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题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轰炸南联盟,占领伊拉克。

2.过程与方法

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重点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对霸权主义的正确认识。

难点: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突破方法:利用多种形式的史料,分析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从而理解世界政

治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补充世界大量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力量的重要地位,从而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于经济力量的多元化。展示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发动战争及其践踏人权、破坏环境等史料和图片,以这种鲜明的对比来提示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好奇心强,个性普遍突出,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多太空,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依托大量文字史料、图片、国表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掰手腕的漫画,1991年,俄美领导人亲密接触的照片。教师指出,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格局呢?

生:学生认真观看。

利用俄美领导人对峙的照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的内容。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教师解释:世界格局的含义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引导学生回顾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问题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新变化?(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多媒体展示材料及图片

问题二1、世界的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一超多强”,这其中的“一超”指的是什么?“多强”又指的是什么?

(“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当今的世界格局可以类比成一个五角形,不过其中的一角要胜于其他角,因为美国无论从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讲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这个五角星现在看来,的确有一个“角”的力量太大,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

(学生思考回答: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

多媒体出示“一超多强”的相关材料及图片,使学生对“一超多强”的实力有进一步的认识

问题三:但是随着各国力量的发展,这种局面一定会被打破,多极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由于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的成为决定性因素)

过渡:冷战结束了,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是否变得和平安定了呢?

地区冲突的表现: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

恐怖主义:2001年911恐怖袭击。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盟的发展,有力的冲击了美国的地位

2、日本的崛起

3、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

4、俄罗斯的发展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2、中国的发展主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家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表格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材料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较为轻松地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了解材料、总结概括的能力。

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活动探究、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成因,让学生更深刻了解当时的局面有重要作用。

提供大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事实,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加深学生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丑恶嘴脸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选择题:

1.当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当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当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而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B.两极格局

C.单极世界的发展趋势

D.多极化趋势

2.1999年,在俄罗斯等国的斡旋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这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恐怖主义日趋泛滥B.全球一体化持续加强

C.单极世界逐渐形成D.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3.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B.两级格局趋于瓦解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D.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说,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今天看来,“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学者对“这些军事联盟”的评价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改变了对超级大国的认识

B.“冷战”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

C.欧盟形成,欧洲实现一体化

D.“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教育青少年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美国轰炸南联盟

3、美军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欧盟

2、日本

3、中国

4、俄罗斯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不结盟运动

2、中国的主张:

教学反思

延伸阅读

2019年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设计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美国空袭南联盟、发动伊拉克战争,认识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阅读9.11事件、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史料和热点时政,围绕多极化趋势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话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评价时政热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美国、欧盟、日本、俄国综合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教材美国轰炸南联盟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与当今地区冲突(叙利亚战争、美朝会晤)链接,培养学生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因此我国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时代青年要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教学难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借口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首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空袭,造成中国驻南使馆破坏和人员伤亡,给南联盟带来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2018年4月13日晚,美国借口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事件,与安理会成员国英法一道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已造成多名平民伤亡。俄罗斯总统普京指责美英法空袭叙利亚,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国际法,这就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侵犯。
当今世界格局下,为什么说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什么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不断?面对如此威胁,中国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1.结合教材和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地区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归纳总结:地区矛盾冲突的背景和原因
(1)背景: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
(2)原因:①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④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结合教材和相关史料,举例说明霸权主义的表现。
设问: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一中国学生为什么如此抗议美国的暴行?图二漫画揭露了该事件什么本质?
提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因为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20多人受伤;揭露了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践踏联合国宪章,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嘴脸。
目标导学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设问: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个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
提示:出现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强国并存的局面;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中国、欧盟和日本在短期内还无法超越美国(或者与美国抗衡)。
归纳总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多极力量的地位和作用。
归纳总结:(1)欧盟;(2)日本;(3)中国;(4)俄罗斯;(5)广大发展中国家。
不同时期的形势与国际关系图解
目标导学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阅读教材,说一说不结盟运动建立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归纳总结: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建立: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说一说:在多极化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态度。
提示: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热点时政材料,说说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材料展示: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设问:材料中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包含了怎样的核心思想理念?该战略的提出和践行有何影响?
提示:倡导合作、互信、包容的思想理念。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类似亦可)
归纳总结: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0世纪以来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形成时期特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以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的格局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冷战
多极化趋势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呈现缓和与繁荣、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课堂总结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终结。旧的格局已结束,新的格局并未形成。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多个强国,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新的国际秩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引导者的作用。在整节课中,学生展示他们预习成果的机会较少,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教师语言不够精炼且缺乏激情,课堂没有亲和力,不善于表扬学生。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教案


课题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日期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讲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来分析;抓住两个主题:本节课的主题—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体现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创设情景,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和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突破方法:运用史料教学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结合教材,在教师

引导下归纳、概括出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在细致分析西欧

经济发展原因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相互启发,分析认识日

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状况。最后分析、比较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

济发展有哪些共同原因,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师抓住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和材料,探究出建立欧共体和欧盟的原因

和作用,意义迎刃而解。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好奇心强,个性普遍突出,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较弱。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不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如果讲得太多太空,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依托大量文字史料、图片、国表来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感悟历史,接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教具和教法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日本、西欧的战后废墟和战后重建图片

师:二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遭到惨败,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严重削弱,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当时就有人站在柏林街头哀叹,哪怕是清除这些瓦砾都要花20多年的时间,要想复兴,那更是难上加难。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经济的腾飞,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究。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体验和探究。

生:学生认真观看。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一)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出示下列表格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年份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96.9

105.5

1775

208

2373

256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表

时间

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

1870~1913年

2.6%

1913~1950年

1.9%

1950~1970年

4.9%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出:

表格(1)反映出二战后初期西欧的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都低于战前水平,其中德国所遭受的战争灾难最为严重,面临着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表格(2)二战后的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百多年里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间段。(1950~1970年)

那么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归纳。

学生归纳后,教师指出:这种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西欧国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多种原因促成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它们是怎样联合起来的?

教师介绍“欧共体”成立的的背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欧盟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后归纳欧洲联盟成立的过程。

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1、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美国发展的过程。

教师补充讲解三个阶段性的历史原因。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课本内容及有关插图来分析总结。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主要原因:

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③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3、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教师总结:①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发展速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70年代遭受世界经济危机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地位得到加强。但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教师讲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起源于罗斯福《社会保障法》

2、社会保障部断完善

3、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表格和材料,自主学习。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欧盟的前身欧共体和欧共体建立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有利于激励学生,使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实践精神。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展示材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相互启发。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战后西欧经济繁荣原因的是()。

A.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大量的援助

B.西欧各国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挥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

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D.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2.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是

①都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②都引进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③都受到朝鲜战争的刺激作用④都进行了一定的社会改革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3.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 B.德国 C.欧盟 D.美国

4.20世纪6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A.日本 B.联邦德国 C.英国 D.法国

5.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是()

A.美国B.苏联C.日本D.联邦德国

6.美国经济开始出现空前繁荣局面是在()

 A.美国内战后 B.一战后 

C.二战后 D.苏联解体后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1、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2、谈谈学习了本课后有何启示?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国家经济复苏的原因:

2、欧洲的联合

3、欧盟的历史地位

二、美国和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历程

2、日本崛起的原因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教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课题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9月10日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辩证地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俄国改革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突破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通过学生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学生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重点。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陌生,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和影音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具和教法

教具: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课件、有关插图

教法: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检测法、线索总结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

师: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今天就一起学习一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生:学生认真听讲、思考。

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本课的学习兴趣。

一、彼得一世改革

多媒体展示材料。

农奴制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2.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师讲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间、领导、目的、内容和意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拒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

材料二: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与英国相当,可是,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铁产量已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也是俄国的10倍。

问题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过渡:面对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二、废除农奴制

多媒体展示亚历山大图片和他的观点: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

问题: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指的又是什么?

师阐释改革的性质、目的、时间和内容。

多媒休出示“改革的内容和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生活现状”的图片和材料: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问题: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说明1861年改革有什么局限性?

师说明改革的目的、局限性和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学生自已写出答案,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材料教学,避免了单纯的照本宣科,重复教科书中现成的结论。从教室提供的史料中得到结论。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的匮乏B.人口的众多

C.农奴制的阻碍D.教育的落后

2.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B.查理二世

C.亚历山大二世D.拿破仑

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农奴制的强化

D.政策调整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解放农奴B.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D.加强沙皇专制

5.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小明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了解到以下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由此可以推断出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B.匈牙利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7.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9.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A.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B.没有任何成效

C.废除了农奴制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学生生自主完成回答。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检测当堂掌握情况。

学习总结:(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方法和有疑惑的问题,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作业设计

1、主体作业:

课后书面作业:相应习题。

2、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2、时间

3、领导

4、目的

5、内容

6、意义

二、废除农奴制

1、原因

2、开始

3、内容

4、意义

教学反思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