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9

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编一出小剧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

教学重难点:

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能把身边相似的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

6、全班表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的评价优胜小组。

精选阅读

挑山工(教科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挑山工(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3挑山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1)略(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开天辟地(教科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开天辟地(教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能说会写(教科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能说会写(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能说会写

感谢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表演,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语言。

2、借助情景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训练的兴趣,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选择适当的双向沟通方式。

2、能够真诚不夸张地使用感谢语言。

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朗读导入。

(1)由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母亲,使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使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我的朋友,使您们让我在人生路途中得到鼓励,让我不孤独。

(2)讨论交流。

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感谢别人?

②会议自己平时是怎么感谢别人的?

师: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发出由衷的谢意,你是怎样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师生评议。通过讨论出示说话要求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话,让学生分别谈一谈。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说话要求的第三段并总结出板书。

板书:

①感谢的态度应是真心实意。

②感谢是要把话说清楚,要有礼貌,使用致谢用语。

③接受感谢的一方要有答谢。

2、创设情景,分层训练。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下午又一位工人叔叔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换掉老化的灯管,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说些什么。

(2)学生准备。

教师向学生提出注意黑板上的几点要求。

(3)分组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练习时要互换角色,并且彼此提出意见。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汇报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符合感谢的要求进行评价,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5)贴近生活,向课外延伸。

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致谢的情景进行表演,培养学生随机选择适当感谢方式的能力。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6)教师小结。

渡河少年(教科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渡河少年(教科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渡河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资助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

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

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

7、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

二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三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给学生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四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ā,而不是bā。

2、会写12个字。“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除起笔。

五作业:(任选其一)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罢什么比作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心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

《付饭钱》(教科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付饭钱》(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付饭钱》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助人的人。学习课文的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的词语。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出示阿凡提的头像图,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付饭钱。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听教师范读

1.思考:(1)故事中写到哪些人物?(2)故事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什么事?

2.交流,《付饭钱》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课《付饭钱》,(板书:12.付饭钱)齐读。

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难的字要多读两遍,读通全文。读完后标上自然段号。

三、阅读理解

1.分组读1——4小节,填空:穷人()阿凡提帮助,阿凡提()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1——4节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板书:讨饭钱闻)。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着急、委屈)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小节。

6.从这节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热心助人,板书。)那么阿凡提又是怎么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节读5——9小节后回答课文的5——9小节我们将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小组学习方式来学习。

(1)复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提问——找句子——说句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说句子,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指导读卡子的话。

(3)课文中哪一节是写阿凡提具体付饭钱的过程的?请读一读。

(4)圈出表示阿凡提的动作的词语。

(5)想想怎么做动作,请表演一下这一小节。交流:出示第七节,关于这句,我们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问联系上下文找到有关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阿凡提聪明过人,板书;他用巴依对付穷人的办法来对付巴依,帮助了穷人。)

3.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请大家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四、小结

板书设计12付饭钱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明过人

林则徐求雨(教科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则徐求雨(教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则徐求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们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要求训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1、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2、导入

(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

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4、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这个小故事。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讲一讲,最后全班交流。

5、检查认读生字

6、课外延伸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能说会写

怎样提出批评

教学目标:再现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练习提出批评。培养学生生活责任感,增强公德意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批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营造交际范围。指导学生掌握批评艺术,在口语交际中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读懂教材,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自由结合,可选择教材中提供的情境。

确定角色,自由练说。

小组内合作练习。

小组成员合作研究扮演好每个角色,尤其是提出批评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要符合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说话要恰当。

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以小组为单位到前面表演。

集体评议。

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提出不足,指导学生学会评价,要从表演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从而体会批评时的态度及语气。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大胆实践。

当时应该这样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选择事例,并围绕中心有条理的写清事情的经过。2、养成写前列提纲,写后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经过。2、写出自己认识的变化

教学过程:

1、口述交流,确定事件。

(1)学生回忆以前做过或者遇到过的事,在小组内交流。

(2)老师指导学生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或遇到过的,现在认识到当时没做好的事。

(3)汇报、评说。

2、围绕中心,选择事例。事例必须有代表性而且是真实的,重点写清自己的认识是怎样变化的,鼓励学生要分步把经过写具体。

3、读写结合,借鉴方法。

(1)欣赏例文,借鉴运用的写作方法。

(2)再次修改,练说。

(3)师生共评。

4、编写提纲,动笔写话。老师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和恰当的方法来表现个人认识的变化,指导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互相交流,认真修改。修改时,要注意不写错别字,把语句写通顺,更重点的是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总结

海上日出(教科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海上日出(教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著名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一夜的工作(教科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夜的工作(教科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教学重点:学会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培养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第一课时

目标1、感受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崇高品质。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了解总理生活的简朴,并能仿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课题《一夜的工作》,读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二、熟悉课文

1、自读课文5分钟,注意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了解你最想了解的东西。

2、反馈:你了解了什么?顺带检查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把最后两节读二遍,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有什么联系?

2、指导朗读最后两节(女同学,轻声的,男同学声音响亮地)

3、带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话,读读课文1-7节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提示:

(1)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说明因陋就简。

(2)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说明陈设简单。

(3)两杯热腾腾的热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说明生活简单。

4、有感情的朗读。

5、片断练写把这些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开头写一段话。

6、交流。

7、小结:通过朗读,我们学习了语言,通过练笔,运用了课文语言,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1、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2、学习描写总理工作劳苦的句段,并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是多么劳苦?

提示:(1)从工作时间上看:我今晚上…………就听见公鸡哦哦地叫明了。

(2)从工作量上看: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3)从工作态度上看: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是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在研读中区别三组词的意思和用法。

2、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3、把这些句段组合起来,(可以增加一些词句,删掉一些词句)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开头写一段话。

4、交流

5、联系全文,想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6、作业

二、拓展

颂总理故事交流会

1、请学生主动上台讲2、伙伴间交流3、网上查询更多

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激动和感慨。

板书: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陈设简单、

食物简单工作劳苦

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态度认真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科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血染的实验报告(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血染的实验报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那位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

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南美洲毒蛇的录像。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齐读这句话。(投影出示)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

二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父母心(教科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父母心(教科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父母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条件优越,减轻负担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难舍女儿,要回女儿时,决意不送

愚公移山(教科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教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3、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启发学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按照“移山”问题的提出,移山的过程,移山的结果这样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课文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论。引导学生体会两场争论的区别。第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论,大多数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关心。是一场民主的讨论;第二场争论是与智叟的对话,是针锋相对的。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愚公与智叟两种不同的态度,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引导学生体会:智叟惧怕困难,而愚公有不怕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3、读课文,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设疑: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过程中,开始是家里人,后来是邻居,四面八方的人,最后是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搬走了。

四、学生讨论:如果玉皇大帝没派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移走吗?

五、归纳通读全文,组织学生讨论,这则寓言的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则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暴风骤雨,但没有克服困难和智慧的勇气,目光短浅。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了这则寓言之后,引导学生谈对愚公移山的体会,并向课外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加深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七、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选四个字的词语。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3、识字写字。认读本课生字。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形声字:霄、渤、痴、娥。“寡”的写法。

《火烧云》(教科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火烧云》(教科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火烧云》(教科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一会儿工夫

2.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科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科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儿的叔叔是怎样的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儿的原因。

教学过程:

(解题)

这是徐言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有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就叔叔。于是,邦迪用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凭“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1、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上帝“从字面上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者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天主教则称“天主”。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2、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一个小男孩儿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走近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3、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2)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儿就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读、护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4、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耐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以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读演课文。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

《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