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巴东三峡

高中必修三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

巴东三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巴东三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

集体备课时间

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

 

中心发言人

 洪锡润

备课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巴东三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B、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C、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有关三峡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

活动

补充、总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组织课堂发言。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2、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景物

特点

诗、谚语、典故

感觉

西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4、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别描写三峡的景色。

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2、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二、精段阅读,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课堂练习:

一、语言实践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凝()望(2)潇洒()

(3)袅袅()(4)浣()妆

(5)峰巅()

2.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1)玲珑(2)险峻(3)潇洒

3.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生动、优美的句子,用行楷抄写在下面。

二、阅读实践

(一)

第三段是崆岭峡。山形水势,突然险峻起来,尤以牛肝马肺峡一处最为可怕。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得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在江北那一面作为门的山崖上,悬着两块石头,一块像牛肝,一块像马肺、牛肝今日犹存,马肺已被外国人用枪打坏了。离牛肝马肺不远,有一个极险的崆岭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他们行船的人有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过去的。

第四段是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距离虽是不长,水势虽没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却更加高峻。出了峡,山便低平,有一个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妆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离此四十几里,在秭归县东北。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个“赴”字,把那里的山势真是写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地既像无数匹马在奔驰。所谓“赴荆门”,那形势是一点也不假的。

4.崆岭峡一段引用“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句民谚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开头也引用了民谚,这句民谚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米仓峡一段引用了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其作用是什么?

7.将本文与七年级(上)册中的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的记叙文有何区别。

(二)三峡(节选)

余秋雨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8.给下面同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冗长()挤捱()略无阙处()

曦月()郦道元()林寒涧肃()

9.文段中所引《水经注》中的话突出了三峡怎样的特点?试翻译这段话。

10.指出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1.结合课文《巴东三峡》和本文段,说说你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或感受。

三、表达实践

想象并描述三峡大坝建成后的宏伟景象。

教学教学反思:

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长江三峡简介

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被誉为“山水画廊”。

瞿塘峡,一称“夔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长约8公里。江面最狭处不足百米,两岸悬崖峭壁如刀削斧劈,云天一线,水急浪高,号称“天堑”。陡峭的山岩上刻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气势雄伟。奉节,古称夔州,是三峡中游最大的县城。城内历史遗迹很多,古代诗人游此留诗者甚众,故奉节有“诗城”之称。城外江边尚有当年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遗址。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令敌军难以对付。著名的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筑城自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自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沿江可见到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其中,粉壁墙上布满历代碑刻,琳琅满目,故称“粉壁堂”。巫峡因巫山而得名,一称“大峡”。出瞿塘峡,经过大宁河宽谷便是幽深秀丽的巫峡。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5公里。以秀丽著称的“云雨巫山十二峰”分列两岸。江北由西向东,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江南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六峰。其中,以神女峰最为俏丽有名。巫峡两岸重峦叠嶂,群群如屏,水流曲折,波浪滔滔,幽深秀丽的景色犹如天然画廊。

小三峡是大宁河的一条支流,由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组成,长约15公里。此峡两岸峰峦叠翠,水流清澈见底,风光旖旎,胜似桂林之漓江。两岸悬崖上有千年悬棺以及栈道石洞,充满神秘感。还有“小小三峡”,风光十分幽美。

西陵峡,自官渡口至宜昌南津关,长约120公里,为三峡中最长者,以险峻闻名。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黄猫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峡中悬崖凌云,怪石嶙峋,银瀑飞泻,古木森然,仪态万千,两岸有屈原祠、昭君故里、黄陵庙、三游祠、陆游泉等名胜古迹。

宏伟的三峡大坝工程基地,建于宜昌三斗坪,变成为新的三峡旅游景点。

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参考答案

1.(1)níng目不转睛地看。(2)xiāosǎ文中形容竹子生长得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3)niǎo文中形容烟气缭绕上升。(4)huàn梳洗打扮。

(5)diān山的顶峰。

2.提示:“玲珑”的意思见“重点词语解释”。“险峻”的意思是指山势高而险。“潇洒”是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的意思。

3.提示:可以选择抄写“语言品析”中列举的句子。

4.表现了崆岭滩的险峻、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峻可怕,令人望而生畏。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峻、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6.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7.《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三峡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时常用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8.rǒngáiquēxīlìjiàn

9.突出了三峡的浓缩(力度与美色)的特点。翻译:两岸都是连接着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0.排比。从不同角度陈述三峡对人的震撼,突出了三峡的奇险。

11.给人的感受是:人类在自然面前总是渺小的,任何语言也都黯然失色。

相关推荐

《巴东三峡》重要知识点整理


《巴东三峡》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作者: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
二、字词拼音
夔(kuí)门袅袅(niǎo)浣(huàn)妆谚(yàn)语瞿(qú)塘峡沟壑(hè)秭归(zǐ)崆(kōnɡ)岭峡滟滪(yànyù)王嫱(qiánɡ)玲(línɡ)珑耸(sǒnɡ)立蔚(wèi)蓝峰巅(diān)古褐(hè)苍苍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走。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四、写作特色
⒈结构特点:本文以作者游历的行踪为线索,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部分(1段):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2-9段):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段):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快乐,反衬三峡之险恶。
⒉抓住景物特色,有说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尔的巫山云雨。矍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⒊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⒋通过作者的心理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
五、重点问题
⒈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山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⒉作者在描写三峡的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并分析一下这些诗、谚语、典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果,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六、拓展:描写三峡的诗句: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白居易《入峡次巴东》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李白《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三峡》学案


《三峡》学案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二、预习导航:
1.本文作者是北魏学家,选自《》。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
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地理郦道元《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奉节县
2.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
略无阙()处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属()引凄异
quēxīxiānɡsùtuānyǎnshùzhǔ
3.我能读全文。(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第1段: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①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②绝巘/多生怪柏。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4段:①每至/晴初霜旦。②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我能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不以疾也()虽乘奔御风()()飞漱其间()
绝巘多生怪柏()则素湍绿潭()哀转久绝()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如果不是;日光,这里指太阳;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快;即使;飞奔的马;急流冲荡;极高的山峰;白色的急流;断,此指声音消失;实在;接连不断;毫无。
5.我了解到本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的两方面的景象:先写三峡的,后写三峡的。先写三峡的山,后写三峡的水。
三、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
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二)预习检查:
1.说说作者及《水经注》。
2.读读课文。(可以先抽读,后集体朗诵。)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抽查课前预习题4)
4.梳理出行文的脉络。
(三)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游“山”,阅读课文第1段
1、译一译
我能准确的解释下面的句子: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绘一绘
我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三峡的“山景”:
3、想一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
②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并提,是对山进行的侧面描写。如果山不高,会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山不相连或有中断的地方或只一岸有山,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三峡不长,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③我来总结三峡的山有如下特点: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4、背一背
我能在短时间内背诵第一段文字。
四、课后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阙()处曦()月沿溯()素湍()绝巘()
2.本文选自《》,作者是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沿溯阻绝。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林寒涧肃。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或王命急宣(有时)C.春冬之时(助词,的)D.良多趣味(善良)
5.按要求用课文句子回答。
(1)描写两岸群山连绵不绝的句子是:
(2)描写山势高峻险拔、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边句子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quèxīsùtuānyǎn
2.《水经注》郦道元北魏矍塘峡巫峡西陵峡
3.A4.D
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解释词语含义。①略无②嶂
③蔽④曦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3)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①毫无②峭壁③遮蔽④日光,这里指太阳2.①在②如果3.三峡的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4.连和高5.前者是正面描写;后者是侧面描写。
8.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再造形象背诵法
使用此法最重要的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我们的联想力和想像力,使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深入作品之中,与作者同悲喜。如本文的第一段即可抓住三峡山的“连”而“高”的特点想像背诵。
五、教学反思——含教师的教后反思和学生的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2、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教学重点: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
二、预习导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略,几乎。“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乘。[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
12.属引凄异:[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13.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1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肃]寂静。
15.哀转久绝:[哀]悲哀。[转(zhuǎn)]婉转。
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沾湿。[三]表示概数。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导入
2.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赏“水”,阅读课文第2—4段
(1)译一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它快。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
(2)绘一绘
我来描绘三峡不同季节的“水”:
夏天:
春冬:
深秋:
(3)想一想
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词。
①季节顺序;由旺到枯。
②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②同样是写水,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一样吗?你能说一说吗?
夏——层层铺展——险春冬——动静结合——趣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同,“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更以“清荣峻茂”四字状物,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秋——侧面描写——悲
(“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并不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
作者不再写山、写水,而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4)背一背
选择其中一段,我能在短时间内背诵这段文字。
3.诗文互读课外延伸
说说下面这首古诗和课文之间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联系一:
联系二:
联系三:
联系一:课文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联系二:课文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联系三:课文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四、课后检测
1.自读课文第2—4段,我能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这三段文字依次写了、、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
2.我能用文中句子填写各题:
(1)描写夏天水势浩荡、船舟难行的句子是:
(2)描写水流湍急、舟行快速的句子是:
(3)描写春冬时节江水景象的句子是:
(4)描写山间树木、崖上流瀑的句子是:
(5)描写冬季猿鸣之声的句子是:
1.这三段文字依次写了夏天、春冬、秋天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
2.描写夏天水势浩荡、船舟难行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描写水流湍急、舟行快速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描写春冬时节江水景象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描写山间树木、崖上流瀑的句子是: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冬季猿鸣之声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请用横线标出译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5.阅读课内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②不以疾()也③属引()凄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渔者歌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自三峡七百里中D.渔人甚异之属引凄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5)春冬三峡的景物特征是,作者直接描写了这一特征;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作者采用手法来写这一特征。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提示:从视角的角度。)
(7)第二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什么?试作简析。
1.①如果不是②快③接连
2.A3、略
4.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而秋季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林寒涧肃,猿啸哀转”,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这一特征。
6.俯视;/仰视。
7.本段写猿猴的哀叫、引用渔者歌的用意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问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抵两岸()②悉皆怪石()③不可名状()
(2)文段记叙了道州城西及小溪两岸的哪些景物?
(3)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一大特色,请你举一例说明。
①至②都③说出6.山石、树木7.例:只用“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寥寥数语,便动静结合,写出了小溪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导航
1、重点词语解释。
①通假字略无阙处通“”,意思:
②古今异义良多趣味古义:今义: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今义:
①通“缺”,缺口
②良古义:实在、的确;今义:常指“善良”“好”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常指“另外”等
③一词多义
绝a、沿溯阻绝()b、绝巘多生怪柏()
清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属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属引凄异()
以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能以径寸之木()
阙a、略无阙处(“阙”通“缺”)b、不知天上宫阙()
或a、或王命急宣()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绝a、动词,断b、形容词,极、最
清a、形容词,水清b、名词,清波
属a、类b、动词,连接
以①(认为)②(用)
阙①(“阙”通“缺”空缺)②(宫殿)
或①(有时)②(有的人)
④词类活用。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词活用作词,意思: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词活用作词,意思:
c、素湍绿潭词活用作词,意思:
d、回清倒影词活用作词,意思:
e、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肃:形容词用作动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3.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
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5.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三、学习过程
1、质疑探究
(1)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从山写起?(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写水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2、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我认为三峡的山(水)有一种的美,它。
三峡有一种气势磅礴的美,它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三峡有一种波澜壮阔的美,它夏水素湍急,有时早上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呢。
3、拓展延伸
(1)你能说出有关“三峡”的名句吗?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2)三峡工程的介绍
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1992年动工伊始,历时18年,将于2009年竣工。届时,“高峡出平湖”,一座长约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峡谷型水库镶嵌在中华大地,横跨长江之上的三峡大坝,也将成为新的雄伟壮丽的景观而吸引中外游客。不过,三峡原有的自然风貌,就只能到古代名篇佳作之中去寻找了。探讨:三峡大坝竣工后,文中的哪些景色将不复存在了?为什么?
A、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B、回清倒影。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D、渔者的歌声。
大坝建成之后,水被拦起来,就不能打渔了,“渔者歌曰”的景象就看不到了。
4、全文小结
四、课后检测
1、主题探究:《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的感情。
主题探究:《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重点语句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绝巘多生怪柏绝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回清倒影*
3、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4、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5、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7、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3、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A)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4、用文章中的句子来回答:
(1)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打着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影子。
(2)每到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啸,声音接连不断,甚是凄凉。
5、下面是某班级同学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子理解的课堂讨论片段,请你说说自己的探究结果。
老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子要怎么理解呢?
甲:这句的理解是“虽然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乙:错了,“虽”在文言文中是即使得意思;奔,活用为名词,是奔跑的马;所以这个句子的理解应该是“即使骑上奔跑的马,也没有这样快。”用了假设的语气,才能体现出“夏水襄陵”。
我的探究结果:
乙同学回答正确,这个句子的理解是“即使骑上奔跑的马,也没有这样快。”虽是即使得意思,用了假设的语气,才能体现出“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势迅疾凶猛。
6、读完课文后,试着用下面类似的语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得山水画卷;也有人说,三峡像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我说,
三峡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五、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三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三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简介三峡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
⑵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
2利用工具书,给下字注音。
阙 叠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涧 啸
⑶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
⑷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3、师生共同疏通课文第一、二层大意,解释加点的字并翻译。
五、自学提高1、根据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及方法两人一组,参考注释讨论自学以下内容,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六、对照图片赏读课文
七、课文总结:
先写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再写水(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八、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思考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学生思考、讨论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或山、水、树、猿鸣)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思考题二:三峡地貌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地貌总特点: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幽静、凄凉。
思考题三:《三峡》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⑽明确思考题:
①明确思考题三:
《三峡》最后一句可谓锦上添花之笔,将三峡的凄清、空旷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以渔者歌谣作结,凄凉哀婉,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②明确思考题四:
描写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作者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舂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后特别点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九、品读课文:
四人小组反复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出来,体会文章的语言。语言的精炼;
2、音韵的和谐;
3、传神地描写景物特征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结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⒊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