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海的女儿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及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自主学习

1.概念:地球上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____v。

2.意义:能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____和____分布,并对各地____和____有重要影响。

3.成因:高低纬度间因________而产生的____差异。

4.表现:全球共__个气压带,__个风带,其中__个高气压带,__个低气压带。

5.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由于__________随季节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____北移,____南移。

合作探究

1.挪威森林大面积遭受酸雨危害,却将英国告上法庭。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不是完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步对应呢?

典例剖析

例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D.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情况。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另外要注意风带中信风、西风的方向。A、D明显不对,B项中风向应为西北风。

答案:C

变式训练

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运动原因形成

B.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C.③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

D.在①③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

知识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

2.气压分布

(1)北半球

夏季: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______切断,其中________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冬季: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_切断,尤以________最为强盛,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分布。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2-2-13“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和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图2-2-13“7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

(2)和2-2-13“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低压中心有几个?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最突出的低压中心是什么?

(3)图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特点?

(4)图和2-2-14“1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北半球的高压中心有几个?低压中心有几个?分布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最突出的高压中心是什么?典例剖析

例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为主要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答案:(1)亚洲高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变式训练

下图为沿北纬60线所作的某月平均气温和气压水平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表示的是北纬60线月平均气温和气压的变化。

(2)由图可知,经度附近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受的影响;气温最低处的经度约为,这里低温的原因是。

(3)a点的气温(高、低)于两侧的同纬度地区,表明该区域是;b地所在的气压中心名称是,受他影响,此时印度半岛吹季风。

(4)图中两条曲线的相关性为。

知识点三:季风环流

自主学习

1.东亚季风

(1)成因:____________差异;

(2)风向:冬季:____风;夏季: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____;夏季风:________。

2.南亚季风

(1)成因:______和____的季节移动。

(2)风向:冬季:____风;夏季:____风。

(3)性质:冬季风:____;夏季风:____。

合作探究

1.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对所影响地区的气温及降水有何影响?

2.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的季风现象不如亚洲明显?

典例剖析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亚夏季风来自______;南亚夏季风来自_____;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

(2)C处夏季既能受到______季风影响,也能受到季风影响,形成______气候;D处属______气候,夏季仅能受到______季风的影响,形成____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是怎样的?

不同地区在大气环流中的位置的不同,将会影响到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的不同。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中所示的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是太阳直射赤道时的理想位置。随着直射点周年移动的影响,全球的气压带、风带随之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冬季南移,夏季北移,移动的幅度约为5—10个纬度。比较准确的说法是12月22日—6月22日,向北移动,6月22日—12月22日,向南移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中纬地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不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2.下列属于大气环流现象的是()

A.城郊风B.季风环流C.山谷风D.气旋与反气旋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

A.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气候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陆地吹向海洋,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

4.当地中海地区处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缘时()

A.印度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控制B.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C.两极地区以辐合上升气流为主D.北极附近为极昼区

5.读下边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盛行下沉气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乙处和600附近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C.①气流代表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热

D.②气流代表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

6.关于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之关联的现象中,正确的是()

A.气压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B.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物体日影倒向一致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极昼范围的扩大和缩小方向一致

D.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驯鹿迁徙方向相反

(2008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2~13)下图中P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P所处风带是()

A.东北信风带B.西风带C.极地东风带D.东南信风带

8.若此时处在右上图“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地()

A.受副高带控制B.受信风影响C.受西风影响D.东南季风影响

二、综合题

9.下图是地球上风带气压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代号写出有关下列风带或气压带的名称:HIK

(2)在图中表示北半球中纬环流圈上添画箭头。

(3)图中A—M所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中,盛行东南信风的是盛行西南风的是。

(4)图中J控制的地区中,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岸。

(5)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随的移动而移动,4~6月份将向移动。

10.(200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测试,29)读下图“北半球气压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实线内气压场和虚线内气压场各自出现的季节和成因。

(2)7月份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位于图中甲、乙、丙、丁、戊、已的何处?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3)与我国东部降水最密切的气压系统位于图中甲、乙、丙、丁、戊、已的何处?简述该气压系统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第三课时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合作探究

1.有道理因为英国排放的酸性气体借助西南风影响到挪威。

2.不是。由于大气热量、温度变化的滞后性,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滞后一段时间,因此,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变式训练

B

知识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基本上是连续的,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形成高压中心。

(2)21高压在海洋上,低压在陆地上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的分布是连续的,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冷高压切断,形成低压中心。

(4)22高压中心在陆地上,低压中心在海洋上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变式训练

(1)一(2)0海洋(北大西洋暖流)120E处在寒冷大陆的内部,是冷空气的源地,且海拔较高(3)高海洋亚洲高压(蒙古高压)东北(4)气温越低,气压越高(呈负相关)

知识点三:季风环流

合作探究

1.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澡;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

2.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对比显著,而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东亚明显,因此季风不明显。

一、选择题

1.D2.B3.D4.D5.C6.A7.B8.A

二、综合题

9.(1)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2)略(3)FJ(4)西(5)太阳直射点北

10.(1)实线为冬季气压场,虚线为夏季气压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乙处图中亚欧大陆上的气压系统是甲和乙,而7月份亚欧大陆上是热源,应为热低压,而图中甲是高压,乙为低压

(3)戊处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主要是源自副热带高压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带来的,副高的位置对我国的降水影响大

精选阅读

大气环流1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气环流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气压带、风带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支柱性内容,它由三圈环流而产生,因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因海陆分布而进一步复杂化(断裂成大气活动中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都对某地的气候产生直接的影响。1、理解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2、了解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季风现象及季风的形成。3、理解气压带、风带及季风对某地气候的影响。4、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准则,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为核心,采用启发式、比较式、问答式等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教学中图文结合,边设疑启发,边板画读图,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破解本课的知识难点,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功效,让学生感受"愉快学习"的气氛,领会出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005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气环流》备课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①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1)形成条件:地球表面②______,不考虑地球③______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2)环流名称:赤道与④______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

(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⑤____________的影响。
(2)类型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
(2)风带
(3)季节
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______。
2.北半球
(1)特点:气压带相对?______。
(2)原因:陆地面积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________区。
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________区。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__________气候
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__________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地表热量分布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考查点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读“某地区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____b(填>,=或<)。
(2)a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b气压中心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发生断裂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3)c点此时风向是________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亚的夏季风又称________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点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4.从大气环流方向考虑,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图示法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环流中,分别属于三圈环流中的哪两个环流?左侧属于________环流,右侧属于________环流。
(2)甲、丁两地同为高气压,甲地高气压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丁地高气压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3)乙、丙两种气流中,属于干冷气流的是________。属于暖湿气流的是____________。
(4)若为南半球,乙地气流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
方法技巧 

教材p38 思考
水汽由热变冷才能凝结,形成降水。所以各气压带、风带中空气垂直上升或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空气容易形成降水。受此气压带控制或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反之,则降水少。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全球性 ②均匀 ③自转 ④极地 ⑤地转偏向力 ⑥a ⑦b ⑧c ⑨a ⑩b 
?c ?d ?h ?i ?j ?太阳直射点 ?北移 ?南移 ?完整 ?破碎大 海陆热力 热低压 冷高压 海陆热力气压带和风带 热带雨林 地中海 炎热少雨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 温和湿润
基础达标练
1.b [三圈环流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d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是西风带,南侧是东北信风带。]
3.b 4.a [根据图中字母e的位置在30°n~40°n之间,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5.(1)>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
(3)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 本题以某地区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a、b的气压类型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图示为1月份的等压线图,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上降温快,形成高气压,把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位于东亚地区的c点应吹西北季风,东亚季风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6.b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方法技巧练
(1)中纬 高纬 (2)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3)丙 乙(4)西北方向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关于大气环流的知识及对图的分析、判断能力。第(1)题,从图中气流方向判断是中、高纬度环流,而极锋又总是向冷气流一侧倾斜,故可判断出左侧为中纬环流圈,右侧为高纬环流图。第(2)题,由第(1)题,可进一步推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丁为极地高气压带,由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而丁为热力作用(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高压。第(3)题,乙、丙两股气流分别是从副热带和极地流出的气流。相比之下,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丙气流是干冷的,而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乙气流为暖湿的。第(4)题,南半球中纬西风带为西北风。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了解其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通过阅读形象直观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由此达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教学分析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在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原有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有所改变,因为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特别是对于北半球来说,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冬季时北半球陆地是冷源,在大陆中心地区形成高气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这个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北半球大陆是热源,升温速度非常快,因而在陆地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这种高低气压的分布特点教材通过一、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阅读掌握。由于这种高低气压的存在,因此在不同季节,陆地和海洋之间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就会出现随季节改变风向的风,这就是季风的形成。应该明确的是季风环流也属于大气环流的一部分,通过知识间的相互关联,可以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但也有例外,南亚的夏季风其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即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形成季风环流的因素应该由两个,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的知识教材配备了相应的图像,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这部
分知识。

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教学建议
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可以从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入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利用黑板上已绘制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边讲解边绘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库提供的动画演示,以亚欧大陆为例,使学生明确,夏季时,亚欧大陆是一个热源,空气强烈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时,亚欧大陆是一个冷源,空气受冷下沉,近地面大陆内部形成一个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其保留在海洋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由于这种影响使得海陆之间在不同季节出现了气压差异,从而导致海陆之间出现了随季节转变风向的风。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入季风环流,比较利于学生递进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学习季风环流应该明确三点:第一,注意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图像资料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第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上的差别,使学生明确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第三,无论是东亚季风还是南亚季风,冬、夏季风的特点一及影响的范围应该明确,这为学习气候知识奠定基础。运用各种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应该是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的教学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此地球表面受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就会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因此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产生季节移动,移动规律教材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形象直观,利于学生判读理解。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教材没有明确提出,但在后面章节中会用到这部分知识,因此教师在这里可以适当补充,一般情况下高气压控制的地区,由于气流作下沉运动,水汽不易凝结,多呈晴朗天气,低压控制地区,空气作上升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对于风向,一般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的空气,随着空气的运动,气温不断上升,水汽不易凝结,而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的空气,随着空气的运动,气温不断下降,水汽容易凝结,多阴雨天气。

关于三圈环流的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即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的关系等分析全球大气运动的规律。在本节内容中三圈环流的相关知识是学习的难点,但并不是重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三圈环流的结果即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季风环流的形成等。关于三圈环流的知识,使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切入,首先明确赤道与极地间冷热不均,引起赤道地区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气压的差异,导致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的大气作水平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则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由于三圈环流的成因各不相同,因此七个气压带的成因也各不相同,其中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由于近地面有了高低气压的差异,因此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教材通过图像形式体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
关于三圈环流的教学建议
三圈环流不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内容,但了解其形成对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应该讲清楚其形成过程。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及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引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分别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低空由赤道向两极的运动,高空由两极向赤道的运动;当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空气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三圈环流,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制教材中的图2.16,或用计算机动画演示这个形成过程。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所绘制的三圈环流图,思考赤道附近地区空气上升,两极附近地区空气下沉,在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纬度30°附近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纬度60°附近地区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状况如何?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了解不同纬度地区气压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气压分布规律,完成由形象直观图像的判读达到抽象思维的水平。明确了气压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图上绘制高低纬度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提问学生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应如何绘制?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同时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图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规律,使学生明确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另外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性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这对后面学习相关的气候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高气压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较为干燥;低气压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容易出现云雨天气;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水汽不易凝结,较为干燥;西风带,风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水汽容易凝结,多云雨天气。

--示例

①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②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③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
多媒体资料库

(引课)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教师绘制板图或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高、中、低纬环流圈
3.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以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影响范围有多大?

(板书)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本节以讲授、谈话法为主。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

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成因
2.高、中、低纬环流圈
3.三圈环流的作用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
2.风带的分布规律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
2.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四、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成因
2.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探究活动

题目:为什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与之纬度相近的撒哈拉地区却是沙漠广布?
分析:本探究活动可以在课内使用(最好放在已经讲授了全球大气环流还没有讲季风环流时进行。这样可以引入季风环流的教学。本探究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实际上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海陆分布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

一、知识要点

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便利灌溉,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现代城市的分布受地形的影响仍然很大,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例如: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在地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地形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是1%、32%和67%。而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形。美国的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也分别位于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西部的沿海平原上。

(2)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山区主要分布在沿河谷地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如巴西高原比亚马孙平原的城市要多。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很大: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