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大河对于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的意义,大河文明相对应在政治上多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难点:对于种姓制度的认识;佛教产生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让学生找到印度的位置。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灿烂的古代文化,只是后来印度的文明没有传递下来,那么古代印度曾经有过哪些辉煌呢?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要比现在的印度大。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2、早期印度文明的代表: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有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PPT出示印度早期文明代表的遗址:

3、时间:公元前23---公元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衰落。

4、强盛时期:公元前1500左右年,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图为雅利安人入侵路线。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前324---187)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区担任总督,在父亲病重时回到首都华氏城。孔雀王朝初期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湾,德干高原以及远达阿拉伯海的广大领域。在阿育王统治时期,最鼎盛时除印度半岛南端以外,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迈索尔,东起阿萨姆西界,西至兴都库什山,都并入了孔雀帝国版图。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氏城

华氏城不仅是当时的最繁华的城市,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延续到今天?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实质:是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2.佛教的教义

①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

②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将他的命令和法规刻在上面

(3)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四)、课堂练习:

1、章华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太师渊,寺内供奉有缅甸国王敬赠的两尊玉佛.章华寺主要反映的是( D )

A.基督教文化B.道教文化C.伊斯兰教文化D.佛教文化

2、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

ABCD

3、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并表现出独有的历史特征。如图图示所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B.民主制度C.种姓制度D.封建等级制度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 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开元通宝和同开珎
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武士道精神: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实质: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课堂小结:
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象唐朝学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日本这么民族善于学习,我们应当学习。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实质是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二战时期成为日军的精神支柱。
(四)、课堂练习: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天皇B.国王C.大王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B.唐朝C.法兰克王国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C.分封贵族为诸侯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B.幕府统治建立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五)、板书设计
第12课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日本的统一
二、大化改新
1、背景、时间、人物
2、内容:
3、意义: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形成原因
2、幕府统治的建立
3、武士道
(六)、教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思考: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国家的建立

3、强盛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2、实质

3、地位

(六)、教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案


第8课西欧庄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世纪的概念;庄园;庄园土地分类;庄园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庄园形成;领主和佃户的关系;
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
“中世纪”,指西欧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庄园里。
2、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权力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佃户: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2)在庄园里土地分类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佃户每周要在领主土地上劳动3天,剩下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二 、庄园法庭
1、成员:领主或他的管家
2、处罚哪些行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3、处罚方式: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
4、法律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5、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规则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庄园法庭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6、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一般是每隔一段时期为了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有时候在领主宅地的厅堂,有时候在教堂,有时候在庄园的大树下。
(三)、本课小结:
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这一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时间大约在()
A.9世纪B.10世纪C.8世纪D.11世纪
2、西欧庄园的佃户主要包括()
A.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B.无地的农民C.缺少自由的农奴D.流浪过来的人
3、下列关于西欧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佃户每周一般要为领主劳动3天
B.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
C.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D.佃户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为领主服务
4、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有()
①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②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③惩罚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是罚金
④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对佃户而言,没任何好处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五)、板书设计:
第9课西欧庄园
一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
2、庄园里成员
3、庄园里土地分类
4、领主与佃户之间
二 、庄园法庭
1、成员组成
2、处罚哪些行为
3、处罚方式
4、处罚依据
5、庄园法庭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