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表格式

小学教案格式

发表时间:2021-05-26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表格式。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表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一、总体分析

知识结构:

九年级上册包含了上古(第一、三单元)、中古(第二单元)、近代(第四、五、六、七、八单元)世界的相关历史事件。其中第四、五、六、七、八单元对应了“资本主发展”的政治斗争(如:革命)、资本积累(殖民与反殖民)、阶级斗争(如:马克思主义诞生)、政治改革(俄国、日本)、生产力革新(两次生产力革命)、思想发展(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等内容。所以,复习时既要遵照时间顺序(即单元顺序),也要向学生明示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复习了四册书,学生已经进入到复习状态,所以在复习时建议注意一下方面:1、加快速度——上学期刚学过,用3-4课时即可。2、注意兼顾已经复习过的知识(详见“知识要点”和“学案”)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南方古猿

现代人类从非洲的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自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回顾七年级上祖国远古居民,想一想元谋人属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

回顾“进化论”由谁提出,将进化论翻译传播到中国的思想家是谁?

三大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

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回顾,中国的母亲河?人物初祖?列举中国奴隶制王朝?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高峰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罗马兴衰

布匿战争:公元前3-2世纪,罗马共和国VS迦太基罗马从此成为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达到最大,地中海成为其内湖。(九年级上第6课)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

回忆七下遣唐使

对比日本历史上的转折性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日本腾飞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麦加创立

622年,麦地那,穆罕默德,建国

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密切相关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在封建贵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比中国西周分封制,注意两个“三角形”的“最下层”一样吗?

罗马教廷统治

中古欧洲最强大的封建主是罗马教廷,它控制思想,也占有最多的土地

注意:文艺复兴反抗的对象及“人文主义”的内涵。

西欧城市复兴

市民阶级形成,并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富裕的商人、银行家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条件

资产阶级诞生于西欧城市复兴时期。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文明传播有两种方式:战争—第6课;和平—第7课)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波斯帝国,公元前5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帝国发生战争,结果是希腊取得胜利(马拉松比赛就来自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影响: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帝国2世纪时,达到最大,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注意联系第3课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最初创造者是印度人,后来被阿拉伯人进行了改造,传入欧洲,人称“阿拉伯数字”。

回忆,古代东西交流的陆上通道是?《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口述、别人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记录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回忆中国古代的对外友好交流使者有哪些?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回顾甲骨文时间、意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12月25日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巴黎圣母院”

伊斯兰教:622年,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麦加大清真寺对比中国道教兴起的情况。

注意兼顾第9课“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1、三大宗教的教义迎合了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的精神需要;WWw.JAb88.cOM

2、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谭》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

《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代表篇章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古代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但丁和《神曲》、达·芬奇的代表作、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创作长诗《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对比郑和与西方航海家的区别

回顾《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原因:为了寻找到东发的航线;为了寻找财富;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文艺复兴的影响: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消极:回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1689年,由议会颁布,目的:限制王权。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作用: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A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B为英国的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C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第12课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它是美国诞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

区别于《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3)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评价华盛顿

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对美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意:华盛顿主持修订的不是《独立宣言》。1787宪法;《独立宣言》中的精神皆来自与启蒙思想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人权宣言》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们颁布《人权宣言》,内容有:(1)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2)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人权宣言》对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回顾启蒙思想,回顾拉美独立运动(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评价拿破仑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统治法国;

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扩大法国疆域。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他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人民利益,激起当地人民反抗。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和“旅行者号”机车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改进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是社会面貌翻天覆地变化。

(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注意对比三次生产力飞跃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三角贸易”

回顾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最早从事贩奴活动(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主要经营者。

三角贸易(黑奴贸易)路线:(出程)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中程)在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归程)从美洲运金银和工业原料到欧洲。影响:使非洲丧失了近亿劳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奴隶贩子大发横财,积累了巨额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到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波利瓦尔

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后来波利维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注意回顾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章西女王

章西女王是1857年—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初的民族女英雄。

注意兼顾九下《亚非拉的奋起》关于印度独立的内容。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英国以《人民宪章》为纲领,要求普选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同为第一次斗争,但区别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回顾: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的贡献。注意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的过程。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歌》

在巴黎公社失败后诞生的《国际歌》是欧仁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导火线:1861年3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1862年9月,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鼓舞了广大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踊跃报名参军,使北方获得了雄厚的兵源,从而扭转了战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

性质和历史意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对比百日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简称1861年改革

A: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B: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C:性质和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性:这次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8年开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B: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局限性: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等的发明。

2、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1879年他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的美国的莱特兄弟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就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性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临阵倒戈)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一战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后期的国家为了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而展开斗阵。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视察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死,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作用: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注意联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登战役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死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这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伏尔泰。

其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意义和影响:

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

注意联系:《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文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的发展影响最大。(“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达尔文:英国科学家,1859年出版科学巨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整的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荷兰人,代表作《向日葵》(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德国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为拿破仑写)(“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三、学案四大文明古国对比成就流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印度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发展表

伊斯兰教发展

时间

阿拉伯国家建立情况

诞生麦加

7世纪

没有统一国家

先知到麦地那

622年(教历元年)

政教合一国家诞生

回麦加

630年

伊斯兰教受到承认

先知去世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三角形联想(填空)

西周分封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三国鼎立三角贸易法国等级制度(略)

罗马发展表(填空)

公元前8世纪:建城

公元前509年:共和国

公元前3-2世纪:布匿战争

公元前27年:帝国

公元2世纪:规模最大中外和平交流使者

中国

事情

外国

事情

鉴真遣唐使、遣隋使玄奘马可波罗郑和阿拉伯人古代宗教地区

时间

创始人

建筑

佛教白马寺

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新课标第一网略古代文字文字名称

时间

古埃及古中国

甲骨文苏美尔腓尼基航海家对比表国籍

时间

成就

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郑和资产阶级革命对比时间

领导人

文件

影响

共同点:

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生产力革命对比时

开始国

发明

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比时

文件

性质

矛盾焦点

独立战争反抗英国殖民压迫,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南北战争奴隶制存废中日俄资产阶级改革对比时

皇帝

性质

影响

戊戌变法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对比时

发源地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四、复习建议

1、一节课要翻多本书。

中考时的非选择题都是“综合性题目”,每一题都相当于一个小专题。所以我建议:以课本单元顺序为线索,穿插小专题(学案),注意书与书之间、单元与单元的联系。在平时的复习课上,训练学生做“综合性题目”的能力。

2、一本书要翻许多次。

现阶段单纯的背书、默写只会徒增学生负担,所以我建议:直接让学生翻书。先翻页码,弄清知识脉络;再看关键词,把握答题要点;最后看易错字,防止失误。在第一阶段复习时切忌出现:老师提问题,学生不看书回答。

3、做题时争取不看书。考试时间有限,平时翻书是为了考试时不翻书。分配好与政治学科的时间比例。

4、学案分别贴在对应的篇目上,不要弄掉,翻着方便。避免学生在笔记、学案、课本、参考书中无所适从。有书就有一切。

复习建议

不要你默,不要你背;

多多翻书,保管你会。

历史政治,分都珍贵;

时间有限,合理分配。

学案贴好,专题抄好;

遇到难题,方便你找。

书名人名,不要错抄;

牢记技巧,必定考好。

延伸阅读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2、三大人种的形成:

⑴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⑵三大人种形成时间: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

⑶人种差异形成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结果。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

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2)措施(内容):

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3)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启示:①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②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一定推动作用。

③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改革。

④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对强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5)西方文明发源地——古希腊(爱琴海文明)

3、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迦太基之间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2)在中国,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

(3)马可波罗回国后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4)《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三大主要文字

1、象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前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

⑵含义:用图形表示事物。

⑶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⑷影响: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主要影响。

2、楔形文字:⑴时间、地点: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最早创造并使用。

⑵地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⑶影响: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腓尼基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二、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创始人诞生地诞生时间经典有关节日有关建筑

佛教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佛经浴佛节

成道节

涅槃节

基督教耶酥巴勒斯坦公元1世纪圣经圣诞节

复活节

(公元纪年)巴黎

圣母院

伊斯

兰教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公元7世纪古兰经开斋节

宰牲节麦加大清真寺(第一大圣寺)

三、杰出的科学家

1、人物:阿基米德(古希腊)

2、主要贡献(或成就):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用来排水或灌溉。

四、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

⑴作者: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

⑵体裁:古希腊著名英雄史诗

⑶影响: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⑷地位:是古代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2、《天方夜谭》

⑴内容: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⑵地位:古代东方文学作品的代表。

四、著名建筑

1、麦加大清真寺::坐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穆斯林拜谒的地方。

2、巴黎圣母院:是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误认为是亚洲的印度。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1.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动力)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发生的英国)

5.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

6.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7.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进一步连成一体)

10.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11.影响: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⑴原因: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⑵事迹:在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斗争,壮烈牺牲。(领导者:封建王公)

⑶影响:表示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2、“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⑴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剥削。(根本原因)

②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③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⑵概况:1816~1826年,玻利瓦尔率军解放了西属拉美殖民地,葡属巴西也宣告独立。

⑶结果: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格局。

⑷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玻利瓦尔由北向南,圣马丁由南向北)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

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九年级(下册)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5.反犹狂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具体措施有:(1)犹太人被剥夺了德国公民身份。(2)不得经商,不得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3)不得参军。(4)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年。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3.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

2.前期重点:经济改革,没取得成效。

3.后期重点:政治改革。

4.影响: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1991年底)

1.原因:

(1)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极端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其它原因: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等。

2.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3.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原因:

(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具体表现:

(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

(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事件: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3)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4.影响:美苏争霸影响世界和平,也影响世界局势。

5.认识:美苏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时间内容影响

《凡尔赛和约》

1919.6.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四国条约》

1921-1922英法日美相约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属地的权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九国公约》

1922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

1938.9.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比较内容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第二次

(科技革命)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初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英国美、德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汽船(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飞艇、飞机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

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表格式导学案及练习题(人教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预习学案

设问导读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________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

2.人类在距今年形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3.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

和四个阶段。

4.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和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的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5.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

6.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人类先后经历了氏族和氏族两个阶段。

7.在氏族社会里,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地位。

8.在氏族社会里,男子在经济中占地位,婚姻关系相对,

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关键信息

1.非洲正在形成中的人

2.三四百万制造和使用工具

3.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4.黄种白种黑种自然地理环境

5.原始社会生产力社会部落

6.母系父系

7.母系群婚主导

8.父系主导稳定

研学设计

学习要点

一、人类的出现

1.人类的出现

(1)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2)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约三百万年前一具年轻女性遗骨化石,取名“露西”,归类为南方古猿。

(3)根据: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类的进化

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3.主要人种

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

妇女地位: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主要作用,是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财产分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父系氏族

男子地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活动,男子在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婚姻制度:婚姻关系相对稳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财产分配:父系氏族初期财产公有,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

3.氏族解体

(1)基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

(2)阶级产生:

最早的奴隶主:家族长和氏族首领;

最早的奴隶:战俘。

(3)阶级社会出现: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

学法点拨

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类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即陌生又古老的话题。自古以来,东西方都有人类起源的种种传说:西方有“上帝造人”说,埃及有“哈努姆造人”说,中国有“女娲抟土造人”说等。现在又有“外星人”说和“海洋生成”说等等。传说不可信,新的说法又证据不足,现在人类学家仍然相信科学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有的学者提出人类起源于亚洲,但从亚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时间看,都比非洲晚,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南方古猿(真理是发展的,随着新的考古发现,人类的起源可能有新的说法)。

 古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十九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第一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但没有作出系统的论证。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学者达尔文在揭示进化规律之后指出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但没有回答古猿怎样演变成人,以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等重大问题。1876年恩格斯指出古猿转变成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劳动和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近百年来的人类化石发现和研究证明了达尔文和恩格斯理论的正确性。

掌握三大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人。识记早期猿人的代表: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代表: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代表: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代表: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我们在此必须明确在各人种之间,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

知道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母系氏族阶段和父系氏族阶段。其次,要掌握在这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关情况。主要是氏族社会时期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以采集和家务劳动为主,妇女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在父系氏族社会里,生产活动以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为主,男子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和男子的不同地位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氏族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利用下表明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

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男女地位

母系氏族采集、渔猎为主,农、牧、手工业大分工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生产出现男子开始支配社会

在此要搞清国家与氏族主要区别: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探索研究

研究主题

一、探索题

1.下面是两种古人类头像复原图,读后请回答:

(1)写出两种古人类的名称。

(2)分别属于哪一进化阶段?中国发现哪些古人类与此相当?

(3)说说他们的生活状况。

2.通过上网或查找图书资料,完成下列人类进化表:

进化阶段进化时间进化特点

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3.做游戏:找一枚硬币,约几个同伴玩一玩。请轮流抛硬币,当图案在上面时你只能走一格,数字在上面时你可以进两格。比比看谁先走过这漫长的进化之路。

二、学科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种又称种族,是有着共同的起源,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头部、五官、发色发型、肤色、眼色眼型、身高及其比例等。根据这些特征,一般把人类分为三个基本人种,他们是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欧罗巴人种,或者称作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另外,还有棕色人种和混血人种等。

(1)说说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及其体质特征。

(2)列举三大人种的知名人物。

(3)如果黑种人想让自己的后代变成白种人,能实现吗?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时1主备人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法阅读指导法、对比法、识图学习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法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




计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
二、北京人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思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生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为学生充分体会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感性材料。
另一方面,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发展的探讨上,通过学生的合理想象,理解了原始人类的基本特点。对早期的原始人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看书快速找出元谋人的得名、距今年代。对于元
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料呢?
2.北京人生活在哪里?距今多久?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哪些丰富的资料呢?
3.北京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仔细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说出北京人长得跟现代人有啥不一样?
4.在你看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哪一个更接近于现代人呢?结合《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谈一谈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了那些进步?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2.质疑、释疑:

(五)探究新课:
引导学生看图:
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提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
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学生回忆

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
2、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3、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4、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5、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
6、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7、“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
8、情景设置:请你当一回北京人的首领,①给你的成员具体的劳动分工
②在食物非常充足的特殊情况下分配食物
③但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是不够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猎的人一无所获,只有采集的人带回为数很少的野果,请你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食物
学生活动:
小结
名称时间相貌用火工具社会生活
北京人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属旧石器时代群居的生活
山顶洞人18000年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
已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氏族公社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
引导学生探索、交流

教师引导进行比较,增强知识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