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找规律—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20

苏教版《找规律—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找规律—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在一起合过影吗?

2.谈话:小军、小明和小红三个人是非常要好的学习小伙伴,天天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可是不巧,本学期小明由于父母工作调动要转学到其他城市的学校去了。临别的时候,三个小伙伴决定合影留念,你愿意充当一下摄影师来帮他们排一排队形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如果要求三个小伙伴排成一排拍照,你准备怎样帮他们排队形呢?

学生板演,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进行排队形,利用白板的照相机功能进行拍照片)

(2)提问:有没有遗漏?有没有重复?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三个人排成一排拍照,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调整照片位置:

左:小军 小明小红 中:小明 小军 小红 右:小红 小军 小明

小军 小红 小明 小明 小红 小军 小红 小明 小军

(3)提问:如果用A、B、C分别代表三个小伙伴,排成一排拍照,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全班汇总交流:(利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进行排列)

第一个排A的时候:A B C A C B第一个排B的时候:B A C B C A第一个排C的时候:C A BC B A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用2、5、8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练习,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笔工具板书)

258 528 825

285 582 852

追问:任意三个数字都能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吗?那任意三个不同的数字就能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吗?

(2)用0、5、8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练习,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笔工具进行板书)

508 805

580 850

追问:为什么只能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了呢?那怎样的三个数字能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呢?

3.教学想一想

(1)提问:如果要求三个小伙伴中每次选两个人排成一排拍照,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WWw.JAB88.Com

学生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进行选择人、排队形)

追问:你是怎样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的呢?

选A和B的时候:A B B A选A和C的时候:A C C A选B和C的时候:B CC B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练习,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笔工具进行连线)

红队黄队黄队蓝队 蓝队绿队

红队蓝队 黄队绿队

红队绿队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三个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

学生练习,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笔工具进行连线)

一号二号 一号三号 二号三号

(2)三个人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

学生练习,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进行排列)

一号二号 一号三号 二号三号

二号一号 三号一号 三号二号

追问:同样是三个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3次,而互相寄节日贺卡却一共要寄6张,这是为什么呢?

追问:你认为,通电话时的两个人关系类似于哪道题中的关系,寄贺卡时的两个人关系又类似于哪道题中的关系呢?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谈话:除了好朋友,小明还想邀请班主任老师和他们一起拍照。如果要求师生四个人也排成一排拍照,你又能排出多少种不同的队形呢?

学生小组活动,组织交流:(利用白板的拖动副本功能进行排列)

第一个排A,第二个排B的时候:A B C D与A B D C

第一个排A,第二个排C的时候:A C B D与A C D B

第一个排A,第二个排D的时候:A D B C与A D B C

因此,第一个排A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

同理,第一个排B也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第一个排C也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第一个排D也一共有6种不同的排法。

因此,师生四个人排成一排拍照,一共有24种不同的排法。

精选阅读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9页-60页例1、“试一试”及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

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

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课研究的简单周期现象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四个“让”:一、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学习;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学习;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四、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最终,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的价值所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下,教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配合课件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内在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图:

列举:

计算:15÷2=7(组)……1(盆)

18÷3=6(组)

“找规律”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找规律”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石蕊

授课教师:太原市师范二附小石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5)及课后“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太原市师范二附小

探索规律


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色主要有两个

1、做中学,错中悟。以往教师是在讲解一个简单图形,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数复杂图形,这样做一定会缩短学习历程,提高正确率,但忽视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基于前测数据,进行设计,提倡做中学,错中悟,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积累活动经验累。

2、辨中通,抓本质。以往教学只是单一的讲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在方法上重视有序思考,但忽视三者间的联系,知识显得零散。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讨论、分辨中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整,抓住数学本质,实现对本源的回归。

二、本节课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抓住数学本质,体会和运用思想与方法,本节课我在教学的时,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了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的规律,并且在数的过程中注重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白板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将算式与图形一一对应从无序到有序,是一种思维的渐进过程。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关于如何数角、数三角形、数线段,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但不知所以然,本节课围绕你是怎样数的?通过记录数角的过程为探索规律奠定了基础,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算式的意义,知其缘由。通过课件展示很容易沟通了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以及长方形等图形的联系,抓住了其本质都是数线段,这样一来让学生的认识又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抓住了数学本质。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值得借鉴,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2、本节课中在研究了三幅图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此时学生能找到规律,但语言表达上还缺乏简练和有条理性,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除了课上多让学生表达之外还学要平时备课多下功夫,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是要进一步思考的。

《找规律》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数)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规律(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此外,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执教: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李琦

找规律(图形)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找规律(图形)”,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年了,喜欢过年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像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话语,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红绿红绿红绿

学生独立表演。

红蓝黄红蓝黄红蓝黄

红黄红黄黄红黄黄黄红黄黄黄黄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生活中的规律。

a.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b.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教材在这部分的设计注意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上课开始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谈话,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接着利用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在观察哪种布置漂亮时,学生发现小青蛙呱呱的布置中小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由此引出规律,同时还出现了课前收集的四幅生活中的规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难度并不大,学生易于掌握,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自己去找出图中排列有规律的学生。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在这一环节我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有规律的排列后,我都有意识地运用电教手段在每组之间画上一条虚线,并使每组的两个都逐次闪动,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并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即一定要看清哪些东西是重复出现的。

再次我注意了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正因如此,我设计安排了几次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合作。

3.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在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闯三关夺大礼包的游戏情境,每过一关送给学生一个可爱的卡通娃娃。以这一情境为主我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是涂一涂,共四组,是要补充中间的图形,更需要对每一组规律有完整的认识,全面的考虑,并且采用由四人小组长给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的形式,既提高了找规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精神。

第二关是演一演。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加入了看规律编动作、编声音的内容,有个人表演,同桌合作表演,这样将教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应用意识溶为一体,从而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关是找一找以及帮帮忙。首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以此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通过帮老豆博士设计窗帘花边的情境,设计了一个创造规律、发散思维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运用今天的知识创造规律,既巩固了今天的新知,又使新知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

执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石蕊

《找规律》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下面老师先做一次。

口念:(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把动作重复3次。

谁来接?他接的对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接一次好吗?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把“击掌拍肩拍肩”作为一组动作,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生答)

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小朋友都是胡乱排列的吗?(生答)

它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的。你能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

(1)课件逐步出示主题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黄红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a.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上圆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b.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生答)

都猜是红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红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答)

c、小花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d、灯笼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e、那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答)

(小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教学与以上思路基本相同,学生可同桌小声地交流。)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学生排列的规律,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85页的“做一做”。(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四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

展示作品,成果分享。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敢接受挑战吗?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第四册 找规律 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四册 找规律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鱼洞四小张莉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11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猜测、实践、验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的规律。
2、在猜测、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各种活动中让生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正方形无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能找出藏在图形中的规律。那么你能自己创造其他有趣的规律吗?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同学们自己创造的规律。
2、猜测。
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正方形,小朋友们在课桌上也摆出一个正方形。我们猜一猜,接着最有可能摆几个?
学生观察、思考。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展示有代表性的猜测结果。
生1:我摆了2个。因为1+1=2.□□□
生2:我摆了3个。因为比1多2是3.□□□□
生3:我摆了5个。因为1扩大5倍是5.□□□□□□
生4:我摆了10个。因为1扩大10倍是10.□□□□□□□□□□□
、、、、、、、、、、、、
师:没想到你们的思维这么开阔,这些想法太好了,都很有道理!
2、我们选择其中一种继续预测,看看接下去又该怎样摆呢?
□□□
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反馈。展示有代表性的预测结果。
生1:□□□□□□□□□□、、、、、、
生2:□□□□□□□□□□□□、、、、、、
师:太难贴了,太多了又贴不下。我想换种方式展示。
几名学生:用数字来代替图形。
师:为什么要把图形转化为数字?
生:这样比较方便,看起来醒目一些。
师:我们接着来展示。
生3:1、2、1、3、1、4、、、、、、
生4:1、2、4、7、11、、、、、、
生5:1、2、4、8、16、、、、、、
、、、、、、、、、、、、
3、探究规律。
师:这些规律相同吗?请看屏幕。
1、2、3、4、5、6、()、()。
1、2、4、7、11、()、()。
师:这两个数列,哪点相同?
生:都是由少到多。都在增加。
师: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个数列相邻两数的差是相同的,都是1.第二个数列相邻两数的相差数又形成一条新的规律,依次多加1.
师:对!这个数列的规律和前面我们学过的规律都不相同,规律中还藏着规律,有2层规律呢!我们这节课重点就要掌握这种规律。
根据刚才所讲的规律,独立完成上面两题,指明核对。
三、巩固练习。
1、试试,接下去是几?
(1)、1、2、4、8、()、()。
(2)、2、3、5、8、12、17、()、()。
(3)、2、4、8、14、22、()、44、58、()、()。
学生自主练习,同桌交流(互相说规律),再全班反馈。反馈时,重点说说(2)、(3)的规律有何不同。
2、提高练习。
(1)、96、()、24、12、6、3.
(2)、1、4、9、()、()。
(3)、2、3、5、8、()、()。
(4)、1、1、2、3、5、8、()、()、21.
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3)有两种答案,(12、17)或(13、21)。
(4)介绍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动脑筋,思维也独具匠心。希望在学习中能不断去发现美、创造美。
3、你还能创造一些这样的图形和数字或文字吗?(可画、可写)小组互相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列的排列规律,小朋友们通过动手创造,动脑思考,发现了找规律的方法。真神奇!原来几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娃娃排列起来还有这么大的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吧!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总复习——找规律与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第15题、第126第14题及12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式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的复习,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能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熟练地分析统计图表,并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3、通过找规律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懂得大胆猜想,找出一般规律,并会进行验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从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的谈自己的看法。
教具学具:课件、小方格、表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找规律。
(一)、开展游戏,激发兴趣。做心灵感应的游戏:小朋友们,你做过心灵感应的游戏吗?来!伸出手臂,掌心和老师相对!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对方的心理,看谁明白老师接着要说什么!
1、小兔子很可!
2、小姑娘扎了两条!
3、每个少先队员脖子上都佩戴着一条鲜艳的!
4、1、2、39、10。
5、1、3、5、15、17、19。
6、2、4、620。
(二)开放游戏,探索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互相感应对方的心理!分小组和老师摆方片,看看老师和哪些组的同学心有灵犀一点通,摆出的方片数是相同的,就赢!
师生个摆出1个方片:□
教师设问:现在老师和大家都需要仔细思考思考,预测对方最有可能摆出几个方片,小组内讨论讨论再摆出来!老师选择几个小组预测的情况板书出来:(1)□□□(2)□□□□
(3)□□□□□□
□□□□□
展示在黑板上,请学生说理由。
继续游戏,老师提示后:□□□
□□
继续游戏。□□□
□□□
□□□
(三)二人小组每人按规律写出几个数或者图形,让同桌接着写或者画下去。(练习本)

二、复习统计
(一)、我们学过关于统计的哪些知识?
(二)、复习统计
1、出示课本的第127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问:图中统计的是什么?(5种动物的体重)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说一说,再派请代表发言。
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随便发表意见)
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思考提问题,然后告诉同桌的同伴,之后请同学在班上提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第122页的第15题。
(1)、课前让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记录好自己1分钟能跳绳多少下。进行对原始数据的收集。
(2)出示统计表。问:表中记载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3)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4)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站起来的方法,还可以跑到讲台前面来,全班一起统计。
(5)完成统计表。
(6)分析统计表。先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中得出结论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和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搭配)》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木偶娃娃吗?小明正在商店买木偶娃娃。

2.出示情境图:

谈话:在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3.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顶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谈话:你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

2.全班交流,凸显有序思考。

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因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也可以先选 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3.你还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示在自备本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凸显符号表示的优越性。

(实物投影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怎样连线的,体现有序思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用语言描述与现在用符号表示,哪个好?为什么?

5.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搭配方法种数的关系? 怎样用算式表示搭配方法的总数?(32=6)

6.小结:刚才我们把3个木偶与2顶帽子进行了搭配,怎样才能在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的思考)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观察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 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你怎样解决?(两种方法:9+6=15把上面两个问题结果相加;35=15)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第八单元找规律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八单元找规律”,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八单元找规律

课题一找规律(图形)

教学目标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带、课件、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学生很高兴跟着唱。)

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1: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好玩。

生2:想到过年的时候有礼物。

生3:想到过年的时候很幸福。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

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学生欢呼)。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生2:我通过观察知道男孩的后面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红、绿”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下一朵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

生:再下一朵是黄色的。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a.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

师: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指明学生上台展示、评议)

b.师: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学生涂色)

师: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一评,涂对了吗?

(学生评议、订正错误)

2.摆一摆、猜一猜。

a.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

b.猜一猜。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猜对的会赢得大奖!

生:(兴奋)愿意!

生1:他是按圆、三角、星星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他摆错了,前面是按红五星、黄五星这样的顺序摆,后面是按三角、圆、星星这样的规律摆,他摆的是两个规律。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按照他摆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如果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

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1.联系生活找规律。

师:指用两三种学具我们就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打扮教室好吗?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彩带、彩旗、小动物和美丽的小星星,四人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来打扮教室,再由小组长上来领取东西。要求用今天我们学的按规律来摆放这些东西,开始。

(四人小组先商量,再由组长上讲台领取东西,然后开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规律摆放东西,打扮教室。)

师:教室漂亮吗?(漂亮)好,那么大家互相参观一下,说说其他组的规律,或是提一些更好的建议。

(学生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找规律(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设计

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反思: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找规律(新课标二下)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新课标二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猜一猜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有数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

表格,学具,星星,动物图片,水果图片及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找规律”,现在,美术老师想给教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选出了四种瓷砖(黑板出示瓷砖图案)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表格,把这4种图案的瓷砖有规律地放人表格里,正好摆满表格。

2.师:大家都设计好了,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同学设计的图案。(课件出示4幅图,前3幅是简单的排列规律,最后一幅是教科书第115页的主题图中的墙面)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从这4幅图案中找到了什么规律?你们认为哪幅图案设计得最有创意?

生:第4幅图设计得最复杂。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幅图的规律。

二、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放大的主题图──墙面。

师:请看,图案的第一行瓷砖的顺序是1号、2号、3号、4号,第二行是2号、3号、4号、1号,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行的1号在第二行变成了最后一个,其他的顺序不变。

师:好,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行和第三行;第三行和第四行,它们之间又藏有什么小秘密,4人小组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1:每种瓷砖都有4个。

生2:每一行4种瓷砖都出现一次。

生3:每一行的第一个瓷砖到了第二行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生4:从左到右看和从上到下看都一样,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到了第二列就移动到最后一个。

2.看一看、找一找。

(课件出示表格)师:4人小组说说,最后两行的小动物按什么规律排队呢?(学生说,教师点击出示后两行的动物排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师:每一桌同学都有一袋图案或动物头像,请按照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在课桌上摆一摆,注意,要同桌合作,一人摆一行,开始。

师:摆好的同桌可以互相参观其他同桌的作品,说说有什么规律。

(学生互相说其他同桌是按什么规律来摆的。)

2.比较、发现规律。

(1)黑板同时出示教科书第116页的例1和“做一做”。

______

______

师:老师这里也有两组图形的排列,请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图形的排列规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4人小组说说,如果接着往下摆,该怎样摆?

(学生讨论)

师:谁上来摆一摆?

指名学生上黑板按规律贴图形。

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1.师: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现在,我们就来为美术室设计一组墙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都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人表格,最后,再把4张表格合起来,组成一个大表格,现在开始。

2.学生合作完成,展示作品,设计出的图案规律不定。

五、全课总结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

倘若教师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让学生机械地跟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走,那么学生就不能进入到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状态。所以,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请同学们为美术室的墙面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现在,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的想象,说不定你的作品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并获得大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升起来,个个动手在表格里摆图案,同时也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2.欣赏数学美。

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观。所以在导入主题图时,我并没有马上出示,而是在大屏幕上同时出示四幅设计图案,前三幅是按简单的规律排列图形,第四幅是课本主题图,让学生整体观察,自己评价,说说哪一幅图的设计最精细,最有创意,由学生选出课本主题图,课件再出示放大的主题图。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化难为易。

一年级的找规律,是对单列的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而二年级的找规律是对组合的方块图形的整体规律的认识,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给每种图案的瓷砖编上号码(1到4号),学生就能较快地发现数字之间位置的变化并能快而准地找出主题图中的图案排列规律。不但化难而易,突破了重难点,还为下一节课“由图形的排列规律过渡到数字的排列规律”做了铺垫。

4.观察对比。

在课本第116页中,例l和“做一做”是分开的,可是仔细观察对比后发现,例l的图形排列规律是前面的第1个图形移动到最后,依次循环;而“做一做”中的图形排列规律是最后的图形移动到最前面第l位,所以它们的规律正好相反。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例1和“做一做”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同桌交流,找出它们的图形排列规律。

5.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有位专家曾指出: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要有实效性,要有合作的必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合作是:同桌合作,用星星或动物头像在桌上按规律摆放,每人摆一行。看似简单,其实是精心设计。首先,这个同桌合作出现在观察主题图发现规律之后,学生对刚发现的规律还较生疏,让他们马上按这个规律摆东西有一定难度。其次,每人摆一行,不但体现了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评价,当有学生摆错时,另一个学生则提醒他,叫他改正,最后从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加深对新规律的认识。第二次合作是4人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4张表格,本组组员的图形相同。先4人小组讨论选出一种排列规律,然后本组的组员都按这个规律各自把图形贴入表格,最后,再把4张表格合起来,拼成一个大表格。这个活动难度大,要求高,在讨论的时候,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时候,自主探究、创新思维在这里得到体现和发挥;当4张表格合成一幅大表格时,学生充分尝试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苏教版《找规律—探索事物排列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