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6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

扩展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学期安排的学习习惯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多种渠道学语文。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挂图。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

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6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总课时1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课型习惯培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6.8.31

教学时间:2016.9.1

备课类型:详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1、师恩难忘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1.背诵课文第1段。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3白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x9),不读([emailprotected]);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1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3、描红。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单元主题为“春光无限”,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和《古诗两首》等课文,一次习作,一次练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早》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中选取的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教本组课文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春天的生机勃勃。注重引导学生按照游览、参观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以花喻人的写法及作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文章、段落。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4.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写法的作用。

重难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只拣儿童多处行》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3.《早》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古诗两首》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突破措施:

1.潜心会文,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读出语感、情趣韵味来。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第一节,抓住“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同学们参加植树造林的豪情。《只见儿童多出行》读课文第三段,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显得更加饱满和烂漫。引导学生抓住“密密层层”、“繁花”、“从……开到……”、“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等词语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2.电教辅助,强化体验

由于学生年龄小,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对单元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中,可采用图画、录像、音乐等手段让学生画面结合,读中想象。如教学《早》第二段时,指导学生先观察挂图或投影,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词句描述画面的。

3.引导合作,自主探究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究。如《宿新市徐公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弄懂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暖流》1课时

《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2课时

《练习1》3课时

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旋律》读书汇报交流

导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学习工具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导学重点难点:

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突破措施:

1.认真地关注学生养成自学词语句的好习惯,注重经常收取学生的摘抄笔记检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识字、学词和练句,加强基础知识与阅读紧密结合来加以巩固,要在阅读等其他语文活动中落实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继续培养和加强学生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等圈点勾画的自学习惯。

3.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问题的习惯。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开展了近2周了,我们读完了《春天的旋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下面我们来进行读书交流会,比一比看谁的收获多。

二、宣布规则

1.今天的读书特色展示共分四大项:一是生字新词我最棒,二是美文佳句诵读会,三是诗词擂台大赛,四是快乐读书心得。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基础分都是100分,答题规则是每组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参赛,人人发言,有一人不发言的扣小组2分,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或不完整不得分也不减分,小组内每人发言最多不能超过三次。全对者闯关成功。

过渡语: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最棒,看谁读书仔细认真,知识积累的多。请看大屏幕:

三、精美词语博览园

1.比比谁读得准!(生词认读)

2.赛赛谁懂得多!(词语理解)

3.看看谁积累的多。(查看笔记)

4.活学活用我最棒。(用词造句)

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鼓励发言积极的同学。

过渡: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

四、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会

相信大家在平日的读书中都遇到过很多美文佳句,今天我们先来一个美文佳诗展示会,想不想把你积累的优美段落或句子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记分标准:感情朗读一段1分,感情诵读一段2分。点评恰当加1分。

1.写景的段落

2.抒情的段落

3.写人的段落

先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段落,准备全班集体交流。再集体交流点评。

小结: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沧海一粟,在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美文佳句等着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的平日的读书当中能够勤于积累,只要坚持这样的美文诵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笔下生花,下笔成文。

五、第三关——诗词擂台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毫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相信你们各小组都有关于春天的美丽诗篇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让我们接着进行诗词擂台赛。

规则:各组诵读自己选出的诗词,要求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感情到位,口齿清晰,背诵熟练,形式不限。

师: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文海一粟,在文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浪花等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坚持背诵积累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紧接着挑战更精彩激烈的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把你们在读书当中的所想,所得,所感与大家共同交流,看看谁与书的对话最认真,最用心,最精彩。

六、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

《春天的旋律》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春天,每一位作者笔下的春天各具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绚丽多姿。哪一篇文章给你的印象深刻?一起来交流分享吧。

1.小组交流,确定集体交流的段落篇章。

2.集体交流,评价哪个小组读书感悟深刻。

七、总结

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让我让我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来与大家共勉,那就是———“爱书吧,它会给我们力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如何修改作文和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好一篇寒假里写的作文

2、复习已学过的一些修改符号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月21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意义和作用。

2、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提出新学期的学习目标

2、学生交流:新学期中的一些打算。

3、教师总述,提出新学期的学习要求。

二、导入新课

师述:要想达我们的学习目标,要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我们必须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师板书课题。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3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
第三,要加大朗读力度。
民间文学的语言朴素、清新、刚健,保留了劳动人民纯朴、自然的语言及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体验,想象着画面读,带着理解读,在读中受到感动,受到感染,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及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各民族,更加热爱各族人民。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崇尚那些为人民的利益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英雄们,为各族人民的纯朴善良、勇敢的品质而喝彩,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自豪。更加热爱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
配合本单元主题,在“语文百花园一”中安排了相关的训练内容。在“温故知新”的栏目中,“拓展与交流”中三个泡泡框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续写《神鸟》的故事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从阅读文章的方法等方面交流。通过谈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阅读平台”通过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了解傣族泼水节的盛况及民族风情,进一步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积少成多”编排的三条少数民族谚语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每条谚语都通过通俗而简练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语文大课堂”这一栏目中,教师要根据实施建议帮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交流活动中,不仅要交流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更要注意交流搜集办法和体会,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
在“习作”栏目中,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民间传说的表达方法,通过故事情节自然展开来揭示主题,发挥教育作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故事写清楚,写完整。尤其是所写故事的意思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本单元可用17课时,精读课文9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课时。
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41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4、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5、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达方法。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由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组成。故事生动感人,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教学时,抓住学生深受故事吸引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感动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感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神鸟》一文中故事与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火把节》一文的第二部分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刘三姐》一文又是怎样结构成篇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在编写故事时有意识地用这种方法布局谋篇,将读与写有机融合。
1、神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知识要点(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词语汇总

1.形近字

吟(低吟)疆(新疆)狰(狰狞)涯(天涯)

冷(冰冷)僵(僵硬)挣(挣扎)崖(山崖)

戎(戎装)效(效果)拨(拨转)媒(媒体)

戒(戒备)郊(郊外)拔(拔牙)谋(计谋)

娆(妖娆)遐(遐想)蹄(马蹄)晰(清晰)

浇(浇水)暇(闲暇)啼(啼叫)淅(淅沥)

2.近义词

盼望(渴望)沉思(深思)巍峨(高大)狰狞(凶恶)惊叹(惊讶)表白(表明)

沉思(凝思)控制(掌握)融化(溶化)热闹(喧闹)软弱(柔弱)响亮(洪亮)

关键(关节)高昂(昂扬)提供(供应)迅速(敏捷)飞驰(飞奔)天涯(天际)

舒服(舒坦)洒脱(潇洒)实验(试验)威胁(要挟)高傲(骄傲)确实(确凿)

矗立(耸立)欢腾(欢跃)精彩(出色)庆祝(祝贺)勾勒(勾画)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繁华(繁荣)凝望(凝视)清晰(清楚)分辨(争辩)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3.反义词

舒服(难受)洒脱(拘束)冷清(热闹)大方(拘束)复杂(简单)坚硬(柔软)

凝固(融化)狰狞(慈祥)羞涩(大方)淡雅(粗俗)鲜艳(素净)漫长(短暂)

丰富(贫乏)清晰(模糊)软弱(坚强)表白(沉默)恶劣(优良)响亮(低沉)

通明(漆黑)高傲(谦虚)热闹(冷清)动摇(坚定)严肃(随便)稀薄(稠密)

4.填合适的词

(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满心)的愉快(鲜艳)的旗帜

(欢迎)的阵势(悠悠)的驼铃声(无边)的绿毯(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欢腾)的人群(精彩)的表演(漫长)的大道

(无限)的乐趣(各色)的衣裳(茫茫)的大戈壁(忽飞忽落)的小鸟

(高大挺秀)的身影(粗壮)的枝干(静寂)的草原(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高大)的白杨树(巍峨)的昆仑山(坚硬)的冰渣子

(会心)的微笑(尖尖)的帽子(古朴典雅)的石雕(狰狞)的面目

(高傲)的头(恶劣)的天气(天高气爽)的早晨(浩浩荡荡)的大军

(丁零丁零)的驼铃声(表演)舞蹈(凝望)石雕表白(心愿)

(热乎乎)地握着(远远)地望见(高兴)地点头慢慢地(抚摸)

(夜以继日)地实验扯得(七零八落)(劈头盖脸)地砸下(源源不断)地送进

(一峰)骆驼(一丝)微笑

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品读出绿化、改造祖国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感悟植树造林给我带来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植树造林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插图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了,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植树的节日,你们知道这些吗?(让学生简短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板书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来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指导

1.齐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能非常准确快速读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知理解以下词语。

荒山野岭锨镐裸露枝繁叶茂咆哮

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分节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得正确。

(2)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再在读中感知)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先仔细观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3.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改造自然的激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写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2.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精读感悟

1.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春光能染绿我们双脚呢?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设计

课题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3、识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4、范写观察: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五、放声朗读全文六、结束语

整理与修改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 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踮起脚二、学习课文

1、体会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

⑴ 指名读描写林海音动作的句子。

⑵ 标出描写林海音动作: 词语:跨、踮、钻、挤、找。 体会:顾客多,我看书的心情急切。

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本单元主题为“春光无限”,安排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和《古诗两首》等课文,一次习作,一次练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早》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中选取的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教本组课文时应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春天的生机勃勃。注重引导学生按照游览、参观顺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以花喻人的写法及作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文章、段落。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4.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写法的作用。

重难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只拣儿童多处行》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3.《早》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古诗两首》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与背诵。

突破措施:

1.潜心会文,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要指导朗读,品味语言,读出语感、情趣韵味来。例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第一节,抓住“一路春风”,“一路欢笑”,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同学们参加植树造林的豪情。《只见儿童多出行》读课文第三段,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味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显得更加饱满和烂漫。引导学生抓住“密密层层”、“繁花”、“从……开到……”、“不留一点空隙”、“喷花的飞泉”等词语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2.电教辅助,强化体验

由于学生年龄小,积累少,生活经验不足,对单元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中,可采用图画、录像、音乐等手段让学生画面结合,读中想象。如教学《早》第二段时,指导学生先观察挂图或投影,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词句描述画面的。

3.引导合作,自主探究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究。如《宿新市徐公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弄懂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师生搜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2课时

《暖流》1课时

《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1》2课时

《练习1》3课时

主题学习丛书《春天的旋律》读书汇报交流

导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学习工具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导学重点难点:

在对课文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突破措施:

1.认真地关注学生养成自学词语句的好习惯,注重经常收取学生的摘抄笔记检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识字、学词和练句,加强基础知识与阅读紧密结合来加以巩固,要在阅读等其他语文活动中落实字、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继续培养和加强学生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等圈点勾画的自学习惯。

3.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问题的习惯。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开展了近2周了,我们读完了《春天的旋律》这本书,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下面我们来进行读书交流会,比一比看谁的收获多。

二、宣布规则

1.今天的读书特色展示共分四大项:一是生字新词我最棒,二是美文佳句诵读会,三是诗词擂台大赛,四是快乐读书心得。

比赛规则:每个小组基础分都是100分,答题规则是每组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参赛,人人发言,有一人不发言的扣小组2分,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或不完整不得分也不减分,小组内每人发言最多不能超过三次。全对者闯关成功。

过渡语:下面我们先进行第一关——生字新词我最棒,看谁读书仔细认真,知识积累的多。请看大屏幕:

三、精美词语博览园

1.比比谁读得准!(生词认读)

2.赛赛谁懂得多!(词语理解)

3.看看谁积累的多。(查看笔记)

4.活学活用我最棒。(用词造句)

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鼓励发言积极的同学。

过渡:品读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品尝一杯甘醇的美酒,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让我们挑战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尽情发挥你的朗读才能吧!

四、第二关——美文佳句诵读会

相信大家在平日的读书中都遇到过很多美文佳句,今天我们先来一个美文佳诗展示会,想不想把你积累的优美段落或句子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记分标准:感情朗读一段1分,感情诵读一段2分。点评恰当加1分。

1.写景的段落

2.抒情的段落

3.写人的段落

先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段落,准备全班集体交流。再集体交流点评。

小结: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沧海一粟,在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美文佳句等着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的平日的读书当中能够勤于积累,只要坚持这样的美文诵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笔下生花,下笔成文。

五、第三关——诗词擂台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毫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篇。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相信你们各小组都有关于春天的美丽诗篇跟大家一起分享,下面让我们接着进行诗词擂台赛。

规则:各组诵读自己选出的诗词,要求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感情到位,口齿清晰,背诵熟练,形式不限。

师:我们现在积累的只是文海一粟,在文学的海洋中,还有许多浪花等我们去采摘。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坚持背诵积累的好习惯。

下面我们紧接着挑战更精彩激烈的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把你们在读书当中的所想,所得,所感与大家共同交流,看看谁与书的对话最认真,最用心,最精彩。

六、第四关——快乐读书一得

《春天的旋律》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春天,每一位作者笔下的春天各具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绚丽多姿。哪一篇文章给你的印象深刻?一起来交流分享吧。

1.小组交流,确定集体交流的段落篇章。

2.集体交流,评价哪个小组读书感悟深刻。

七、总结

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书是天,读书就是飞翔;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让我让我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名句来与大家共勉,那就是———“爱书吧,它会给我们力量!

江苏版务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说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导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领悟春的美好。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对春天、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导学准备

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古诗两首》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诗。

2.初步了解诗句的大意。

二、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一)我会读

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古诗的流利朗读。

(二)我知道

1.《游园不值》是(朝代)(谁)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最能表现春天景色的是诗句是,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唐代的著名诗人(谁),我还知道他写的描写夏天景色的诗是《》,其中运用对仗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三)我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句,请写下来。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古诗两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说说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古诗,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交流,大体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诵读古诗。

三、阅读拓展,主题学习。

读一读《春天的旋律》中诗人写的诗

1.读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他有“诗圣”的美称,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你还知道那些关于作者的故事?将给你的同学听吧!

2.读背宋朝王令的《送春》,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一定浮现出一副暮春的凄美画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赶快把这美丽的春天留在纸上吧!

3.在元代以“天净沙”写景成一时之风气,读元代白朴的《天净沙春》后,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元曲?与同学一起欣赏并交流吧!

检测反馈:

1.填空

(1)默写《游园不值》:,。

,。诗中的意思为“爱惜”的词是。诗中的最后两句描绘了这样一种美丽的景色:

(2)《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和点明此时是暮春季节;和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捕蝶图。

2.读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4)两个()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填空,并判断下列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填在括号内。

(1)春色满园关不住,()出墙来。()

(2)儿童急走追(),飞入菜花无处寻。()

(3)()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停车坐爱枫林晚,()红于二月花。()

(5)千山鸟飞绝,()人踪灭。()

4.根据情景,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诗句谚语

(1)一走进公园,姐姐看到了许多即将开放的荷苞,亭亭玉立,令人喜爱,张口吟出:“,”。当她又看到了满池盛开的荷花时,又张口吟出“,”。

(2)“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3)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中的诗句。

(4)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表达这样感情的诗句有:《》中的“”;《》中的“”

课外拓展:

课后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题目为《捕蝶》。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园红杏

宿新市徐公店幽静安逸的田园春色

活泼可爱的乡村儿童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5.主题学习,通过阅读《窗外的春光》里的文章,你会发现,原来如此平凡的事物,因为春天的到来,也会变得如此美丽!

导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突破措施:

1.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山岭植树前后的变化,带动学生的情感,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诗文。

2.初步了解诗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歌谣寂寞咆哮荒山野岭

茂密拥抱裸露枝繁叶茂

(二)我能知

1.山岭换新颜。(填上课文中的两字词语)

()的山岩披上绿袍,山下的河水不再(),()的荒山涌起林涛,()流淌的溪水滋润()。

2.动物乐翻天。(填上动物名)

()快活叫,()抖彩翼,()开心跳,()不怕雕。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导学案

一、导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

2.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

三、作业布置(选择其一)

1.摘抄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句。

2.春天来了,观察春天的美丽景色,尝试以诗歌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拓展阅读:

主题学习内容《春天的旋律》

导学目标:

通过阅读《窗外的春光》里的文章,你会发现,原来如此平凡的事物,因为春天的到来,也会变得如此美丽!用我们全部的身心去领悟这多姿多彩的春天吧!请你看看作者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窗外的春光

(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故事

1.选取自己喜欢的故事,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3.总结课文,看看这些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三)合作探究

1.分组交流: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小组内评出优胜者。

检测反馈:

1.抽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锨镐荒山野岭裸露

咆哮枝繁叶茂

2.我会选。

锨镐(gāogǎo)流淌(tǎntǎng)河畔(pànbàn)

裸露(luǒkē)树丛(chóngcóng)撑起(chēnchēng)

3.我会辨

谣()袍()裸()

遥()抱()棵()

4.我会填

()的树丛()的山岩

()的家园()的秋天

()的果园()的草地

课外拓展: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2.小组内抽查背诵情况,评出优胜者。

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反思: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红河镇小学主备人:吴启芳

一、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三、突破措施:

有感情的诵读。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课文脉络。

二、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1.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给下列词语注音

倚着栏杆纽扣欢畅四肢座无隙地

忸怩烂漫成千盈百浑身解数

(二)我会填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是写的,这篇课文上是围绕,这句诗句来写的,它是作者把别人的一句诗反其道而用的。

(三)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只拣儿童多处行》导学案

一、导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认真地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感情。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三、作业布置(选择其一)

1.搜集描写春天的诗歌。

2.课外阅读冰心的文章《繁星》《春水》。

四、拓展阅读,主题学习。

1.阅读“名人眼中的春天”里的有关文章,学习古往今来的名人用自己的传神之笔描绘春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春天,用自己的心拥抱春天。

(1)画出你喜欢读的篇目中的重点段落,积累你喜欢的优美语句和好的词语。

(2)完成每个故事后面的温情提示。

(3)谈谈你最喜欢那个故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小组内交流。

b小组内评出优胜者。

c全班交流、评价。

2.完成读书笔记一篇。

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mó shù huānchàng yuàn luòyùn cáng

()()()( )

kòngxìshì fàng wéi jù shī féi

( ) ( ) ()()

wàngshèng shū zhǎn lànmàn 

( )()( )

2.照样子写词语

闹嚷嚷: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叽叽呱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我会做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句话把“颐和园”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天使”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句话用“喷花的飞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比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组织一次游园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景物和游人的表现,体会“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天使天真、活泼、圣洁、可爱……

春天太阳充满希望活力……

春花生命力旺盛带给别人快乐……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早》导学案

红河镇小学主备人:吴启芳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二、导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和讨论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领悟作者以花喻人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引导学生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美化的精神内涵的相似之处,品味鲁迅的品德正像腊梅花一样。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早》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出示课件)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酿雪朴素墨水寿星哪些

默默花瓣小匾笔墨纸砚

(二)我知道

1.鲁迅是我国伟大的()、()、(),著作有杂文、()、()、()等。你读过鲁迅先生写的()。你还知道鲁迅先生的()。

2.《早》这篇课文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和鲁迅书桌上的(),还描述了()。

(三)我会连

对课《诗经》中说(的话)。

诗云对对子,是练习作诗的一种方法。

子曰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

花信风孔子等人说(的话)。

冰清玉洁古代认为风应花期。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早》导学案

一、导学目的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二、学习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1.把描写三味书屋的语句用“~~~~~”画出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请具体谈一谈。

2.你能给大家讲一讲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吗?从这“早”字的来历中,你对鲁迅先生有了哪些了解?

3.把课文中描写花的语句用“”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三、拓展阅读,主题学习。

1.读主题学习《春天的旋律》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说文中记叙了鲁迅先生怎样快乐的童年生活。

(1)画出你喜欢读的重点段落,积累你喜欢的优美语句和好的词语。

(2)完成故事后面的温情提示。

(3)谈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在小组内交流。

b小组内评出优胜者。

c全班交流、评价。

2.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在小组内开个讨论会,和同学说说自己的快乐吧!

检测反馈:

1.我会辨

厉()塾()趟()迅()

历()熟()躺()讯()

2.加标点

(1)当年鲁迅先生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2)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以后要早到

3.写一写:

模仿文中写腊梅花的语句,写一种你所喜欢的花。

课外拓展:

1.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具体的描述,请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主题阅读丛书中的这本书篇文章,探访鲁迅的童年足迹。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4.早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珍惜时间

梅花花开最早,“东风第一枝”

(以花喻人)

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红河镇小学主备人:吴启芳

导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自己定题目。

导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变化细致描写。

导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

导学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朝霞,观察时注意填好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形状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导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和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的奇巧,又分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况来写。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三、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仔细阅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奇巧的?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明确写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浓墨泼洒,重点描写了它形状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每一处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来写的。

四、进行说写,运用写法

1.指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请同学们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组织学生分组填写下表:

形状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4.同桌练说,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5.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回辅导。

江苏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红河镇小学主备人:吴启芳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导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突破措施:

1.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让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课前准备:

1.挂图。

2.学生日记。

导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预习学案:

布置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的内容。利用工具书查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导学案: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自读自悟,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展示导学案(小黑板)

(1)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2)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个人自主学习,按上面的学案自学,把不明白的问题做好记录。

3.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生生合作

交流自己已解决的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并做好记录。

(2)班内交流,组组合作

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4.精讲点拨。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检测反馈: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课外拓展:

1.谈谈自己假期中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试着写下自己的感受,修改成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预习学案:布置学生修改自己的读后感。

导学案: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