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2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学目标
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知识结构

相关知识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

第1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问题探究。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

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

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

“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 “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 “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 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 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 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 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高二历史上册《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学案

教学目标

识记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和特色、"日升昌"创办和古民居建筑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价值。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教学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第一目"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着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对于四合院的特点,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防火防盗的特点,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和侧房一般是木结构的砖瓦房,供儿孙辈居住。这样的布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

教师提问: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加以认真地吸收。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有哪些传统思想是我们今天所特别需要强调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互相帮助、见义勇为、善良诚信、勤俭节约等。

第三目"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着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1课 古雅的昆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教学目标

识记昆腔产生的时间、地点,顾坚;梁辰鱼、魏良辅对昆腔的重大贡献,兴盛的具体表现。

理解魏良辅改革后昆腔的特点,昆曲艺术的致命弱点。

重点

昆曲兴衰的原因。

难点

昆腔的特点。

教学设计:

关于“从昆腔到昆曲”一目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第二自然段和“资料回放”,然后提问:昆山腔的创始人是谁?他怎样创造的昆山腔?昆山腔的表演形式在当时是怎样的?昆山腔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它包括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昆剧、京剧,以及数百种地方戏。

南戏起源于南方,是宋元时期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顾坚居住地在千墩,离昆山三十里,属昆山地区,所以人们称这种新腔调为“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腔的名称出现于明初。昆腔具有婉转悠扬的特征,成为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教师运用讲述法讲授本目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然后播放一段昆曲的音像资料,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并学唱一两句词曲,随后交流一下对昆曲演唱特点的体会。

二、“昆曲的兴盛与衰落”一目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昆曲兴盛有哪些表现?

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多次下江南巡游,每次必到扬州。扬州大盐商想博取乾隆皇帝的欢心,就养起很多戏班,在运河两岸搭建数十座戏台,每逢龙船经过扬州,锣鼓喧天,戏曲争辉。这里面既有专门演唱昆曲的戏班,又有表演各种地方戏的剧团。当时,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奉昆曲为正宗,又因昆曲唱词高雅,就称昆曲为“雅部”;而各种地方戏花“杂”,种类繁多,就统称“花部”。在接驾演出时,昆曲与地方戏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除扬州外,在京师、苏州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都出现了争取观众的竞争,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

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出示下列材料: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请学生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昆曲的弱点有哪些?花部戏剧的优点有哪些?,探究一下,“花、雅之争”,花胜雅败的原因何在?

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却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就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词通俗易懂,从而强烈地吸引着观众。这是它能够在花、雅之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

问题解答

想一想,为什么有清朝统治者撑腰的昆曲,最终还是在“花部”与“雅部”的竞争中,而趋于败落了?

解题关键:政治干预不能最终改变艺术市场竞争的规律。

思路引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只有符合群众的意愿才能有生命力。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的政治干预能够暂时压制一下花部,但却改变不了群众厌恶昆曲,欢迎乱弹的意愿。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脱离了人民大众,必然会被人民大众所抛弃。

(一)本课测评

1.昆曲是怎样产生的?

解题关键:掌握昆曲产生的三大步骤。

思路引领:顾坚始创昆山腔;魏良辅革新昆山腔;梁辰鱼用昆山腔谱写传奇《浣纱记》演出成功。

答案提示:(1)顾坚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2)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3)梁辰鱼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昆曲诞生了。

2.昆曲的特色是什么?

解题关键:注意从昆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答。

思路引领:辩证地看待昆曲的特色。

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文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但是,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又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二)学习延伸

第1课走向民主的政治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课走向民主的政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课走向民主的政治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即改革的大背景:贵族制下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1、什么是贵族政治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2、如何认识贵族政治?
贵族政治的积极意义:
1)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生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
2)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王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
贵族制存在的问题:
1)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战神山议事会,公民大会虽然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
2)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为贵族债主耕种土地要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所有的借债或者租地都要以人身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务或者交不起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主的奴隶)
3、雅典政治危机:由于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导致了雅典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在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时,雅典政治向何处去?在危机的面前,贵族政治要不回复到君主制,要不进一步的发展民主政治。哪一种可能性大?如果选择民主制的进一步发展,又应该如何去改革?面对这个问题当时的雅典各个政治派别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二、梭伦改革(重点)
1、改革的背景(1)由于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过程:开始于前594年,先在经济领域开始,在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

3、改革的措施
经济领域:
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
2)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3)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政治领域:
1)改变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
2)政治机构民主化。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的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4、意义:政治领域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综合探究:如何去评价梭伦以及他的改革?
积极:
(1)经济方面: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方面: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
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梭伦改革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是其中庸政治指导思想导致了改革的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愿望。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延续。
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当时出现的政治派别:
1、平原派——要求恢复贵族制
2、海岸派——维护梭伦创立的民主制度
3、山地派——更激进的民主改革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体制的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公元前508年)
1、(出发点)以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
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的意义
克里斯提尼时的地域部落并不是一片毗连的地区,而是不同地区的公民集团的结合,这些集团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以集合起来。
克里斯提尼的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打乱户籍,分裂氏族。其结果是沉重打击了氏族贵族,瓦解了他们依赖旧的血缘关系影响选举的基础,从而削弱了氏族中所谓贵族后裔的权势,也进而促进了不同部落之间的公民融合,雅典的国家组织也由于摆脱了氏族关系的残余而完全形成了。
2、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治机构:500人议事会议代替原来的400人议事会议。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
3、陶片放逐法:最能体现了机会均等、任期制的民主原则,确保民主制度长期存在的法令,可以有效地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
克里斯提尼在为期间,极力发展梭伦的改革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陶片放逐法”。
(雅典公民可以把他们认为对城邦不利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若刻上同一名字的陶片累积到六这个数,被举发的人就要接受放逐十年的处分。这是雅典民主政制下和平解决政治冲突的方法)。
思考: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陶片放逐法的认识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在民主探索中的成功创举。它对于捍卫民主政体和平民利益、反对民
主之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粗糙的民主制度,其投票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投票公民群体素质、个人好恶的影响,有时的判决结果也不公正、不理智的。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仍有着很大不同。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的一个休止符。

四、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1、伯里克利简介
伯里克利(约前495—前429年),是希腊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出身贵族,是奴隶主阶级中一个较有见识和才干的人。公元前444年以后历任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由于他在雅典
建立了开明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所以倍受后人赞颂。这座头雕像表现这位古代开明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精神气质。
2、伯里克利改革内容
A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资格。
B官员的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平民的参与和选举结果的公证性。

选举的不科学性
(1)选举表决方式的原始性。抽签选举和举手表决在雅典民主只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许多政府官员都是由此产生。如十个陪审法庭的5000人的民主中的实际作用。其随意性与幸运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盖过民主的实际意义。我们不能抹去举手法在直接民主中的实际作用,但选举人的正当权益,尤其是不受干扰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2)选举不能尽才为用。在抽签选举中公民不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自己胜任的职业,忽视了不同公职之间的特殊要求,也不利于公民特长的发挥,这不仅不能有益工作效力,甚至适得其反。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C公民大会及500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了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和执政机构。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2)、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3、伯里克利改革的意义
进一步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
使雅典的文化事业高度发达,国力鼎盛,赢得邻邦的仰慕。

对于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伯里克利功不可没,但他晚年却屡经坎坷、挫折,接连遭受严重的打击。由于他人的诽谤,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复职当大将军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死于鼠疫,不久,他也难逃厄运,死于这种可怕的病魔。临死前,他的遗言是:“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确实,伯里克利的英名将和希腊“黄金时代”的美名永存后世。

五、小结: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划分四大财产等级地域代替血缘氏族政府津贴
公民大会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职官选举民主表决
四百人会议陶片放逐法
公民法庭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积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公民法庭
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陶片放逐法
消极:(历史局限)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女性和大量外邦人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作业:古代雅典的三个改革之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