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9月10日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辩证地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俄国改革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通过学生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学生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重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陌生,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

师: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今天就一起学习一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生:学生认真听讲、思考。

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本课的学习兴趣。

一、彼得一世改革

多媒体展示材料。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2.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师讲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领导、目的、内容和意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拒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

材料二: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问题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过渡:面对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二、废除农奴制

多媒体展示亚历山大图片和他的观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

问题: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指的又是什么?

师阐释改革的性质、目的、时间和内容。

多媒休出示“改革的内容和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生活现状”的图片和材料: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问题: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说明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

师说明改革的目的、局限性和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材料教学,避免了单纯的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中现成的结论。从教室提供的史料中得到结论。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的匮乏B.人口的众多

C.农奴制的阻碍D.教育的落后

2.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B.查理二世

C.亚历山大二世D.拿破仑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农奴制的强化

D.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解放农奴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加强沙皇专制

5.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7.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9.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A.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B.没有任何成效

C.废除了农奴制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2、时间

3、领导

4、目的

5、内容

6、意义

二、废除农奴制

1、原因

2、开始

3、内容

4、意义

教学反思

扩展阅读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设计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
图一 彼得一世倡图二 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
材料展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提示:农民解放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课堂总结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改革对俄国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俄国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课题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重点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霸权主义的正确认识。

难点: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突破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分析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从而理解世界政

治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补充世界大量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力量的重要地位,从而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经济力量的多元化。展示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发动战争及其践踏人权、破坏环境等史料和图片,以这种鲜明的对比来提示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好奇心强,个性普遍突出,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多太空,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依托大量文字史料、图片、国表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掰手腕的漫画,1991年,俄美领导人亲密接触的照片。教师指出,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呢?

生:学生认真观看。

利用俄美领导人对峙的照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的内容。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教师解释:世界格局的含义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问题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多媒体展示材料及图片

问题二1、世界的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一超多强”,这其中的“一超”指的是什么?“多强”又指的是什么?

(“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这个五角星现在看来,的确有一个“角”的力量太大,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

(学生思考回答: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

多媒体出示“一超多强”的相关材料及图片,使学生对“一超多强”的实力有进一步的认识

问题三:但是随着各国力量的发展,这种局面一定会被打破,多极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成为决定性因素)

过渡:冷战结束了,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是否变得和平安定了呢?

地区冲突的表现: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

恐怖主义:2001年911恐怖袭击。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盟的发展,有力的冲击了美国的地位

2、日本的崛起

3、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4、俄罗斯的发展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2、中国的发展主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家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表格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较为轻松地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了解材料、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探究、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成因,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当时的局面有重要作用。

提供大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事实,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丑恶嘴脸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选择题:

1.当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当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当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而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B.两极格局

C.单极世界的发展趋势

D.多极化趋势

2.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3.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B.两级格局趋于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D.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说,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今天看来,“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学者对“这些军事联盟”的评价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改变了对超级大国的认识

B.“冷战”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

C.欧盟形成,欧洲实现一体化

D.“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教育青少年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美国轰炸南联盟

3、美军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欧盟

2、日本

3、中国

4、俄罗斯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

2、中国的主张:

教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10月15日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需要学生了解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取得的贡献,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的革命。列夫·高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应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辅以文字、图片资料。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可在教学中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视频贝多芬的艺术成就简介

问题:你能说出贝多芬的哪些作品呢?

材料: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们们屈服。

问题:当时贝多芬遇到了怎样的厄运?

他是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播放《英雄交响曲》

问题: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为什么?

生:学生认真听讲。

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填表

类别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成就

二、科学家

师讲解牛顿的事迹、牛顿的三大成就。

讲解达尔文的事迹及主要贡献。

三、文学巨匠

师讲解巴尔扎克事迹和主要成就。

设问:为什么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教师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渗透情感教育。

师分析其历史价值和地位。

四、音乐美术大师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事迹材料。

师讲解贝多芬的事迹,及艺术成就。渗透贝多芬的顽强精神,耳聋之后坚持音乐创作。

请学生欣赏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多媒体出示梵高的事迹材料。

师讲解梵高的事迹和主要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表格和材料,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A.果戈里B.普希金C.屠格涅夫D.列夫托尔斯泰

2.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它的作品()

A.揭露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丑恶现象

B.渗透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C.反映了19世纪后期俄国的主要社会现象

D.吹响了俄国革命的号角

3.下列作品属列夫托尔斯泰的是

①《战争与和平》②《巴黎圣母院》③《安娜卡列尼娜》④《复活》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世界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

A.米勒B.列宾

C.梵高D.莫奈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谁的名言?()

A.梵高B.贝多芬C.托尔斯泰D.施特劳斯

6.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A.《英雄交响曲》B.《命运交响曲》

C.《月光曲》D.《合唱交响曲》

7.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贝多芬——德国B.列夫托尔斯泰——英国

C.梵高——荷兰D.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8.下列作品不属于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是()

A.《战争与和平》B.《巴黎圣母院》

C.《安娜卡列尼娜》D.《复活》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请回答:

(1)贝多芬是哪里人?他有哪些著名的音乐作品?

(2)他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类别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成就

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