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懒惰的智慧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5-31

懒惰的智慧。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懒惰的智慧”,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
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
2、理解本文论证的新颖别致。
3、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教学思路
这篇议论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抨击。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已成为人类进步不竭动力的21世纪,我们更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本文是培养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
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总结:
1、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总—分—分。
三、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提示: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一层(1—3段):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四、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
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3、请分别概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
论证“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
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五、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
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六、探讨懒汉的含义。
提示: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七、合作、探究式学习:请同学们从立意、论证、语言三个方面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提示:不同凡响的立意;别致新颖的论证(论证结构别致、论据叙述新颖);幽默传神的语言。(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应以激励为主。)
八、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九、作业
1、试着用一两句话解释本文“懒惰”的含义,要求语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
2、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事例,用创新意识去考虑它的结果是否合理。

延伸阅读

学问和智慧


教学课题学问和智慧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文章针对不辨“学问”和“智慧”差别的认识误区,对二者作了准确的阐释,并阐述了“学问”与“智慧”的辨证关系: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作者强调这样一种学习理念: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全文思路清晰,辨证分析,说理透彻。文章紧扣中心论题展开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的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性,无可辩驳。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手法多变。本文说理形象,语言充满智慧。或以常见的事物比喻比较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或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揭示哲理,警策睿智;或两者兼而有之,既形象生动,又高度概括。
学情分析
本课的终点目标是要让学生弄清楚学问和智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习本文对学生有何积极意义。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含义,尝试找出两者关系的关键句。因此应该让学生细读课文,划出能阐明“学问”“智慧”概念的语句,圈点关键词语,分析比喻的作用;还必须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阐述道理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讨论并归纳: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六、第3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
讨论并归纳:
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了孟德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的例子。
举了达文从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中发现优胜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举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的例子。
以上都是人类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别人司空见惯之处看见了人之所未见之处,以证明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智慧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七、课堂小结:本文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板书设计
学问和智慧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
作业布置
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重点:都江堰的修建和战国编钟。
教学难点:都江堰的设计原理。
教学方法:以讨论、讲故事等学生活动为主。
课型设计:新授课
课前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搜集有关编钟的资料以及有关公输班和墨子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资料整理和加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兼并小国,往往通过变法等途径鼓励和发展社会经济,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音乐重宝编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创造的两大奇迹吧!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首先提问: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美称,你知道这个美称叫什么吗?(天府之国)那么,四川为什么会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呢?现在我们就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吧!
1、都江堰修建前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是由岷江和沱江冲击而成的,在这里,岷江从地势陡峻的群山中奔流而出。进入成都平原以后,翻滚湍急的江水流速骤减,从山上冲击、夹带下来的泥沙、碎石慢慢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河道就要淤塞。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江水冲出河道,淹没大片的村庄和良田。旱季水量减少,两岸人民又深受干旱之苦。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治理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河,改变这种水旱连连的困难局面。
2、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多次沿江实地勘察,并注意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最后决定因势利导,在岷江出山口的灌县附近修建都江堰。他选择了中流作堰的方法,修都江鱼嘴,强行在中流把江水分为内和外江。又在离堆脚下凿石穿山修宝瓶口,把江水导入四通八达的灌溉渠网。水渠总长达1100多公里,另外在定瓶口上面,筑起飞沙堰,以备旱季挡水,雨季溢洪。
3、都江堰的基本结构
学生演示都江堰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课件,分析和讨论都江堰设计中的科学性。这样,学生对都江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先进的科学水平都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与适当的补充和深化。
4、都江堰的作用和影响
都江堰自建成以后,一直造福成都平原,使这里成为了沃野千里的人间天堂。因此,人们把成都平原称作“天府之国”,后来又把整个四川都称作“天府之国”了。都江堰使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两千多年来她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世界的水利科学家都对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叹为观止。2000年,都江堰与邻近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5、拯救都江堰
建国以后,我国部分水利工作者急于发展当地经济,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对都江堰进行了不适当的改造,特别是最近已经开工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对都江堰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现代人的“杰作”吧!
学生介绍外江水坝和水电站、鱼嘴和飞沙堰的混凝土浇筑以及紫坪铺水利工程的破坏性影响,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都江堰在水利科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同时唤起学生保护人类文明,尊重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愿望和信念。
二、神奇的编钟
教师首先介绍周礼对音乐的要求,说明音乐在先秦时期的重要作用。然后在介绍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情况。再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介绍编钟,可以制作成教学演示课件进行展示。由于涉及较为深刻的音乐知识,故而不展开讨论,只作简单介绍,说明当时我国音乐文化和乐器制造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即可。
三、故事会
请同学们上台讲鲁班、墨子的故事,上同学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先秦时期我国先民在科学技术上的杰出成就,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小结:请同学们谈谈学完本课受到的启示,教师最后归纳补充。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在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搜集整理了有关都江堰和编钟的历史资料,为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讲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会、思考、表达各自的见解,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本课教学重点都江堰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就最近发生的都江堰事件发表评论,是学生对都江堰的哲学理念,科学原理都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唤起了学生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信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一个重点结合现实,深入挖掘,是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1、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宜人,物产丰富B.都江堰的兴建
C.郑国渠的兴建 D.灵渠的修建
2、使川西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白渠 C.郑国渠 D.灵渠
3、据专家介绍,我国战国时期的编钟不仅能够演奏出古今中外各种乐曲,而且音色优美,和谐动听。这说明()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造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C.音乐具有相通性,任何民族的乐曲都能用其他民族的乐器演奏出来
D.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制造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参考答案:1、B2、A3、B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教学设计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
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
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修建的时间和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点,以加强时空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冰父子,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创造的典范。
依据示意图说出都江堰的结构及作用,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想像力。
由课文内容及提供的资料,了解编钟的由来和音区的构成,提高阅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学会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制作都江堰、编钟及修堰的竹笼等模型以及互评活动,使学生既锻炼动手能力,又提高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都江堰与长城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与比较,逐渐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评价事物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就显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智慧,感受祖国文明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认识都江堰的社会价值,从而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了解今天大江截流的方法借鉴了李冰在江中作堰的方法,也从李冰的工程维修制度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作用和编钟的构成。
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方法:活动法,启发法,谈话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亮点: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
辩论:都江堰与长城哪一工程更伟大。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
要求学生做都江堰等模型。
教学设计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主体工程概况
2、都江堰主体工程的修建
3、都江堰的维修
4、都江堰的作用
第一,课前布置学生分四组查找资料和制做都江堰等模型;
第二,上课时学生各小组介绍所查找的资料;
第三,在学生介绍时老师适时补充、点评。
讨论:都江堰与长城哪一个工程更伟大。(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神奇的编钟(让学生发表意见)
1、什么是铜钟,什么是编钟
2、编钟神奇在哪里
三、小结并让学生互评模型
评价内容: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造型美观与否,手工制作精细与否。
板书设计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主体工程概况
2、都江堰主体工程的修建
3、都江堰的维修
4、都江堰的作用
二、神奇的编钟
1、什么是铜钟,什么是编钟
2、编钟神奇在哪里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中国的江河很多,自然条件各异,自古以来洪水一直困扰着人类。那么,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洪水的肆虐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两千多年前四川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来战胜水灾的!(出标题——解读都江堰)
讲授新课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请同学们分组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从第一个内容开始依次进行。先请第一组推选你们组的代表来介绍。
第一组主讲人:我们组主要是查找都江堰主体工程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代表我们组将本组查找、了解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
(注:有一人主讲,其他人可补充,拿模型或指图讲)
第二组引言:我们组主要查找都江堰是如何修建的这方面内容。
主讲人选讲边比划:(1)指着图讲,按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河堰来讲(2)实物A模型B大竹笼
第三组引言:我们组维修的这方面内容。
(1)维修原则6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2)指图或用实物讲(杩槎模型)
(3)实物:杩槎(macha)+木条+竹席+粘土
第四组引言:我们组主要查找都江堰工程的作用
内容包括:(1)作用:灌溉、泄洪、天府之国(2)智慧、创造(3)维修(4)环保(5)今天的启示(大江截流)
老师注意听并适时补充、讲解、引导。
关于主体工程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什么叫“堰”——挡水低坝。
2、为什么要修都江堰?
因为修郡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
3、为什么叫都江堰?
名称由来:古代一些灌溉工程,常以渠首修筑的堰来命名。都江堰古名叫“堰”,因境内有水江入岷江而得名。蜀汉时堰属都安县,因此又叫“都安堰”,都江堰这个名称是南宋以后才有的。堰所在的县名先后叫导江县、灌洲、灌县,1988年灌县改建制为市,以堰名为都江堰市。
4、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称的由来。
时间:战国时期(约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0多年)
位置: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
修建主持人:李冰父子
5、主体工程及各自作用:第一步,宝瓶口——引水工程;第二步,分水鱼嘴——分
水工程;第三步,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6、主体工程设计的巧妙。
三大工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自动引水分流、调节两江流量和防洪排沙的作用,既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需要,又防止和减轻了洪灾的威胁,成为古代世界史上科学治水的伟大壮举和一大奇观。
关于修建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为什么要修宝瓶口,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克服的?
只要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这样既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玉垒山山石坚硬,民工们用铁具凿、挖、撬,工程进度极其缓慢。后来,一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草,点火燃烧,岩石在柴草的燃烧下就会暴裂,可以加快挖的速度。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口子,因形状很像瓶口,因此叫“宝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这样,东部的农田得到了灌溉。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室瓶口,怎样才能让水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从而引出要修分水鱼嘴。
2、为什么要修分水鱼嘴,怎样在江中修坚固的堰堤,为什么分水鱼嘴要有弯度?
为了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在江心修筑分水堰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因为江心水高涌大,水流急速,筑成的堰提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水冲走。开始修筑分水堰时,他们采用往江心抛石块的办法,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怎么办?岷山一带盛产大竹,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来装东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启发。他请来许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再往里面装满鹅卵石,然后让民工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大江底。结果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提终于建成。由于大提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室瓶口,江水经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从此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难,用竹笼装卵石来截流的办法也沿用至今。
(请大家设想,分水鱼嘴修成什么形状好呢?教师提示:设想鱼嘴两边如果修成直的,会是什么情况;如果修成弯的,有一定弧度,又会怎么样?——减缓水流速度、使江水流向宝瓶口)
都江堰工程修到这,西涝东早的问题已解决,工程似乎可以完工了,但为何还要修飞沙堰?
3、为什么还要修飞沙堰,堰的高度有讲究吗?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同样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室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关于维修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引言。
两千多年来,随着时光流逝,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有的澳没于黄沙,有的早已废弃。如: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古老灌渠早已变为沙漠,古罗马帝国的人工渠道也早已荒废,唯有都江堰历久不衰,永葆青春,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灌溉农田达上千万亩。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什么原因使都江堰历久不衰?其奥秘何在?(除了合理的位置、科学巧妙的设计和牢固的修建这些因素外,还与长期的维修是分不开的!)
2、维修的原则。
深淘滩,低作堰。
3、是如何维修的?
(1)用淘河床挖出的砂石培高、加固堤岸,一举两得。(好聪明!)
(2)宝瓶口的沙不能淘得过深也不能太浅。
(3)每年维修时,要砌好分水鱼嘴——因这里易被江水冲损。
4、维修都江堰的具体做法。
为了充分发挥都江堰的功效,保障都江堰工程的质量,李冰还建立了维修制度。每年进行维修,以除掉江中淤积的泥沙,对工程的薄弱环节和损坏部分进行修筑。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0月底霜降时节进行维修,因为这时岷江的流水量最小,最容易控制。李冰就抓住这一时期,组织民工进行抢修。首先在鱼嘴西侧用一种称为“杩槎”的截流装置,将外江水截流,使江水全部注入内江,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里淤积的泥沙。“杩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截流装置,是由三根大木桩用竹索绑成的三脚架,中设平台,平台上用竹笼装卵石压稳。把适当数量的“杩槎”横列在江中,迎水面加系横、竖木头,国上竹席,外面再培上粘土,就可以挡住水流,不致渗漏。一般到第二年立春前后,外江维修完毕。这时再把“杩槎”移到内江,让江水流入外江,然后再淘挖内江河床,进行平水槽和飞沙堰的维修工程。在维修过程中,李冰还总结了维修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维修的六字口诀,这就是“深淘滩,低做堰”。意思是说在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时要尽量淘深些,以免河谷比较浅,流水量太小,难以满足灌溉的需要;而修筑飞沙堰时,堰顶则尽量要修筑得低一些,以便在洪水季节能够泄出比较多的水量,保证在玉垒山东岸的成都平原不出现洪水灾难,使人民免除水患,边上安定的生活。
关于作用
老师准备如下资料,适时拾缺补漏:
1、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造福了当地的人民。
2、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类,至今可灌溉土地千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所以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古代文化遗产”名录。
3、都江堰地点选择恰当,工程布局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功省而效益大,当时条件那么艰苦,而人们还能造出规模这么大、效益这么好的工程,真伟大!此外,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导,体现了古代先民战胜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能力。我们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4、从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如果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分力,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小结各组的发言
老师:同学们查找了解到的内容很丰富也相当完整,真不错!老师将同学们的介绍进行小结。(电脑出示:修前——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全景等图)
评价各组表现
原则:内容、科学、全面、表达、合作、风度。
辩论
老师:由于都江堰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巧妙,不仅使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赞赏,许多外宾参观了都江堰后情不自禁地说:都江堰是中华民族勤奋智慧的象征,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不愧为文明古国!江泽民、李鹏对都江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电脑出示江泽民、李鹏的评价)
秦国及后来的秦朝有三大工程:都江堰、长城、灵渠。我们知道,长城也是很伟大的,那么,都江堰与长城相比到底哪个更伟大?
请同学们议论一下,并推选出代表来发言。
请注意:回答的同学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说明理由。(学生讨论略)
老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老师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老师认为都江堰伟大,长城也很伟大,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定论。
大家激烈的讨论,说明了两者各有千秋,两者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更说明了我国先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我国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除了在都江堰和长城上体现出来外,在音乐方面也可充分地体现出来。请大家欣赏音乐。(出音乐——《金楚雄风》)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出编钟及题目)
神奇的编钟
老师:请同学们将自己做的编钟与古代的编钟研发出声音对比,考虑为什么说战国的编钟是神奇的编钟,它神奇在哪?
学生:
(1)一个铜钟奏出两种不同的乐音,太神奇了!
(2)埋在地下两千多年,挖掘出后仍音域宽广,音色优美!
(3)编钟到底是怎么做的?
小结
本节课,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呢?
(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神奇的编钟;
(3)雄伟的长城;
(4)能工巧匠鲁班。
从以上这些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先民的高度智慧与巨大的创造力,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充满智慧的民族,这种品质一定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发扬光大!
互评模型
老师:同学们手很巧,动手做了都江堰与编钟的模型,现在我们来评价一下,谁做的模型最好。
标准:科学、合理、外型美观、手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