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5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是三篇记人的文章: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第12课《“番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好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讲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写文中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并理解有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4.体会“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

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5.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6.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7.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三、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法:读悟结合启发式情境式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

五、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读着“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课题,就情不自禁地勾起了我们关于“非典”时期那人人自危的种种记忆。可能因为大家当时还小,没有太多的记忆,现在我们看一些当时的照片,了解一下那个非常的时刻。(出示画面)那么谁知道“非典”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吗?它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学生交流资料)

非典型肺炎:是以变异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如发热、干咳、呼吸气促)的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种流行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英文缩写为“SARS”(读作“沙斯”或“萨斯”)。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wWw.JAB88.coM

一、检查复习

1、认读词语

非典型肺炎传染疾病战场硝烟战争“非典”

身先士卒昼夜拼搏永不疲倦斩钉截铁心甘情愿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上以上一些词语。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是啊,2003年,非典肆虐!人们都陷入极度恐慌之中。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就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争中,有一位护士长“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自己却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在广州殡仪馆人们为她送别的时候“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为什么人们对她如此怀念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她感人的事迹。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高风险: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

体会到“非典”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高效率: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从叶欣一连串娴熟的护理动作中可见她工作的高效率。

高强度: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来电。

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

高强度的工作使叶欣疲惫不堪,才会被病魔击倒。

(4)运用这些语句,自己组织语言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说一段话。

感悟人物形象

面对高风险的工作,她有没有害怕?(板书: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她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同事的呢?

(1)指名读,出示: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协商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2)从叶欣这么斩钉截铁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同事的关心、舍身忘死的精神。(板书:舍身忘死)

(3)指导朗读。

多种形式,指导读好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12“番茄太阳”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番茄:这是什么?(西红柿、板书:番茄)

2.这些名称说明了番茄的基本特点,来自西方(番是外国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状像柿子,果实红色。

3.它与太阳(板书:太阳)有什么相似点吗?(又红又圆)

4.读课题,说说自己读题后的疑问?

5.简介作者

作者卫宣利,在一次车祸中瘫痪,靠双拐走路,为逃避父母包办婚姻来到课文所讲的这座小城。心情灰暗的卫宣利因为一个盲童小女孩而发生了改变。让我们来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心情。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个“番茄太阳”与前文又有何不同?指什么?是什么在温暖我的心。

明明虽然与我分别了,可他那活泼开朗、纯真善良的心灵,她那无私的爱,就像她所摸到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那么温暖,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温暖着我的心,激励着我。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四、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我”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单元整体概述】

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环境改造与保护的重大意义,《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习作六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而且能让学生提高认识。培养了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练习六中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口语交际学会鼓励强调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和交往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注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淡三重”:(1)淡化技能训练、重视感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以免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是应重视熏陶感染,引导感悟、积累,重视阅读。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记叙文的教学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如《云雀的心愿》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人物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2)淡化知识传授、重视语文实践——语文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课外语文素养的提高更不是只看考试,课堂的触角一定要伸向课外、伸向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本单元的主题主要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3)淡化教法的新奇、重视学法的指导——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东西,但也存在片面追求教法创新、追求“表面繁荣”的误区,我们的教法应该为学生更轻松、有效地学习语文而因地制宜。就这一单元而言,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而本单元课后练习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如第19课《云雀的心愿》:“5.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结合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为: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再写下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小儿垂钓》和《池上》。

4、能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在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5、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家园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6、理解古诗《小儿垂钓》和《池上》的意思,想象故事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情感。

7、学习噪音的知识,了解噪音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8、练习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用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区别音近和形近字。

9、熟记八个词语和古诗《小池》

10、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单元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2课时

《云雀的心愿》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习作6》2课时

《练习6》2课时

18、沙漠中的绿洲

首案编写者:陈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问题的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能灵活用“纵横交错”、“适宜”等词语造句。

过程与方法: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2.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灵活用“纵横交错”、“适宜”等词语造句。难点是能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为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花,从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教学本课时,知道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等学习方法。

养成训练点: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阿联酋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简称,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临波斯湾。境内大部分是荒漠。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迪拜是全国商业中心。

迪拜,曾是一片曾经一无所有的沙漠,它在短短的几年内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全世界最现代化的城市。眼下,四通八达的柏油大马路,川流不息的奔驰宝马,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与之相伴的还有绿树成荫,鲜花夹道,芳草成坪,你已经完全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都市里了。如果不是花草下面的沙子,你不会相信你的脚下竟然是一片沙漠。阿联酋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沙漠变成了绿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的绿洲。

二、初读课文

①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想一想。(学生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

沙漠、盐碱、恶劣、不毛之地、

代价、挖去、填上、纵横交错、

漂亮、侍弄、霎时、星罗棋布、

音:“侍”翘舌音。“漂”是多音字

形:“劣”上面是一个“少”,“侍”与“待”要区分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霎时:极短时间

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交相错杂。

源源不断:连续不断。

板结: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或降雨后地面变硬,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不读破句。

及时帮助学生正音,使学生读得准确、流利。

重点句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三、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②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阿联酋在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付出很大的代价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二课时

一、细读一、二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课题】

师:说到沙漠,沙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沙漠?

【无边无际,黄沙满天,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干旱酷热,缺乏水分,环境恶劣读一组有关沙漠的词。】

②师:可是,在阿联酋的沙漠中有片片美丽的绿洲,这多神奇啊!你们想见识一下这片神奇的绿洲吗?好,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我们登上了去阿联酋的飞机。八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阿联酋上空。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教师读第一自然段。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③师:我们在高空惊奇地看到了沙漠中那象征生命的绿洲,想下去看个清楚看个够吗?好,那我们的飞机就在阿联酋茫茫沙漠中的一个绿洲----迪拜降落。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后交流】

④(师播放迪拜美丽的城市风光,配以描述)

高高的椰树像一把把大伞,倒映在碧水之中。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块绿绒地毯。五彩的鲜花竞相开放,组成了绚丽的花海。飞溅的喷泉,整洁的街道,让人流连忘返。站在这里,你绝不会想到,脚下曾是一片贫瘠的沙漠……

⑤师:看了画面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

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细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①师: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这沙漠中绿洲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听听阿拉伯朋友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把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画下来,和同桌交流一下。

②【学生自学】

③【全班交流】

a、环境之恶劣。

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据说这里每种植一棵树的成本在3000美元以上。

师: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约两万元左右,那么培养一棵树大约是多少?可是老师却不太相信,难道培育一棵树要这么多钱?所以我想这样读:“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谁能从文中找出理由说服我?

生:;因为环境恶劣,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师补充小结:那儿的气候炎热干燥,一年之中很少下雨,沙漠中还时常会有沙尘暴。土地咸而板结,水也是咸的,环境十分恶劣,是块不毛之地!

b、建设之不易。

师过渡:还有什么地方也得花钱?

出示: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生:“从国处买来”要花大量的财力。“挖、填、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结:阿联酋人民建设绿洲很不容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辛勤的劳动。说到这儿,老师完全相信了这句话。我的问号改成了感叹号。谁能替老师读?

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育一个孩子!

C、代价之巨大

师:让我们来算一算,一棵树是两万,两棵呢?三棵?四棵?五棵?十棵?一百棵?一千棵?那么,建一个中心公园得多少钱?建一座城市付出的代价更是惊人的。算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联酋人民为了建设绿洲,真可以说是“不惜代价”。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出示并齐读)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⑤师:过渡:让我们沿着宽阔的林阴大道边听边走,跟随友好的阿拉伯朋友继续前行,前面就是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啊,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好美的景色啊!快进去好好欣赏一番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到7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这部分内容的一句话。

【学生回答: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⑥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⑦学生交流。

⑧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公园里的小树,小草,小花,请闭上眼想象,“呼呼呼-------”一阵狂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沙子迷住了你的眼睛,弄脏了你的脸和头发,你们觉得怎么样?想干什么?好,我就是园林工人,让我拉出大皮管,打开水龙头,“沙沙沙------”一阵雨雾洒下来,把你们淋得干干净净,感觉怎么样?这么一洒,树叶更绿了,小草更翠了,鲜花更艳了。你们就更漂亮了。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师生交流)

⑨师:只有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吗?你从哪里看出?读:地上没有一片落叶……

⑩师:是啊,阿联酋人民人人爱护花草树木,个个自觉保护环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学生回答:沙漠环境恶劣,花草树木来之不易,能够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三、联系实际,抒发感想

①师:同学们,我们在阿联酋看到这么美的绿洲,感受到这儿的人民对花草树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护,在今天的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呢?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

②师:生活在沙漠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正盲目无知地把绿洲毁坏成沙漠。人类啊,请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地球!

四、作业: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用上书中的词语。

板书:

漠中的绿洲

环境恶劣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鲜花遍地

建设:不惜代价

侍弄:无比精心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部分,我主要由“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导入,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最后,用感人的言辞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写了宣传语。像类似的文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值得好好学习。

19、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技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

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学习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自主地学习课文,并体验文中富含的道理和情感。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以获得情感体验,另外通过多媒体设置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从课文内容中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体会人类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增强环保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组内成员大胆、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生字词的音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乱砍滥伐贫瘠冲垮树冠★

冲刷土壤擦去空调器绿洲

②脱缰讯期蓄水苔藓渗进储存

多音字:埋怨mán/mái淹没mo/mei

树冠guan/guan

暖和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伐()垮()冠guan()

庆()代()挎()guan()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吸收一部分

土壤吸收大部分

①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26二、三、一

2、搜集森林的资料,说说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乱砍滥伐咆哮冲垮

②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人类的资源宝库

(2)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良好的吸尘器

(4)卫生保健医生

(5)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

1、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预习“习作3”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种树

蓄水

调节温度第二教时

教学反思:

教学中,因为有学生的预习,所以先让学生说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当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时,我以此导入教学“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它妈妈一起去看看吧。”随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找到了小云雀和妈妈飞过的三个地方,找出了看到的情景,再通过理解云雀妈妈的话,从而认识到森林的三大作用:保护水土、储蓄雨水、调节气温。本文主要是以人物对话形式讲述的,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整体揣摩人物的情感。譬如在前两次的人物对话分别是小云雀和妈妈分别飞到沙漠上空和大河上空的对话。当看到地上黄沙漫天飞舞的时候,小云雀是“讨厌”、“埋怨”,当看到汹涌的、浑黄河水冲垮河堤,淹没村庄时,小云雀内心充满恐惧“不由得挨近”等等,这些地方的角色朗读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破坏环境给自身带领的后果;而云雀妈妈的“心疼”、“叹了一口气”、“唉”等词,则很好地表现了云雀妈妈对于人类破坏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的惋惜与痛心。在此基础上,我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第一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谈谈自己对森林作用的认识,更深地了解了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

20、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并且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文,在吟诵过程中要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过程:

一、设疑探究,激趣导入。

二、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2、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

炎热的夏季已经悄然来临,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清凉的画。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荷花。如果用凝练的语句,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诗)你会背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吗?(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此时汇报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荷花的诗,也是这篇课文的第一首诗。

出示课题:池上并板书

理解课题:池塘里,荷花塘里。

设疑引入:只是描写美丽的荷花池吗?美丽的荷花池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三、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诗吧。大家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学习字形。

撑萍解艇迹

3、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听课文朗读。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诗做动作读

5、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学生两两组合,一人读一句。)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句。

6、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7、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走进文本,理解内涵。

1、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孩子们除看到些什么?猜猜在这个小娃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

2、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知诗人,解诗题。

介绍白居易。你还知道白居易写过那些诗吗?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抓字眼,明诗意。

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语,理解诗意。

音乐中,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4、抓字眼: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莲:莲蓬。

解:知道、懂得。

藏:隐藏。

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

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5、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句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白莲的图片)

(2)交流感悟: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此刻你是小娃,心情怎样?

(3)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示浮萍的图片)

(4)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配上音乐)

四、品诗情,绘美景。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夏季,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池塘边跟随着诗人白居易走进诗歌,走进童年,我们无限畅想,我们深切感悟,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心、童趣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课件出示河边情景)

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二)生字回文,朗读古诗。

(三)指导写字。

想想哪个字最难写,要注意什么?

三、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古诗,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指名背诵。

二、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大家齐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课件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2)男女生赛读。(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教学反思:

在教学《池上》这首诗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小儿垂钓》一诗,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学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学生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还联想到上学期学过的《维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头垢面”一词;有的说“蓬头”一词写出了农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饰,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发现文中的插图上,垂钓的小男孩头发梳得很整齐,他认为“蓬头”就是头发蓬松的意思。我对他们的理解一一给予肯定,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我还告诉她,古时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把头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显然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习作六

习作要求:

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材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材料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啊?

2、学生自己谈。

二、新授:

1、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出示话题3武松打虎)一起读话题。你对这个话题有何看法呢?为什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你们的家长有何看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现代版武松打虎的故事,请同学来表演。看完这个故事,你们又有何想法?(在古代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他是英雄。但在现代武松打虎是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仅不能被世人称赞,还要受法律的严惩。)

2、我们来看第2个话题(出示乱扔废旧电池话题)魏学明的说法对不对啊?

老师看到同学在收集废旧电池,知道为什么老师会让你们收集废旧电池吗?

所以魏学明的这种说法是不被认同的。老师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给我们介绍了乱扔废旧电池的危害。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读例文)

听了这篇例文之后,你们想对乱扔废旧电池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三、写作:1、同学们讨论的十分激烈,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这次习作和以往不一样。它不是要求我们只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两种方法写一篇文章。

第一种,围绕其中一个话题和家人讨论,把自己的看法、别人的发言、讨论的经过写下来。

(板书;写下讨论经过)

第二种,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要注意详略得当,再写成文章。

练习6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要求预习练习6,继续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自主预习的习惯。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比较“需要”、“须要”和“频率”、“分贝”的意思;能够自编顺口溜,区分“噪”、“澡”、“躁”、“燥”,进一步感受汉字行与音的关系,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初步理解成语和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图画美,体会初夏小池的景色特点。

4、在身边的人遇到困难灰心气馁的时候,能够有针对性地说出鼓励的话语,语句比较通顺,态度比较大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处处留心”。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三篇课文,前面我们还就环境问题展开了讨论。其实,噪声也是一种环境污染。通过课前预习,你们对于噪声有什么了解呢?

1、生个别谈课前预习所得。引导学生完整、流畅地交流如下问题:

①对噪声的了解;②这些了解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的。

2、出示:

噪声是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杂乱组合形成的,它是人所不需要的声音。超过60分贝就是噪声污染了。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与休息,还会引发噪声病,须要予以治理。

(1)请生朗读1遍。

(2)用一句话概括,巩固“抓要点概括段意”的方法。(噪声是声音的杂乱组合,对人有危害,须要治理。)

(3)再自由读一读,看看把“需要”和“须要”调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交流准备。

②请2-3小组汇报,教师伺机指导

(需要:应该有的或者必须有的。在这里是指要求得到,往往后面和某事物搭配。

须要:一定要,强调一定、必须。后面一般跟“干什么”和“怎么样”。

噪声是人们所不想要的,没有“一定”的意思,后面跟着“声音”,所以只能用“需要”;噪声污染给人带来危害,一定要治理,所以用的是“须要”。二者不能调换。)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约1分贝;到130分贝的声音,人耳听了感到疼痛;平常谈话约65分贝;按国际标准,在繁华市区,室外噪声白天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不应超过45分贝。)

3、“澡”、“躁”、“燥”,容易与“噪”混淆的,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吗?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区分。伺机引导用顺口溜的方法区分:

(一)

乱喊乱叫是呱噪,乱发脾气是急躁,身子脏了要洗澡,天不下雨地干燥。莫把呱噪当急躁,一个动嘴一个跺脚;若是洗澡成洗燥,身上的泥总不能用火烧;要是干燥成干澡,究竟是旱还是涝?

(二)

有口分贝太高,有足性情太暴,有水可净身子,有火水分不保。

(三)

有口声音太吵,有脚脾气急躁,有水可以洗澡,有火比较干燥。二、小组合作读背成语。

同学们,通过预习,大家自己已经学会了“处处留心”里的内容,你们真了不起!“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勤于动手动脑,就一定能学到更到。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15鸟语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文中生字,指导学生描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读了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呢?(生自由提问)

板书课题:鸟语

齐读课题。

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小作者从鸟的语言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自学流程如下:

(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得正确、流利。学生自由练读,亦可同桌互相听读。

(2)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找出自己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尝试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或者小组讨论交流,给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尝试给课文分段。可书面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亦可自己思考。

2.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一些较长和较难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尝试说说自己对一些生词的理解。

(3)说说自己读课文的所得,也可提出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或读得好的句段。

3.分组练读课文,加深体会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课后描红。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出示: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小组讨论:

(1)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文中哪些句子还可以看出作者爱鸟,爱听鸟语和想听懂鸟语?

(3)你能读出小作者的这种感吗?

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讲述自已课后搜集的关于公冶长的故事。

过渡:于是,小作者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那么作者又从鸟语中听懂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目标:

(1)选择小作者和一种鸟对话的内容进行学习。(可分为:a、布谷鸟b、喜鹊c、其他许多鸟三组进行)

(2)通过具体的语言体会小作者对这种鸟的喜爱。

(3)说说从这种鸟的语言中小作者悟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些的启发?

(4)练读本小组选学的段落,读出感情。

3.小组学习,师巡视指导。

4.交流:

(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每组可指名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2)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A.小作者在同布谷鸟的“对话”中懂得了要做一个“勤劳刻苦”的人。

B.小作者在倾听喜鹊的叫声中,懂得了人对生活和未来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C.小作者在从其他许多鸟的叫声中,明白了各种道理。

(3)检查各组的朗读情况。

各组可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在读的同时相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段

1.投影出示: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2.指名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合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

学生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从哪些鸟的身上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想一想,准备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相机进行造句训练。

出示: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音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1)学生说说自己对“疏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境)

(2)自已尝试进行造句。

(3)交流评议。

(4)按相同的方法完成对“顽强”的造句训练。

二、学习文章写法,进行拓展练习

1.本文写小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

拓展练习一:

在作者所写的其他鸟类中选择一个依照前文进行详写,如:可以写自己同燕子的对话,也可以写自已观看大雁的飞行。要求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同时还可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1)学生练写。

(2)交流评议。

2.本文写了很多种的鸟,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独特的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练习二: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或叫声。要求语言准确、通顺。

(1)学生练习完成训练。

(2)交流评议。

(本次练习可根据上课时间进行安排,亦可安排在课外完成)

三、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2、3自然段。

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3.学生练背。有条件的可当堂试背。

布置作业

1.选择两个拓展练习的其中一个写下来。

2.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教学《鸟语》中“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反哺的乌鸦那里,我;从坚持学飞的小鹰那里,我;从勤劳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接着让学生自主练习,“从那里,我。”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作为第一教时,初读课文时,我只是用一问题让学生们自读课文,没有逐节朗读,理文脉、归纳主要内容课文部分稍淡了点,这点主要是时间原因,因为考虑上后面内容比较多,学生较难理解。当然这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之一:一课两教时在结构处理上如何兼顾容量,训练等。另外,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得不够充分,还没有能够真正照顾到全体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的问题还没有能真正暴露,学法指导应该还要让学生有更深的沉潜。

16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读准有关生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通过提供词串,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画面的重构,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和老天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读懂老天鹅的壮举,读到老天鹅的心里去。

5.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旁观的群鹅的心理,想象群鹅的语言和动作。

教学重点

学习第5—6自然段,依托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天鹅破冰的壮观场面。

教学难点

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在困难面前奋不顾身的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大范围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来很好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教学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设计制作的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含课前交流)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时可爱学语文啦!大家都知道,歇后语是我们汉语的一大特色,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能说出一两个歇后语吗?

2.老师这有一个歇后语,你会填吗?

(1)出示:癞蛤蟆想吃()肉——异想天开

(2)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癞蛤蟆和天鹅放在一起吗?

(3)小结:癞蛤蟆也是益虫,只不过外形不好看,人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只是想衬托天鹅的美。

3.观看几张天鹅的美丽图片

看了后,除了用“美丽”,你能用其它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

4.关于这美丽、可爱的天鹅还有个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5.板书揭题

16、天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课前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了吗?老师这有些词语,同学们能读好它们吗?

2.出示生字词

(1)出示易错词语

俄罗斯贝加尔湖沼泽候鸟呼啸转悠

斯杰潘冰窟窿塌陷颤动湖畔捕食

(2)老师这儿还有些词语,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读好?

啼叫呼唤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破冰勇士帮忙欢呼

打猎扫兴一无所获激动人心深情悄悄离开

猎枪啼叫讨论胸脯翅膀克噜-克哩投入齐心胜利

3.读了课文后,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4.课文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在文中找出并画下来,自己再读读,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过渡:下面让我们静静地走近那只老天鹅,去进一步地观察它,认识它,了解它。

三、品读感悟

(一)感悟老天鹅破冰场面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请同学们默读第五小节,这段文字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3.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4.同学们刚刚已经读懂了这段文字,读懂了老天鹅的行动,然而你们可明白它的心、它的情吗?你们就来做一回老天鹅的代言人吧!

(1)老天鹅呀老天鹅,难道你就没看到冰面上你落下的片片白羽、斑斑血迹吗?

(2)老天鹅呀老天鹅,你像石头似的扑打冰面,难道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和刺骨的寒冷吗?

(3)老天鹅呀老天鹅,以你的声望,完全可以命令年轻的天鹅行动,何苦要忍受这般痛苦呢?

四、小结提升

此时,我们再来看这群天鹅,它们除了美丽之外,你还觉得它们……?

五、作业。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想对这群可敬可亲的天鹅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来。

2.指导写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屏显:天鹅的图片。播放乐曲《天鹅》。师:伴随着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乐曲《天鹅》,我们仿佛来到了俄罗斯老人的家中,听他讲(齐读课题)16、《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提问: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

(一)老天鹅破冰的场面

1.提问:围绕着天鹅破冰的工作,课文中写到了几次天鹅的叫声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天鹅叫声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鸣叫的呢?

2.依次PPT出示图片: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湖面上不时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那,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再水里游动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3.提问:

(1)你从天鹅的叫声中听懂了什么?它们仿佛在说什么?

(课文三次写到了天鹅的叫声,这三次叫声从悲哀到激动到喜悦,串起了故事的前因后果,仿佛就是一首从低到高的旋律,又仿佛是一首被这些和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赞歌。)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抽生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来说说哪些词句深深地打动了你?你从“重重地”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什么?(非常的用力)它是怎么样地重重地摔下去啊?(像石头似的。)

天鹅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高贵的,优雅的)而石头呢,是怎样呢?(硬硬地)

(5)讨论:把优雅高贵的天鹅比作石头,你觉得合适吗?看上去似乎很不合适,但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天鹅为了寻找食物要把冰面打破。)

(6)师小结:它要重重地去扑打冰面。同学们,石头是没有感觉的,而天鹅柔弱的身躯是有感觉,它会非常疼痛。然而它一声不喊疼,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7)播放老天鹅扑打冰面的录像,从中你有何感受呢?(板书:勇敢)

“腾空而起”这个词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腾空而起”是什么意思?是猛地向上飞去。那老天鹅为什么要腾空而起?它腾空而起是为了(生读:利用下落的冲力)你从老天鹅的“腾空而起”中感受到了什么?(老天鹅的智慧。)

我们就是老天鹅了,让我们高高地举起我们的翅膀,尽可能地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痛不痛啊?

(8)师介绍:贝加尔湖的冬天有很厚的积雪,即使在早春也有零点五米,那零点五米有多厚啊,我们来比划一下?请问老天鹅你为什么还要这样重重地扑打地面啊?(为了找到食物,为了群体得以生存。板书:奉献)

(9)指名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次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10)即使是这样沉重的一击,也仅仅是使冰面颤动起来。这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啊,老天鹅是这样想的吗?所以第二次,(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在困难时刻,不向困难低头的勇士,它头晕了,眼冒金星了,它摇摇摆摆地站起来,挣扎着飞上天空了。第二次,(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第三次又?(引读: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还会第四次,第五次,第十次,第二十次的沉重一击,老天鹅又会怎样呢,在皑皑的白雪中,在厚厚的冰面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配乐激情朗读:命运交响曲)

(二)精读群鹅破冰的场面

(1)激情:老天鹅的行动简直就是一首诗,一首壮丽的诗。这哪里是一只老天鹅,它分明是一只同解饿抗击,同困难抗击的勇士。让我们一起敬佩地称呼它?(破冰勇士,师板书:破冰勇士。)

(2)感知:在这部分的课文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厚厚的冰路上站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印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同学们,如果此时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会怎么想呢?(我会帮助老天鹅破冰。要加入破冰的行列。)

(3)深化:你又会对老天鹅怎么说呢?(光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一起来帮你吧。为了我们,你不顾自己的安危。让我们一起来破冰吧!)

这群天鹅啊,正如同学们所想,这便是让我们感动的第二个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这时别的天鹅,齐: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

(4)升华:这群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进行破冰,你感受到他们具有什么精神?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吗?(齐心)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词或者句子同样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呢?(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5)说说看,这段话又有哪些词句让人感动呢?(团结拼搏师板书)

(三)精读群鹅欢呼图

(1)请同学们观看课本88-89页插图,这是众天鹅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又仿佛听见了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2)PPT出示:

在大家的努力下,水面在迅速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的劳动号子。谁来读读这劳动号子?

生:‘兄弟们那,加油!齐心干那,加油!’

他们为什么要喊劳动号子?(为了鼓劲,为了加油)

谁带着大家来喊一喊这劳动号子。

指名读。大家跟上来。刘老师也想带着大家来喊一喊。

(4)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这一声声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词语?

师引读:同学们,这‘克噜—克哩—克哩!’是它们苦尽甘来的凯歌,让我们一起胜利地欢呼。齐:‘克噜—克哩—克哩!’

(5)师小结: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一个团队前,死神也怯步了。

三、情感升华:

1.讨论:看着这一群可敬的天鹅,听着这一声声胜利的欢呼,斯杰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老人为什么要把枪挂在墙上,而且一挂就是30年呢?(因为老人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感人场面,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这群勇敢顽强的天鹅。)

2.让我们拿起笔来,把你的感动记录在88-89页,送给这些勇敢的天鹅们吧!(小练笔)

(学生写话,约4分钟后交流)

3.师总结: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其实大自然中的很多动物都具有这样一种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在危急的关头,它们往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首让人类叹为观止的生命的壮歌。

四、发出倡议,延伸学习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课后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长听。

2.课外读读感人的动物故事或人与动物间的感人故事。

3.查阅材料,写一封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16、天鹅的故事

勇敢奉献

破冰勇士

团结拼搏

教学反思:在这篇课文中,老天鹅破冰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段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我整理了老天鹅英勇破冰和天鹅群齐心破冰的句子,带领学生品文本。我抓住“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老天鹅的坚决、勇敢、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撞击冰面。抓住省略号这一空白,让学生体会老天鹅是一次次反反复复的撞击冰面,每次撞击冰面之后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来体会老天鹅遍体鳞伤,甚至会失去宝贵的生命,它却还一次次的撞向冰面。在品读中,我以“假如你就站在湖边,看着老天鹅,和老天鹅交谈,你能想象着老天鹅的话吗?”让学生体会老天鹅一次比一次艰难却仍然坚决,让学生在读中感动。

17生命的壮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养成教育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预习课文、主动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细读感人之处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有两则故事:《蚁国英雄》、《生命桥》。虽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两幅壮烈的画面,但都蕴含了同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共同为读者谱写了最悲壮的生命之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感动”,展开教学。

一、找感动

文中蚂蚁们抱团突围,外层蚂蚁被烧焦仍不松动分毫让人感动,老羚羊为了让小羚羊得以生存,做桥墩摔下悬崖让人感动。我让学生通过读读、圈圈画画的方式去文中寻找感动,并说说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边找边看图边感受外层蚂蚁和老羚羊的无私奉献、蚁群和羚羊群的团结拼搏。

二、读感动

在找感动的过程中,读是不能少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的读中品味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震撼。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他们被感动着,震撼着。

三、说感动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我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习作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读懂例文《我家门口的植物》,了解例文的材料选择与安排。

3.按习作要求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仿照例文,写一篇有关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校园或者家庭附近的一两种植物,完成观察、研究作业《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1.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猜谜游戏,好吗?不过,今天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要求,我们所猜的谜语都必须与植物有关。你可以说现成的谜语,也可以开动脑筋现场编一个,猜到就直接站起来说。谁先来?

2.谜面: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齐)蒲公英。

3.听了同学们的谜语,老师也心动了,那我也说一则,你们猜一猜,好吗?青皮包白肉,像个大枕头,莫听名字冷,热天菜场有。打一蔬菜。(冬瓜。)

4.怎么一下子就猜出了谜底?(因为冬瓜像个大枕头,是青皮包白肉。)

5.噢!原来,你们都抓住了谜面中植物最鲜明的特点,所以一下子猜出来了。真棒!好了,上课的时间到了,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上课

二、交流汇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植物世界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在精彩纷呈的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奥秘值得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一碰叶子就耷拉的含羞草,叶子竟然是刺的仙人掌,有太阳才开放的太阳花,攀附墙壁的爬山虎,闻乐起舞的跳舞草,会吃虫子的猪笼草,撑着小伞播撒种子的蒲公英,黑暗中绽放的夜来香,脸盘随着太阳转的向日葵。)

2.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彩,也激发了我们探究的欲望。一个星期前,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任务:要求你们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你们一定都做了吧?同学们都研究了哪些植物呀?

3.生交流。(榕树、芦荟、仙人球、吊兰、牵牛花……)

4.种类还真不少。那通过研究有哪些收获呢?

(小组讨论交流)

5.刚才我们交流得很热烈,很好,现在,我们请上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谁先来?

6.刚才三位同学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其实,在先前的小组交流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做得很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到前面展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成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板书:研究报告)

7.自己读读本次的习作要求,边读边想:习作要求说了什么?

8.小结:习作内容是“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习作的对象是身边的一两种植物。写作的步骤:a.确定观察的对象。b.对选择对象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可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c.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还可配上图片或插图。

三、创设情境,集中观察。

出示一株含羞草。

1.指导观察含羞草的外形(形状、颜色)。

2.创设情境,发现有趣的现象。

(1)师似无意地触碰叶片,叶片立刻蜷曲似害羞状。

师:咦,怎么回事?真是个害羞的小东西。

(2)指名学生触摸叶片,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出疑问。

(3)创设情境与含羞草对话,解疑。

a.师:哪些同学知道其中的奥秘?请你来扮演含羞草。

b.指名一组同学表演:

四、学习例文,懂得方法。

1.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有关植物的研究报告,大家想看吗?(出示范文)

2.指名读例文,想想: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3.对照刚才我们总结的习作步骤,小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怎样安排的呢?

4.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悟出来。(板书:观察发现研究)

五、发现探索,形成报告。

课前我们已经分成四个小组去观察、研究校园内的“榕抱桂”“柳树”“冬青树”“木芙蓉”植物,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观察记录的相关图片、照片相互交流,说说有趣的发现以及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1.对照习作步骤,你能简单说说你的研究成果吗?

2.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1)观察顺序:

时间顺序。(四季,早、中、晚)

方位顺序。(立足点)

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部分到部分。

(2)探索奥秘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仿照例文,各自完成书面作文,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成果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观察发现研究

(查资料、做实验)

附:

植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年级班姓名

观察地点: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颜色

气味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研究方法:a询问他人b查阅资料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2、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4、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5、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6、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资源运用:谜语手抄报,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关于谜语:

一、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谜语,并办一份谜语小报,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谜语,开展小组猜谜语比赛。

二、教学谜语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搜集谜语,我们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出示你的活动卡,把你最喜欢的谜语告诉大家,要说清谜面是什么,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学生汇报交流

3、谜语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事物的特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谜语,大家看一看,让我们一起探究编写谜语的方法。请看大屏幕:

(1)有个黑妞,从不开口,她一开口,拌了舌头。

(2)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习上面两则谜语,总结谜面的表述特点:表述间接,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趣味性。

三、抓住特点创点谜语

1、从练习中选择一种物品,说说它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对照谜面特点进行创作。

2、学生互相说,互相猜,教师点评

关于写好钢笔字:

1、观察本题三个字“录”“举”“碌”的写法,找出共同点:笔画都要向中心聚,挺直腰杆有精神。

2、认真描红、仿影、临写。

布置作业:1、把自己创作的谜语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猜一猜,还可征求父母对谜面的意见。

第二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2、学写毛笔字:

教学资源运用:挂图,练习册

教学教程

关于读读背背:

一、成语

1、自己借助字典把八个词语的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借助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相机补充或纠正

5、读了这八个词语,你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八个词语。

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出于古今贤文,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

2、自读,指名读

3、出示挂图,看图,你弄懂古今贤文说的意思了吗?

4、这些句子让你想起了读过的哪些故事?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关于写好毛笔字:

1、出示练习中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讨论:看了这些作品,有什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和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

教学难点:

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同学们,平时你们在看电视时,除了电视剧之外,还喜欢看什么节目呢?你喜欢哪个节目主持人?

指名学生说。

(鞠萍姐姐的亲切,董浩叔叔的深沉,金龟子的可爱,小鹿姐姐的活泼自然,朱军的真诚,何炅的风趣幽默,谢娜的轻松搞笑,)

2、今天,我们也来学做节目主持人,学习主持联欢会。

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当节目主持人的常用语言。

1、一个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联欢会时都要说些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出示课件:央视2009春晚的视频片断。

2、这是中央电视台2009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白,我们来看看都说些什么。

点击开场白。

指名说。

(开场白首先要向大家问好;接着可以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调动大家的情绪;再点明活动主题,拉开联欢会的帷幕。)

3、结束语要说些什么呢?来看看吧。

点击视频。

指名说。

(结束语可以总结今天的联欢会,感谢所有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的人,感谢演出的同学,也可以满怀激情地畅想未来,号召大家为金色童年添上几笔最美的色彩。最后宣布联欢会结束。)

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是,所以在开场白和结束语中都可以听到。

4、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串联词,请你仔细听,然后说说是哪两个节目的串联词。

点击视频。

央视2009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部分)

1、相声《我有点晕》表演者姜昆戴志诚

2、舞蹈《城市变奏曲》表演者张荪等

3、相声《团团圆圆》表演者李健伟、武斌、刘增锴、樊光耀

4、歌舞《森林舞会》表演者黄圣依等

指名学生说。

(节目串联词根据节目内容和联欢会的主题而定,可以承上启下,也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节目,适当调整,不断鼓动大家的情绪。)

2、刚才画面上的这些主持人,你认识吗?你看他们在主持节目时都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

(有表情地说普通话,举止得体,说好应变的话,调动观众的积极性)

课件出示:精神饱满,举止大方,语言生动,灵活多变。

三、创设情境,学做节目主持人。

1、你们想学习像他们那样主持节目吗?现在我们就来学做主持人。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将迎来六一儿童节,就请你来主持我们班的六一联欢会。

这是我们班同学讨论出来的联欢会节目单。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请你来说联欢会的开场白。

指名说。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节日好!今天的阳光最灿烂,今天的鲜花最绚丽,我们的笑脸比阳光还要灿烂,我们的心情比鲜花还要绚丽,因为今天我们欢欢喜喜过六一!四(1)班“六一”联欢会现在开始!)

3、精彩的节目要继续,请你为这些精彩的节目播报吧。

指名说。

4、再精彩的节目也有结束的时候,请你来说说联欢会的结束语吧。

指名说。

(同学们,歌声不会停止,快乐还将继续。“六一”联欢会到此结束。朋友们,再见!)

5、刚才同学们主持的非常棒,接下来就小小组分工合作,主持一张节目单。

课件出示:

四、总结。

今天,你们第一次学做主持人,就说得这么棒,老师相信,六一联欢会上,你们一定会主持得更精彩,老师更相信,在若干年之后的荧屏上,会看到你们作为主持人的风采。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五两个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在教学第四小节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在引导学生体会樟树的内在美时,要求学生默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体会樟树的可贵品质。默读,作为中年段阅读的一项基本技能,是需要经常而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的。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最后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格的相似之处,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樟树的热情赞美和对宋庆龄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文中寻眼”,紧抓“文眼”进行导读,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和表达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教学步骤尝试各个击破,然后梳理,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艄公凭着优秀的品质和高超的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从而成为“黄河的主人”的道理。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这次习作课可把两课时分开上,第一课时阅读讨论例文,激发写作兴趣,布置体验活动,并利用一周时间安排活动、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习作。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读一段关于象棋大师胡荣华的文字,进行词语训练。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板书: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

二会字:(一)撮踱(步)噢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胡子guǒ()被子péng()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第三课时

一、听写

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结合听写情况,指导正确书写。

二、讨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1.书面准备发言提纲。

2.组织讨论。

小结: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他不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而是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

三、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用小黑板(或用幻灯片)揭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这还不简单!

L提问:这些都是反问句,能换一个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小结:(1)上述三句可分别改为:①这个连衣服也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②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③这很简单!(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一般做法是:

原句意思是肯定的,要改成否定;原句字面意思是否定的,要改成肯定。学生如果对“肯定”、“否定”的意思不理解,可以先举例讲—讲“肯定”表示承认正面的;“否定”表示否认反面的。

四、研究写对话的形式

1.小黑板揭示下面的内容,提问: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1)他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2)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2.讨论后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写人物对话的。在形式上的不同点是:(1)把两个人说的话连着写;(2)各个人说的话独立成自然段。

五、作业指导

1.出示下面的句子,重点研究(2),用“只好”造句。

(1)他仍是衣冠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读句子,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2.书面作业。

(1)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把课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讲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直接描写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和动作的语句进行自读体会,交流感悟,让学生充分得自我解读文本,拥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与感受。如:从小女孩父亲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他在科学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世人心中的巨大影响。从天真、率直的小女孩眼中,我们读出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拘小节。从读者的眼中,我们读出了更多:他谦虚、宽容、有礼貌、平易近人、诚实幽默知错就改……

整堂课我始终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爱因斯坦,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正是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当然,我还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比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围绕要点内化吸收,迁移发展,让吸收与倾吐、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整体性综合训练的效果。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稠密”什么意思?还可以说什么稠密?(人口稠密、枪弹稠密)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说话练习:无论()它们总是()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这一课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宋庆龄———”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感受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一句,看出宋庆龄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宋庆龄”,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练习说话,要求能表现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宋庆龄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宋庆龄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宋庆龄和樟树——”

文中将宋庆龄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宋庆龄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宋庆龄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宋庆龄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宋庆龄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宋庆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23.黄河的主人

首案编写刘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3.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4.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板书:黄河羊皮筏子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艄公竹篙沉着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激流险恶赞颂尝试提心吊胆胆战心惊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

3.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4.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五、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板书: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六、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小结。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七、课外作业

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羊皮筏子黄河惊涛骇浪沧海横流

乘客主人如履平地方显英雄本色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赞扬了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因而被誉为“黄河的主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是放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帮助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细细研究教材,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契机——抓住几个对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我适时巧妙地抓住以下四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一、“坐”和“站”的对比

课文第7自然段写到:“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坐羊皮筏子就必需足够的勇气,否则即便坐了上去也不敢睁开眼睛瞧一瞧,可见“波浪滔滔的黄水”是如何令人胆战心惊。那么艄公呢?面对同样险恶的风浪,还身系乘客的安全,他站在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是无论怎样也不敢也不能闭一闭眼睛的),只凭手里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便能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这需要何等的胆魄、何等的镇静与机敏。一坐一站,一闭一睁,艄公勇敢、智慧、沉着、机警的形象便油然而生。

二、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它负荷的重进行的对比,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可是“那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足以让岸上的观众为之惊讶得目瞪口呆。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黄河上漂流就越危险,撑羊皮筏子的艄公就越需要勇敢、胆略和智慧,没有惊人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没有高超的撑筏技术,艄公是不敢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

三、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

看到这六个人乘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胆,然而“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我”的担心固然有其原因,也是人之常情,可对艄公而言却似乎是多余的。你瞧,“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那从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乘客们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这一切都是艄公为他们创造的,是艄公给予他们的保证……读到此处,学生自然明白作者写“我”的担心、乘客的从容,都是为了衬托艄公的沉着。

四、将黄河的巨浪激流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进行对比。

黄河越是是巨浪滔天,那么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越显得艰难险阻。

抓住这四个对比,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树立起黄河的主人——艄公那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对艄公肃然起敬,还让学生深深明白课文各部分与中心是紧密相连的。至此,课文的重难点教学已顺利完成。

习作七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2.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呢?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呢?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和感受。

3.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4.那么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首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的内容,完成习作

1.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你们去选择一项内容来体验,你们体验了什么?

2.你是怎么体验的呢?有什么感受呢?

3.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师巡视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析。

5.完成书面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案分析(语文S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案分析(语文S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案分析(语文S版)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图片,请你一边看一边想这事什么,看完图片后回答问题。

2、板书课问题目。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的祖国,今天我们学习《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这篇课文。

二、出示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新词。

3、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依据自学提纲,展示汇报交流。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检测反馈。

1、听写生字:漠、湾、健、康、峡、泰、懂、宏

2、词语听写: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

3、比一比,再组词

沼()褐()诸()泰()

诏()渴()著()秦()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祖国的辽阔与美丽。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提纲

找出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语句,把你的体会写在有关的语句旁,边读边勾画,要有的放矢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三、展示汇报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自主学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小黑板: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3、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4、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骄傲、自豪自主读书,边读边画高不可攀有感情地朗读

美、迷人、多

结合实际谈一谈

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学会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练习写生字两遍。

4、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沙漠()的高山()的湖泊

()的平原()的沼泽()的海湾

5、连线

珠穆朗玛峰望日出

五岳撒开珍珠串

南沙诸海岛竞雄奇

登泰山举手能摩天

板书设计: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宽阔而温暖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教学反思:教学时,让学生画出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自己品读,体会它们的美.诗中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体会省略的内容,从而丰富诗歌的内涵,感悟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出示预习提纲

1、学习生字2、练习近义词、反义词3、词义解释4、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依据自学提纲,识记生字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默写生字:袖、涉、隆、镇、犹、豫、赚、范、欺、侮

2、听写词语:领袖、兴办、犹豫、赚钱、欺侮、经营、源源不断、远涉重洋、

3、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找出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句,抓住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所画出的语句,有的放矢理解内容。

二、展示汇报交流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些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①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才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③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

④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4.齐读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

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朗读全文,感受陈嘉庚的爱国之情

四、反馈检测

1、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

2、陈嘉庚做出了哪些贡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有所积蓄

陈嘉庚拼命赚钱办学校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源源不断

教学反思:围绕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等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内容.教师本身要始终以情动人,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陈嘉庚先生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什么样的,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难点: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多媒体课件、奥运会会徽图案及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简介奥运,导入新课

1.出示奥运会五环图。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2.简介奥运会,议一议奥运会旗帜上五环图案的象征意义。

3.展示以往的奥运会会徽。(结合语文百花园四中“我的采集本”的内容。)

4.今天,我们来学习《舞动的北京》,你一定能从课文中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及其象征意义,并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

5.板书课题。有激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出示预习提纲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默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自由识记。

2.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读一读,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不太理解的词做个记号。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①借助字词卡,多种形式认读。

②把难读难记的字找出来,交流识记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妙。

③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④书写“攒、徽、讯、韵”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并展示交流

1.自由读第1、2自然段。

①你从这两个自然中知道了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人们心情的“激动而急切”?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会徽揭晓仪式的隆重?(结合插图一。)

2.默读第3自然段。

①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读一读,同桌交流。

②看图说说会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取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③讨论:你认为这枚会徽设计得怎样?你是怎样体会到的?(结合插图二。)

④自由读,指名读,边读边想象会徽的样子。

3.默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

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面世后,产生了怎样的反响?

②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③完成课后第3题。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自由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课后抄到采集本上。

2.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交流:课文是采用什么顺序介绍会徽的图案的?(总——分——总)

3.默读第4自然段,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述方式。

四、反馈检测

1.谈谈你学了这一课后的收获。

2.与同学交流你对奥运会及奥运会会徽的了解。

3.用“总——分——总”的表述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你熟悉的一个事物。

五、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15、舞动的北京

上部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成功

下部毛笔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知识,又能够锻炼说话能力.促进学生感悟,培养学生语感.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上的把握.

16《大使馆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

2、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3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以及陈小龙给大使馆那封信的内容,从而弄明白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大使馆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身处异地、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时,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帮助)的确,在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小伙子,他的经历令人终身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大使馆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出示预习提纲。

三、依据自学提纲汇报交流。

1、汇报积累的字词

(1)课件出示“驻、逗、厨、鞠、躬、衷”6个生字,读字并组词,多种形式读。

(2)你想提示大家注意那个字的读音。

(3)理解词语的意思。“安顿、举目无亲、由衷、逗留、厨师、鞠躬、热忱、朦朦胧胧、钥匙”九个词语。

2、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自学的生字再认真地读好、记牢。

a、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哪句话里,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认真的读一读。

b、集体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再读课文,质疑。

1、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2、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

3、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六、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的质疑,解答疑问,顺势引导学生对以下三个话题进行讨论:

问题一:陈小龙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中国大使馆的帮助的?

1、在课文第4自然段,学生汇报:在不拉格机场,由于他一句外语都不懂,看着周围的乘客纷纷离去,他呆呆地站在候机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想象一下当时陈小龙的心情如何?(害怕)

问题二:中国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在课文第5至第7自然段,,学生汇报:首先……然后……接着……

2、此时的心情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

(感动、高兴、激动、像到家一样的温暖……)

3、有感情朗读令陈小龙感动的句子。

“他朝大使馆深深地行一个鞠躬礼,然后钻进大门,双手抱头,哭了起来。”

问题三: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讨论)

有感情朗读陈小龙给大使馆写的信,体会人物的心情。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学习本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陈小龙后来的故事,续写。

板书设计:

16*大使馆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害怕平静感激爱戴热爱祖国

(未帮前)(帮助时)(帮助后)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始,可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教学时,我们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2)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情感目标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难点:

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今天来学习其中三首。

二、学习诗句

1.提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看注释理解词义;c连起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d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2.学生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然后在班上集体交流,逐首理解。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

四、教师小结(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三首诗词。

二、比较学习

1.引导比较异同。师: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外又是什么?

2.学生按上述要求进行自学思考,做好发言准备。

3.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三、引导归纳

相同点:诗人都在描写一处景物,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不同点:从诗人所在的地点、时间、观察到的景物的特点,当时的心境等方面进行比较;对诗与词的不同形式加以区别。

四、指导感情朗读。

体会三首诗词中诗人的不同心境,用恰当的语调加以表达。

五、背诵,默写。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媒体: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媒体: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

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4.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6.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ɡ)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3.情感目标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优美语句: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媒体: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的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五、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候、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鹅挂图或白鹅活动情景VCD,“净角出场’VCD。
2、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和古诗。
第一课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资料(VCD或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4、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5、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细读解疑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o)
c、读写结合训练。
题目《我的爸爸》
内容:a、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
b.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
要求:请根据本篇作文的两个重点内容,给这篇作文写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
4、小结。
a、承上启下。
b.点明鹅的特点。
c、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
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学们能加以应用。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齐读。
2、引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是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门户”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吗?
3、理解“步态”
a、(VCD播放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同学们仔细看这段影片,这是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看后谈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自己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5、小结: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抄一抄,读一读。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拓展活动
简介丰子恺,推荐丰子恺作品。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2)(或多媒体课件)。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人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1日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侍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15猫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至第()自然段写大花猫();第()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c、设计板书,如:
老实贪玩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高兴时……不高兴时……
胆小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性()高()采()
贫()姓()稿()踩()
第二课时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16*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通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利用音像资料等方法进行7解)。
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欺软怕硬发狂炫耀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远离农村生活,只是从书籍,影视中认识鹅,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对它们的特点了解不多,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拉近孩子和鹅之间的距离。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梳理要点(5分钟)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15分钟)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0分钟)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5分钟)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作业(5分钟)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5分钟)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15分钟)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10分钟)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5分钟)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作业(5分钟)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白鹅
步态
长相(比喻拟人)
高傲
吃相
课后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孩子学习兴趣浓厚,课文内容掌握牢固,学到了比喻拟人
、利用反语等手法描写小动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4白公鹅
一、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二、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四、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学习白鹅的基础上,学生对鹅的特点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于本课的学习,应该不困难。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②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0分钟)
①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25分钟)
①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板书设计:白公鹅
步态高傲
活动习性高傲
课后反思: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下子让孩子们对白公鹅产生了兴趣,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文章的写法也有所感悟。
15猫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猫并不陌生,能它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能说出猫的可爱之处,但用书面语言描述,还需要在习作方法,语言文字表达等方面下功夫。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5分钟)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15分钟)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出示生字词,认读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10分钟)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5分钟)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5分钟)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28分钟)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②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结:“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5分钟)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
15猫
老实贪玩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勇猛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子里——花草遭殃
教后反思:猫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其特点比较熟悉,学习本课比较易于掌握内容,并且本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16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分析: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学生情况分析:城里学生远离农村生活,对鸡得了解知之不多,只是从书籍或影视作品中了解它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对母鸡有充分的认识。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5分钟)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图片、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0分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10分钟)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出示图片: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0分钟)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5分钟)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反思: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板书设计:猫
老实、贪玩、尽职
性格古胆小、勇猛
满月小猫的可爱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3、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l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l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l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一毛对()弹琴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指()为马
为()作伥车水()龙万()更新门可罗()
()()点水顺手牵()哀()遍野抱头()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介绍
一、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是精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陈嘉庚办学》讲的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宁可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要支援家乡办学,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舞动的北京》则是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诞生、会徽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使馆妈妈》讲的是一位去荷兰投亲的年轻人,由于语言不通,身处异乡感到十分孤独与害怕,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
四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是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表达作者对祖国妈妈的无比热爱。《陈嘉庚办学》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具体叙述了陈嘉庚几十年如一日支援家乡办学校的爱国行为。《舞动的北京》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采用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它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和积极影响。《大使馆妈妈》则通过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说明了在海外游子的眼中,大使馆就是祖国妈妈的象征。
语文百花园四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以及笔下生辉。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学习专题。单元导语情感浓烈,情境图生动活泼,能激发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带着爱国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发展语言能力;随文认识28个字,会写35个字,掌握常用词语。
二、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抓人物的语言描写,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有关课外资料,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抓住重点句借助图片、录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与秀丽;通过陈小龙的感人故事体会祖国对子女的爱,深刻领会文中的爱国情,报国志。
2、认识28个字,会写3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4、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
5、能够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变化,着重围绕家乡的一方面变化,写出变化前后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学习状况分析
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本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因此本单元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内容相对抽象,《陈嘉庚办学》《大使馆妈妈》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以2008年奥运会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一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小数的意义,记住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记住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3.能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理解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求出小数的点近似数,并能吧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小数的意义。难点是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化聚。
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出示预习提纲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
(2)10个0.1是()。10个0.01是()。
(3)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
(4)1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展示汇报交流
1.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100÷10=10÷10=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四、反馈检测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在教学小数的产生时,加了一个自学环节,使学生通过自学知道:当计算得不到整数时,也要用小数表示.学生对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不是很好,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展示汇报交流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反馈检测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整节教学活动是丰富的,如:新课中的小组合作,课堂活动中的同桌交流等等,学生兴趣非常浓,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
巩固小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引入
0.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37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
1.28是由()个0.01组成。
2、读出、写出下列各数。
二、展示汇报交流
书56页第八题。
引导学生认识数轴:从0开始,依次表示1、2、3、4……相邻两数之间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表示0.1.
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数轴上的数怎样表示?
集体订正。
书57页第九题。
引导学生读题,用铅笔涂色。
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怎样涂色?
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数据信息。
在四人一小组中讨论:怎样涂色几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一、十二题。
学生合作完成,交流。
写作:60.06
集体订正。
书57页第十三题。
小组讨论:小数点在什么位置?
原来的数:450.01
三、反馈检测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练习的设计将这节课的三个知识点进行融合,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网络,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快速且简洁地完成练习.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第9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根据需要把小数和整数化成指定小数位数的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小数的“末尾”和“后面”的确切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回答。
(1)l分米=()厘米=()毫米。
(2)把5角、8元5角,1元零5分,写成用“元”为单位的数。
2.课本第93页插图,一天,丽丽和妈妈到百货商店买东西,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下数据
三件衣服的标价分别是8.00元,7.00元,15.00元。
两条裙子的标价分别是8.00元和12.00元。
一只书包的标价是8.50元。
“这里的8.50元,12.00元……各表示多少钱,小数点后面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两个“0”?
3、总结出小数的性质
(二)汇报交流
1.教学例1: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并比较大小。
(1)1分米=0.1米
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2)l分米=10厘米=100毫米,规律:0.1米=0.10米=0.100米
(3)在尺子上互找1分米、10厘米和10毫米的长度进行验证。
(4)观察发现。
①从左往右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数后面依次加上一个0,两个0
②从右往左看,3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数后面依次去掉一个0,两个0
③从中间那个数向两边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我们的发现是否有普遍意义呢?
2.教学例2。出示:比较0.50和0.5的大小。
(1)四人小组讨论说理。
(2)集体讲评。用投影演示。得出:0.50=0.5
3.综合归纳。
从例1、例2小数末尾0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第94页结论和下面一段的说明。
请回答上课时丽丽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与检测
1.化简练习。
(1)试一试。
先独立完成第1题,完成后反馈讲评。问10.070中十分位上的0可以省略吗?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1题。
2.改写练习。
(1)“试一试”第2题。
讲评:完成后反馈讲评,问改写后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2)“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后反馈讲评)
(四)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1)10.105=10.15………………………………………()
(2)3.5=3.50=3.050……………………………………()
(3)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课后反思:结合例题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具体例子应用小数的性质,注意了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情况下可以添上或去掉0.学生掌握较好.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根据位值原则,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概括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用0、1、2三个数字,写出不同的数。
(1)学生口答,教师归类。
21010.20.12
20120.10.21
1021.02
1201.20
2.10
2.01
2如果要把这些数分作两类,该怎么分?(整数和小数,大于1的数和小于1的数)
(3)擦去第1类(第一列),问余下的2列左边一行是什么小数,右边一列呢?比一比哪一列数大?
(二)展示交流
1、从准备题(3)的回答揭示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例3。
(1)比较4.1元和3.99元的大小。
①判断。
②说明理由。
③总结:两个数比较,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
④举例。学生各举一例,同桌互答。
(2)用0.08米和0.069米。
①用第(1)题总结的方法比较。
②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8个0.01大于6个0.01,所以0.08米>0.069米。
③用图验证,然后提问:如果改为比较0.08米和0.169米的大小,你认为哪个大,为什么?
(3)总结:两个数比较,当整数部分相同时,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时,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4)2.531和2.534。
①四人小组讨论,说出理由。
②反馈讲评。
(4)总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学生概括。
②看课本例3的内容,并填空。
(5)试一试: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2.54○2.140.746○0.7643.79○3.790
①独立练习。
②反馈讲评。
3.例4的教学。(出示例4)
把下面的小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4.23.983.8994.174.099
(1)学生尝试完成。
(2)反馈结果与方法。
(3)教师介绍书本中例4的比较方法。边讲解边板演。
(4)模仿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2题。
4.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比较小数部分大小时,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吗?
(三)反馈与测试
1.“练一练”第1题。
比较下面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3.86和3.5944.999和50.761和0.7650.03和0.028
(1)独立练习。7.9()8.2;1.374()1.3;5.7()5.8;0.6()0.60
(2)反馈校正。
2.把准备题中的8个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四)小结
板书:小数大小的方法:两个数比较,当整数部分相同时,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时,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教学反思: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依次比下去,哪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一、教材分析: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声“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座,舍已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整篇课文按时间顺序叙事,条理清晰;重点描述人物的事迹,详略得当;语言简洁流畅,又饱含深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最大?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习1、8、9三个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又是怎样描写护士长叶欣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齐读这三个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深化课题

1、为什么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课题可不可以改为“永远的白衣天使”?

2、小组讨论。

3、交流。

四、课外延伸

1、收集介绍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情况的资料,搞一次展示活动。

2、收集叶欣生平事迹的资料,补充阅读。

★六、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

12“番茄太阳”

★一、教材分析:

《“番茄太阳”》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先交代“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接着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最后讲明明将去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使我感到无比激动。课文对话较多,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3、大家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一、复习检查

1、默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二)深入课文,悟形体情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提问:为什么看到明明,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心情。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一、复习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

二、继续精读课文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六、板书设计:

“番茄太阳”

“我”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5、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六、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二、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六、板书设计: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每个人都要保护

爸爸比自己弱小的人。

托利亚

习作四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

★一、教材分析: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戴老师”有一次习作前,组织班上的同学围绕“非典”这个社会热点发表看法的情况。这是一次习作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习作的内容谅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心声”。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教具准备:剪贴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帮学生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二、讨论.积累资料

1.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各抒己见,补充。

3.可以展示图片、照片或资料。

三、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2.指名读习作例文。

3.互相交流、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4.小结:先用4个“有的”写了一组句子作概括介绍.再引用4个同学的发言,具体描述了同学们讨论时涉及的话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几段话叙述得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5.那么.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四、练习习作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习作4记叙一次讨论会

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练习四

★一、教材分析:

《练习四》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一些中药;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与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内容有关的成语,积累《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歌”、“领”。

★二、教学要求:

1.认识中草药的名称,学会读懂、读好一份中成药的说明书。

2.学会八个成语及《三字经》中的一个片段。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4.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出现的7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一份《小柴胡冲剂》的说明书7种中药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中药。2.你们对中药有什么了解?互相交流。

3.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4.《本草纲目》中就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的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5.今天,书上也出现7种中药药名,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指名读,齐读。

6.出示图片:让我们来认识这7种中药。

7.你知道这7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

二、教学第二部分

1.阅读第二部分中奶奶的话。

2.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现在你能代小芳来回答奶奶的问题吗?

4.好,我们下面来演一演这个场景,分角色扮演。同桌可以演也可以找你好朋友一起演。

5.指名上台表演。评比。

6.老师这几天有感冒,到医院开了一盒《小柴胡冲剂》,你能帮老师看看说明书,然后告诉我该怎么吃?注意什么?7.指名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学会八个成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字经》的片段,并能理解其意思。

3.能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这8个成语,读准字音。

2.你会其中哪个成语的意思?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忆曾学过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3.读了这些词,你脑中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4.有感情朗读八个成语。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二部分。

1.读一读《三字经》的片段。

2.互相讨论、交流《三字经》这个片段的意思。

3.指名说《三字经》的意思。

4.有感情读一读,注意抑扬顿挫。

5.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羽、弱、器”。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对,这些字中都有相同的部件,怎样才能写美观呢?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师总结:右半边比左半边上头略高一点,下头略低才显得匀称端正。

5.师范写“羽”。

6.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7.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再展示写得不好的字,师生共同评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班级之情。

3.学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纸毛笔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自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班级公约的制定从哪些方面作思考呢?

2.互相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可以做一些补充。

3.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三、把班级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复习课

一、听写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维护壮烈牺牲谢意沉浸深情

凯旋征衣凝固阿姨精通经济贡献圣坛罪恶呼吁健康木屑

呻吟宛转芦苇打扮脊背枕头防备卓越弥漫威胁蔚蓝

巡弋梦幻阻挡绿茵茵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断断续续永驻人间飘飘忽忽歪歪斜斜不速之客

二、比较组词

削(削皮)喂(喂养)哨(口哨)挺(挺拔)斯(斯文)甩(甩开)

销(销售)偎(依偎)捎(捎带)蜓(蜻蜓)期(期末)用(作用)

攀(攀登)泰(泰山)骆(骆驼)罗(罗列)障(屏障)兀(突兀)

樊(樊笼)秦(秦国)络(网络)萝(萝卜)章(文章)元(元旦)

绵(绵羊)浙(浙江)桐(梧桐)簇(簇新)浓(浓厚)臀(臀部)

棉(棉花)淅(淅沥)铜(铜锁)族(民族)农(农村)臂(手臂)

稍(稍微)擦(擦干)蜿(蜿蜒)蜒(蜿蜒)乳(乳汁)据(据说)

梢(树梢)察(观察)碗(茶碗)延(延长)浮(浮动)居(居民)

三、多音字

屏①bǐng(屏气)卷①juǎn(卷起)转①zhuǎn(转身)系①xì(联系)

②píng(屏幕)②juàn(画卷)②zhuàn(转动)②jì(系绳)

重①chng(重新)乘①chéng(乘车)似①sì(似乎)饮①yǐn(饮料)

②zhng(重视)②shèng(千乘)②shì(似的)②yìn(饮马)

四、成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五、课文内容

1、《夜莺的歌声》一课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写了四部分内容(一是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二是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三是写游击队消灭德国兵)(四写战斗结束后依然在村边小路旁吹奏宛转的歌声),课文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夜莺的歌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

答: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3、《夜莺的歌声》文章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答:全文贯穿始终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为游击队传递消息。题目也是对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一种歌颂。

4、《小英雄雨来》一课共有六个部分,每一部分可有小标题概括为(一、游泳本领高。二、上夜校读书。三、掩护李大叔。四、勇斗鬼子。五、宁死不屈。六、机智逃生。),从中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孩子。)

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是(书信体)文章,作者是(雷利)。

6、《大自然的启示》中“打扫森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人类的教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动物身上也有很多秘密,等待人类去发现和应用。)

四、句子理解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⑤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全世界的人们经历了艰苦的奋斗才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有人都认真战争和苦难结束了,和平来到了。然而在世界有些地方,局部的战争却从没有停息,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复习与总结

一、重点词语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维护壮烈牺牲谢意沉浸深情凯旋征衣

凝固阿姨精通经济贡献圣坛罪恶呼吁健康不慌不忙杂草丛生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以防万一断断续续永驻人间飘飘悠悠歪歪斜斜不速之客

二、字音

xièmièyìyn

木屑轻蔑游弋绿茵茵

三、多音字

xio(削皮)sài(要塞)z(包扎)gun(鸡冠)

削塞si(塞入)扎zh(扎根)冠

xu(削弱)sè(阻塞)zhá(挣扎)guàn(冠军)

四、近义词

赶紧—立刻快活—快乐轻蔑—轻视爱护—保护温和—温柔赞扬—称赞觉察—发觉

公正—公平谢意—感谢悲痛—悲伤宝贵—珍贵巡弋—巡逻梦幻—梦想安宁—安静

频频—偶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五、反义词

结束—开始空旷—拥挤沉寂—喧闹阴沉—灿烂弯曲—笔直散开—集中光荣—无耻

柔软—坚硬扩大—缩小集合—散开和平—战争公正—偏袒巨大—渺小勤奋—懒惰

凝固—融化光荣—可耻欢乐—悲伤洁白—乌黑骄傲—谦虚遥远—附近空旷—狭窄

喧闹—寂静柔软—坚硬光荣—可耻和平—战争集合—分散究竟—到底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不慌不忙—急急忙忙

六、形近字组词

削(削皮)甩(甩掉)防(防止)惯(习惯)济(救济)驻(驻扎)健(健康)

峭(陡峭)用(作用)仿(模仿)贯(贯穿)挤(拥挤)住(住处)键(关键)

八、词语解释

1、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2、凝视:精神高度集中。

3、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4、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5、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6、兴致勃勃:兴致非常浓厚的样子。

7、劫难:灾难。

8、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9、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0、凯旋:胜利归来。

11、弥漫:充满,布满。

12、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意想不到的客人。

13、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14、祈盼:祈祷,盼望。

15、巡弋:指战舰在海上巡逻。

十三、日积月累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十四、课文内容

1、《夜莺的歌声》本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赞颂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进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

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方法进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

5、我的发现。

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小泥鳅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

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

用“鹰”和“恶狼”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习题(冀教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组长:主备人:

本单元课文是以“人在画中游”为主题,共五篇课文,其中《颐和园》《东北大森林》《水乡行》《威尼斯的小艇》是精读课文,《海市蜃楼》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链接《行走四方》和综合学习四。

1、知识技能:

(1)掌握会写字46个,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了解会认字41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重点词义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在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

(3)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文章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要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及游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祖国山河的美,同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复备:

课题:16颐和园组长:主备人:2课时

一.知识和能力

1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地点转移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四、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五、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它以游览顺序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方法,语言简洁准确,生动优美,为四年纪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读写范例。

六、教学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完成预习常规目标。

2正确读写并理解:“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第二课时目标: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导入: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1、按常规预习完成。

2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

第二课时: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这篇文章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1互查、互说、预习作业。

2分组学习生字,小组展示。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合作探究

一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二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三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的形式。

补充扩展、资料

1、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爸爸、妈妈。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16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

1比一比,写一写

漆()耸()辉()堤()

膝()耳()挥()提()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排云殿()的万寿山

()的长廊()的昆明湖

第二课时

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四()常青长年累()

()而复始分()必争()新月异

()不我待()不容缓()门别类

教学反思:

课题:17东北大森林组长:主备人:课时:2

知识与能力:

1.会读本课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时,采用了与《颐和园》一课进行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

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用准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东北大森林四季美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描写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色,而且还紧紧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这样就和题目、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本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郁的情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思路:

以精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和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按常规预习完成

第二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观看有关东北大森林四季的图片。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1见预习本。

2东北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3哪些景色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找一找,画一画。

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1互查预习作业。

2分组学习生字、词,小组展示。

第二课时:1对学、组学预习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谈谈理由。

合作探究:

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小组长抽签展示题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东北大森林的。

2你觉得东北大森林像什么?

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4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的形式。

补充扩展、资料

1.你对哪个季节的大森林最有兴趣?请你当一个小画家,把它美丽的容貌画下来好吗?

2小练笔:用在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3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板书设计:

17东北大森林

冬树木林立银色世界

春抽出枝条绿的世界

夏严严实实葱郁蓬勃

秋色彩绚丽果实成熟

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一、比一比,写一写

浸()密()缕()剑()

侵()蜜()楼()刻()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地()的冬天()地叫

()的海洋()的白雪()地爬

二、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四()常青长年累()

()而复始分()必争()新月异

()不我待()不容缓()门别类

第二课时;

一、你能填出不同的答案吗?

1.走进()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的海洋。

2.走进()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的海洋。

3.走进()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的海洋。

4.走进()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的海洋。

二、小练笔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

课题:18海市蜃楼组长:主备人:课时:1

本课教材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体会所表达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运用大量准确、鲜活的词语,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敦煌至阳关、玉门关附近的沙漠奇景海市蜃楼。它的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表达了作者的惊喜和赞美之情。文中介绍了海市蜃楼的出现、形态及消失,突出了它变幻无穷、神秘奇异的美。

课文首先交代了观赏海市蜃楼的季节、地点和“神秘”的特点。之后,作者描绘了海市蜃楼的神奇景色。先说海市蜃楼常常出现在人们“饥渴难忍”、“心中充满梦想”的时候。接下来写海市蜃楼“神秘”的样子。最后,课文写了海市蜃楼的“神秘”消失。

思路:因为学生不了解海市蜃楼,为此

1、先让学生交流海市蜃楼的资料,为以后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导入时可播放《海市蜃楼》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神奇、渴望、感慨、急切的感受,继而升华为自己的语言。

3、最后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有趣的自然现象的文章,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复备: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

导入:

通过播放海市蜃楼视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学导航:

1、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通过查资料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

2、按预习常规来学习。

小组交流:

1、组内互查预习常规情况,查漏补缺。

2、组内互说搜集到的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

3、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互相交流

合作探究:

1、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夏日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的海市蜃楼。

(2)我从“神秘的蜃景”知道了海市蜃楼非常神秘。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能够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语句找出来。

预设:

(1)你经常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沙漠里,会出现一队骆驼群,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走去。

(读了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沙漠里的旅人和骆驼群,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这神秘的海市蜃楼。)

你能把你这种对海市蜃楼的渴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在隐隐约约和不可触摸之间,远远的,你会看到小树林。透过绿色的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黄色的房屋、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涛澎湃的水面连成一片,若隐若现,十分壮观。刹那间,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太虚幻境!

(“若隐若现”“太虚幻境”体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神秘。)

(在很短的时间里,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虚幻奇异的世界里。从侧面说明了海市蜃楼的美丽与神奇。)

(我感受到大自然多么神奇呀!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仑美奂的景物,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谁能把这种神奇和你对它的热爱读出来?

(3)当你感觉快要追上它的时候,它忽又神秘的消失了,消失得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

(突出了它的神秘和奇异。“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表现了海市蜃楼的虚

幻和缥缈,也说明了它是由于气候和光的折射造成的,在现实中不存在。)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海市蜃楼的?(作者首先交代了观赏海市蜃楼的季节、地点和“神秘”的特点。之后,作者抓住“神秘”的特点具体描绘了海市蜃楼的景色。最后,课文写了海市蜃楼的“神秘”消失。)

4、当你看到这神奇的海市蜃楼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的形式。

拓展:

1、课外阅读《神奇的极光》、《日食和月食》。

2、在网络上查看其它海市蜃楼奇观或有趣的自然现象。(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达标训练:

一、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1.这真是一个(奇其)迹!

2.这件事你考(虚虑)的怎么样?

3.消失得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踪迹)都没有。

4.那里的景色优美,令我着迷,常常流(连恋)忘返。

二、小猴学样(ABAC)

例:一丝一毫

()()()()

三、找不同,选字填空

仆扑()人()倒

恒桓永()齐()公

唤换呼()掉()

蜃畏()惧海市()楼

联连()想()长

四、词语精品屋

()()澎湃()隐()现()()仆仆

隐()约()浮想()()海市()()

教学反思:

课题:19、水乡行组长:主备人:课时:1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诗中5个生字,掌握其中的4个。

2、熟读课文,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理清作者的先进路线,让他们在读音中理解、感悟、想象诗歌所表达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重、难点:

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谢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五、教材分析:

《水乡行》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在画中游。展现的是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而《水乡行》是沙白1961年写的一首小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展示了江南水乡极富韵味的风情。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把“水乡”景之美、境之幽,人之勤、情之美写得有味、有趣,意境非常优美。

六、教学思路:

感知诗歌内容,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既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从有特点的词或者短语中,品词析句,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用对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乡的景美、人美、情美,体悟作者展示给我们的优美意境。在教学中,打破文章顺序,随学生的感悟而重点引导,深化体悟。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复备:

学习目标:

1、会认诗中5个生字,掌握其中的4个。

2、熟读课文,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好词好句。

导入:

同学们一定到过很多风景名胜区吧,那你到过水乡吗?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自学导航:

1、完成预习常规目标。

2、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4、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恋的是什么?

小组交流:

1、小组对学生字词。

2、组学互查“自学导航”。

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2、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恋的是什么?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后拓展:

1、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

2、试仿写赞美自己家乡的诗歌。

达标训练:

一、找不同(画出不同点,再组词)。

帘()留()蝉()缆()副()

空()榴()禅()览()富()

二、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

窗帘石榴蝉叫缆绳

教学反思:

课题:20、威尼斯的小艇组长:主备人:课时:2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11个生字。理解“威尼斯、小艇、翘起、情趣、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祷告、保姆、簇拥、沉寂、桥梁、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3、理解有关的句子,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威尼斯绮丽、独特的风情。

三、重点:

1、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2、理解有关的句子,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本文出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笔下。作者用清新流畅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异域风光。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这个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思路:

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发扬教学民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完成教学任务,以便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情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开课时,我以生动的语言简述威尼斯的美丽,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回忆文章除了介绍小艇的特点外,还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彻底唤起学生的记忆,把学生带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自主学习,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的句子,然后在描写小艇作用的段落标上“△”。然后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人们都利用小艇去干什么?

(三)、小组合作探究

先提示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注意哪些问题,在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后,进一步明确合作的内容,接着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时我力求不袖手旁观,深入到学生中点拨指导,学生讨论的是什么、讨论的情况如何、是否真正的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四)、展示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展现的过程,是学生成果展示的过程。因此,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逐题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力求我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读,去想象,然后相机引导。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内容

当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以后,我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方法。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11个生字。理解“威尼斯、小艇、翘起、情趣、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祷告、保姆、簇拥、沉寂、桥梁、笼罩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2、品读课文,体会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导入: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没有汽车的城市之一。让我们一同走进威尼斯,领略水城那独特的风光。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

完成预习常规目标。

第二课时: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找出描写小艇的样子的句子。画上“﹌﹌﹌”

2、哪些句子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画上“﹏﹏﹏﹏”。

3、文中哪个词语中可以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

5、这一段的结构是先___后___。

6、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艇的作用,请找出后在那段前面标上“△”,然后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人们都利用小艇去干什么?

7、读读课文4、5自然段,完成下表。

坐小艇

去干什么

商人做生意

8、展开丰富的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9、你觉得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怎样?

10、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喧闹—()。从表中不难感受到:白天,小艇一出动,威尼斯就(),夜晚,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了。这一()一()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艇停城静。

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

1、对学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互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对学、组学“自学导航”1—10题。

合作探究:

1、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用“新月”、“水蛇”来比喻?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3、你觉得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关系怎样?

4、展开丰富的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5、作者为什么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如此具体、生动呢?是作者一时一天观察的结果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形式。

课外补充: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没有汽车的城市之一。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风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威尼斯的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一齐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公朵拉”(意大利语“GONDOLA”,又译为“贡多拉”或“刚多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

小练笔:

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处物,要写出景或物的特点来。

达标训练:

第一课时:

1、读一读,注上拼音。

艇()艄()舱()姆()祷()雇()

2、看拼音,写词语。

nítǐngchāshāoqiào

威()斯小()纵横交()船()()起

cāngmǔdǎogùhuá

船()保()()告()定()笑

第二课时: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老人()的河道()的桥梁

()地走()地穿过()地入睡

2、填空。

第三段是围绕“”来写的。其中“”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是从侧面说明,也说明。

教学反思:

课题:阅读链接《行走四方》组长:主备人:课时:1

本次阅读链接是前一阶段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打开一扇向外面看的视窗,以触动学生去亲历自然的恩赐,去感受生活的魅力,去随着文字心驰神往那陌生的地方。

结合本单元写景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心灵萌动起来,活跃起来,并能激发一部分学生的某一潜质,对他们的未来有所影响。

1、行走四方,目之所及,到处都是风景

“天涯海角”,仅仅是自然美景的一个小小镜头,仅仅是生活中的一次短暂停留。

这一板块安排的用意是将学生学习、阅读的视角引向生活:到生活中去,生活中的“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留意、领略。

2、行者心语

当你对生活有所感受的时候,请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记录的意识,要把“边游玩边观察,时时记录自己的心语”的意识传递给学生。复备: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四字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请到天涯海角来”。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领略课文的语言美,感受生活中的美。

自学导航:

1、对阅读链接中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借助字典理解。

2、搜集有关风景的美丽图片及相关资料。

小组交流:

1、“目之所及”:组内互说积累的有关景色的词语及词意。

2、互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风景图片。

合作探究:

1、怎样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2、交流生活中发现美。

3、辩论:

(1)百闻不如一见

(2)观景不如听景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课后拓展:

1、推荐游记名篇《醉翁亭记》、《徐霞客游记》。

2、小练笔

提示:说说你身边的美。

达标训练:

一、词语精品屋

游览()()天涯()()水()一()

烟()浩()帆影()()椰林()()

奇()林()()诗()画美()胜()

二、文学史常识

1、《醉翁亭记》是朝文学家写的。

2、《徐霞客游记》是代家徐霞客写的一部游记。

教学反思:

课题:综合学习四组长:主备人:课时:4

本课教材分析:

1通过“我的采蜜集”引导学生用诗意的心情与眼睛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读读背背”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心情,领略田园风光,促进学生课外积累。

3通过“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想明白、说清楚,写具体。

“我的采蜜集”是对语言的欣赏与品味。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诗意的心情与眼睛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力去体会,丰富语言的表达效果。

“读读背背”所选的内容为为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多想去看看”,这个话题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延伸。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神游了颐和园、东北大森林、威尼斯水城,在此基础上,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去过的地方或读过的、看过的有关各地风光的资料,并有了出游的冲动‘这就为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和情景氛围。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因此,本次活动不是随兴而谈,而是要体现“策划、计划、听取他人意见”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梳理自己的感受和愿望;二是要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三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计划。

复备: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通过“我的采蜜集”学生记忆积累。通过“读读背背”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四课时:通过“我的小笔头”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自学导航:

第一课时:

1、“我的采蜜集”:读例句,句子正确、通顺。

2、读读背背:读诗,背诗,借助参考书理解诗意。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我想去哪里做哪些准备?想清楚、想明白。

第三、四课时:

我的小笔头:

1、复习课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2、明确要求:你出去旅游过吗?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

小组交流:

第一课时:

1、“我的采蜜集”:组内互说。

2、读读背背:组内互读,互背。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组内围绕我想去哪里?互相交流

第三、四课时:

我的小笔头:按课文要求描述自己要写的内容。互相交流

合作探究:

一、“我的采蜜集”。

1.读例句,体会哪一个句子写的诗意?为什么?

2.出示表示常见事物的词,假如雪花、雨丝、朝霞、月色等有了生命,有了色彩,你会怎么描写他们呢?

二、读读背背。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3)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4)你还学过哪些关于田园风光的诗?

三、口语交际。

1、谈谈自己的出游计划,说说你打算做哪些准备?

2、身边可以出游的地方。

四、我的小笔头。

1、哪里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我怎样安排描写的顺序?

4、复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想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的收获:

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设计的形式。

拓展:

1、推荐描写各地风光景致的书籍。

2、有条件的学生可上网查阅有关风景的资料。

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