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04-26

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WWW.jab88.coM/p>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xx分校张xx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张幻灯片是什么地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的圆明园
预设词语:举世闻名、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3.师:看来同学们既能灵活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也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学以致用,真是好习惯。
4.接下来老师还想知道同学们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怎么样?提问: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编辑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的讲读课文,它是第七组重点训练项目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范文之一。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教学目标】

1、教育方面:

让学生记住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教养方面:

⑴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会回答课后思考题1。

⑵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四个词的意思,再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⑶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表达的。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三、四自然段。

3、发展方面:

⑴培养学生归纳抽象能力。

⑵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首先,我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通过看圆明园被烈火焚烧的画面,听建筑倾倒的声音进行情境创设,迅速把学生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然后,我再采用先由学生质疑,再由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三个学习主题,学生只要通过浏览网络资源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三个问题。

二、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网络优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网上自主学习活动

在网上学习中,我将它分为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两个部分。自主探索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地按各自的需要充分地享受资源库中充足的资源,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定。而协同学习主要是先由组长收集全组成员不懂的问题,然后组织组员给予解答;接着继续围绕课堂学习的主题展开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发展方面的目标得以解决。同时,学生在网上查询所需资料时通过看图片、文字解说、录像等对于理解堂上的三个学习主题和完成教育、教养方面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汇报交流网上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智力

全班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协同学习,展开小组讨论,经小组长的提炼后在全班汇报。集体汇报交流着重体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智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老师则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三个学习主题的理解,并通过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汇报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

四、网上交流

汇报交流只是体现学生的共同学习成果,是共性的表现,但不易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能反映个别学生的不同思想。通过网上虚拟的在线交流,谈收获的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种种看法,选定自己的讨论对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总结学习体会,升华学习目标,结束教学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展现圆明园被烧毁的动态画面,并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知道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同学们体会到什么想知道什么?

生: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

生: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为板书加问号。)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在圆明园里收藏了些什么?

(为板书加问号。)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为板书加问号。)

二、网上学习

1、自主探索:

师:这节课,(师板书)我们就要围绕这三个大问题在网上学习课文的第二、三段。只要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刚才的小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师:请同学们点击第一行的第三个图标即(InternetExplorer),进入我们的学习网。在我们的网上有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文内容以及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指板书)的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提示。

师:请大家进入学习目标,小声地把它读一次。

(生自读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的协同学习把这个目标完成。在自主探索的时候要注意:

⑴先看学法指导。

⑵一边查找资料,一边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⑶积极思考,完成练习。

⑷遇到不会的问题请按电子举手询问老师。

(明确学习要求后各自操作计算机自主学习,并完成手中的练习。时间为8分钟。)

2、协同学习,加深理解:

师:刚才在网上老师清楚地了解大家学习的情况,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正在提高的同学,能主动地通过电子举手与老师和同学交谈。下面,为了加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我们分小组进行协同学习。请小组长先收集组员们不懂的问题、组织全组学习;然后再组织组员对三大问题各抒己见;最后请组长对组员的汇报进行整理,准备向全班汇报。(约为8分钟。)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刚刚在网上学习时,老师发现你们都很认真、积极,我相信你们在互相的协助下,一定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指板书),甚至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下面,我们各组就共同来汇报交流一下各自的体会吧!

生:请同学们点击第二自然段。我们组认为可以从皇家园林、举世闻名、众星拱月这三个词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点击举世闻名,意思是在全世界中非常有名,说明了圆明园建筑美观,景物奇特,为天下所知。皇家园林指的是皇帝、后妃们居住游乐的地方。从网上资料可以看出它最初只有600亩,经过6个皇帝的苦心经营,扩建到5200亩,比颐和园还大850亩,它更是无数能工巧匠用无数心血和智慧换来的。众星拱月一词最能体现圆明园的整体布局,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无数的星星环绕一个大月亮,月亮是指圆明三园,小星是指无数的小园,我们从示意图中看到,其实圆明园的平面图是个倒置的品字形,我们觉得它很巧妙,所以认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我们组同意黄粤川的意见,圆明园的布局是如此的精妙,怪不得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我们组认为从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也能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请大家点击第三自然段,看最后一句话,这里的漫步、漫游、饱览、流连、幻想这几个词写得很好,漫步是指没有目的悠闲地走,说明圆明园很大,环境很好。漫游是随意的游览,与漫步的意思差不多。饱览是指看个够,在外面看不到的景象,在圆明园里都能看到。请大家点击游览图中的狮子林,我们可以看到狮子林里有形状各异的假山奇石,它本在苏州,可在圆明园也可以看见。流连是指舍不得走,也就是说来到了圆明园就一辈子也不想走。幻想是指对没有实现的事物作出想象。

师:也就是说,有我们心目中最美的景色原来也可以在圆明园里看到。你读得那么好,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朗读。)

(师示范读。)

师:同学们愿不愿意读。

(生配录像读。)

师:能背的起立,我们把这句话背出来。

(生配录像背。)

生:我们小组认为圆明园的建筑有3个特点:第一是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第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第三还有许多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这些特点都能体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圆明园的景色真可谓包罗万象、风格各异啊!

生:我们小组从金碧辉煌和玲珑剔透两个词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为从网上资料可以看出,金碧辉煌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是指器物小巧玲珑,比如游览图中万方安和的建筑就十分有特点。从热闹的买卖街和山乡村野也能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为买卖街显得热闹,山乡村野幽静,十分吸引人。

师:那圆明园中是不是真的有商人在做买卖,有农夫在耕田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象征。

师: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象征的意思。

生:代表某种东西。

师:所以读象征时要重一点。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

师:能背的一起来试试。

(生背。)

师:刚刚同学们的汇报都十分精彩,下面根据这个问题(指板书)继续汇报。

生:请大家点击青铜礼器,我们组认为青铜礼器是先秦时期的物品,距清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收藏价值。再点击名人书画,在圆明园中收藏着各个朝代有名的人的书画,很有艺术价值。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你读书真认真。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问题的?

生:我们组是运用抓重点句的方法来理解的。

师:是啊!无论是先秦的青铜礼器,还是历代的名人书画,都极具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古代文明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1860年10月18日,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由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带回来的园林之梦被狠狠的打破了,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配录像。)

师:你们小组是怎样理解这个自然段,怎样理解这些带点词的呢谁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统统和凡是是全部的意思,实在是指确实,任意是指随意,从这些词可以看出侵略者的野蛮、霸道。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出他们的贪婪。另外,侵略者们是用了掠、毁、烧三种方法把我们的圆明园给毁了。

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野蛮地毁,确实毁不掉的就狠狠地烧。啊,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我们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是谁毁灭了它?

生:英法联军。

生:清政府。

师:对啊,同学们,国弱则被人欺。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该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呢谁来汇报?

生:课文写了圆明园的宏伟,收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它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师板书:

热爱、仇恨。

作者正是围绕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个中心写了两方面的内容,(指板书)所以,平时写文章时一定要围绕中心。

四、网上交流

师:学完了课文,同学们有何体会大家可以从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来谈谈,请大家分别进入这三个网址进入我们的网上论坛。

(生进入网上论坛,进行在线交流。)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耻大辱,因此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时间赛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文中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2.布置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身边的人珍惜时间的事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语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看看文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边读书边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四、精读课文体味感悟

(一)出示三个引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A从哪里看出时间一去不复返?B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C从哪里看出我受益无穷?

(二)研读课文第1~7自然发段,体验我对时间流逝的哀愁。

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

2、重点指导学生讨论以下语句: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从而使学生知道,我从父亲充满哲理的话语中,从我的生活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3、指导学生读出时间的紧迫和我的感伤。

(三)研读课文第八自然段,体会我和时间赛跑的快乐

1、指名读,说说课文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那几件事?

2、我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教师幻灯出示: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讨论理解这句话,让学生想想,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浪费时间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赢得时间后的感受,从而理解快乐得无法形容。

3、指导学生读出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

(四)研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我和时间赛跑受益无穷。

1、教师出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2、教师补充介绍林清玄背景资料:林清玄,小时侯家里很穷,常跟着父亲下地种田。一次田间休息时,他对父亲说,我长大,就不需要你种田,我天天呆在家里就能挣很多钱。果然如此,十几年后,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做记者,为了实现作家梦,十几年如一日,每一早晨4点就起来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每年就是一百万字,就是好几本书,一本书就可以卖几十万册。他终于梦想成真,已经出了一百多本书,成了台湾最优秀的散文家。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此时也即兴赋小诗一首,以此抛砖引玉,勉励学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惜时如金,勤学奋进。待到他日,鲲鹏展翅。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师补充。

3、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并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六、作业

1、抄写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七、板书设计(略)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在上这一课之前,我把文章反复的读了又读,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流畅清新的文笔,看似平淡却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样,我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文章开头部分先写因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开课伊始,我引用了朱自清先生《匆匆》里的优美语句作为导入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我们要学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诗一般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语调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既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又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在精读课文,体味感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三个问题:(一)从哪里看出时间一去不复返?(二)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三)从哪里看出我受益无穷?结合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感悟、赏析、品读。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一是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感到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二是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后面的语句,感受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知道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的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三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从而明白了我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进而和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同时补充介绍林清玄这位作家,使学生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林清玄的书,去汲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华。有理有据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经历批文入情的经过。

对于这篇发人深思又感人至深的文章,学生一定又许多感慨,因此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加强实践。一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二是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师补充。三是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并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三、教学难点

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教具准备

乐学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读懂过渡句

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

1.理解宏伟的意思。(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

(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 的,也有的 。不但有 ,还有 。

(),有 的 ,也有 的 。不但有 ,还有 。

4.园中的风景如此美妙,大家还能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最珍贵的文物”

1.课件出示句子。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从先秦时代、到清朝,足足有三千八百多年,那时候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呀?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

3.课件出示相关文物图片。

4.当看到这些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文物珍宝时,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四段。

(四)品读毁灭,领悟表达特点,激发感情

1.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再也看不到它的辉煌了。

2.课件出示第五段话,学生默读第五段话,在句子旁边写下心情、感受。

3.你读到哪个地方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对“闯入”“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销毁”等词语的理解。

4.看看侵略军犯下的罪行,我们把他们叫做“英法联军”行吗?现在请大家用朗读揭露这些强盗的无耻行径。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五)再读第一段,总结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宏伟的建筑还在吗?珍贵的文物还有吗?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就这样消失了,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

六、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般的布局闯

宏伟的建筑破坏放火

最珍贵的文物掠搬

骄傲自豪愤怒惋惜

白鹅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白鹅》(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七自然段,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请看大屏幕——

A、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引吭大叫,昂首大叫。

B、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净角,傲慢,傲然,毫不相让。

C、一日三餐,三眼一极,一丝不苟,从容不迫,侍候,脾气、责备,供养不周,架子十足。

师:大家有信心读准它们吗?(生齐读,读后可相机正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鹅是高傲的动物,(板书:高傲)②作者从四方面写鹅和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板书)③第一自然段从姿态写鹅的高傲,第三自然段写鹅的叫声,第四自然估写鹅的步态,第五-七自然段写鹅的吃相,④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是过渡句。

(二)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鹅的高傲。请大家自由读第三-七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读书。

3、全班汇报、交流。

(1)从叫声体会高傲。

生: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严肃郑重”就是严肃认真,“厉声呵斥”是声音严厉地大声斥责。从这两个词我感觉到鹅的高傲。)

师:你的感觉很对头,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鹅的高傲。(生齐读)

生:我知道“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引导学生理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从中感悟鹅的高傲。(出示写话训练:

如果鹅会说话,猜猜它会说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

学生动笔写,再指名说。

师:听了鹅这些慷慨激昂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理解鹅的尽职,作者的喜爱及反语的写法)

过渡:反语就是说反话,类似的词句在文中还有不少。请大家默读第4-7自然段,好好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2)从步态体会高傲。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读句子后看课件《包公出场》)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引导体会“从容”“不慌不忙”,再以自由读、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等多种形式感受鹅的傲慢)

师:作者认为鹅走路很像净角出场,看鹅走路就像欣赏韵味十足的京剧,由此可见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②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

用对比的手法,将鸭的急速、局促不安与鹅的从容、大模大样对比,让人更形象地感受鹅的高傲。

对比读句子。

③从“傲然”“毫不相让”“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感受鹅的高傲。

(3)从吃想体会高傲。

过渡: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它的吃饭更有趣,谁来说说你刚才找到的句子。

①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通过读,体会鹅吃饭很可笑,可笑在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它吃法的刻板、认真,先吃,再吃,然后。

问:鹅的这种吃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三眼一板。(板书)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戏剧的板式,相当于4/4拍。(一起打拍子)文中指做某事有条理,有序。鹅吃饭的顺序是(生齐读)

师:这顺序能少吗?能打乱吗?谁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师:堂倌是旧时饭馆里的招待人员,店小二。堂假定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齐读,想象画面)

③从“窥伺”一词可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吃法的三眼一板。

④“鹅老爷”一词用得好,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发现狗偷食,就厉声叫骂,去咬狗,狗把饭偷吃光,它便昂着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理解“供养不周”,体会作者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高傲,尊贵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理解“架子十足”,体会鹅很高贵,很有派头。

4、这么一个既高傲有趣又令人喜欢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写道——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

(三)总结表达方法,拓展练笔。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哪些表达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2、观察一种动物,用以上这些方法,写一写。

《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是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的种种表现,反映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这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声高傲时,通过读句子,想象写话,说后评议等方式体会“高傲”与“喜爱”,学生的想象写话很有想法,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理解步态高傲时,京剧《包公出场》课件来回只有十几移,很能帮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只可惜,屏幕不甚清晰,使效果打了折扣,另外,与鸭的步态对比读时,指导仍有欠缺。教学鹅的吃饭这一环节时,内容较多,略显仓促。比较而言,第五自然段的处理较充分、恰当。

这一课的好词佳句很多,在教学中难免有些顾此失彼,但经过同事们的提醒,尽可以不遗漏重要的,在复习导入环节分类复习,在学习课文中不断重现,但结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再次回顾,也算一个小小的遗憾。

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其实好的教学设计更是改出来的,窦桂梅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时仅导入环节就十易其稿。《白鹅》这堂课还有不少应该修改的地方,而我本人的教学更有很多需要不断修正的地方。就像杨澜所说:“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不断修正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许伴随着痛,但别无选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众心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在引导学生扎扎事实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这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地了解,课件的应用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学习文章最后一段。最后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舞步仇恨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一、学习目标

⒈过理解钱江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⒉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⒊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壮观景象。观看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资料,并写下了自己看到的潮水的样子。

(二)了解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⒈你在练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学情)

⒉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学习作者是如何将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悟语言,体会写法。

⒈读课文,想象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画出写潮形和潮声的语句。

⒉习写潮声的语言。

⑴自由读要求:努力读的精彩些。

⑵指读听他读你有什么感受?

⑶练习读表现声音的变化与气势

⑷汇报读学生评价

⑸老师范读

⑹齐读大地真的在颤动吗?还有那些词语用的好?

⑺分工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同学们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呢?(感悟写法)

(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按顺序、抓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写声音变化的方法。)

⒊运用所学知识,学习写潮形的语言。

⑴组学习交流,根据所学潮声的写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潮形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做些批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a、白线城墙战马(形状变化)

b、只见很快地再近些越来越近(由远而近变化之快)

c、出现移来形成飞奔(变化之多动态之美)

⑵练习朗读写潮形的语言,想想应该怎样读?

⑶汇报读,评读。

(感悟语言,进一步体会写法)

2、声形交织,领略潮来之势,回归整体。

看录像并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积累语言。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略读)

(六)谈感受,运用语言,修改课前练笔。

(七)作业:

1、继续修改练笔

2、推荐相关网站,搜集、积累古今名人咏潮的诗、词、篇章。

(八)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按顺序

天下奇观潮来时抓特点

形白线城墙战马词语准

潮过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问学生认识这张图片吗?让学生谈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地方,大家跟着老师写课题,用书空方法:《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

1.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读完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学生汇报:

1.学生最想说的是什么?难受、痛恨、惋惜。找出令自己读了“难受、痛恨、惋惜”的句子读一读。

2.课文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再整体读一读课文?提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4.解答“众星拱月”,品尝“举世闻名”。

生:读说明“众星拱月”的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师:读完之后你对圆明园有怎样的评价?(生:大)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

评价圆明园的?(生:举世闻名)(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蚕姑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蚕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第2--5自然段写了蚕的四次蚕眠,语句基本上相似。所以我重点教学第2自然段,出示表格,让孩子通过读,然后了解蚕的头眠:吃——睡——脱——醒——变以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模样。接着我请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我重点让学生体会了“就”和“又”的区别,学生明白了第一次要用“就”,第二次的时候就要用“又”了。蚕姑娘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到又白又嫩,再到又白又胖,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养过蚕,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些陌生。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激活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篇课文,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是学生并没有实际接触过蚕,所以还是不能太理解蚕的一生。

在本课教学快结束时,我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复述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学生掌握较快,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在这样的基本上我引导学生去背诵,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本上背诵,很多学生得心应手地较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在初读课文两遍以后,让学生试着对全文进行一个梳理:卵——蚕——茧(蛹)——蛾,并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对此进行概括。这也是我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情景说明】

《花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应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钟)师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

2、请同学们打开书52面,自由读课文,看看哪部分最有趣。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⑵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师引导学生找到“刚刚”、“大致”,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⑶师述: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几点钟,这太奇妙了,我们去看一看。

⑷课件播放花钟画面。(师配上解说)

⑸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这么美的花钟,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⑹请同学们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⑴过渡:科学家有意识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了花钟。(板书:开花时间不同)那么,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1自然段。

①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②请学生看看出示的句子。小声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写得怎么样?

③师述:同样写“花开了”,书上是怎样写的,边默读,边画一画。画完了的同学小声读一读。

④课件出示书中的原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⑵品读句子:

①让同学挑一个描写花的句子,用心地、反复地朗读,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具体好在哪里?

②师生交流。(重点指导朗读,也可尝试让学生对某些句子换一种说法。)

如:指导学生读“昙花开得如此美丽,可生命又如此短暂”;让学生用一个句子描写一下睡莲;让学生说说哪些花还可以用“绽开”。

③师述: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

(师配乐朗读)

④师述: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赞美和鼓励,你们的称赞给老师带来了快乐和自信。)

⑤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自由读)

⑥指名读、齐读。

⑦小结:同学们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些花被你们读得更美了。

⑧讨论: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一段后边还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⑨师述: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课后我们也可以像书中那样用不同的语句把它描写下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第2自然段,注意先读书,后讨论。

⑴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⑵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⑶小结:刚才小组内自主合作,找到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小组学习很认真。

三、总结延伸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附:(板书)

花钟

温度、温度、光照

开花时间不同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我让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还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段,我进行了示范朗读,但在第二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学生容易学懂,所以我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对歌谣、童谣有一定的认识。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里响起妈妈唱的歌谣。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下面,让我们静静地来听妈妈为我们唱的歌谣。(音乐响起)

二、学习课文:

1、在炎热的夏夜,朦胧的月光下,当这一首首歌谣飘过你的耳边,你有什么感觉?

2、幼时的孙友田的每一个夏夜都是聆听妈妈的歌谣度过的。每当孙友田听妈妈唱起歌谣时,他觉得妈妈唱的那么轻柔,就象是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这甜甜的,深情的嗓音一直回荡在他的耳边。

3、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找出直接描写妈妈歌谣唱的好的部分。(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1)仔细的读一读,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出了妈妈的歌谣唱的好?

(2)指导朗读。

4、躺在妈妈的怀里,伴着妈妈的歌谣,我渐渐地陶醉了。(课件出示插图)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看!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母亲?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2)(课件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3)你知道母亲一天忙了些什么吗?

(4)试着把这句话读好了。

5、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童年的夏夜为自己的孩子唱着一首又一首动听的歌谣。我们再来听歌谣,在这歌谣中你听懂了什么?(音乐响起,出示歌谣)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我的家乡不长五谷,日子过的十分清苦。在妈妈的歌谣里却有美丽的凤凰,有漂亮的云南,有一座座又高又大的房子。妈妈唱歌谣想告诉我们对美好的生活要充满向往。

(3)读读这两首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6、母亲不识字,但她会唱很多好听的歌谣,她用歌谣不仅给我送了月夜浓郁的诗情,更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出示)

(1)说说你对“豁然开朗”的理解。

(2)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3)在第五小节中我们懂了许多,谁来读读这小节。

7、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些美妙的夏夜,我沉浸在母亲的歌谣中。你们听,母亲的童谣又在耳边响起了。(音乐响起)

(1)听完了这些童谣,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这么有趣的童谣就让我们来读读吧。读出你们看到的,读出你们的心情来。

8、母亲不识字,可她的肚里不仅有动听的歌谣,还有很多东西,有什么?

(1)你知道母亲还会给我讲什么故事吗?

(2)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她唱的那么深情,说的那么投入,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象。(出示)

提问:母亲怎么会象一尊玉石雕象呢?

(3)夜色越来越浓,母亲还在给我说谜语,可我怎么也解不开,她笑着对我说:“……”

提问:从她的口中,你听出了什么?

9、母亲不识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给我唱歌谣,说故事,讲谜语,用她特有的智慧启迪了我的想象,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真不愧是我的(启蒙老师)。

10、时光如流水,伴着浓郁的月光,伴着母亲的爱,我展开了想象,飞向了诗歌的王国,长大后的作者成了著名的诗人。再次回到母亲的身边,却发现……(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11、面对着已经痴呆的老母亲,作者又回想起童年美妙的夏夜,耳边又荡起母亲那甜甜的,深情的嗓音,那象三月的和风,象小溪流水般的声音。作者不由地提起笔来在文章的最后用包含深情的话语赞美了他那不识字,却充满了智慧的母亲。(出示最后一节)

(1)试着动情地对妈妈说说。

(2)推选你们班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

(3)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来赞一赞这位不识字,却充满智慧,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三、总结:

1、随着时光的流逝,什么都会慢慢地淡去,惟独母亲那甜甜的歌谣总在我的耳边荡起,让我们再次回味母亲那芳香的音韵。(再放歌谣)

2、介绍课外写母亲的文章。(出示)

3、母亲是平凡的,她们付出了养育的艰辛,换来的是孩子成长的快乐。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部精彩的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是美丽的妈妈。课后同学们从这些文章中选择一两篇去读读,听听这些歌曲,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9、月光启蒙

 不识字

母亲老师

聪颖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

4、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目标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难点: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读熟课文,分清段落。熟读课文,懂得前后两次作者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不同。根据目标,收集资料。(资料目标: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材料,准备一篇导游式的简短解说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展示河面变窄了。(6分钟)

1、同学们,当你们坐在船上,和作者他们一样,最初看到大榕树的时候,产生了哪些感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你是怎么体会作者的感受的?

(注:引导学生比较树叶真绿得可爱与树叶绿得真可爱的异同,从而认识作者用词之准;引导学生深研我说许多株榕树的错因。)

3、问:作者两次到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景象呢?

二、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样子。(6分钟)

1、同学们仔细观察大榕树枝干不可计数的状态,再读读课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的文字描写。

(注:提示学生注意到这段文字的精练,和之所以精练的原因。)

2、指名朗读第七自然段,自我评价。

三、出示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8分钟)

1、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说说你最欣赏作者哪些句子,为什么?

2、根据你对大榕树树冠的的观察,你认为对这样的景象还可以作怎样拓展性描述?请说一说。请大家评一评。

3、齐读。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名再读。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读了这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出示课件,展示作者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10分钟)

1、分组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对景物描写最精彩?并结合画面谈一谈为什么?各学习小组交流见解。

2、指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自我评价,说说我这样说的理由。

五、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虚拟场景。(10分钟)

1、组内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收集的资料,集体为导游创作解说词。

2、小组派代表上台导游。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初睹榕树比肩观察说出你的见解

比肩表达

枝干无数相互应和

相互启发

叶绿耀眼对照欣赏

拓展表达

鸟语鸟影对比细品

交流看法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追忆辉煌。创设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策略

1.恰当引入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激发情感,引发心灵的震撼。

3.设置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特点,边读边积累。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北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它就是圆明园。它曾经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如何被毁灭的?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

2.检查学生字词情况。(出示课件:读准字词和句子)

3.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哪部分写的是这个内容?(第五自然段)其他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作者在开篇就对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请你们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从以下角度来表达。

(1)对“不可估量”的字面意思的表述。

(2)对“祖国文化史”和对“世界文化史”递进的理解。

(3)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初步感悟。

…………

5.作者开篇就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四十六年前,走进圆明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表达的作用。

(三)感悟语言,再现辉煌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座皇家园林的?读一读,体会情感:自豪、赞叹、欣赏……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同学们,你们读懂这三句话的意思了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评价这座园林,看来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饱览其中的辉煌。

出示:默读二、三、四自然段,文中都介绍了圆明园的哪些辉煌景象,结合查阅的资料,展开想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关注“众星拱月”,体会圆明园的规模宏大及布局。

第三自然段:

(1)关注“有……也有……”的句式及相关内容,结合资料,展开想象。

小结:宏伟与精致并存,热闹与宁静同在,现实与幻想和谐交融,集东西方建筑特点于一园。对比描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包罗万象。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读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感染。

(2)整合内容,感受景观各异,读出感受。

这一园之中的景观有气派的,也有小巧的,有热闹的,也有恬静的;有仿造的,也有想象的;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

(3)关注段尾,学习表达。

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一一向我们介绍的呢?

小结:作者先将圆明园多样的建筑风格用“有……也有”这样的句式对比着一一介绍出来,然后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让人在不禁感慨圆明园辉煌美丽的同时也读起来觉得条理清晰,朗朗上口。

(4)补充填空,练习背诵。

让我们再读这段话,并尝试着将这段中有特色的词句记下来。

【设计意图】品析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四自然段:

(1)体会年代久远。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所以圆明园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体会文物珍贵。

资料补充: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当年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的12只生肖铜像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都是同学们找到的图片资料。(出示图片)这是价值连城的青铜礼器;这是明代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书画作品;这是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价值连城呀!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你们的激动,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吧!

【设计意图】感悟中积累情感。

4.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圆明园中的这些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都是谁创造的呢?(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小结:看来,圆明园里的不仅是瑰宝,更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它体现了中华乃至世界历代的文化。

5.再次出示三句话,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再现毁灭,体会耻辱

1.看有关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了解历史。

2.填空,关注文字,谈体会。(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祸大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

3.至此,随着连烧三天的大火,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

4.师生对读,表达情感。(愤怒、惋惜)

【设计意图】在强烈反差中激发情感。

(五)感悟写法,升华情感

1.重读第一自然段,谈感受。

(1)创设情境: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没有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更令人痛惜的是,中华乃至世界的历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随着这大火彻底毁灭了。

(2)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2.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无法比拟的,毁灭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辉煌与毁灭的对比,激发了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学们能走向课外,去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探讨。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表达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你最感兴趣的语句。

2.继续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