

做好动员,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设想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学生生活的区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

 2.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更容易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合作。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墙报展示

 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

第二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

 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起到激发学生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课堂展示

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展示过程

 1.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

 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

 4.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

 5.由一名学生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

 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撰写建议书

收集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由学生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八下5


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闽侯洋里中学余秀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得思考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重点】:

1.多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准备】:

1.自制幻灯片课件;

2.有关母亲的歌曲;

3.有关母亲的故事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献给母亲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活动课.结合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在学习名人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等的文章,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语: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我们的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液,我们的身上承载着母亲的希望,我们的身上凝聚着母亲的深情.母爱感动着我,感动着你.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说说感人的母爱故事。

二、讲述关于母亲的故事

1、说说你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或你听到、看到的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

2、介绍几则感人的故事

(1)羚羊之跪

据说湖北某山区一猎人行猎,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山坡上走过来一头肥大的羚羊。猎人两天无获,正在焦急,此时难免一阵激动,举枪就对准了猎物。羚羊发现了猎人,并没扭身跑开,而是对着猎人扑腾跪了下来。猎人愣了一下,仅仅愣了一下,仍然扣动了扳机。美丽而善良的羚羊应声倒地。猎人冲上去,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头即将临产的羚羊妈妈。羚羊妈妈为了孩子下跪求饶;羚羊妈妈为了孩子没有扭身跑动使肚腹受戕,羚羊妈妈用自己的头颅挡住了罪恶的子弹。猎人哭了。他在山坡上掩埋了羚羊母子和他心爱的猎枪,然后朝着山那面的寺庙走去。

(2)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女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她们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她的女儿获救了,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3)最近还读到另外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天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小山村。次日,当救援人员循着哭声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发现一个光着身子蜷缩在屋梁下的两三岁小女孩竟然活着。救援人员赶紧将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离开,边用小手指着边哭喊起来:“妈──!”救援人员沿着隐约露出的一双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半裸男人!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肩上,双手高举小女孩,小女孩才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惟一的幸存者!

3、小结

动物也罢,人类也好,惟有父母之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也是无私而伟大的!

三、欣赏音乐

导语:让我们以最真挚,最虔诚的心为母亲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四、谈如何回报母亲

导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动物尚懂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沐浴着母爱的阳光,相信大家已深深被感动.面对着母亲,一定会有千万句感激的话和千万种感激的举动。下面就来说说你们是如何感恩母亲的。

1、现在如果要你对妈妈说些最想说的话,你会说……?

2、如果要你用比喻手法形容一下“母爱”,你会怎么说?

示例: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润物的细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母爱是一株树,在季节的轮回中固执地坚守家园,撑一树浓阴默默付出;

母爱也是一根穿针线啊,只要有一个小小的针孔,它便会如春水般汩汩流淌,浸润你寂寞的疲惫的甚至伤痕累累的心田……

3、展示为母亲做的贺卡

4、欣赏关于母亲的诗

写给妈妈的诗——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您,

当我走向您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您,

当我走向您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您,

当我走向您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您,

当我走向您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您却给了我整个世界

母爱

母爱是伞,为你遮风挡雨。

母爱是衣,为你送去温暖。

母爱是灯,为你送去光明。

母爱是光,照亮你的心灵。

在寒冷的年代里,母爱是温暖。

在温暖的年代里,母爱是关怀。

在文明的年代里,母爱是道德。

在欢乐的年代里,母爱是幸福

母爱是指南针,在迷路的时候为你指明方向。

母爱是精神,为你扫除障碍的动力。

母爱是明镜,照出你的缺点和不足。

母爱是船舶,载你走向成功之路。

5、齐诵《感谢母亲》

导语: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母亲的挚爱;千恩万谢,谢不尽伟大母亲的浩瀚鸿恩。下面请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诵《感谢母亲》

感谢母亲

感谢母亲,生我育我;

感谢母亲,让我们来到这世界;

感谢母亲,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感谢母亲,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

什么是善与恶;

感谢母亲,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良师益友;

感谢母亲……

我们要感谢母亲的有许多,是一时半会说不完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大声的说一声:

“感谢您,伟大的母亲!”

6、总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后悔没有珍惜。同学们,就趁现在让我们每天向我们的母亲献上一句关爱的话语,献上一个微小的进步吧!

五、拓展

1、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题目:

1、母亲的视线

2、母亲的力量

3、悠悠慈母情

4、母爱,我永远的甘霖

5、母亲在我心中

6、母亲,我的精神导师

7、向母亲献礼

8、母爱与人生

2、课后出一期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手抄报。

2008年3月17日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到民间采风去》科 目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学生具体采风时间在双休日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为1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民风民俗的知识了解是只停留在感知阶段,缺乏理性的认知过程。新课标标准提出:“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所以,我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利用当地的特产小吃,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在活动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研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资源,,多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避免了单调,始终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新疆的了解认识,培养热爱新疆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2. 通过民间采风活动,了解农村民间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提高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2.用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分享资料,并在探讨中学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运用美术、音乐、劳技、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批判继承民间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提炼材料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2.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多媒体、图书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前期准备:

1、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启发学生对民风民俗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产生兴趣。

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风民俗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

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

4、民风民俗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资料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风味小吃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新疆风情”录相片。

教学活动2

 

一、导入新课

活动激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能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新疆,去领略它的风采吧!

教学活动3

 

二、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1、看一看——感受民俗风情

 (一)、“春节风俗”趣话: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些民俗风情,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都蕴含了浓浓的文化内涵。对这些民俗文化,你了解多少?所以,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了解清楚,然后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要看一下谁了解的多,谁整理的材料好。

(二)、欣赏新疆风味小吃的影像、图片资料,了解新疆的风味小吃的特点

(1)、又圆又香的囊

“吐努尔”是维吾尔族群众烤馕的馕坑,也叫馕炉。几乎所有维吾尔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各种馕坑。维吾尔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馕坑对他们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馕坑形如一个无底倒扣的缸,四周用土坯围成方形的土台,即成为馕坑。馕坑用柴火或煤将内壁烧热,即可烤馕,烤时,将馕贴在膛壁上即成。馕坑大多用泥土做成,由于地区的不同,馕坑的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

(2)、烤全羊:是新疆的一大名撰,其风味可以同北京烤鸭媲美,维吾尔语叫“吐努尔喀瓦甫”。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现在一些大宾馆里,烤全羊已不用馕坑,而是采用大型电烤箱,一次可烤2-3只,效果甚佳。羊烤好后,放在餐车上,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那被烤得黄里透油的光泽,那味香扑鼻的诱惑,以及那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可以自己动手用刀削下来吃,也可以请服务员切好后送上来吃。南疆的巴扎上哪里有烤全羊出售,哪里就是生意最兴隆的地方。

(3)、烤羊肉串: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

(4)、新疆拌面:是我国面条家族中一个成员,因其制法独特,并拌以菜食而得名。属清真食品,为维,回,哈,汉等民族所喜食

(5)、新疆美食亚克西——米肠子和面肺子: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馔。深受维吾尔、回族少数民族的欢迎。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

2.搜一搜——寻找民俗风采

(1)、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无论在辽阔广茂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象大家熟知的《牧歌》、《祝酒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是以歌唱草原,赞美俊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蒙古民族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热烈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他们的舞蹈艺术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

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在线欣赏舞蹈《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自己家乡的美——草原、牧场、高山、湖泊、戈壁;风景如画、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2)、欣赏巴扎的实况影像、图片

观察新疆国际大巴扎和乡镇的巴扎及喀什巴扎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用通俗的语言说一说:看哪位同学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通过查找资料或从网络媒体上查询国际大巴扎的情况,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了解了国际大巴扎都有哪些新鲜的东西。

了解新疆民街、知道二道桥民族用品市场和国际大巴扎是二道桥民族商贸圈的基础工程,是乌鲁木齐旅游事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争做文明小市民。乌鲁木齐是一座旅游城市,新疆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的城市景观之一。来的人们大多都要去新疆国际大巴扎的。如果你是乌市的小市民,你想为城市的繁荣提一些更好的建议吗?

3、读一读,品味民俗风韵

示例:学生就搜集的民间谚语《九九歌》进行鉴赏,体会其中的民间风情。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教学活动4

 

4、写一写,描绘民俗风姿

以“我家乡的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1、题目的主眼在“节日”上,但要写出味道来,必须扣住“家乡”二字,因为“家乡”的限定,才使这个题目显得有情味。应该写自己印象最深,有深刻体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亡人节等,要能表现出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2、要避免单调的叙述事情过程的流水语言,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语言丰富多彩。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语言都很有特色,可以模仿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3、既要叙事,又要写人;既要描绘热闹的场面,又要表现人物的风貌;既要有大场面的描写,也应由细致入微的特写镜头。于细微处见精神,如一个稍纵即逝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家乡的有些风俗可能有某种讲究,拟好题目后,可以就所写的节日问问大人,以获得更丰富的背景材料,这样可使你的文章更具有文化味。

4、主题上要挖掘出节日的内涵,不能就事写事,可以表现淳朴的民风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表现家人之间浓浓的真情,也可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