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2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8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2。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2”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课时 自然界的水循环

题组一:河流的补给

1.(2009广东文基)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B)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冬季是我国河流枯水期,此时大气降水稀少,湖泊水很少,气温低,无高山冰川

融水,只有地下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它非常稳定地补给河水。

题组二:河流流量过程线判读

(2009广东广州测试)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2~4题。

2.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B)

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D.地下水

3.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B)

A.台风雨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D.准静止锋的阴雨

4.该河流主要分布在(B)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

水,夏汛的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快行冷锋的暴雨。由于夏季河流

的含沙量很大,可推知该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该河流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题组三:水循环

5.(2010江苏启东中学质检)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在该类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

为②处的沉积岩。

(3)假设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水循环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理由是

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岩层形态看,M处岩

层向下凹陷,为向斜。第(2)题,由图示知,该区域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不断发生转

化,为海陆间循环,①处岩石为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变成沉积岩。第(3)题,在我

国东南沿海,由于夏季风使得向陆地输送的水汽量最大。

第2课时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题组一:洋流性质和影响

(2010南京一调)下图是“世界某地区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D)

A.洋流向南流,是暖流

B.洋流向北流,是寒流

C.上升流形成大型渔场

D.该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及其附近海

域,图中所示洋流是厄加勒斯暖流,其向南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图中P地区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里(双选)(BC)

A.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

B.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

C.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夏季风来自海洋,带来暖湿气流

解析图中P地区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该地区有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暖湿气

流,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产生了大量的地形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题组二:洋流分布规律及影响

(2010长沙市重点中学联考)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

系统的是(D)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

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D.⑥④甲⑤

解析读图可知,甲洋流位于大陆西岸,且纬度是30°,若位于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

向判断,甲洋流为暖流,但北纬30°附近的暖流位于大陆的东岸,所以该洋流位于南半

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甲洋流为寒流,能够与甲洋流形成完整的洋流系统的是⑥东

澳大利亚暖流④西风漂流甲⑤南赤道暖流。

4.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受其影响可能出

现严重旱灾的地区是(C)

A.智利B.美国C.印度D.英国

解析根据题中条件可以判断该洋流是秘鲁寒流,此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当它远

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智利、美国的降水增多,所以不可能出现严重的旱

灾,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可能出现严重的旱灾,印度也可能受到影响。

题组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5.(2009山东烟台)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0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今年7月以来,在巴西东北部接近赤道的几

个州的海滩上陆续出现了企鹅的身影,由于不适应气候,它们中的大多数非常虚弱。巴

西环保组织立即对它们进行了抢救和保护,并计划分批将它们送回南极。

专家对企鹅出现在赤道附近的原因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人类过度捕鱼,令企鹅不得不

游向离岸更远的海域觅食,最终不敌强劲水流被带到热带;也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

影响水流,更多的风暴令海洋风海流变大将它们冲得更远;还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

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

材料二 南美洲简图

(1)写出洋流名称:①秘鲁寒流,②南赤道暖流,③巴西暖流。

(2)④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3)若图中斜线部分是此次大量出现企鹅的海滩,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

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如果此判断成立,你认为是哪些洋

流在此次企鹅大迁移中起了作用?

(4)此次救援活动中,巴西动用飞机将企鹅运到东南部的海滩,准备让企鹅乘洋流回到

南极洲的家乡,如果此次行动可行,你认为企鹅乘的洋流有哪些?

(5)有专家认为全球气温上升影响洋流,全球气温上升对①处洋流带来怎样的影响?会

使什么现象频繁发生?

解析第(1)题,根据所在位置可判断①是秘鲁寒流,②是南赤道暖流,③是巴西暖

流。第(2)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秘鲁寒流影响,④处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第(3)

题,根据洋流分布,企鹅由南非到图示巴西东北部沿海是顺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

第(4)题,在东南部沿海有巴西暖流,企鹅可顺此洋流到达西风漂流再回到南极洲。

第(5)题,全球气温上升使高低纬之间温差减小,此地区东南信风减弱,使秘鲁沿岸

上升补偿流减弱,秘鲁沿岸海区水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多发。

答案 (3)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 (4)巴西暖流和西风漂流。 (5)秘鲁寒流是上升

补偿流,全球气温上升使高低纬之间温差减小,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

压差减小,东南信风减弱,使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厄尔尼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1.(2008广东地理)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解析 地表水的下渗与植被状况成正比,与降水强度成反比。降水强度小,植被好,利

于地表水的下渗。

答案 D

(2009北京文综)读表,回答第2题。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

离/km052104208312416520624728

水温/℃14.716.417.418.419.119.720.320.821.2

2.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非洲西海岸19°S受副热带高压或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带控制,常年降水稀少,为

热带沙漠气候,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随着距离海岸距离的增加而升

高,即沿岸表层水温明显偏低,为寒流。

答案 C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5题。

3.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A.b→b→c→dB.a→b→c→d

C.a→a→c→eD.g→e→f→a

4.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A.土壤B.水能

C.潮汐D.波浪

5.若图示地区的纬度在40°~60°之间,其陆地上的降水主要为()

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台风雨 ④锋面气旋雨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3题,内陆循环发生在陆地上,所以能正确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g→b→c→d。

第4题,水循环能提供水能资源;土壤的形成与水循环没有直接关系;潮汐是天体引潮

力作用形成的;波浪也不是水循环直接引起的。第5题,如果在40°~60°之间,为西

风带控制,所以多锋面气旋雨;气流受到地形的阻挡,易形成地形雨。

答案 3.A 4.B 5.D

(2008北京文综)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6~8题。

6.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解析 E与H相比,E处海拔高,因而气温低,故选项A错误;F与G相比,F海拔高,因

而气压低,故选项B正确;根据图中信息,选项C、D均无法作出判断。

答案 B

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解析 根据水循环模式图分析可知,G为陆地,H为海洋。因此图中①为陆地降水,参

与了陆地淡水资源的补给;②为径流;③为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④

为水汽输送,运动的距离会受到山地等地形的影响。

答案 A

8.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因此,洋

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洋流③为寒流,对

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B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9~10题。

9.甲处海底地形是()

A.大陆架B.大陆坡

C.海岭D.海盆

10.乙处洋流可能是()

A.日本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

C.巴西暖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

解析 本题组以两组等值线(等深线和等温线)为背景材料,考查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分

布。第9题,根据等深线可知,甲处的坡度较大,深度增加较快,对应海底地形中的大

陆坡。第10题,根据图中的等温线,不难判断出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再根据等温线的弯

曲方向可知,乙处的水温高于同纬度地区,即乙处受暖流影响;最后根据该处的等深线

分布规律可知,该海域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部;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乙处的洋流

可能为日本暖流。

答案 9.B 10.A

(2010济南质检)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承压水能够自由上升的海拔高度称为承压水位。承压水位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压线。承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底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下图为“某区域承压水勘察站等值线(单位: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勘察站点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是()

A.2米B.8米

C.10米D.12米

12.勘察站点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出现自流泉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11题,根据对材料中相关名词概念的理解,②处承压水的埋藏深度为图中②处

地形等高线数值减去②处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数值。故②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为94-

82=12(米)。第12题,根据相关概念的理解,自流泉可能出现在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

海拔高度的点,即图中等水压线数值高于地形等高线数值的点。图中①处地形等高线数

值小于90,而等水压线数值为90,可能有自流泉;②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4,而等水压

线数值为92,不可能有自流泉;③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8,而等水压线数值为94,不可

能有自流泉;④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98,而等水压线数值在94~96之间,不可能有自流泉。

答案 11.D 12.A

(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14.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解析 第13题,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

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动方向一致,且大陆的东岸都

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第14题,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

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

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该洋流会将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

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

答案 13.C 14.A

(2009南京期末调研)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双选)()

A.③B.④C.⑤D.⑥

16.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双选)()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

解析 第15题,依题意,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

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事实上此题可以直接根据图中洋流方向得出答案。第16题,大

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

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因此AD正确;而B项中,洋流

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C项中,厄尔尼诺现象应该是赤道逆流势力增强,使得

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图中⑥洋流可以类似于巴西暖流或东澳大利亚暖流,与

厄尔尼诺现象不一定能建立关联性。

答案 15.AB 16.AD

二、综合题(共36分)

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墨累河位于澳大利亚内陆,乘船可欣赏到拥有上百万年历史的峡谷、悬崖、宝

蓝色礁湖和一望无垠的红树林,曾一度成为世界重要游轮度假线路。但近年来由于干旱

持续发生,墨累河水量不断减少,河流水位急剧下降,其又成为“最受伤的大河”之

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分析,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水源紧张问题?

(2)墨累河日渐枯萎的原因与材料二图中(填序号)环节有关。图示水循环类型属

于。

(3)据材料一图分析墨累河水源中缺少补给,为什么?

(4)材料二图中水循环各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填序号),人类的哪些

活动会使⑤减少?

解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墨累河水量减少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水圈和水循环的相应知

识。第(1)题,墨累河位于大分水岭西侧,是背风坡,而大分水岭东坡为东南信风迎风

坡,降水多,可采取东水西调措施解决水源紧张问题。第(2)题,墨累河日渐枯萎是由

于大旱天气,从根本原因上说,是海洋水汽输送不够,读图可知②应为水汽输送,图中

水循环为海陆间循环。第(3)题,澳大利亚由于纬度低,又没有高山,故没有冰川积

雪,所以,墨累河缺少冰雪融水补给。第(4)题,水循环各环节中,最易受人类影响的

是地表径流。⑤是地下径流,破坏植被、城市化带来的地面硬化等都会导致下渗减少,

地下径流减少。

答案 (1)从大分水岭东坡调水到西坡。

(2)② 海陆间循环

(3)冰雪融水 澳大利亚纬度低,又无高山。

(4)④ 破坏植被、城市化等。

18.(2009菏泽质检)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A.北海渔场B.秘鲁渔场

C.北海道渔场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处海区等温线比B处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

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主要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乙处

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试分析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解析 图中A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盐类丰

富,形成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因此等温线密集。读图可知,甲处

等温线向南凸出,为加那利寒流,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一定作用;乙处

等温线向北凸出,为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很

大作用。

答案 (1)D

(2)A处海区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南北差异大

(3)南 北 加那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4)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3课时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题组一:水资源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1~3题。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A)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蒸发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解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D)

①江河水 ②湖泊淡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冰川水主要存在于高山上部或极地地区,不易利用。

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D)

A.用水量大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D.河流流程短

解析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

题组二: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分析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以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表,回答4~5题。

占全国的百分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80%14.7%

耕地资源35.2%59.2%

4.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C)

A.水资源南多北少

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

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看出,水资源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耕地资源则是南少北

多,二者的空间分布不匹配。

5.珠江三角洲虽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但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D)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

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排放废弃物多,污染严

重,导致该地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质型缺水)。

题组三:水资源开发及利用

6.(2010辽宁抚顺模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

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分析这一地区水资

源短缺的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

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3)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这一地区除了水能

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4)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华北平原是我国水

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从本地水资源状况、人口与经济状况

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考查在气候相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

不当易造成的问题。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地热能、太阳

能、水能等能源资源。第(4)题,四川省的水资源状况可从农业(灌溉水源)、工业(能源)

分析。

答案 (1)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②降水年际变化

大;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比较严重。

(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①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

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3)地热能和太阳能。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

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

(4)四川省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四川省利用水利枢纽(如都江堰)和水利发电站(如二滩电

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10启东质检)读“非洲某区域图”,回答1~3题。

1.E处为纳米布沙漠,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

而最窄处只有1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受到()

A.暖流影响B.海陆分布影响

C.大气环流影响D.寒流影响

2.F处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降水

C.地形D.洋流

3.M处为世界重要的渔场,其成因是()

A.温带海区B.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的影响D.河流的注入

解析 第1题,E处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对当地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沿岸

沙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第2题,F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自然带分布

的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而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的原因是陆

地的缺失,选项A正确。第3题,M处为热带海区,没有大的河流注入,选项A、D错

误。该海区只有寒流经过,形成上升流,为渔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答案 1.D 2.A 3.C

(2010丽水调研一)下图表示世界某区域。据图回答4~6题。

4.图中甲海域表层洋流属于()

A.风海流B.密度流

C.垂直补偿流D.水平补偿流

5.图中乙地区气候有别于该大陆同纬度西部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形D.洋流

6.图中丙海域海上航行安全性极差,其根源是陆上经济落后,主要是因为()

A.海上渔业资源贫乏

B.沿海为荒漠景观,经济难以发展

C.沿海水稻种植业水平低

D.沿海种植园经济水平低

解析 第4题,甲海域为沟通红海和印度洋的曼德海峡,红海盐度高、密度大,因而与

印度洋之间形成明显的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印度洋流向红海,故答案为B。第5题,乙

地区虽位于赤道附近,但因地形为东非高原,受地形影响形成了与其西部明显不同的热

带疏林草原气候。第6题,索马里附近地区是非洲经济相当贫困落后的地区,该地沙漠

广布,恶劣的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 4.B 5.C 6.B

(2009许昌联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7~8题。

7.a、b、c、d、e表示的洋流中,既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

A.a和eB.c和d

C.d和eD.b和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到N点的方向与F点到E点的方向正好相反

B.M点到N点的方向与F点到E点的方向相同

C.从F点到E点的方向是先向西北后向东南

D.从M点到N点的方向是向西北

解析 第7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又由180°经线可知a为秘鲁寒

流,b为南赤道暖流,c为东澳大利亚暖流,d为西风漂流,e为西澳大利亚寒流,所以既

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a和e。第8题,从M点到N点的方向是向西北方向,从F点jAB88.COm

到E点的方向是向西南方向。

答案 7.A 8.D

(2010江苏样题)读下图,完成9~10题。

9.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B.1980年

C.1990年D.2000年

10.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第9题,根据该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

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第

10题,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

季节变化减小。

答案 9.C 10.C

(2009福建毕业质检)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

12.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解析 第11题,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第12题,我国北方

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

答案 11.A 12.D

(2009重庆文综)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B.②C.③D.④

14.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为我国的一个内陆盆地。第13题,天然绿洲应形成于

山麓冲积扇上,且土壤肥沃(土壤颗粒较小),故③处最合适。第14题,内流河主要靠高

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最大,越往下游流量越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答案 13.C 14.D

下图是“某地地下水水位(虚线)和地面沉降(实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对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地下水水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下降

B.从水位变化看,虚线代表的是承压水水位

C.该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始终呈正相关

D.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主要与该地地表水缺乏有关

解析 该地地下水水位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地下水位有上升趋势,A错;在20世纪90年

代后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不呈正相关,所以C错;该地地下水水位最初埋藏

深度只有几米深,之后地面在下沉,地下水水位虽然降低,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不太

远,即埋藏深度较浅,因此该地地下水水位下降应该是由于地表水缺乏,过度开采地下

水导致,地下水可能为潜水。

答案 D

16.当地面沉降超过100毫米时,这时的地下水水位称为警戒水位。该地警戒水位和出现的

时间大概是()

A.20米;1983年B.30米;1985年

C.40米;1989年D.20米;1990年

解析 此题首先要从地面沉降100毫米处引直线,找到与地面沉降线相交的A点,然后

从A点出发,作垂线与横坐标年份相交找到对应的年份为1989年,与地下水水位线相交

于一点B,从B点再向左引直线,找到此时地下水水位深度为40米。如下图所示: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江苏泗洪中学)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2008年1月13日至2月8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属建国以来所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此次天气过程

与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

冷的现象)有关。

材料二 

(1)造成图甲所示海区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来自__。

(2)标出图甲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

(3)正常年份在图甲所示海区上空形成一个热力环流,请在图中标出。

(4)简述在上题所述热力环流影响下,大洋东、西两岸天气状况。

(5)图乙中赤道附近标注-2.5℃,其含义是。

(6)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

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7)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

解析 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读材料一须明确南方持续低温、

雨雪、冰冻天气需两个条件:①冬季风势力强;②充足的水汽。此外还要了解拉尼娜现

象发生的实质。读图甲,要明确表层洋流是信风造成的,其结果是使大洋西部形成一个

水温较高的“暖水池”,大洋东部形成一个水温较低的“冷水池”,从而形成高低气压

差,进一步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强弱变化影响东西两岸的天气,甚至全球气候。

读图乙,应明确此时大洋西部水温偏高,东部水温偏低,出现拉尼娜现象。西部水温偏

高,使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加强,并给我国带来大量水汽,这是形成低温、雨雪、冰冻天

气的两个主要原因。

答案 (1)信风

(2)略(注意是上升补偿流)

(3)

(4)大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晴朗。大洋西部水温高,气压

低,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5)本海区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低2.5℃。

(6)热力环流势力加强,使大洋东岸更加干旱,大洋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7)①冷空气频繁南下;②暖湿空气带来大量水汽,二者相遇形成锋面降水。

18.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

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面

临着种种困境,图甲为“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

布图”,图乙为“某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

原因。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试用水循环的观点解释说

明。

(3)A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4)图乙中人地矛盾突出的是地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解析 第(1)题,此地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大,可以从锋面雨带推移和地

形两个角度来考虑。第(2)题,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

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第(3)题,降水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两个

方面。第(4)题,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与水、耕地之间的矛盾。

答案 (1)东南丘陵 春季我国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丰沛;东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挡,

形成了地形雨。

(2)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原因: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

西部和北方相反。

(3)春旱、夏涝。

(4)黄淮海 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扩展阅读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题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创题)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

用,温度不会太低。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D)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

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解析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气,也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近日点

与远日点是相对而言的,地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球体,地球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故近日点、远日点相差不大;早晨

与傍晚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距离长,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题组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0嘉兴期中)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D)

解析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形态,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

型;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呈熏蒸型;大气处于稳定状

态时呈平展型。

4.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D)

A.晴朗的夜间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D.晴朗的白天

解析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状态。

题组三:热力环流

5.(2009合肥质检)读“高空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两处相比,气压较高的是A处,C、D两处相比,气温较低的是D处。

(2)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3)若C、D两处的温度差为5°C,B、D两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0米,当C处气温为6°

C时,则B处的气温应为-2°C。

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

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影响

(2010济南统考)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D)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解析由图示知,①和③均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

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

流,为寒流。

题组二:气压中心及其天气特征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

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C)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据图可知,图示北半球某地区为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地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

由内向①②地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地附近。

4.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B)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

解析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题组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

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3)与二分日相

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

北移动的结果。(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

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9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问题受下垫面状况、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第1题,从图

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之间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注意是

选择不正确的答案。地面辐射的强弱与地温有关,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与

下垫面性质有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自身温度呈正相关,云量越多逆辐射

越强。

答案 1.C 2.B

(2010浙江五校)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3~4题。

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

最低

气温23°C23°C24°C25°C26°C27°C28°C28°C28°C25°C

最高

气温31°C32°C33°C34°C35°C36°C37°C38°C38°C30°C

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

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

偏北风

3.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4.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解析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增大,排除A项。读表可

知,9月15~23日影响长沙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天气状况,故答案为D。第4题,夏季风强

劲,主要在夏季,而此时为秋季,排除A项;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排除C项;若亚

洲高压强盛,则气温会下降,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答案 3.D 4.B

5.(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

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晚上陆地冷却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影响风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近地

面的风会由极地吹向赤道。

答案 C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6~8题。

6.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A.较高B.较低C.相等D.不确定

7.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A.地表冷B.地表热C.地势高D.气流上升

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

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7题,500百帕的等压面是高空气压分布

状况,因而当高空M处为高压时,其近地面应为一低压,根据经纬度可知,M处位于青

藏高原,因而该处比N处地表点气压低是因为其地势高。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

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

半球,故风向应垂直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即为北风。

答案 6.B 7.C 8.D

(2010青岛期中)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9~11题。

9.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 第9题,由图示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且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压低,是北

半球的夏季。第10题,②地靠近夏季风源地,处于沿海位置,风力较大。第11题,③地

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9.C 10.B 11.B

(2008海南地理)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13题。

5月~10月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降水(mm)平均温(℃)降水(mm)

甲地2716502522

乙地278902677

12.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D.25°N~30°N之间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从甲、乙

两地5~10月高温多雨,11月~次年4月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说明两地为季风气候,且

纬度较低。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3.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B.盆地C.丘陵D.山地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降水量看,甲地明显多于乙地,说明甲地位于迎风坡,乙

地位于背风坡,两地之间有山地。

答案 D

(2009江门调研)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特有B.雨热同期C.盛夏伏旱D.冬雨夏干

15.b地肯定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D.南半球大陆西岸

16.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A.a—b—cB.b—c—aC.c—a—bD.c—b—a

解析 第14题,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第15题,从气温情况来看,图中b地1月均温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排除A、B项;从

降水量来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热同期,可判断b地为季风气候,应分布在大

陆东岸。第16题,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或7月气温即可得出。

答案 14.B 15.C 16.D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厦门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份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

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

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

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解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

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

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

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

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冬春。B地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18.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甲表示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带。

(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地,其气

候特点是 ,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 

和 (填序号)交替控制。

(4)图乙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的

影响。

(5)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

E,F。

解析 根据气流偏转的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⑦为极地东风带,⑥为西风带,在其

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因为阴雨天气较

多,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适宜牧草的生长,可发展畜牧业。H地为地中

海气候与C地相同,都是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图乙中20°C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区域气温较同纬度偏低,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地球运

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美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E地为一低压

系统,气流应向中心辐合。

答案 (1)北 极地东风

(2)B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C地 ② ⑥

(4)北(低纬) 本格拉寒流

(5)错误 正确

第3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

题组一:锋

(2010郑州联考)如图所示,T1、T2、T3表示等温线,t0、t1、t2表示锋形成过程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

1.锋形成于(D)

A.t0之前B.t0时C.t1时D.t2时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在t2时刻,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别大,是锋面形成的时刻。

2.假如T1>T2>T3,则该锋的类型最有可能是(B)

A.暖锋B.冷锋

C.准静止锋D.都有可能

解析锋面附近气温变化剧烈,该锋面是冷锋。

题组二:锋面气旋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4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D)

A.甲、丙B.乙、丁C.丙D.丁

解析图中M处是冷高压(即反气旋),N处是一锋面气旋,所以丁处应为暖锋。

4.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出现晴朗天气的是(B)

A.丙、丁B.甲、乙C.甲、丙D.乙、丁

解析高压脊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题组三:锋面与天气

5.(2009苏北四市联考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1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

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东北南部、

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0°C,部分地区可超过

14°C。

材料二 2009年11月1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2)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乙地,依据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A)

A.①B.②C.③D.④

(4)此次寒潮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寒潮过境为背景,主要考查冷锋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以

下三点:第一,要会识别锋面符号,掌握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第二,要会熟练判读

等压线分布图,知道等值线疏密的地理意义;第三,掌握寒潮的主要危害和防御措施。

答案 (4)危害:①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强烈降温;②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

农场——大风。

措施:①人们要注意添衣保暖,水产养殖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②门窗、围

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

品;③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④留意有关媒体

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⑤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

御准备;⑥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⑦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

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第4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

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

(原创题)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D)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海陆分布的变化 ③地形的变化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

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

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解析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

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2010江苏盐城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AB)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

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

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

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BC)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

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

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能力减弱。

题组三: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

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

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夏季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

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

息即可。第(2)题,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第(3)题,西北航线可

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题,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

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及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

等方面分析。

答案(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

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4)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

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

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

灾害的损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8江苏地理)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双选)()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解析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图示位置时,长江三角洲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

西北部,此时多盛行偏南风;台湾海峡此时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

燥。华北平原雨带没有到达。

答案 BD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双选)()

A.清明时节雨纷纷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D.清风细雨湿梅花

解析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图示位置时,此时正值初夏或秋季,与题目选项中

B、C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相符合。

答案 BC

(2010厦门质检)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3~4题。

3.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选项中的四个点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40°N,130°E)B.(40°N,140°E)

C.(30°N,120°E)D.(30°N,130°E)

4.该时间段内,M点()

①偏南风转偏西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3题,若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则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也就是气压日较差

最小的地区,找到两幅图中对应的各点,读出其对应的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压差便

可得出结论。第4题,M点此时处于冷锋的锋前地带,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但随着冷

锋的前移,M地也会出现阴天、降水天气,同时风力会减弱,气温会降低。

答案 3.C 4.B

(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

6.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

C.9日13时D.9日23时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也,飓风在由海洋向陆地的移动过程中,其东北部受到陆地的

阻挡,气流被抬升,上升速度加快,导致降水量增多。第6题,A地位于80°W左右,其

所在时区为西五区;图中显示时间为世界时9月6日6时,即零时区的区时。由此计算出

飓风中心位于图中位置时的西五区的区时为9月6日1时,70个小时后,A地区时为9月8

日23时。

答案 5.A 6.B

(2010扬州调研)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7~8题。

7.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解析 第7题,该图是锋面气旋的剖面图,根据北半球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气旋运动方向

可知,甲处锋面应为冷锋,乙处应为暖锋,且两锋面的移动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故B

正确。第8题,此时为4月份,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北方,甲地正处于冷锋控制下,且

此时锋前暖气团较为干燥,故会有大风、沙尘天气;乙地处于暖锋锋前,应出现连续性

降水。

答案 7.B 8.D

(原创题)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时期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10.a、b、c、d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abcdB.bacd

C.abcdD.cabd

解析 第9题,图示海域盛行西南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故应选7月。第10题,图中西

南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索马里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偏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降水量排序为abcd。

答案 9.C 10.C

11.(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

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解析 影响气候的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而地球自转

线速度的纬度差异与此无关。

答案 B

12.(2008江苏地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流和各地的降水和蒸发状况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不同

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我国西北地区而言,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化,山

地的冰雪总量减少。

答案 D

(2009福建毕业质检)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A.1470年~1520年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D.1910年~1950年

14.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 第13题,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10年

后为正值,说明气候处于温暖期。第14题,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

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答案 13.D 14.D

(原创题)《北京日报》2009年11月22日消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15~16题。

15.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16.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解析 威尼斯是一水城,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

升,致使威尼斯遭到被淹没的危险;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全球变暖的积

极措施。

答案 15.D 16.C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北京朝阳期中)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

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2)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5月~10月1月7月

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平均气

温(°C)平均气温(°C)

昆明11.211.2918.188.87.519.7

贵阳278.524.7849.875.34.624

(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结合材料

一、二可以知道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原因。第(2)题,结合材料三可以发现昆明

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面关系密切。第(3)题,由材

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

势有关。

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秋冬季节(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

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

(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

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

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

(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

成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

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新华网2009年7月6日消息:近30年来,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

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9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77%。冰

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墨西哥

人口2.831.691.451.2713.010.02.031.31.241.331.07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图中所示国家中CO2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______,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CO2

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材料

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全球冰川融化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的产生、影响及应对措施。第(1)

题,联系教材知识及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即可完成。第(2)题,由图中曲线可知,

城市化水平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二者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经济

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题,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数据对应材料

二图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可知,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结合中国能源

利用状况回答措施。第(4)题,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

碳含量实际增加较少,可知植被对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有重要作用。

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

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

料。

(3)中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12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常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判断及形成的天气

2、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形成的天气,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及对策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1)锋面: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暖气团、冷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狭窄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2)锋面的三大特征①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 ②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③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2.锋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力度

较大

较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图示

锋图

简图

天气图

雨区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附:几种主要的准静止锋

1.华南准静止锋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使锋区位置偏北。2.江淮准静止锋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都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3.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贵州高原“天无三日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1/2。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4.天山准静止锋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

低压

高压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

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示意图

(北半球)

三、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时间

气候(气温)变化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前的时期

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

冷(寒冷期)暖(温暖期)交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的时期

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

近代

近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

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原因

后果及表现

成因

海面

上升

改变海岸线

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沿海低地被淹

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农业

变化

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

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

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蒸发加大,改变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格局,降水极端异常事件增加

径流减少

蒸发增强

4.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技术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加强立法和管理,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科学预测,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一、冷锋和暖锋的区分方法:

如图所示,T1、T2、T3表示等温线,t0、t1、t2表示锋形成过程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

t0时t1时t2时T3T2T1T3T2T1T3T2T1

图1

1、锋形成于:A、t0之前B、t0时C、t1时D、t2时

2、假如T1>T2>T3,则该锋的类型最有可能是:A、暖锋B、冷锋

C、准静止锋D、都有可能是二、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

1、位置

锋面气旋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如下图)。

2、锋面性质的判定(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在锋面两侧适当位置取点(如下图);

第二步:画出锋面两侧的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确定主导风向及其性质,进而确定锋面性质(如下图)。

一般来说,从高纬度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度移来的是暖气团。然后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图中,左侧以偏北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高纬度的冷气团,故左侧为冷锋;右侧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低纬度的暖气团,故右侧为暖锋。

3.锋面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状况不同

①气旋的前方(上图中A)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②气旋的后方(上图中B)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③气旋中部(上图中C)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4.判读

(1)气流水平运动:一般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又位于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辐合。

(2)判别天气状况: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判别系统内各地的天气状况变化。

(3)雨区分布: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所以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由此可知锋面降雨一般分布于冷气团一侧,作为冷锋来讲,雨区在锋后,而暖锋雨区在锋前。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第1题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可判断m地风向应为西南风,即选项A正确。第2题暖锋降水在锋前,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m地处于锋后,n地在锋前,故m地晴,n地有雨。故D选项正确。第3题暖锋过锋时往往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则n地被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故图中B选项正确。

1.A2.D3.B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导致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下图所示:另外,还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采用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1)读图,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3分)

材料二:世界半球图

(2)读世界半球图,简析北极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2分)(3)图中A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分)材料三: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厘岛路线图”,它为人类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指引前进方向。

北京倡导的“绿色奥运”,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典范。奥运场馆大量安置太阳能集热器,为运动员提供洗浴热水;奥林匹克公园增加了森林和水面面积;实现老城区3万户平房的电采暖;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严把能耗增长源头……

(4)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4分):

(1)模拟值:全球气温不断升降波动;(1分)观测值:全球气温波动上升。(1分)原因:人类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植被的破坏(1分)。

(2)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1分)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1分)

(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高(1分)或者农业结构的改变(1分)

(4)加强国际合作;(1分)利用科技提高清洁能源、新能源比重;(1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1分)植树造林。(1分)

(10年江苏卷地理第11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1示意图。回答ll~12题。1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第11题,中国雨带通常在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月份南退,1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10月初结束。期间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

:C

(2010·全国卷Ⅱ)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

: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B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

: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

: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A

(2009·全国卷1)图2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1题。1.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该题考查考生对天气、天气系统的掌握与理解,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不在控制该区域,故可甄别四个选项(当然,这其中需要分析及简单计算该天气系统的移动)。

C

(2007·江苏高考)(双选题)图8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A.a地的气压比b地低

B.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C.d地的风力比e地小

D.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3.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A.aB.eC.dD.c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常见天气系统知识(冷暖锋),将图中各气压点相同数值连成线,即成了一幅等压线图,做题就迎刃而解。a点气压在1000---1004之间,b点气压值在996—1000之间;c点位于低压槽附近,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C点附近形成偏南风,锋面为暖气团向冷气团活动的冷锋;d点气压等值线较e点疏,因而风力小于e点;画出e点的风力方向,可以看出e点风向为偏北风。

a点位于冷锋后方,c点位于暖锋前方,多降水;e点位于冷锋后方,d点位于暖锋后,无降水。

:2.CD3.AD

一、选择题

(2010·郑州联考)如图所示,T1、T2、T3表示等温线,t0、t1、t2表示锋形成过程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

1.锋形成于

A.t0之前B.t0时C.t1时D.t2时

2.假如T1>T2>T3,则该锋的类型最有可能是

A.暖锋B.冷锋C.准静止锋D.都有可能

读下图所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3—5题。

3.甲、乙、丙、丁四地附近最有可能形成锋面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下,乙地最可能出现()

A.连续性降水B.暴雨C.寒潮D.晴朗天气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值(p)为p乙p甲p丁p丙

B.图示气压分布状况可能出现在1月份

C.丙地气压中心的形成是气温高所致

D.戊地可能吹东北风

读下图,完成第6题。6.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温室气体增加B.太阳辐射增强C.臭氧空洞扩大D.酸雨危害严重

二、综合题

7.(11分)某年7月参加国际地理奥赛的中国选手将对图示区域(见下图)进行模拟野外考察比赛,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出发前,中国队员从网上查到: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B城过境,请你帮助他们预测B城未来72小时的天气变化过程。(4分)(2)来到C城市,队员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城市街道两旁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不是太阳能发电,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3分)(3)居住在D山区的猎手们介绍“近年来,D山脉的草甸位置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请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并推测该地还会有哪些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4分)

1.: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在t2时刻,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别大,是锋面形成的时刻。

:1D

2.锋面附近气温变化剧烈,该锋面是冷锋。

2.B

3—5.: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分容易形成锋面气旋;乙地在高压(反气旋)的控制下,最易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图中海洋上出现高压,应为夏季,丙地是副极地低压北陆地高压所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形成的。戊地为向陆地低压中心吹的风,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3.A4.D5.D

6.冰川面积减少是由于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其直接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

6.A

7.:(1)(4分)开始时盛行偏南风,天气晴朗(1分);然后出现阴雨天气,气压降低(1分);随后盛行偏北风,天气晴朗,气温有所降低。(2分)

(2)(3分)C城地处滨海地区及盛行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1分);这里阴雨天较多,多雾、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分)(3)(4分)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草甸位置越高,食草的动物攀爬得也越高,符合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2分);随着气温的升高还会有:雪线上升,山地冰川融化,面积减少;山地上部发生土壤侵蚀,土层变薄;发源于D山的河流上游在冬春季节水量增加明显,出现新的湖泊(答对两个,即可得2分)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4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4,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5讲环境管理

考点一环境管理概述

强化专练

1.关于环境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国家和政府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故政府不是环境管理的对象②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

③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完整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国策、方针、政策、制度和行动方案④环境管理对个人的要求是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考点二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

强化专练

2.(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2008年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限制和禁止高能耗、高排放和部分资源型外资项目,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的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二新华网2008年2月25日消息: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部推出两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

——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并推出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绿色保险即由保险公司对污染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一方面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力量;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等部门,将加强对上市融资或上市后再融资公司的监管力度,环保不过关的不能上市或再融资。

(1)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的一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那么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材料一说明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实现、、

三者统一,走发展道路。

答案(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2)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3)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

考点三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项目

次序温度(℃)粘附力(N)

1152.0

2253.1

3303.3

4353.6

5374.6

6404.0

7452.5

8501.4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曲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答案(1)作图(无论是曲线或折线,只要形状大体正确就给分)

(2)随着温度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或:37℃时,粘附力最大)

(3)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

(4)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命题视角一环境管理的实施

(考题改编)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为“平静湖水”。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移民对周围的土地开发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现象。请依据环境管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1)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4)①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命题视角二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法规30多件,环保法律20多件,缔结和加入了国际公约30余项;资金投入从1981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1106亿元,“十五”期间更是投入了7000亿元。

(1)根据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过去,我国的环保工作主要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现在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特别是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的是。(填序号)

①树立环保意识②参加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③保护环境,从我做起④学习和生活中减少浪费

答案(1)“要我环保”反映的是政府的约束能力,没有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自主作用;而“我要环保”,反映的是公众对参与环保的程度和意识的加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水养鱼”只重视经济价值,忽略了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往往造成环境的破坏;“鱼养水”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公众及社会团体青少年

(3)①③④

1.(2009山东菏泽模拟)读下列资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巴西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这些宝贵资源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每天至少有100万棵树被毁。现在,巴西森林覆盖率已从400年前的80%减少到60%,许多地区的原始林已踪迹全无了。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

万公顷的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

(1)根据资料和示意图判断,图中A、B的内容应为:A,B。

(2)按“目前状况”图示,分析巴西大量砍伐森林的这种做法,反映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

(3)从“目前状况”要实现“发展方向”,人类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4)为达到“发展方向”的经济模式,我国制定了《》白皮书。并在保护森林、绿化祖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环境保护经济优先(2)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3)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了《森林法》;制定了义务植树日;实施了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制定了森林的采伐和抚育相结合的措施。

2.2007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区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污染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工业污染的减排。对于工业污染,预防优于治理,清洁生产是一个重要措施,试说出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

(2)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公平性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进行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2)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被大量砍伐。(3)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污染治理的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3.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4月6日17时许,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发生森林火灾,截至8日大火仍在持续。火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包括当地村民在内的千余名救火人员奋力扑救大火。

材料二森林大火图片

(1)此次山林大火迅速蔓延,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可以利用哪些措施来监控火灾?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森林灭火?

(3)由资料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在于什么?

答案(1)森林被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生的烟尘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会影响到气候的变化;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2)卫星、航空遥感等;可以用飞机喷洒灭火剂,清理出隔离带,高压枪喷水,小范围的可以采取覆盖的方法等。

(3)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4.2007年可被称为“气候变化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日益增多,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2)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

(3)从气候变化来看,图中代号,你认为能够表示现代间冰期的是,末次间冰期的是,末次冰期的是。

(4)你是如何看待全球气候变暖的,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哪些?

(5)为减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气候变化(2)上升与下降交替出现,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海平面呈上升趋势(3)②①④

(4)全球气候变暖弊大于利。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积温增加,农作物生长期延长;高纬度地区变暖,降水增加,适宜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冬季取暖能源消耗减少;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低纬度地区变得干旱,农耕区退化;蒸发加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等。(5)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排放温室气体数量较少的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国家之间的通力合作。

原创快递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8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向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3.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试说明理由。

4.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5.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你认为我国应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

答案1.偏高青海

2.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被大量砍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

负面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②影响农业。使干旱地区更加干旱,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③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等。

3.赞成。集中供暖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4.北方降水较少;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空气中酸性物质。

5.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大力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

章末检测

1.(原创题)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4月22日中视网消息:为纪念国际地球日39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体制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循环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了“生态需求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论坛。会议认为,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和进一步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论坛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生态环境“警世图”:有水皆污,逢雨必酸,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现象十分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型酸雨。酸雨对地球水体及水生生物带来的危害是使河湖水酸化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2)为了防止酸雨,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3)该报告指出,全国还有27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的来源有,某城市一化工厂向附近湖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原因可能有:。

(4)三峡库区支流水质逐步变差,回水区已经出现“水华”现象,表明水体已经开始出现富营养化;专家指出:三峡水库水质未富营养化,但是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源控制做得还不够,三峡水质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的危险。分析三峡水库水质易出现富营养化的原因。

答案(1)硫酸(2)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研究煤的清洁燃烧技术。(3)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一是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生物死亡,二是大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进入天然水体,使水体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大量繁殖,死后沉积水底,微生物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而死(4)三峡水库建成后,会促进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排污数量增加;其次,库区水流变缓,循环更新周期延长,自净能力下降。

2.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2008年进入第八个年头。

中国羊绒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内蒙古羊绒产量约占中国总产量的50%左右。世界上羊绒品质最高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羊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多需要使用外国品牌出售,我国企业只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外国企业则从品牌和营销上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山羊产绒率极低,羊绒为稀缺的天然动物纤维,全世界羊绒产量只有羊毛产量的1/300。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限制。

(1)分析并简述内蒙古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因素;从羊绒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特点,说明在国际贸易中提升内蒙古羊绒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对所示地区羊绒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图中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4)针对上述(2)、(3)小题中出现的问题,请简述鄂尔多斯羊绒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有利因素:(羊绒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劳动力成本低(大量廉价劳动力)等。提高因素:创建名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技术水平、注重信息收集与交流)。

(2)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该地区更加干旱,从而导致草场资源退化,载畜量降低,引起羊绒产量的减少,最终影响其羊绒业的发展。

(3)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不合理开采煤矿。

(4)合理放牧;培养良种羊;人工培育优质草场、退耕还草等。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氮污染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

(2)简述该区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

(3)分析图中氮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案(1)污染范围变小。

(2)流域内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当地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3)危害:引发水体污染,水质变坏;影响区域内农业生产;影响人体健康等。

治理措施:控制污水排放;加强污水的处理;提高环保意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肥和农药等。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研究,2007年8月以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使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

材料二近年来,新疆的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每年5~100米的速度扩展。

(1)材料一中的A处由于,其蒸发量将(变大或变小)。

(2)结合材料一、二思考分析2008年春节前后新疆发生暴雪的原因。

(3)将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填入方框中的适当位置。

①滥垦②耕地面积扩大③地下水位下降④用水量大增⑤胡杨林枯死⑥河流水量减少⑦植被破坏

⑧水源减少

A,B,C,D,

E,F,G,H。

(4)上题框图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具有特征,区域的发展要,不能盲目过度开发某种自然资源。

答案(1)暖流向北流动受阻,A处暖水增多变大

(2)新疆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由于大西洋在该纬度带上暖水增多,蒸发量加大,输送到新疆的水汽较往年多;受新疆山地抬升,形成暴雪。

(3)A⑦B⑧C②D④E⑥F③G⑤H①

(4)整体性因地制宜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新浙江网2007年11月14日电:连接黑海与亚速海的刻赤海峡11日遭遇猛烈风暴后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在风暴中沉没的一艘油轮泄漏了2000吨燃料油,俄罗斯新闻社12日援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的话说,目前刻赤海峡12公里长的海岸已被污染,3万只海鸟已死亡。

材料二输油5000万吨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十多年来,里海沿岸5国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直在探讨里海油、气资源的分配问题。

2006年7月13日,连接阿塞拜疆的巴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的杰伊汉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每年约5000万?吨产自阿塞拜疆里海地区的原油,将通过这条管道送达杰伊汉港口,然后由此转运到世界市场。

材料三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对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资源过分利用和浪费,造成注入咸海的水量大幅下降。目前咸海的水量仅为历史最高记录的四分之一,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水位下降了19米。咸海的自然生态危在旦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材料四世界某一地区图

(1)D地气候类型是,该气候冬季的特征是。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降水量最丰富的地点是,其原因是。

(3)图中A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污染物一半来自这条著名的国际性河流,近年来海上运输的泄漏事故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也是重要原因。

(4)B海区及其附近地区蕴藏有丰富的资源,随着该资源的大量开发,该海区的环境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5)B海北部沿岸地区虽有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注入但却有沙漠分布,试分析原因。

(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C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产生了什么环境问题?在开垦的同时,引大量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又带来了什么环境问题?简要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过程。

答案(1)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

(2)③它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3)多瑙河石油(油轮)

(4)油气(石油)石油污染

(5)里海北部沿岸地区形成沙漠的原因:里海北部沿岸地区因距海远,地势低平,大多为平原和低地,西风不受地势影响,不易形成降水而降水稀少;因地势低而气温较高导致蒸发量较大;河流上中游用水量大造成下游缺水。

(6)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会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地表不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中国地理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中国地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单元复习(十四):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帖子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B.草原面积大,有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2.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3.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旅游资源丰富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B.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5.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D.土壤污染严重

6.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土壤贫瘠B.光热条件差C.地形坡度大D.水资源缺乏

(2009北京文综)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7、8题。

7.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B.北C.东D.西

8.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D.陇海线、焦枝线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长江经济地带空间结构中的辅轴的分布规律是()

A.沿长江干流分布B.沿长江支流南北延伸

C.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线分布D.沿公路线分布

10.对重庆成为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分析错误的是()

A.地处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B.是上游地区的交通枢纽

C.经济总量大,对周围辐射带动作用大

D.进行城市建设的地形条件优越

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

A.西藏B.新疆C.黑龙江D.安徽

12.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

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④

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13~15题。

13.对山东半岛上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断流B.短小、湍急C.狭长、流速慢D.无冰期

14.青岛的家电业闻名全国,其优势条件有()

①位于东部沿海地带,气候宜人②改革开放早,对外开放程度高③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④河流水运交通便利⑤本地市场广阔⑥产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④⑤

15.图示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中的()

①湿地资源②淡水资源③煤炭资源④土地资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10大庆模拟)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阅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规划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

(1)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根据图中信息,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9年3月开始,每天大陆游客到台湾观光旅游者达1600多人,每月将给台湾带来近2亿美元的收入。大陆是台湾第一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大陆市场发展快,市场容量大,台湾“中国钢铁公司”有一半的产品出口大陆,是大陆养着“中钢”。

材料二台湾地域狭小,岛上河流较短,很难采到合格的建筑用砂石,当局又严格限制从大陆进口砂石,导致岛内乱采乱挖,砂石价格飞涨。

(1)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

(2)下图中分别与台湾年降水量、年均温、年太阳辐射相对应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_(填代码)。

(3)试分析台湾发展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

(4)近年来,台湾岛的水旱灾害频度和强度都显著增大,试简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CAB6—10DABCD11—15BDBCA

二、综合题

16.答案:(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南疆,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交界,东、西、北三面与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省接壤,与我国的海南省和东南亚各国隔海相望。纬度位置:地处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

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和农林资源丰富(至少写出三点)

(2)①人均耕地少,以小农经营方式为主,生产规模小;②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③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④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方式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17.答案:(1)①台湾海峡最窄处仅约130千米,且台湾海峡原为陆地,台湾岛属于大陆岛。②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他们的祖先是从福建和广东迁移到台湾的,文化习俗基本一样。

(2)⑤①③

(3)①因台湾岛地域狭小,大部分工业原料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靠进口;②因岛内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③因岛内地域狭小,市场容量有限,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所以台湾发展成为“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4)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增多;②台湾岛内因采矿、砍伐森林等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对水旱灾害的抗御能力减弱,水旱灾害强度增大;③受厄尔尼诺、太阳活动等影响,气候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