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民族的小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结果: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和平解决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

全国性抗日战争

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JAb88.COM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开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开拓未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日本篡改历史,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做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不忘国耻,勤奋学习,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指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徐州会战开始,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并取得胜利。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彭德怀)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战胜利的

历史意义

100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着明显的特点:第一,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遭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它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这是中国人民为争取生存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第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纳入学习主题之中,反映在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从局部抗战逐步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

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

此题选材难得,设问巧妙,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旨在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从材料中捕捉有效信息“日本和汉奸”,历史事件锁定为“抗日战争”;“苦难十四年”,根据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来计算,很容易推算出1931年这个重要年代,自然联想起九一八事变。完成这个思维过程,答案已呼之欲出。答案A。

2.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胜利”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走向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本题(1)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等基础知识。(2)问需要依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实得出正确判断,考查了史实内部联系。

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A.蒋介石的配合B.张学良、杨虎城的要求

C.中共的努力D.人民的呼声

2.著名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尽管一直存在矛盾和斗争,但维持到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是()

A.中共力量壮大,并及时击退了国民党的进攻

B.中共坚持了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的正确方针

C.美英等国不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

D.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尚未解决

4.“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A.卢沟桥战役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A.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B.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

C.争取中间派力量的支持D.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6.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淞沪战役D.百团大战

7.“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一命令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发出的?()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D.南京大屠杀

8.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有如下内容: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得到和平解决。下列适合做小说书名的是()

A.《鸦片战争的烽烟》B.《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C.《我眼中的西安事变》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9.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遇难而痛恨,它就是()

A.北京B.南京C.天津D.上海

10.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6年12月12日,在一社会团体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上,在如何评价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严重对立的观点,要点如下:

甲: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称得上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乙: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率领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使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日寇铁蹄之下,让东北的父老乡亲做了十四年的亡国奴。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请回答:

(1)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2)请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下张学良。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材料二: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由邦交正常化是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73亿美元,两国友好声城市多在233对,人员往来超过480万人次,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以上均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列举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近代50多年的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主要原因。

(3)试举一例说明古代中日文化密切交流的史实。

(4)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

1.C2.A3.D4.C5.B6.D7.A8.C9.B10.C

二.非选择题

11.①甲的观点对,乙的观点有些片面。说明:可能会出现四种观点:支持甲;支持乙;都不支持;同意甲反对乙。只要回答的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几种答案都可。

②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结束了十年内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执行“不抵抗政策”丢了东北,是有过错,但主要责任在南京政府、蒋介石。

张学良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③全面(综合一生的所做所为,看其大处和主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历史(看他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2.(1)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发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2)发展情况:今天中日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或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主要原因: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努力;中日邦交正常华的实现。

(3)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留学生学习隋唐先进文化,”

(4)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互访、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中日书法交流,摄影大赛、日本插花、茶道、柔道、摔跤表演、学生联谊活动、日本电影周、中日围棋大赛)言之有理即可。

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局部抗战开始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结果: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

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和平解决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

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

全国性抗日战争

爆发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

开始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手无寸铁的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三十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开拓未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日本篡改历史,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做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不忘国耻,勤奋学习,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指挥)

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徐州会战开始,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并取得胜利。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彭德怀)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内容: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战胜利的

历史意义

100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完全胜利。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上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上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教案(共5套新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知识目标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了解一二九运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的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一、设问导读

1.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过程: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占领沈阳。

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日本占领了东北,为什么不直接并入日本国土,反而成立伪满洲国呢?

日本通过建立伪满洲国,使自己走到幕后控制,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从而掩盖其侵略事实。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什么是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2)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口号和意义。

时间:1935年12月9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结果分别是什么?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结果:和平解决。

(2)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P89张学良、杨虎城图片和西安事变谈判旧址图片,提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合作探究

1.九一八事变

日本发动侵略东北的战争,为什么要炸毁铁路,诬陷中国?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

日本是为发动战争找到借口,同时也是为了欺骗世界,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本占领了东北,为什么还要侵略华北?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日本从侵略东北之前,就准备发动对中国的全面战争,从而占领整个中国。侵占东北只是下一步侵略的跳板,故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

3.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置不好,就会发生更多内战,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三、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过程: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结果:东三省沦陷。

一二九运动背景:华北危机。时间:1935年12月9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结果: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课后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事件:西安事变。

(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态度:反对。理由:发动事变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置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知识目标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淞沪会战的史实;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能力目标

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学习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1.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

2.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杀。

一、设问导读

1.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过程、结果和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过程: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炮轰我军阵地。

③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④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七七事变中主要的民族英雄。

赵登禹、佟麟阁。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中国共产党改编军队的情况。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影响。

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影响: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

(1)淞沪会战的开始和结果。

开始: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2)淞沪会战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暴行。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

1.七七事变

(1)日本发动侵略全中国的战争,为什么要选择在卢沟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北平的东南面,丰台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军重兵占据;北平的东面,是汉奸政府统治地;北平的北面和西北面,也由日本及伪军控制;只有北平的西南面,为中国驻军国民党第二十九军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

(2)七七事变为什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确定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这说明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改编军队的?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评述: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要进行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师讲述: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再度合作,摒弃前嫌,为了民族的利益,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

3.淞沪会战

(1)淞沪会战的起因是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1937年8月9日,日本两名士兵驾车强行冲入上海虹桥军用机场,窥探中国军队情况,并向守卫机场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中国士兵被迫还击,两名日本士兵中弹毙命。虹桥机场事件成为日本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13日,日舰向上海闸北炮击,10月11日,日军突破淞沪战线中国守军第一道防线后,发动了大场战役。日军凭借战车及优势炮火的掩护,由蕴藻浜北岸强渡苏州河。中国守军左翼兵团、中央兵团主力,构成以大场为核心的环形防御。日军则对中国守军形成马蹄形包围圈。中国军队顽强阻击日军,激战几昼夜,给敌人以大量杀伤。

10月15日,中国守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奉命增援大场。17日,秦庆武团1400余人全部牺牲。18日晚起,中国守军左翼兵第六十六军,中央兵团第四十八军和第八十七师等部,以3万兵力组成3路敢死队,实施反突击,激战数昼夜,大部战死。日军倾其兵力大举反攻。25日,大场阵地被日军攻陷。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四面受敌,被迫战略转移,撤至苏州河阵地,从市区北郊转入市区。至11月,上海失陷。

(2)淞沪会战有什么历史影响?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

(1)什么是“南京大屠杀”?

学生在回答教材第93-94页内容后,教师讲述: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

(2)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日军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违背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使我们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南京大屠杀屈死的30多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着一条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三、课堂小结

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结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时间:1937年12月13日日军的暴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认识: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四、课后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平津与华北的危险,已经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表示:“为求我中华民族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之领土完整,对于侵犯我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帝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1)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宣言发表的相同背景是什么?

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宣言的发表具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