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上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5

九年级上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上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上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学案

前置性学习

1.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________和_______的发明和使用,________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___________,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____________”。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3.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________最为著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在________年研制成功耐用__________,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__________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此为动力,他在_________年试制___________成功。

5.20世纪初,人类制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__________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_______,并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和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设计问题为主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自觉指导

出示课题,揭示目标。(投影展示)

自主学习

15分钟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电气时代”:19世纪年代,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取代,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

2、起始国: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和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

3、“电气时代”的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二、“电气时代”的成就:

1、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注册发明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

2、交通工具领域:

①动力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内燃机

②汽车: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③飞艇:20世纪初,制造出飞艇

④飞机:1903年,美国的试制飞机成功

三、“电气时代”的结果: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人类历史进入“”

四、“电气时代”的影响:

改善了生成和生活条件,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合作探究

10分钟

1、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写出一例对资本主义产生就有重大意义的重大事件名称。

⑵各举一例使欧美等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革命或改革名称。

⑶各举一例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发明成果及发明家。

⑷从上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历史九上第七八单元

(注图三:2001年7月在德国波恩大会新闻中心附近摆放了一个3.5吨的地球冰雕。这个冰雕将逐渐融化,它象征着在变暖的全球气候。)

⑴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⑵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他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现象有什么联系?为此,我们生活中应养成什么良好的习惯?

当堂训练

15分钟

3、2005年,山东省首架飞机在滨州成功下线,这让我们想起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

A、德国的卡尔本茨B、美国的莱特兄弟

C、美国的亨利福特D、英国的史蒂芬孙

4、下列当今生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无关的是()

A、打电话拜年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D、乘飞机旅游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

A、煤炭和石油B、石油和电力

C、电力和核能D、核能和太阳能

6、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水力——电力——蒸汽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D、电力——水力——蒸汽

7、根据下面提示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⑴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

⑵电力取代蒸汽后人类进入——

⑶让人类告别了煤油灯和蜡烛的时代——

⑷人类实现了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的梦想——

7、两次工业革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这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慨和认识?从发明家的发明经历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相关阅读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法拉弟。

教师:谁研制出发电机?

学生:西门子。

教师: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学生:19世纪70年代

教师: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学生: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教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教师: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学生:美国、德国。

教师: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教师: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

学生: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

教师: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教师: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热衷于发明创造,自愿献身于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地勤奋试验,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终于获得成功。他们这些崇高品格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师: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学生:使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内燃机”。

教师:第一辆汽车在什么时候、由谁试制成功?

学生:1885年,本茨。

教师:与人力车、牛车、马车等旧的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它的动力是新型的,既稳定又强大,行驶速度快,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教师:汽车的大量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

学生: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

教师:根据127页“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教师:最早使用机器发动的空中交通工具是什么?谁发明的?

学生:飞艇,齐柏林

教师:飞机在什么时候、由谁发明制成?

学生:1903年,莱特兄弟。

教师讲述: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000万吨。

1903年12月17日,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驾驶“飞行者一号”飞机进行试飞。飞机在空中飞行12秒,飞行距离为36.5米,此举成为人类第一次可操纵的动力飞机的持续飞行。站在飞机旁的是他的哥哥威尔伯莱特

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姜亚平,任教于xx英杰学校,来自美丽的水电城市宜昌,宜昌被称为世界电都。这里建有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与电有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当堂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

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读:课标为教学的“保底”要求,根据学情,可以适当超越。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具体表述为以下三性。

(1)层次性:“列举”、“了解”、“知道”等描述内容为“识记”层次;“讲述”、“认识”等描述内容为“理解”层次。尽管课标没有“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根据学情,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了“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运用”层次的要求。

(2)过程性:要通过导学案、材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层次的学习内容。

(3)启迪性: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有以下收获: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归纳新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第20课。本单元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是演变的最基本动力,它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知识面相对更广,学习能力更强。

而我校是xx市宜昌市一所民办学校,学生都是经过了选拔后进入我校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我校办校以来的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国际意识”和“爱国意识”等。聘请外教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课,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均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学生学习思维比较灵活、开放,实践操作能力强,勇于自我表现,敢于质疑,喜欢探究。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标要求及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情,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谜语法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思索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专题栏目探究:我校学生爱思考,爱质疑。因此我准备设置“问题生成”“历史擂台”“感恩历史”等栏目,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表格比较分析:列表比较能帮助学生直观分析问题。

此外,我还将运用“问题教学法”、“谈话法”、“讲故事法”与学生交流。

学法:我给学生预设了一下几个方法。

“导学案”自主学习:无论何种学习形式都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以导学案为引导,可以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我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成六组,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内合作学与组间竞争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助,共同提高。

“无线上网”学习:我给六个小组准备有六台笔记本,充分利用我校无线上网优势,引导学生课中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辅助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化解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谜语竞猜,导入新课(1分钟)

过程:上新课前,我先和学生互动猜谜语游戏:“猜猜看:①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谜底是电灯);②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谜底是电话)”

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趁势提问:“这两则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主题──“电”,由此导入新课。

本环节意图:电灯、电话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我选择这两条简单易猜的谜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导学引路,自主预习(7分钟)

过程:导入新课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维目标,依据导学案展开学习,了解三维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导学案“学前预习”的内容。预习完然后,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分别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注意修正答案,展示后,留足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识记巩固。

本环节意图:1.了解三维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预习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2.要求完成“学前预习”的内容,可帮助学生掌握本课要识记的主干知识。“学前预习”就是学生初步掌握主干知识的过程。3.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浸润艺术,预习给学生留足时间空间,静静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自学质疑,问题生成(2分钟)

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间合作解决了,如果通过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各小组组长就会把问题汇总到我课前准备的“问题生成”栏目(幻灯片)上,进行全班讨论。本节课学生可能汇总到“问题生成”栏目的有:①电力为什么能被广泛运用?它有什么优点?②爱迪生和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发明电灯和飞机?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我在这里设置“问题生成”栏目,是想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平台,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15分钟)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意图:学生在收集故事材料时就可详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通过讲故事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听故事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的了解,学生们能深刻体会科学家具备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历史擂台赛。在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个内容的特点,我以汽车的发明为例,为学生设计了正反两个问题“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利”;让学生在擂台赛中激烈辩论新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深入思考,全面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我们人类头脑去理性驾驭。

意图:汽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利与弊已有一定的认识;辩论又可推动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辩证分析问题;小组内的合作,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耀。

环节五:比较总结,突破难点(10分钟)

过程:本课内容探究完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合作本课的最后一个探究任务,也就是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我用列表的方法先让学生填写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动力、标志、重要发明及发明家、共同影响等内容:

兴起时间

动力

标志

重要发明及发明家

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逐一分析表格的内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都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并最终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感恩历史”的内容“一位学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今社会仍然享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通过表格的分析和联系现实的“感恩”,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前面的学习过程比较紧凑、热烈,在最后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再次静下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设计此表格既能起到小结的作用,又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比较相同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环节六:当堂演练,检测效果(5分钟)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当堂评价

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从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实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在上课前画在黑板上,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表的得分,让各组学生直观了解本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在竞争中学习,并按最后的总分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小组给予鼓励。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及飞机的发明和使用。(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

方法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

态度

(1)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2)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教师用简图、漫画的形式形象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继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重大飞跃。(2)在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让学生指出身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为展开教学积累感性认识。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教师讲授当时社会蒸汽动力的不足,以及人类对新动力的渴望,让学生了解对新动力的强烈需求孕育着新的发明,新希望的脚步正在走来。2教师简洁、生动、形象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3发明大王“爱迪生”: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4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体会电力给人类带来的影响5教师提问:“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开放性话题,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使本节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图《早期的电话.》讲授“早期的电话”,注意指出其既属于电力应用,又属于新信息工具,让学生简单了解就行,不必过多介绍。二、汽车和飞机的问世:1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提问: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有哪些优越性?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归纳:a汽车有新型的动力。b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学生阅读、举例。听讲。自由讨论,学生代表发言。讲爱迪生的故事及感想。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学生举例。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激趣、积累感性认识。感受人类发展的内驱力。加深学生对电力的理解,为后面知识的提升做准备。培养科学精神。结合生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培养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师生归纳: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略)3在上节基础上,请一个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各代表一方的观点。4飞机的发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的内容,观察“飞艇”,“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制方面的成就。5让学生思考:“飞机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师生共同归纳:(略)。三、课堂小结:指导学生从开始、表现及影响三个方面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作业布置:

参照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同上。分组辩论。阅读、观察。口头总结。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概括能力。培养辨证看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阅读、观察能力及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电力的广泛应用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年代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改善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影响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表现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极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