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学案(第1课时)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2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学案(第1课时)。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下册《笋芽儿》学案(第1课时)”,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笋芽儿》学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笋、唤、揉、漆、轰、扭、钻、唠”八个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笋、芽、呼、唤”4个字。

2.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之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含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竹子。

2.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师随机画出笋芽儿图。

3.对,你们看图,她在哪儿?她有个可爱的名字,谁知道叫什么呢?叫笋芽儿。

4.齐读课题,提醒注意儿化音。

5.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注意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学生在本子上写两个,师指导、评价。

6.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走进这美丽的竹林,看看可爱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者向同桌请教多读几遍。

2.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填空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春雨呼唤笋芽,笋芽醒了;雷公公呼唤笋芽,笋芽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妈妈给笋芽穿上一件件衣服,笋芽钻出了地面,笋芽在大家的关怀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三)识字检测

1.带拼音识字,生介绍识字方法。比较或归类识字。

2.去拼音识字。

3.词语闪视。

4.词语分组,生说一说每组词语的特点;拓展表示声音的词语,如嘀嘀嘀。

(四)精读感悟,随文识字、写字

1.学习一、二段。

春雨怎样唤醒了笋芽?谁来读读有关的自然段。

(1)读一、二段。

师: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还有吗?春雨姑娘弹奏的乐曲。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2)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指名读,分两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4)这是春雨姑娘在呼唤笋芽儿。她怎样呼唤笋芽儿?想一想,说一说。

(5)指导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读出低声呼唤的语气。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段学习主要是以联想为主,请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使学生深刻领悟字里行间的意思及蕴涵的感情,做到有效的朗读与感悟。

(6)第二段用表演的方法学习。

①笋芽醒来了吗?谁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②笋芽儿醒来了,做了一连串的动作。请从第二自然段找出来,画上三角形,指名汇报。请一名小朋友当笋芽儿,这名小朋友要加上表演。

大家当笋芽,全班同学一起做动作,老师读第二自然段。

③师:四周为什么一片漆黑?笋芽儿还没有钻出地面呢。

④全班一起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使得学生都动了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课文中“沉睡”和“漆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学习三、四段。

(1)雷公公是怎样唤醒了笋芽儿?指名小组读。

师:轰隆隆,轰隆隆,这又是什么声音?这是雷声。还有吗?雷公公在敲鼓。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指导朗读:轰隆隆,轰隆隆;指名读,指导读好“重重地敲”。

这是雷公公在呼唤笋芽儿。他怎样呼唤笋芽儿?雷公公对笋芽儿说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雷公公的话,注意读出声音的粗重。

分男女生读春雨和雷公公的自然段,对比朗读感受低声呼唤和粗重的嗓音呼唤的不同。

笋芽听见了雷公公的呼唤,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2)指名朗读第4段。

找动词,指名汇报;加上动作指导朗读;齐读第4段

笋芽儿为什么会一个劲儿地向上钻?笋芽儿在向上钻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指名说。

①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②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③树根、草根把她缠疼了,但笋芽儿仍然──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你想对笋芽儿说什么?

师总结:老师希望你们像笋芽儿一样,冲破种种困难,奋发向上,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3.学习第五段

(1)妈妈看到孩子使劲往上钻,他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指名读。

(2)看图,了解笋芽一件一件的衣服。指导读出妈妈的语气。

(3)从妈妈的唠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和关爱。

你的妈妈平常对你们经常唠叨什么?也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你从妈妈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爱。

(五)写字:“呼唤”

(六)设疑小结

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心下,笋芽儿钻出了地面吗?它又看到了怎样的世界?我们下节课学习。

(七)作业超市

1.画一画可爱的笋芽儿。

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会人会写“笋、唤、揉、漆”等15个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与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

相信大家以前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吧?那么我们现在快到了春天,你们还想不想爬山呢?山里面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来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

(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教授课文

第1段: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

1.词语:

沙沙沙:拟声词,模拟雨滴落下的声音。

弹奏:弹琴演奏。

呼唤:召唤;分咐派遣(祖国在呼唤我们!)

2.句式:

叶丛:绿色的叶丛、黄色的叶丛、青色的叶丛。

笋芽:沉睡的笋芽、尖尖的笋芽、可爱的笋芽。

3.问题:

(1)“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这一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和比喻的手法)

(2)这一段的动词有哪些?

(弹奏、呼唤。)

(3)后一句是语言描写还是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第2段:笋芽醒了。

1.词语:

漆黑:非常黑暗的;非常黑的。

撒娇:仗着受宠而故意作态。

2.应用

撒娇:撒娇地说、大声地说、高兴地说

3.问题

(1)这一段用了哪些动词?

(揉、伸、说)

第3段:雷公公呼唤笋芽儿。

1.词语:

轰隆隆:拟声词,模拟打雷的声音。

大鼓: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

2句式:

好久的大鼓、笨重的大鼓、圆滚滚的大鼓。

粗重的嗓音、沙哑的嗓音、悦耳的嗓音。

3.问题:

(1)“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句。)

第4段:笋芽儿往上钻。

1.问题:

(1)这一段的动词是哪两个?

(扭动、钻。)

第5段:妈妈给笋芽儿穿衣。

1.词语:

唠叨:指说话写文章啰嗦、不简洁多指人说话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

千万: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2.句式

一件又一件:一条又一条(一条又一条的鱼儿被他掉了上来。)

一筐又一筐(一筐又一筐的果子被摘下来。)

一件又一件(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被他试穿。)

3.这一段的动词有哪些?

(穿、唠叨)

第6段:笋芽儿钻出了地面。

1.词语

叽叽喳喳:象声词,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

2.句式:

AABB句式:叽叽喳喳、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蹦蹦跳跳等。

明亮的世界:美丽的世界、黑暗的世界、未来的世界。

绿色的辫子:长长的辫子、乌黑发亮的辫子、短小的辫子。

美好的春光:可爱的春光、温暖的春光。

3.问题:

(1)笋芽儿睁开眼,看到了什么?

(桃花、柳树、小燕子)

(2)看到这些东西时,笋芽儿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高兴——“高兴地说(从这句可以看出来)”)

第7段:笋芽儿长成了竹子。

1.词语:

爱抚:疼爱别人的意思。

滋润:使湿润,不干燥。

一株:株:棵。一棵。

自豪: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

2.句式:

健壮的竹子:高高的竹子、可爱的竹子、美丽的竹子。

3.问题:

(1)春雨姑娘、太阳公公帮助笋芽儿之后,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看图片:变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三、教授生字

二下《3.笋芽儿》教案

1.笋[sn]竹上下

笋芽(竹子发育成茎的嫩叶。)

这些笋芽很可爱。

竹笋(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茎。)

我喜欢吃竹笋。

春笋(春季长成或挖出的各种竹笋。)

一下雨,山地上就钻出了很多春笋。

石笋([看图]像竹笋的石柱。)

我没有见过石笋。

2.唤[[huàn]口左右

呼唤(召唤;分咐派遣。)

祖国在呼唤我们!

呼风唤雨(神话中道术的一种:能使唤风雨来去。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有贬义。)

他居然能呼风唤雨,真实不可思议。

叫唤(大声喊叫。)

你别在那叫唤好吗?

召唤(呼喊;传唤。)

皇帝召唤大臣进宫商量事情。

使唤(支使人做事。)

姐姐爱使唤妹妹帮她做事。

3.揉[róu]扌左右

揉眼(来回擦拭眼睛。)

眼睛里进东西了,他在那使劲揉眼睛。

搓揉(用手来回地擦;搓。)

她正在那里用力地搓揉衣物。

揉面(给面团加水并揉混使形成匀称的质地)

妈妈在厨房里揉面。

4.漆[q]氵左右

漆黑(非常黑暗的;非常黑的。)

夜里的天空,一片漆黑。

油漆(是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

给门窗涂上油漆,可以防止他们老化生锈。

如胶似漆(形容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黑漆漆(形容很黑。)

这个东西看起来黑漆漆的。

5.轰[hng]车上下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大声;连续混杂的呼啸声。)

飞机引擎的轰鸣生很吵人。

轰隆(低沉的不停的回响,往往是发闷的声音(如载重车辆的声音、远处的雷声)。)

天空乌云密布,雷声轰隆作响。

轰炸(用炸弹袭击;往…投弹;向…投弹。)

这个村庄被敌人轰炸了。

6.扭[ni]扌左右

扭头(将头转向一边。)

他听到身侧有人低呼他的名字,便扭头去看。

扭动(左右摆动。)

那条蛇听到主人吹奏的笛声,便缓缓扭动了起来。

扭秧歌(指跳秧歌舞(因跳此舞时身体扭动大)。)

他会扭秧歌,别人都很羡慕他。

7.钻钅左右

[zuàn]

钻石(金刚石的别名。宝石。)

这颗钻石好大啊!

电钻(电动的钻孔机。)

你能把电钻递给我吗?

[zun]

钻研(深入研究。)

她在深入钻研这道难题。

钻心(钻入心中。常用来形容极度痛苦。)

不知为什么,他现在钻心的疼。

8.唠口左右

[lào]

唠嗑(说话,闲谈。)

东北人最喜欢唠嗑了。

[láo]

唠叨(说起来没完。)

你别在那里一直唠叨个没完没了行不行。

9.辫[biàn]辛左中右

辫子(分股编紧的头发。)

她在给妹妹扎辫子。

长辫(长长的辫子。)

她留着一条长辫子。

翘辫子(死亡。)

这个人已经翘辫子了。

10.抚[f]扌左右

抚摸(用手抚弄轻触。)

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要好好学习呀!”

抚琴(弹琴。)

他正在抚琴。

抚养(供给衣、食、住或其他生活必需品。)

爸妈把我们抚养这么大,很不容易。

11.滋[z]氵左右

滋润(湿润,不干燥。)

我要喝杯可乐滋润一下喉咙。

美滋滋(形容心里高兴而在脸上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他考了满分,美滋滋的。

滋味(泛指食物酸、甜、苦、辣、咸等味道。)

这道菜的滋味不错,你尝尝?

12.润[rùn]氵左右

湿润(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滋润。)

她眼睛湿润了。

光润(光滑润泽(多指皮肤)。)

她的皮肤很光润,很顺滑。

利润(营业所得,除去成本以外的利益。)

做小买卖的利润是很高的。

13.冈[gng]冂半包围

山冈(不高的山。)

她在山冈上放羊。

景阳冈([fàndìgng]在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张秋镇,是武松打虎的故地。)

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老虎。

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

她去过梵蒂冈。

14.世[shì]一单一

世界(地球上所有的地方。)

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都有哪些呢?

逝世(死亡的婉词。)

今天是国父逝世周年纪念日。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现在是21世纪。

15.界[jiè]田上下

边界(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界线。)

边界上经常有战事。

界线(两个地区之间划分边界的线。)

这块土地的界线得划清了。

界石(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或石头。)

在两省的相邻处有一块巨大的界石。

三界(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

三界是一个佛教用语。

16.喊[hn]口左右

呼喊(喊叫。)

群众高兴地呼喊着。

叫喊(高声呼喊。)

公共场合,请不要高声叫喊。

大喊大叫(大声喊叫。)

大喊大叫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7.芽[yá]艹上下

笋芽(竹子发育成茎的嫩叶)

这些笋芽很可爱。

豆芽(一种用黄豆或绿豆经水泡长出的嫩叶。)

我喜欢吃豆芽。

嫩芽(萌发出的芽,非常嫩。)

柳树长出了许多嫩芽。

18.豪[háo]豕上下

自豪(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

他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文豪(杰出的大作家。)

苏东坡是宋代的大文豪。

豪华([建筑、器物设备等]富丽堂皇,以富裕、奢侈为特征的。)

这家饭店好豪华啊!

四、复习听写

竹笋呼唤揉眼漆黑轰鸣扭头钻石唠叨辫子抚摸滋润山冈自豪世界大喊大叫豆芽

五、作业布置

今日作业

1.课内笔记抄写1遍。

2.按照2042这种要求完成作业。

3.听写词语交上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笋芽儿》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一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的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设计中我从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的观念上着手,课堂上努力打造师生双方探究交流、对话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的意识和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品读感悟中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孩子们能够尽早阅读,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本课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坚持在情境中,在语境中识字,使识字贯穿于整节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出示竹子图)竹子小时候可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出示笋芽儿图)

这就是笋芽儿。瞧,笋芽儿正挺起胸脯冲我们笑呢,谁来叫叫它?(生读)你读准了这个儿化音,听起来更亲切了,一起来读一读。

2、笋芽儿听了,非常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们来写一写他的名字吧。(学习生字,师范写,生书空后写两遍)

3、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一上课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随课题识写“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分散了识字、写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视频,激发阅读兴趣。(笋芽儿成长过程的动画)

2、多有趣啊!你想读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词语,认读识记。

(1)同桌互读,帮助识字。

(2)重点识记,交流方法。

(3)开火车测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以及生字音、形、义的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既能深化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积累了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情感朗读,感悟理解。

1、师: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看见笋芽儿正一天天长大,大伙都关心着他,听这是谁的声音?这又是谁的声音?(出示雨声和雷声)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来了,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呼唤笋芽儿,“呼唤”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读一读,你能给他换个词吗?

2、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这两段?春雨和春雷的呼唤一样吗?(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3、出示句子: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1)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老师发现大家读的时候都突出了“终于”这个词,这个词里面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吗?我能不能把它删掉?(生自主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小笋芽儿是费了很大的劲,用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才钻出地面的,那我们想象一下,笋芽儿在钻出地面的过程中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呢?(生想像发言)

(2)师:笋芽儿遇到了这些困难,谁来帮帮他呢?(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实践认知想像说话)

(3)师:在这么多朋友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出示填空:

的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的笋芽儿在(谁的帮助)下,(谁的帮助下,终于钻出了地面。

4、现在笋芽儿正在温暖的阳光中尽情地欣赏着周围的风景呢,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学生画句子)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出示,学生朗读)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

5、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6、小结:笋芽儿是勇敢的,其实我们小朋友们就像笋芽儿一样,正在一个劲儿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那就要看你能不能向笋芽儿一样,努力奋发向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抓住重点词句品读,同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想象当时笋芽儿遇到的困难,更深入地体会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四、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此时你是不是也想化作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对同学说。(课件出示)

太阳公公对笋芽儿说:

小燕子对笋芽儿说:

竹妈妈对笋芽儿说:

我对笋芽儿说:

()对笋芽儿说:

2、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哪些关心和爱护呢?(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扮作春天美景中的一员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感受笋芽儿的精神,已达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写字教学。

1、观察要写的三个汉字:冈、轰、喊。

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

3、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4、老师出示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提示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写。

5、学生读词学写。

六、作业超市

1、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

2、摘抄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3、推荐阅读:《春笋》《一粒种子》

【设计意图:写自己对笋芽儿的话,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拓展阅读,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使孩子们爱上阅读,能从阅读中吸取力量。】

【板书设计】

笋芽儿

春雨

笋芽儿(娇嫩)竹子(健壮)

太阳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知识点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知识点

【原文】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着这儿,开展看着那儿,怎么也看不够,她高兴地说:“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热爱着她。太阳公公照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城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字词学习】

字:醒、揉、伸、轰、敲、钻、唧、喊

词:弹奏、沉睡、笋芽、懒腰、漆黑、唠叨、爱抚、健壮

【重点句子】

1.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3.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是长辫子,小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

4.春雨姑娘爱抚着她热爱着她。太阳公公照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城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主要内容】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以拟人手法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的成长过程。让人感受到笋芽儿成长之快及春天的蓬勃生机。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

shānɡānɡsǔnyáshìjiè

()()()

dàhǎndàjiàohūpénɡhuànyǒu

()()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衣服一()竹子一()鲜花

一()小溪一()铅笔一()小鸡

三、连一连。

揉懒腰钻出辫子

扭眼睛脱下地面

伸身子摇着衣服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

shānɡānɡsǔnyáshìjiè

(山钢)(笋芽)(世界)

dàhǎndàjiàohūpénɡhuànyǒu

(大喊大叫)(呼朋唤友)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件)衣服一(根)竹子一(束)鲜花

一(条)小溪一(只)铅笔一(只)小鸡

三、连一连。

揉眼睛钻出地面

扭身子脱下衣服

伸懒腰摇着辫子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1课时)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讨论:分不完的怎么办?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解疑合探一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
几个一份
分的结果
算式表达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解疑合探二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SPAN除数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
三、质疑再探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四、运用拓展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23、笋芽儿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3、笋芽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3、笋芽儿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待dai)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自选伙伴,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从第8-10自然段中任选两段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句话抄下来。

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产生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知道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

教学难点:抓住笋芽儿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笋芽儿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有关笋的知识

教学具准备:投影教学课时数1

板书设计:

23笋芽儿

谁在呼唤:春雨姑姑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

笋芽儿变化:撒娇、懒觉吓住向上钻脱、长成强壮竹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出示课题,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同学们:见过笋芽儿吗?生介绍了解到的有关笋的资料。

师补充。

二、检测预习

1.读生字,准确字音。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投影出示词语,读一读。

弹奏黑乎乎扭动央求撒娇瑟缩

叨唠暖烘烘滋润阻碍强壮裹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喘、烘、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阻碍、照射、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喘气、阻拦。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

6.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7.写字指导。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分自然段指名读,评读后,思考: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填一填。

春雨姑姑呼唤,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姑的话,她想到();听了竹妈妈的话,她();雷公公呼唤,她();她终于钻出了地面,听了小草弟弟的话,她(),长成强壮的()。

四、作业:

1、写生字,组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走近笋芽儿,看看小笋芽儿是怎么长的?

二、朗读感悟:1.观察插图,激发兴趣。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2.教师范读,生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3.读读,画画,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那么,春雨姑姑是怎样帮助笋芽的呢?读一读。(1)说一说春雨姑姑怎样帮助笋芽的?(2)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

(3)分角色朗读。

雷公公又是怎样做的?读一读。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公公怎么做的。

(2)有感情朗读。

小草长出来了吗?高兴吗?读一读。

小笋芽在谁的启发下长高了?继续读课文。

4、读全文,想一想笋芽为什么自豪地喊:“我长大了!”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

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句子积累。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

3.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4.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四、实践活动

1.根据笋芽儿的特点,编一条谜语。

2.让学生实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

五、扩展运用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

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配乐朗读、自配乐曲歌唱等。

3笋芽儿


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最后3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对未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说些悄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笋芽儿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帮助。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为什么?

2、你能说说竹笋是怎么来的?(可以事先查资料)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齐读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三、了解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娇嫩的笋芽儿长成强壮的竹子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他们是谁?给了笋芽儿怎样的帮助?

2、轻声读课文,思考:笋芽儿在泥土里,周围的环境怎样?笋芽儿破土后,周围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四、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1、出示:笋、竹图。说说他们的区别。

2、四人小组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师板书:破土而出——长出一层层笋壳——脱下笋壳——长成强壮的竹子

3、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五、总结课文:

师: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六、说写双通道:

哎呀,还有一些笋芽儿未钻出地面呢!小朋友,你愿意对他们说些悄悄话,让他们尽快破土而出吗?

板书:

3笋芽儿

竹子

春雨小草

钻出土勇敢

春雷太阳

坚定

泥土里柔弱

笋芽儿

教学效果反馈:

《笋芽儿》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语言生动、优美。在初读课文后,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笋芽的成长过程,初步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并为分角色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抓住笋芽儿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笋芽不怕寒冷,乐于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我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在旁边做批注,并读一读,体会笋芽儿思想变化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选合作,自选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到此为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文内容学生读懂了,理解了,但我并没有到此就结束了,那样的话学生还是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文章的语言文字,我采用了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假如你是老师,你会给这篇文章写哪些评语呢?你又会作出怎样的批注呢?”有的学生说:“我给出的评语是整篇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把文章写活了,写生动了,很有创意。”有的学生说“我先把文章的好词好句给画下来,然后写上批注:你用词准确,这些好词好句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看,他们给出的评语还不错吧。在课的最后提问: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有的从内容上总结,有的从文章的写作方法上总结,有的从学到的好次好句方面进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得到了相应训练,并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但老师在组织学生方面不太好,有些问题提的不够明确。

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笋芽儿钻出地面会看到什么?”学生都能结合主题叙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4课时)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3课时)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通过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确,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且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目标解析:
本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中应联系到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又为后续而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不分小棒,自己试一试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探究试商的方法
1.出示题目:43÷7=□……□
2.引导学生组内讨论:算式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交流。
预设1:商是6,六七四十二,42比43小,且很接近43,余数是1。
预设2:如果商是7,七七四十九,49大于43,说明商大了,要减小1,商是6。
预设3:如果商是5,五七三十五,余数还剩下8,大于除数7,说明商小了,要改成6。
4.师生小结: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
(二)深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43÷7。
2.交流反馈:
(1)6与7的积写在哪里?
(2)余数1是怎么来的?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余数等于除数呢?
(三)尝试应用,内化方法
1.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余数。
(2)交流反馈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及竖式里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重点交流如何试商。
(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集体讲评。
三、质疑再探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试商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三)列好竖式,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运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某数里面最多有()个另一个数”的意思,需要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试商。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
(二)综合运用。(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感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提高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根据“余数要小于除数”确定除数分别为2~9这八个数;
(2)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算出与除数相对应的被除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这是一道开放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所有答案;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有序思维的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案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地点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人数(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5课时)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5课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4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三、质疑再探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出示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语言描述、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体会事物间的普遍联系。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设疑自探。
(一)操作交流
1.出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2.交流: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3.尝试解决。
(二)交流方法,体会意义。
1.平均分小棒。
(1)指定一名学生在视频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了解分小棒的过程。
①一共摆多少根小棒?(13根)
②按几根圈一个圈?(4根圈一个圈)
③圈了几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几根?
(3)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分小棒的过程。
2.列横式计算。
(1)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3÷4=3(组)……1(根)
(2)引导学生说出13、4、3、1各表示什么意思?
(3)13÷4=3(组)……1(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比较发现,沟通联系。
比较分小棒的过程和列横式计算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二、解疑合探
(一)整体感知竖式的写法。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它的结果除了用摆、画、列横式表示,我们还可以写成除法的竖式。
2.出示除法竖式,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后讨论。
(1)这个除法竖式中的每个数都有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学生可能会知道13叫被除数,4叫除数,3叫商,1叫余数。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2是4和3的积,也就是除数和商的积。
(二)借助直观理解竖式每个数的含义。
1.建立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符号表征三者之间的联系
师生共同对照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一边分,一边口述,同时写出除法竖式。
2.沟通平均分小棒与竖式计算之间的关系
(1)教师板书:“”这个符号表示除号。
(2)继续板书:“”,被除数13表示有13根小棒,除数4表示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
(3)请学生按要求把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4)结合分小棒师生交流,完成竖式的书写。
①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3写在哪里?为什么写在个位?
②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是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的?
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我们在“12”的下方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要平均分13根小棒,已经分了12根,还剩几根?
④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
3.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回忆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写除法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数的含义。
(2)对比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与竖式的异同点,说一说除法竖式的优点。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迁移类推学习表内除法的竖式。
1.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学生分一分,并列出横式,教师板书16÷4=4(组)
2.学生自主尝试,列竖式计算。(指定学生板演)
3.比较交流。
(1)竖式中的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
(2)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三、质疑再探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除法竖式和除法横式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呢?
四、运用拓展
1.完成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
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第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笋芽儿》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笋芽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成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成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学生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成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成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版画。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成长录”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版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成长录”上。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第一、二课时学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1》第一、二课时学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学案(第1课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