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排列规律

排列组合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排列规律。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排列规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排列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拼摆、交流、观察等探索稍复杂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图形排列中的简单规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课前准备:圆、正方形、正三角形图片各3张,每人“3×3格”的方格纸3张。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教师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期间最高兴的事情,然后启发学生交流庆祝春节中有规律的现象。

师:同学们,春节过得很高兴吧!谁愿意把你们最高兴的事情给大家说一说?

请几个人发言。

师:春节期间,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都增加了许多装饰,营造喜庆的氛围,哪个同学发现了有规律摆放的现象?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挂的彩条、商场楼顶的彩灯等。

二、自主探索

1.把图形有规律地摆一行。

(1)教师启发性谈

话,提出把○□△图片各3张有规律地排成一行的要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真细心,能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等图形来“创造”规律,有信心吗?

如果有个别学生说“没有”,老师可鼓励学生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图片各三张,把它们有规律地排成行。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摆的情况。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摆法,要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让学生说出摆图的规律,并启发学生说一说如果接着摆,下一组会是什么样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摆法呢?告诉大家你摆的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启发式对话。

生:我先摆3个○,又再摆3个□,再摆3个△。规律是3个○,3个□,3个△。

师:那接着往下摆,下一组该怎么摆?

生1:再摆3个○,3个□,3个△。

生2:我先摆1个○、1个□、一个△当作第一组,接着摆第二组,最后摆第三组。规律是:1个○、1个□、一个△依次重复出现。

生3:我先摆1个○、1个□、一个△,再摆2个○、2个□、2个△,规律是○□△各一个,○□△各2个。

师:接着下一组该怎样摆?

生:接着摆3个○、3个□、3个△……

学生可能有图形位置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充分交流。

如果第三个学生的摆法没有出现,教师可组织交流。

2.在九宫格里有规律地摆图形。

(1)出示3×3方格图。(以下简称九宫格)。提出“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的要求,让学生把○□△图片各3张摆在九宫格里。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有规律地摆成了一行,这里有一张方格纸,大家看一看,你发现方格有什么特点?

生1:每行有3个方格,每列也是3个方格。

生2:3×3一共9个方格。

师: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要把这三种图形有规律地摆进方格中,要使每行或每列的图形相同,怎么摆?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摆,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个别指导。

(2)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怎样摆的,规律是什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摆法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自己排列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排列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材上每行相同,每列相同的方法应该是最基本的。有的可能图形位置不同,第三种摆法,学生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不作介绍,如果出现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了解三个○可以看成一行,(斜行),其他不符合要求。

(3)提出“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摆放”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每行每列的图形都相同的规律摆的图形,如果要使每行和每列的图形各不相同,可以怎么摆?试一试。同桌可以合作进行。

给学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学生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说,教师摆。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结果的机会。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摆的给大家交流一下:你来说,老师来摆。

除教材上的三种摆法外,学生可能还有不同摆法。如

(5)探索、总结图形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了解方格中图形摆放的变化规律。

师:真不错,有这么多的排列方式,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么多的排列方式,有什么规律吗?先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多数学生可能会具体说出每种摆法的规律。

●如教材上的第一种摆法:

生1:第一行摆△○□,第二行把第一行摆的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他两个顺次后移就行,是△○;第三行把第二行末尾的○放在第一,剩下的顺次后移是□△。

生2:竖着看也能发现这样的规律。

第一列摆△□○,第二列把第一列中最后一个○放在第一,其他两个△和□顺次下摆……

●再如教材上第二种摆法。

生:第一行先摆○,再摆□和△,第二行把第一个○摆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第三行把□放到最后,△和○依次往前放……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怎样排列的,想一想空格里该放哪朵花。学生独立考虑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时的想法。

师:同学们刚才发现了我们在方格中摆出的图形的规律。现在请你看课本第3页的第一题,在方格中摆放三种不同的花,有一个方格还空着,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各种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想一想空格中应该放哪种花。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师:空格里该放哪种花?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判断方法,如:

●第一行是红的、黄的、粉的,第二行黄的排第一,接着是粉的、黄的;第三排是粉的排第一,按规律第二个应该是红的……

●第一、二行中都有这三种花,只是排列位置不一样,第三行中缺红的,所以空着的格应该放红的。

2.第2题,先通过对话介绍、了解扑克牌的四种花色,然后教师照教材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提出“猜一猜,扣着的花色是什么”和“你是怎样判断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扑克牌,谁知道扑克牌有几种花色?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扑克牌的四种花色。

师:我们来玩一个扑克牌游戏,看老师摆出扑克牌。

教师照书上的样子摆出扑克牌。

师:猜一猜扣着的扑克牌各是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判断的思考过程。如:

3.扩展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按规律摆扑克牌。并同桌进行猜扣着的牌的活动。

●根据第一行都是5,第二行都是4,第三行是3和第四行是2,判断出第三行扣着的都是3,第四行扣着的都是2。再根据第一行第二行四种花色的变化判断各是什么花色……

最后得出:第三行第一张是花3,第二张是黑3,第四张是红3;第四行,第一张红2,第二张是花2,第三张是黑2。

学生猜中后,教师翻开扑克牌。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扑克牌自己按规律摆出一组,互相进行猜扣着的牌是什么的游戏。

精选阅读

《简单的排列》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简单的排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对不同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的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过程方法:创设了芳芳“过圣诞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伴随芳芳去发现排列的问题,探索策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寻找最简单的组合数和排列数。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芳芳,今天她将为我们讲述她最快乐的一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她的快乐吧(课件演示)
12月25日是圣诞节,那一天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孩子们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芳芳也准备穿自己最漂亮的服装,她有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打扮的方法呢?
二、探究规律:
1、师:先来估计一下,有几种打扮的方法。让学生估计,猜测。
“看谁能打扮得又多又快”。你们估计的对吗?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学具倒在桌面上。师巡视。
生操作,试穿,讨论,交流,生汇报并上讲台演示。
师: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生:有顺序
师:先固定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再固定另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搭配,很有序,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可以先固定一条裤子,分别和两件上衣搭配,两条裤子,就有了4种方法。
师:说的真好!那么刚才在估计中有些同学比4种要少,说明有遗漏,有些同学估计的比4种要多,说明重复了,那么如何才能一个不漏地把所有的搭配都找全。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的找。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有序连线是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解决搭配问题的策略。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今天就和芳芳一起来研究关于排列的问题。(板书课题)
师:现在不用学具你能不能把上衣和裤子分别用字母,符号,文字,数字……的方法表示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师巡视,并讲评。
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好,看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理解更容易一些。
2、师:圣诞节的中午芳芳邀请了她最好的两个朋友到家里吃饭,为了合理搭配营养,又不浪费,芳芳看了看菜谱心中有了主意,你知道芳芳是如何合理配菜的吗?(课件出示)你们喜欢那种菜?
生说说自己所喜欢的菜,教师在此时渗透科学膳食教育。
师:那么荤素搭配,就科学合理了,你有多少中配菜的方案呢?
生说配菜方案,师强调按顺序搭配。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不简单。不但会配菜,还能科学、合理的搭配。
三、合作学习
师:芳芳的菜都做好了,可是迟迟不见朋友来,她心急了,于是她打电话催催,孩子们,芳芳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你能帮她解决吗?
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7……,后面的我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是由1、3组成的,猜猜,聪聪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生;69137136913731师板书。
师:看看正确的结果吧,你们猜对了吗?你们真棒,聪能帮芳芳解决(课件出示
师:聪联系到了,还有明明家,看看这个问题大家还能不能帮芳芳解决?有几种情况呢?(课件出示)
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好象是:69139……,后面的我也记不清了……(最后两个数字由1、2、3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猜猜,明明家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生:122113312332共六种可能。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那么怎样就可以很快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排列呢?
生:有序排列。
四、知识延伸,体验生活
师:通过大家的帮助,芳芳很快联系到了聪聪和明明,一会他们就来到了芳芳家,为了庆祝圣诞节,他们准备用三个红黄蓝彩球装扮圣诞树,可是圣诞树上只有两个挂彩球的位置,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挂法?(课件演示)
生说不同的挂法,教师课件演示。
师;用来装饰圣诞树的三个彩球一共花了5角,先看看,芳芳有哪些人民币?
生:一张五角的,两张两角的,五个一角的硬币
师:想一想最多有几种付钱的方案,怎么付?
生说各种方案,师用课件随机演示各种方案。
五、全课总结:
师:芳芳快乐的一天即将结束,你从中学会了些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
师指名叫两个对自己表现特别满意的孩子上台,击掌庆祝。
师:如果我们3个人,每两个人都必须击一次掌,一共要击几次掌?为什么是3次?
生:三次。
小组四人庆祝,想一想一共击几次掌。

排列组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P99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42”和“24”两个数。
提问:这两个数都有哪两个数字?(4和2)
提问:42怎样就变为24了?
提问:都数字“4”和“2”,为什么两个数不同呢?
教师说明:因为数字“4”和“2”排列的顺序不同,就组成了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新课。
1、学习例1。
(1)请学生拿出一个数字“1”和1个数字“2”。
提问:用“1”和“2”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独立去摆。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2)请学生拿出数字“1”、“2”、“3”,用这三个数字怎样两位数?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①小组合作摆,互相说说是怎样摆的。
②看谁摆的两位数多,谁的方法巧。
③向全班汇报你的巧方法。
教师小结摆的方法。
(3)学生用4、5、6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练一练,
2、握手问题。P99“做一做”N1
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1)看图猜一猜一共握几次?
(2)找你身边的同学,三个人互相握手试验看一共握几次?
(3)找一组同学上前汇报演示,讨论方法。
方法是: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共握3次。
教师说明:握手问题也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它的排列与顺序无关,因为谁和谁先握都可以。
(4)实践活动:每小组4人,每两人互相握手,2个人,3个人,4个人,一共握几次?试一试,看能否找出规律来?
小结:2个人互相握一次手,3个人互相握手时,第1个人和第2、3个人握手2次,第2个人就不必和第1个人握手,只需和第3个人握手,2+1=3,所以3个人握3次。4个人互相握手,第1个人握手3次,第2个人握手2次,第3个人握手1次,3+2+1=6,所以4个人握6次。握手问题只需列一个连加算式,第1个加数比人数少1,一个加数比一个加数少1,最后一个加数是1。
(5)试一试:5个班要进行篮球比赛,每2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你能用握手问题解决吗?
3、P99“做一做”N2。看书回答,有几种付钱方法?
(1)5角;
(2)1角、1角、1角、1角、1角;
(3)贰角、贰角、1角;
(4)贰角、1角、1角、1角。
三、练习。
1、P101N1和N2
2、用于、6、7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写下来。

简单推理
教学内容:P100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通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猜一猜,P100例2
提问:从一个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另一个同学拿的是什么书吗?为什么?
提问:从这个同学说:“我左手拿的不是红花”。这句话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这个同学左手、右手各拿什么花?
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2、教学例3
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信息?
提问: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提问:从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提问: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教师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3、练习P101N3、N4
提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到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说理表达的能力。
4、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1、3、5号,
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
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
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排列组合教案


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衣服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里做游戏,可是,我把游戏要用的材料都放在这个密码包里。你们想解开密码取出游戏材料吗?(想)我给大家提供解码的3个信息。
1.好,接下来老师提供解码的第一个信息: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学生在两位数里猜)(你们猜的对不对呢?请听第二个解码信息)
2.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二个信息:密码是由2和7组成的(学生说出27和72)。能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吗?
3.下面,提供解码的第三个信息:刚才说了密码可能是27也可能是72。其实这个密码和老师的年龄有关。哪个才是真正的密码是?(学生说出是27)到底是不是27呢?请看(教师出示密码)。真的是27,恭喜大家解码成功!
二、多种活动,体验新知
1、感知排列
师:请小朋友先到“数字宫”做个排数字游戏,好吗?这有两张数字卡片(1、2)(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你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用数字卡摆一摆)
生:我摆了两个不同的数字12和21。(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我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数字3,现在有三个数字1、2、3,让大家写两位数,你们不会了吧?(会)别吹牛!(真的会)好,下面大家分组合作,组长记录。看看你们能够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注意不要重复,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好,开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学生所写的个数可能不一样,有多有少,找几份重复的或个数少的展示。)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板书结果。)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呀?
2、探讨排列方法。
有的小组摆出4个不同的两位数,有的小组摆出6个不同的两位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保证既不重复,也不漏掉数呢?还请大家分组讨论。看一看哪组同学的方法最好!(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总结方法。)哪组同学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
方法1:我摆出12,然后再颠倒就是21,再摆23,颠倒后就是32,再摆13,颠倒后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
方法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12和13;我再把数字2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组成21和23;我再把数字3放在十位上,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上组成31和32,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3、老师和学生共同评议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摆一摆,学生试着总结。(如果学生说不出方法2,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
3、感知组合。
①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123
②提出问题:从大家刚才握手,老师想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想一想!
生1:6次!
生2:4次!
师:到底是几次呢?请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试一试,到底是几次?
③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哪组同学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④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⑤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下面大家看这是什么呀?(老师从密码包里拿出一个乒乓球)(乒乓球)这个是我昨天专门买来的。定价5角。当时我的口袋里有1张5角的、2张2角,还有5个1角的硬币。(师出示所述人民币)大家想一想我有多少种方法付给老板钱呢?(老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付钱的四种方法)
有了乒乓球,老师就可以教大家打乒乓球了。不过我要先考考大家。每两个人进行一场比赛,三个人要比几场?(指名答。)好的,大家真能干。下课老师就教你们的乒乓球好吗?(好)。
今天是几月几日?(12月1日)哦!快到元旦了。小明准备在数学广角举办的元旦晚会上露一手。来一个时装表演。他准备了4件衣服(教师贴出2件上衣和2件裤子),请你帮他设计一下,有几种穿法?谁来说一说?(指名答出四种穿法并演示)
大家感觉一下只有4种穿法,是不是有点少了呀?(是)小明也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又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条黑裤子(贴出)。大家再想一想现在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了呀?(6种)除了刚才的4种,还有哪2种,谁来说一说?(生答完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6种穿法)同学们真聪明。我在这里代表小明向大家说一声:谢谢了!(没关系)。对了。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看小明的精彩表演!好不好?(好)
四、游戏活动,拓展应用
1、老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①教师出示4个号球:老师这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②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可能中奖。再猜?你这个号码也可能中奖。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的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写得越多你中奖的可能就越大)
③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老师来当公证员行不行?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个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④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位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面小红旗。
⑤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2、老师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指名答,教师总结)
这种排法刚才有没有呀?我也糊涂了。怎样才能搞清楚呢?对了,我们也可以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方法来排一排。(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排一排)这样有顺序的排一下,我们都清楚了。看来我们以后,不管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什么事情,想什么问题都要有顺序的思考,这样才能考虑全面。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不管有多难,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一定能解决。对不对?(对)
五、全课总结,升华情感
在数学广角中还有许多地方等着大家去游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大家就玩到这里。今天你这节课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六、板书设计
排列组合
121232578
1221122331252728
213213525758
727578
828587

20以内数的排列


教学内容:

P41,20以内数的排列

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数的排序,并能在数射线上一一标出。

2、在20数列图学具或数射线上2个一数、5个一数。

3、会根据数列排列规律找相邻数、中间数。

4、培养学生思维有序性。

教学重点:

数列排序

教学难点:

找出数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找一找数和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1、这是5、3、1、2、4,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

2、那5后面又是几呢?谁能数出后面的5个数?

3、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秘密吗?(一个比一个大1)

4、对呀,老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又往后数了10个数。

1112○14○1617○○20猜一猜这里的小动物们表示几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交流机动)

请一组同学接力赛,开小火车数数。(从小到大数、从大到小数)

出示课题: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以内数的排列。(齐声读:20以内数的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摆一摆,将数名和数位配起来

1、议一议

⑴从8往后数,数到15,从13往前数,数到7,从6往后数数到20。

⑵从10往前数有哪些数,从10往后数又有哪些数呢?

⑶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6的后面是几?18的前面是几?11和13的中间是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⑷快问快答:第1个数是几?第5个数是几?16是第几个数?20是第几个数?

2、猜一猜

1○○○○6○○9○11○○○○1617○○○猜一猜小圆片下面是几?(○上面可以是各种图样,也可以说一说数字在哪一个图案下面。)一边猜,一边说说道理。

3、摆一摆

每个小朋友拿出数列板和双色片,在数列板上摆出7、9、12、14、17,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师小结

三、综合运用

1、练习猜数字

(1)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2)16的后面是几?

(3)18的前面是几?

(4)11和13的中间是几?

(5)比12大比18小的数。

(6)比20小比15大的数。

五、总结

通过找规律,我们发现数列的奥妙是无穷的。按照不同的规律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数列。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发现它的奥秘。在我们的生活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是有规律的出现的,正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20以内数的排序,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开始,我从5以内数的排序引入,学生能够很快从10以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在数的过程中,我又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数之间的排列规律,使学生感知从小到大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从大到小,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小1,建立数与数之间的位置的概念,进行20以内数的排序。

探索规律


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色主要有两个

1、做中学,错中悟。以往教师是在讲解一个简单图形,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再数复杂图形,这样做一定会缩短学习历程,提高正确率,但忽视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基于前测数据,进行设计,提倡做中学,错中悟,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积累活动经验累。

2、辨中通,抓本质。以往教学只是单一的讲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在方法上重视有序思考,但忽视三者间的联系,知识显得零散。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讨论、分辨中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整,抓住数学本质,实现对本源的回归。

二、本节课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抓住数学本质,体会和运用思想与方法,本节课我在教学的时,利用迁移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了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的规律,并且在数的过程中注重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白板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将算式与图形一一对应从无序到有序,是一种思维的渐进过程。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关于如何数角、数三角形、数线段,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但不知所以然,本节课围绕你是怎样数的?通过记录数角的过程为探索规律奠定了基础,并且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算式的意义,知其缘由。通过课件展示很容易沟通了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以及长方形等图形的联系,抓住了其本质都是数线段,这样一来让学生的认识又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抓住了数学本质。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值得借鉴,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2、本节课中在研究了三幅图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此时学生能找到规律,但语言表达上还缺乏简练和有条理性,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化。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除了课上多让学生表达之外还学要平时备课多下功夫,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是要进一步思考的。

数学四下:《简单排列》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数学四下:《简单排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第52、53页例题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掌握生活中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以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思考

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活动中掌握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看老师今天带什么来了?今天我们来拍照。

讨论:两个同学站一起拍照时有几种不同的站法?可以拍几张不同的照片?

二、新授:

(一)1、小组讨论:他们三人排成一排照相,可以照出 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2、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老师记录在黑板一侧)。

3、问你还有更好的方法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4、板书课题:简单排列。

(二):活动1:指名同学出来排列示范。先让泽华排在右边不动,共有几种排法?再让黄莹排在右边不动呢?再让宝珠呢?最后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活动2:给三人编上号码:A、B、C你能用这些编码来表他们的排列吗?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总结:按照一定的顺序有序排列可以让排列的结果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活动3: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个人排在一起照相,可以照出多少种不同的照片?

小组讨论再汇报结果。

老师小结学生的结论,并由多媒体演示结果。

如果用字母A、B、C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如果用数字1、2、3来排列出来,你可以吗?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第一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适当引导学生按照有规律排列的方法连线完成题目

老师评讲:有序排列的方法连线让比赛的场次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

2、课后练习第三题:(1)他们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话多少次?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两个人只需要通话一次就满足要求。

(2):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多少张?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话与寄贺卡的不同,两人互相寄贺卡,需要寄两张才满足要求。

多媒体展示寄贺卡的结果。

3、小组活动:用8、2、5三个数字纸片可以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能组出多少个?

4、人小组按照有序排列的方法用纸片排列出结果,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再汇报。

多媒体演示结果。

思考:用8、0、5三个数字又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得开心吗?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老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转身又写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接着写,黑板上出现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后面是

由学生说出规律。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

夹子比手帕多一个。

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木桩比篱笆多一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如果相同,两端的物体就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图形一个间隔,间隔数少一。

生:因为最后一个图形没有间隔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少了一。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老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2)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栽树问题

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如果在河的一边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比较。

(4)规律延伸。

请10位女同学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师:请男同学站在每两个女同学之间形成一一间隔排列。

有9位男同学站在列中。

师:有请两端的两位女同学慢慢把队伍拉成一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时没形成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因为原来两端的女同学之间又出现了一个间隔。

生:还得在这之间站进一个男同学。

生:男女生一样多了。

(5)对比练习:

如果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1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两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14棵,有的同学说15棵,还有的说1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b:发现规律

c:汇报小结,和刚才男女生站队一个道理。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一样多

(5)提高练习。

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多少分钟?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找规律(数)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规律(数)”,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9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卡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

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

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7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

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

[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7的(1)]

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

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7的(2)、(3)]

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

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

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

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

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

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

2.教学例8。

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电脑出示例8]。

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电脑出示每次增加的5和3,以及后面应填的数]

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

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

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深化

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2.出示第92页思考题。

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此外,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执教: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李琦

找规律(图形)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找规律(图形)”,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年了,喜欢过年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像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话语,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红绿红绿红绿

学生独立表演。

红蓝黄红蓝黄红蓝黄

红黄红黄黄红黄黄黄红黄黄黄黄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生活中的规律。

a.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b.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教材在这部分的设计注意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上课开始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谈话,目的在于创设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接着利用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一情境中。在观察哪种布置漂亮时,学生发现小青蛙呱呱的布置中小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由此引出规律,同时还出现了课前收集的四幅生活中的规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中的四组规律难度并不大,学生易于掌握,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自己去找出图中排列有规律的学生。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在这一环节我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孩子们发现每一组有规律的排列后,我都有意识地运用电教手段在每组之间画上一条虚线,并使每组的两个都逐次闪动,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规律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并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即一定要看清哪些东西是重复出现的。

再次我注意了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正因如此,我设计安排了几次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合作。

3.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在应用规律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闯三关夺大礼包的游戏情境,每过一关送给学生一个可爱的卡通娃娃。以这一情境为主我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是涂一涂,共四组,是要补充中间的图形,更需要对每一组规律有完整的认识,全面的考虑,并且采用由四人小组长给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的形式,既提高了找规律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精神。

第二关是演一演。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一层次的练习设计中,加入了看规律编动作、编声音的内容,有个人表演,同桌合作表演,这样将教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动感、乐感、合作意识、应用意识溶为一体,从而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关是找一找以及帮帮忙。首先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以此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通过帮老豆博士设计窗帘花边的情境,设计了一个创造规律、发散思维的练习,旨在让学生运用今天的知识创造规律,既巩固了今天的新知,又使新知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应用创新意识。

执教: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石蕊

《找规律》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下面老师先做一次。

口念:(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把动作重复3次。

谁来接?他接的对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接一次好吗?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把“击掌拍肩拍肩”作为一组动作,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生答)

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小朋友都是胡乱排列的吗?(生答)

它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的。你能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

(1)课件逐步出示主题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黄红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a.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上圆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b.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生答)

都猜是红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红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答)

c、小花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d、灯笼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e、那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答)

(小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教学与以上思路基本相同,学生可同桌小声地交流。)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学生排列的规律,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85页的“做一做”。(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四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

展示作品,成果分享。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敢接受挑战吗?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容量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推理,如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推导等。这节课安排生动有趣额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例1给出了一副学生用数学卡片摆两位数的情境图,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用2个卡片摆,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3个卡片摆;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部分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等。
【课前预习】
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
一、以游戏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数学广角做游戏。在门口设置了鎖,鎖上有密码。这个密码盒的密码是由数字1、2组成的一个两位数,想不想进去呢?
师:谁来告诉老师密码,帮老师打开这个密码盒?(生尝试说出组成的数)
生:12、21
师:打开密码盒
师:打开了密码锁,进入数学广角乐园。一关一关的进行闯关活动。第一关:1、2、3能摆出哪些两位数?第二关:如果3人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游戏闯关活动对比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设计意图:以相同数量进行对比,为什么数字要比握手多一半呢?引发学生知识冲突从而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数字宫
师:第三关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从0、4、6中选择两个数字排成两位数,有几种排法?
总结:为什么和上面发现的结果不一样呢?问题出在谁的身上呢?(0)
为什么?(0不能做一个数的第一位)
2、选择线路
师:同学们,米老鼠带我们欣赏完数学广角,准备回家了,有几条路供它选择?课件演示:
问题:数学城堡到家里,到底有几种走法呢?
(1)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演示课件。
(3)板书:A——CA——DA——EB——CB——DB——E
(设计意图:题目层次性强,与生活联系密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做到了以下几个亮点突破: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课节始终用创设的游戏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我设计了:门上的锁密码是多少?本节课通过闯关游戏创设“数字排列”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握手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课堂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则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解决重难点时,我选择了学生六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9页-60页例1、“试一试”及练习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

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

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课研究的简单周期现象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四个“让”:一、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学习;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学习;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四、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最终,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的价值所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下,教师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配合课件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内在规律。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画图:

列举:

计算:15÷2=7(组)……1(盆)

18÷3=6(组)

《排列规律》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排列组合高中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