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绝句》二年级上册

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

发表时间:2022-01-25

《绝句》二年级上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二年级上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 情境激趣 揭示课题

1、 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 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 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 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古诗。

2、 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 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

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

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

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

作。

3、 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你读懂了什么?

4、 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

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 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精选阅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准确的读写古诗绝句,并大概的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同学们准确阅读需要认识的字,准确写出需要记住的字。

•3、能背诵本课古诗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和开阔胸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听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说一说,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课题,板书作者和课题。

二、学生介绍诗人,一起解读诗题。

三、小组合作,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师范读古诗,学生读;多种形式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读出节奏感。

1.师打节拍范读古诗,生学着打节拍读古诗。

2.生打节拍个人展示读古诗。

3.分小组打节拍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五、结合图片,读诗句;抓住字眼,说诗意;根据诗意,感悟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生说师画。

2.抓住字眼,理解诗意,重点理解“含”、“千里雪”和“万里船”。

3.带着理解,再次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诗句,背一背古诗。

六、提升拓展

1.如此美丽多彩的古诗,让我们来一起演唱一番吧。师演唱古诗,生听并学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美丽,让我们善于发现身边春天景色的美丽,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句读一读,去写一写,画一画自己身边春天的美丽景色。

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绝句》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唱首歌给这么多的老师听听,请大家站起来,跟着音乐动一动。(小小手,放背后,小小脚,并并拢)

播放幻灯片,学生跟唱《春天在哪里》①

教师提问:

1、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照片,大家知道了这是什么季节吗?

2、春天来了,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试说句子:春天来了,我发现......

3、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春天?

春天是一个()的季节

同学们形容得真棒,今天呢,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感受大诗人杜甫是怎么来描绘春天这个多姿多彩的季节。

二、赏析诗歌

(一)幻灯片出示《绝句》②

1、教师介绍诗人在写《绝句》时的背景并介绍什么是绝句: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写之前和之后都没打算给诗拟题,所以干脆就以“绝句”为题。

绝句的意思是指:

2、大家再仔细品读诗歌,说说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翠)(二)③幻灯片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提问:

1、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白鹭、翠柳、青天)

④⑤幻灯片出示黄鹂和白鹭的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2、师生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脑海中想象诗人描写的场景

提问:

美不美?

美在哪里?

(三)赏析前两句诗歌,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

1、诗人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是动还是静?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幻灯片:动态美:鸣飞)

2、找出诗句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幻灯片:颜色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3、品读诗歌:在老师没有带读前学生自由朗读

提问:诗歌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很容易诵读呢?就像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旋律轻快、婉转动听,概括起来,我们把这种叫做什么美?

(幻灯片:旋律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赏析后两句

(幻灯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谁知道什么是千秋?(千秋是指时间非常的长)

2、简单介绍西岭

(幻灯片:西岭:是指四川成都以西的岷山,又叫大雪山。山高,空气稀薄,积雪终年不化)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含:包含

问:杜甫草堂的窗户真的能把岷山的雪山给含住吗?所以诗人的什么写法?【引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草堂能不能看见雪?所以这是诗人的一种(想象,联想)

4、介绍东吴

(幻灯片:东吴:三国时指孙权统治的吴国,唐朝时指江苏、浙江一带。后人常指江南一代)

5、理解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停泊

问:看到这句,你知道杜甫草堂门前有什么?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万里”指的是什么?(距离长)

(翻译诗句: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船只。)

三、配乐朗读诗歌

1、听读《绝句》(幻灯片:《绝句》)

提问:你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欢乐、愉快)

所以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2、教师带读

3、配乐朗读

四、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欣赏了美好的春光,同时也感受了春日里愉快的心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诗歌一起朗读一遍。

五、诗歌中的对偶

1、好的,诗歌的大概意思同学们都掌握了,那老师提几个问题你们来猜猜上对—黑对—美对—

(幻灯片出示黄鹂)

两个黄鹂鸣翠柳——

2、鸣是表示动作的字,和它对应的是哪个字?上是表示动作吗?可以用哪个字来代替?(两个黄鹂鸣,一行白鹭飞)

3、我们把上下对仗工整的词语叫做对偶

(幻灯片:对偶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或基本相同)

4、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诗句里,你可以找出哪些对偶的诗句?

(幻灯片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5、掌握了对偶词语的要求,老师要出题考考你们课本之外的内容,课余时间,开动你们的脑筋一起对一对吧!

(幻灯片:云彩经不住风吹——)

二年级上册《秋游》学案


二年级上册《秋游》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老师前几天也和同学们到郊游,并且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大家想欣赏吗?(出示风景幻灯片)这地方美吗?老师把这些图片都洗出来了想要吗?比一比哪一组表现最好,就奖励给哪一组.大家加油哦!

二、建立模型

1、你们想去吗?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出示公交车幻灯片)

2、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272人,四年级师生共230人,五年级共有师生368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同桌讨论如何安排车辆.

4、解决问题

(1):三年级师生共272人都坐小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估计试商。

④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230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0÷46=

②让学生猜得数,

③讨论如何试商。

④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⑥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5、启发学生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试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1)、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2)、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余数大余或等于除数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

三、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计算下列各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然后再计算:361÷54342÷43272÷26448÷89

第2题:(机动)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师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

263÷27○10602÷31○20487÷18○30

第2题(提高题):先估算,再计算.233÷34=351÷58=

840÷35=630÷31=

3、帮帮老师。(机动)(课后延申)

老师带来了128张精美的小图片,

(1)如果奖励给第一组16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2)如果奖励给第二组15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3)如果奖励给四(3)的61位同学。平均每人能分得几张?还剩几张?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秋天》教案(二年级上册)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天》教案(二年级上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课题

1、谈喜欢的季节,引出秋天的是个美丽的季节。

1、出示课题《秋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落实两个词语的发音。

1、由朗读课文,把自己觉得课文中最难读的词划出来。

2、交流,随机纠正学生当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特别是:黄澄澄、当做。当学生读音中出现错误时马上纠正。

(二):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1、请学生再读课文,把最喜欢的句子反复地多读几遍。(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巡回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2、交流、汇报

1)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指读----齐读)

请学生读出秋天天空的美。

2)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个别读,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读懂稻子熟了,农民伯伯丰收了。

黄澄澄:谁能在说出几个与“黄澄澄”相似的词如:金灿灿绿油油灰蒙蒙

3)上有棵梧桐树。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了下来。(个别读,半班半班读)

点拨:“一片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

先问学生有没有看到过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的样子,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演示一下。

3、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做运动场。(读出快乐的语气)

l先请一个小朋友读小鱼一句,老师引导小鱼撑着一把漂亮的伞会怎样呢?

l再请全班同学这句话。

l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蚂蚁这一句。

l分读:愿意当小鱼的读前半句,喜欢蚂蚁的读后半句。

l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树叶落在地上还会碰到谁呢?又会把它当做什么?

4、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看见树叶往下落,一边飞一边叫,好像在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读出焦急的语气,因为电报来催了)

l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l请学生说说燕子的心情。

三、三读课文

秋天你喜欢吗?那我们就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的感情一起把这课课文再读一读。

教学反思:没有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点,对课文的理解浮在表面,“黄澄澄、当做”两个词的读音没有落实,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感受不深,读的机会不多。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学案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沿抬际蛙错答还

井沿无边无际不信抬头青蛙弄错回答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秋天的特点。

2.学习9个生字,理解“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语。了解“金子、运动场、伞、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3.学习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观察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比喻句;“稻”的字形分析。

三、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一年级学过《秋天到了》一课,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课文?(学生背诵)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板书《秋天》。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图意,学习观察方法。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天空、云朵、燕子、稻田、池塘、梧桐树、落叶、小鱼、蚂蚁)(梧桐树、落叶乔木)

2.仔细观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是什么样的?(蓝蓝的天空,几朵淡淡的白云,金黄色的稻田,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飘落下来)

3.仔细观察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燕子边飞边叫,小鱼在水里游,小蚂蚁跪在地上)

三、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先拼读再直呼。保证中差生有时间读完课文。

2.再自由小声读课文,速度稍快一些,读准字音,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不准的字音。(“一”的变调:y@y3ny0d@y0pi4n;前鼻音:云y*n金j9n;轻声字:么、着、了、的、子等)

4.指导读好长句,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5.读好感叹句。(“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体会小燕子愉快的心情)

6.听录音,在脑子里浮现秋天图画。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使之变得生动有趣。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他们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多种方法识字,能分角色读好青蛙和回声以及和妈妈的对话。

难点:读懂青蛙妈妈的话,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声音激趣,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指名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外一种声音——回声。

2、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回,大口框里面套小口;声,上面是士,上面的横长,下面的横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指名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回声,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148页,摆好读书姿势。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要多读几遍。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会读吗?自己试一试

2.请小老师来领读。

3.学习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1)同位合作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用字卡折一折)

(3)再读生字。

三、精读课文,了解回声。

1、你们真聪明,老师带你们到小河边去玩吧!(出示课文插图)瞧,小河上有座桥,这里的风景怎么样啊?

2、书上是怎么写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

3、什么好像一个大月亮?

4、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还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呢,请小朋友齐读2、3自然段。

5、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怎么了?

指导读好语气

6、不知哪里来的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当听见有人学他叫时,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指导读出奇怪、疑惑的语气。

7、此时的小青蛙心里很奇怪,他把心中的困惑告诉谁了?

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跟着妈妈去看看吧!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

8、你们看得真仔细,你们不是想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请看。

我们听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导读好青蛙妈妈说的话。

9、同学们,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明白了吗?

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

→碰到

(师相机板书:声波≈≈≈石壁)

返回来←

10、这就形成了回声。你们真棒,自己弄清了回声的知识,高兴吗?

把高兴的样子表现给老师看。

(生个个做出高兴的样子)小青蛙真是太高兴了,他又游回桥洞地下重新体验回声带给他的乐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第6自然段。

四、拓展

1、说说生活中的回声。

2、现在又到了知识竞答的时间啦,我们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问题呢?

小熊的妈妈和小熊来到山顶,小熊对着大山喊:“啊,好漂亮啊!”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啊,好漂亮啊!”小熊很奇怪,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小熊这是怎么回事吗?

3、谈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啊,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下课!

1.仔细听声音,举手回答。

2.书空课题。

3.课题质疑。

4.带疑问读课文。

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多种方式学习生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齐读第一自然段。

齐读2、3自然段。

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自己试着读读。

生:他很奇怪。

生自由练读。

生:明白了。

生: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

生:高兴。

生:开心。

生自由谈收获。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了解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

形声字是汉字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也是培养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尤其是在生活中识字,更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途径。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读完老师要有指导,应该重读哪个音?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读不好,老师可以范读,使朗读更有效果。

此处指出回声的特点:回声紧跟着叫声。回声的声音稍轻。还有一点,回声的内容和前一句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老师的范读对学生了解回声的特点是必不可少的,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中,自悟自得。

板书设计

回声

→碰到

声波≈≈≈石壁

返回来←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新课标第一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绝句教案作业题(鄂教版附答案)


古诗诵读

绝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阅读古诗,明白古诗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用字、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画面,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二、领悟诗意,想象作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②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③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板书:翠鸣上含千秋雪泊)

5.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色彩、声音、动态美)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三、体会意境,感情朗诵

1.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顿。

4.对照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全班读)

6.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8.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9.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10.小结。

四、体验生活,延伸拓展

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美丽家园,能写诗的更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杜甫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3说一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是: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绝句

翠鸣上含千秋雪泊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古诗诵读。《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作者介绍】

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绝句》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文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秋天》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塘报落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秋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秋天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秋天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秋天,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横撇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秋天

熟塘报落岸蓝金池底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池塘岸边电报运动场

熟了当作底下金子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秋天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秋天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高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秋天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秋天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秋天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小蚂蚁——运动场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秋天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秋天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二年级上册《参观苗圃》学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参观苗圃》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参观苗圃》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怎么样?
课件出示:口算
30×4=80×9=4×100=
20×6=40×7=12×8=
60÷10=120÷30=48÷4=
480÷80=7×10=240÷40=
师:通过以上的口算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具有很强的口算能力。
240÷40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赶紧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板演,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和他做法一样的举手,同学们不仅口算学得好,笔算也是一流呀!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我们全班想去公园玩,我们应该怎么去呢?(租车)
那天老师到汽车租赁公司了解到,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全租大车需要多少辆?
(2)全租小车需要多少辆?
............
这节课我们只研究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2.根据上面两个问题让生进行列式
(1)252÷42=(2)252÷49=
师:第一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
第二个算式,请你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辆?(让生说出估算的方法)
总结:以上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了估算,但是估计的都是一个近似数,那么到底谁估算的更准确呢?这就需要验证一下,怎么样验证呢?(用竖式计算)
师:上面两道题我们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一组做第一题,一组做第二题,看哪组同学做的既快又对。(生做师巡视,后找两名同学板演)
3.汇报交流
(1)252÷42=6(辆)
把42看作40,252里面包含6个40,所以用6试商。
(2)252÷29=8(辆)。。。。。。20(人)(约等于9辆)
把29看作30,252里面包含个30,可以用8试商
(两个小组的同学相互质疑)
4.验算方法
师:以上同学们问题提的很好,解答的也很满意,表现得都很好,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做的对不对呢?这时候就需要验算。
找两生上来板演,集体订正是,验算方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比较
(1)计算方法的比较
师:我们回头再来观察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试商过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都是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板书课题)
不同点:第一题把除数看小了,把42看成40,第二题把除数看大了,把29看成30。
师:除了把42看成4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成40?(41、42、43)把29看成30,还可以把哪些数看作30?(25、26、27、28)
当把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就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用的就是四舍法,当除数的个位上是5或比5大时,把个位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一,用的是五入法。
因此试商时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前后知识的比较
同学们再来观察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除法与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不同点:前面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是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用四舍五入法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看书质疑
课本第65---66的页内容。
课堂练习
1.括号最大能填几
38×()24342×()213
61×()44159×()481
67×()21589×()884
2.森林医生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68÷92302÷48
4.五年级有51名同学,共有图书408本,平均每人有图书多少本?

二年级上册《买文具》学案


二年级上册《买文具》学案

教学内容:教材66—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除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试商时商的定位。
教法、学法:尝试发现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练习卡、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口算。
40×2=30×3=20×7=……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14020×()<110()×30<175
3.抢答。
8÷224÷815÷3
42÷248÷436÷3
二、新知导入
1.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大家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的非常好,从这节课起,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学习除法知识了。
(出示主题图)这是哪?(文具店)
今天我们逛一逛文具店,一边买文具,一边学习新知识。(板书标题:买文具)
2.文具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都有些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都很聪明,你愿意做个聪明的孩子给大家提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书包的单价是文具盒的几倍?②1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③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④计算器的单价是书包的几倍?⑤……)
三、自主探索
1.老师也有个问题给大家!(手中一叠十元钱)猜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钱?现在老师想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将问题卡片贴于黑板上。)
(1)谁能列出算式?板书:80÷20=
(2)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利用练习本写一写。
(3)小组讨论:写完的同学,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4)全班汇总
①减法:理解除法的含义;
②乘法:为后面的试商作准备;
③人民币: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④列竖式:师黑板演示。思考问题:“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补全板书)
2.80元买的4个书包(小卡片)送给刚刚表现非常出色的4名同学。还有想要小书包的吗?这回老师拿了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将问题卡片贴于黑板上。)
(1)估计一下,比刚才买的书包多还是少?够不够买10个?
(2)谁能列出算式?板书:140÷20=
(3)独立计算: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40里有几个20?
(4)全班汇总:竖式方法由学生板演。思考问题:为什么“7”与个位对齐?
(补全板书)
3.小结
(1)今天学习的除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
(板书副标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再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还有什么不同?(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
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
如何判断商是几位数?
(在交流中归纳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四、知识升华
1.小书包发完了,看看这回要给大家买什么?
课件出示:9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
独立计算,全班汇总。
90÷30=3(个)
2.大家都做对了呀,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啊,下面来个有难度的,你们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165元呢?
(1)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2)独立计算:165÷30=5(个)……15(元)
(3)思考:说一说算式中的数都表示什么,注意单位。
3.小结:
回顾这四道题,想一想,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五、练习巩固
1.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P60-3)
课件出示六个卡片:每个卡片后面都藏着一个算式,谁愿意挑战?
2.老师也给大家选了一道题:600÷20=
独立探索,全班汇总。
思考: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
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买文具一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买文具
8/2=4
80/20=4
20*4=80
80/20=4
教学反思

《水果丰收》教案(二年级上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果丰收》教案(二年级上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咱班的同学都喜欢画画吧?听美术老师说你们的画画水平很高,是吗?昨天我让大家画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画的怎么样呢?小朋友们赶快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吧。

教师选择性地张几张学生的“小作品”,问:你为什么喜欢它呢?(评价声音响亮,说话完整。)

二、揭示课题,识记生字、词

1.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

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

“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有哪些水果呢?指名读。

3.读

师:看到这么多水果丰收了,你高兴吗?生字朋友们也都高兴地跑过来了,快瞧:

出示课件:菠萝猕猴桃黄澄澄的梨

弯弯的香蕉沙瓤的西瓜酸甜的红果

(1)小朋友们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

(2)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红色带拼音的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如果去掉拼音头上的小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去拼音读)

4.找

(1)师:大家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

(2)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个字吧!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

生:能。

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笔顺,请小朋友也跟着学一学。

(1)实物投影:写“桃”这个字的时候容易倒下笔,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记清楚。

5.记字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好几种记字的方法,比如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描书中的红字(描);此外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

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

不过,先别着急记,下面有两个字需要大家先练习着学一下。

课件出示: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和老师一起写一写。怎么是弯弯的?请同学们作动作告诉老师。

(2)甜:这个字呢?我们该怎么记?

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说。

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

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家5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我们就评他为“识字大王”,那现在赶快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6.听写

第一个字要先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然后再写下来。

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黄澄澄)

下面的字看拼音写:

课件出示:()萝、()瓤

(老师展示学生的听写情况,纠正错误)

评价:刚才我发现不少同学“桃”和“梨”这两个字写得不够端正,大家看一下,如果你这样写就端正了。

课件出示:桃和梨

7.写字

(1)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那谁表音,谁表意,请小朋友们要多留心、多注意!你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个是扁扁木字底,要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从整体上观察,你又发现什么了吗?

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老师范写

(4)让学生写

(5)展示学生写的情况(比刚才听写的时候写的进步多了)。

三、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这么多字,你们高兴吗?看来我们也大丰收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四、作业

把今天新结识的水果朋友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听,并向他们展示自己不仅会读他们而且还会写。

《《绝句》二年级上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