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区域特征法

高中优秀教案地理

发表时间:2021-04-14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区域特征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区域特征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方法三 区域特征法
对于以区域图为主要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试题,在解答时往往需要熟练调动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来分析。一般要注意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网、城市名称等或文字材料描述进行区域定位;第二步,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包括自然、人文两方面;第三步,判断试题选项中区域特征表述的正误。
例 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1)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瓶树集中分布于图中()
A.红树林区B.荒漠区
C.森林和疏林区D.稀树草原区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示为某大陆局部区域。根据图中纬度判断,该地完全位于南半球,且位于低纬地区,即该大陆的北部在低纬区,符合条件的只有澳大利亚大陆。图示区域荒漠延伸到西海岸,应是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西北季风。第(2)题,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应集中分布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稀树草原区;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明显的干季;荒漠区缺水严重,不适合林木生长;森林和疏林区水源较充足,不需要树干蓄积大量水分。
在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析地形特征时可利用地形名称判断,也可利用等高线判断,还可以根据外力作用判断等;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时可根据河流所在区域气候类型及集水区域判断河流水量,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或地形剖面图等判断水能,根据区域植被覆盖状况判断河流含沙量,根据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判断有无结冰期及凌汛现象等。
要结合具体区域,重点分析该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点、人口与城市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类型及其布局、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在根据题目设问进行针对性分析时,一般按照“区域资源环境+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特征→区域存在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思路。
对点练
下图是某国河流和主要山脉示意图。该国某地的梯田式葡萄园,用陡峭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泊,对岸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该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据此回答1~3题。
1.该国位于()
A.南美洲B.欧洲中部
C.北美洲D.中亚
2.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应位于图中的()
A.A处B.B处
C.C处D.D处
3.有诗人这样写道:“德萨雷(图中A处附近的湖泊)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①日照充足 ②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 ③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 ④石墙在夜晚提供热量 ⑤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⑤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地理位置。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所以该国应位于欧洲。第2题,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对岸有连绵起伏的山脉,不可能是B处、D处,B、D错。C处附近没有湖泊,C错。第3题,“3个太阳”是指该地日照充足,天上有太阳;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水中有“太阳”;石墙在夜晚提供热量,墙中有“太阳”。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中部沿海,这里芦苇丛生,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丹顶鹤会在盐城滩涂地越冬。近年来滩涂面积年增900公顷。结合“丹顶鹤迁徙路线图”,完成4~5题。
4.影响丹顶鹤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温季节变化
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
5.丹顶鹤在盐城湿地越冬比在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具有的优势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
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丹顶鹤栖息地只有纬度位置有明显的改变,据此可以判断影响其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季节变化。第5题,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对比分析盐城湿地与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因盐城湿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其更具有气候方面的优势。

延伸阅读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图表信息法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图表信息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法一 图表信息法
地理试题中,往往借助地理图表给出相关信息,地理图表形式多样,主要有分布图、统计图表、景观图、示意图等,每种图表都有特定的判读思路。下面逐一分析。
1.分布图
判读分布图的基本步骤如下: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分布图作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注意图名中所含信息: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
(2)读图例。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能提高判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铁矿符号,但在特定图中则可能表示其他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
(3)定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理信息。根据图中地理事象的分布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例1 读“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瓦/平方米),回答(1)~(2)题。
(1)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的一般规律判断,乙地数值最有可能是()
A.150B.160C.140D.110
(2)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面状况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答案 (1)D (2)A
解析 本图名并未出现在图下,而是题干中,明确的“我国某区域风能资源等值线分布图”,结合国境线轮廓可知是新疆地区。本图是等值线图,且只有一种地理事物,故不需要图例,图中的线即为图名中指明的线,但有数据的单位,在题干中注明了“单位:瓦/平方米”,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单位值或数量级,比如人口增长率用“%”还是“‰”,要看仔细,人口总数用“人”或“百万人”、“亿”等,注意区分,可能会在题目计算时用到。第(1)题,本图的位置由两处信息确定:一是题干中“我国”,二是图中轮廓,确定了是新疆地区。最后整理信息,结合设问判断相关问题。图中乙地介于100~150之间,理论上可取100~150之间(不含100和150)的任意值,故C、D均可选,但本题设问“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的一般规律判断”,“最有可能”的是多少,“一般规律”应是正常的渐变,而不是异常的突变,乙地点距100值更近,距150较远,故最可能取接近100而不是近150的值,选D。第(2)题,据图可判断,甲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减小了吹向盆地的风速,因而甲地风能资源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状况。
2.统计图表
判读地理统计图表,更能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解释或说明相关地理事象的特征、成因等。解答地理统计图表题,要做好“三步”:一是认真审题;二是明确统计图表的主题,提取有效信息;三是对统计图表中的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变化规律,揭示地理内涵。
例2 下图是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此地()
A.雨热不同期B.降水集中在冬季
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2)该地河流()
A.有结冰期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
C.夏季含沙量最小D.春、夏两季汛期明显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应呈递增趋势,对应图中虚线。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可知,该地最低温在0℃以下,属于温带地区,最高温出现在7、8月份,应位于北半球。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7、8月份明显上升,说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综上判断,该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A项错误;降水集中在夏季,B项错误;降水集中,且多暴雨,C项正确;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项错误。第(2)题,该地最低温在0℃以下,故河流有结冰期,A项正确;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故B项错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故河流夏季含沙量大,C项错误;该地河流只在夏季出现汛期,故D项错误。
3.景观图
景观图包括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判读景观图时要通过对画面内容的解译和信息提取,找出标志性景观(如典型的植被、典型地形、标志性建筑等),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挖掘出景观图所隐含的地理知识,分析所示景观的形成原因。地理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步骤:①浏览全图,了解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②观察该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细节特征及其与相关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③从图中提取有用信息;④调动与所提取信息相关的知识点;⑤整理思路,解答试题。
例3 (2015福建文综)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题。
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C
解析 从等高线分析,图中甲、丁两地东侧地势较高,此时不能看见日出景观;乙地临近湖泊,不属于广袤草原;而丙地等高线稀疏,属于广袤草原,且东南侧视野广阔,是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
4.示意图
示意图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图来表达内容,分析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挖掘图中地理事物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判读示意图先要明确图上显示的各种要素,并对图上信息进行整合,挖掘出相关特征和规律,最后调动所学基本原理、规律等,分析、推理、归纳相应地理事象的规律或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推出的规律或关系解答相关问题。
例4 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D.混合农业
(2)该地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 利于林区经济发展和优化能源结构
B.西北沙漠地区 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
C.江南丘陵地区 利于缓解能源短缺和防治水土流失
D.青藏高原地区 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畜牧业发展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该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可知,该地区的农业经济部门主要有养殖业、渔业和林果茶种植业等,说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江南丘陵地区。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常规能源短缺,发展混合型农业,有利于缓解当地能源短缺和防治水土流失。
对点练
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完成1~2题。
1.“蜀犬吠日”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A地B.B地
C.C地D.D地
2.以下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云贵高原
B.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4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
C.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500~6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
D.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量多,多阴雨天气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可以得知,A处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也就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云雾多,很少能见到晴天,所以这里“蜀犬吠日”,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因为好奇而大叫。第2题,根据图上的等值线进行判断,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C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000~45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之间,B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6000百万焦耳/平方米年以上,A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是地处盆地,云量多,多阴雨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4.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
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
答案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图表降水量的逐月累计曲线变化图分析:某月降水越多,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1、2月降水量各达100mm;7、8月降水量小,曲线变化小;12月降水量达150mm。所以该地区冬季降水量大,亚热带地区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河流径流量大,水汽输送量大,水循环活跃。第4题,根据图示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典型的农产品有葡萄、油橄榄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所以适合发展葡萄酿酒工业。
5.下面两图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答案 C
解析 丽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民居防雨防水性好,而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民居防雨耐水性差,A项错误;与丽江相比,内蒙古纬度高、气温低、多大风,蒙古包防风保暖性好,B项错误;蒙古包所在区域为内蒙古,该地水资源短缺,环境人口容量小,C项正确;蒙古包是流动性住所,D项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6~8题。
6.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7.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饲料厂B.油菜地
C.养鱼场D.酒精厂
8.该循环经济()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答案 6.D 7.B 8.C
解析 第6题,本题考查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油菜、养鱼,最可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D项正确。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油菜地,因为围绕油菜地发展了饲料厂、榨油厂等,充分利用了资源。第8题,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意义。图中各类型的工农业生产都会产生污染,没有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该地企业彼此间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该区域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所以C项正确。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知识迁移法


方法六 知识迁移法

高考题目一般都是以新颖的情境出现,通过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但用已学过的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往往需要迁移已有知识或已有的方法,迁移的知识、方法主要来自教材,其次是生活,也可能是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

1.从教材中迁移

(1)迁移地理原理和规律

知识迁移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试题信息与相关的教材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能自如地调动和运用有关规律、原理等解决问题。例如,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考查,考查重点是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解题时要联系教材中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而解决问题。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①提取试题的图文信息,明确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②回忆相关原理和规律的完整表述;③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④按照试题要求作答。

例1 读“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最可能是()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的混合农业

C.多元开发的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

(2)关于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

答案 (1)A (2)B

解析 人口、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能够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第(1)题,根据该农业生产模式中的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该农业是人工草地畜牧业;该模式没有种植农作物,不属于混合农业;该农业生产模式没有体现出山区特征,也不属于热带迁移农业。第(2)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有些因素是可以通过发展科技等来改造的,如土壤的改良、良种的培育、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该农业生产模式中对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迁移地理方法

教材中为说明问题,多采取案例的方式,而教材中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可以运用到对试题的探讨和分析中。题目常设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原理的掌握,而“怎么做”则强调如何运用地理方法。在认识和说明问题时,应准确运用相关地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

例2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题。

治理区地貌类型海拔(m)大于25°坡地比例(%)气候特征年降雨量(mm)石漠化等级人口密度(人/km2)治理时间(年)农业发展模式

鸭池高原山地1310~177025温凉湿润863潜在—中度5132006~2010粮食种植

红枫湖高原盆地1210~145010湿润1192.5轻—中度2592001~2010生态畜牧

花江高原峡谷450~141041干热1100中—强度1471996~2010经济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较小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大于25°坡地比重最大,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态恢复为主,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答案 (1)D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中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案例,可据此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的分析、研究方法。本题给出贵州省石漠化的相关材料,考查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分析时可以迁移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第(1)题,读表格可知,鸭池气候温凉湿润,蒸发少,人口密度较大;该地石漠化程度不是最严重的;大于25°坡地比重较大,但不是最大的;该地发展种植业,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第(2)题,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以生态恢复为主,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A对。对石漠化地区应全面治理,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应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B错。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可以减小人口压力,但是不切实际,容易引发其他问题,C错。该地降水较多,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不合理,D错。

2.从生活中迁移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命题者越来越关心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和地理问题,因此迁移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也是解答试题的有效途径。常见的生活地理知识非常多,如地理环境不同,居民服饰也不同,中国传统服装一般北长南短、北宽南窄、北厚南薄;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耕作制度、饮食文化的差异;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等。从生活中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①通读试题材料,找到问题的关键;②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③寻求问题因果关系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联系;④利用生活中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决试题中的问题。

例3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春秋季时,湖面常会现出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这种松树为“高跷树”。据此回答(1)~(2)题。

(1)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的原因不包括()

A.湖泊较深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入湖泥沙量小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2)“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C.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被侵蚀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本题可以迁移湖水组成成分影响湖水透明度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贝加尔湖属贫营养湖,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不是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的原因。湖泊较深,入湖泥沙量小,湖水清澈;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是湖水“清澈透明”的重要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季湖面风浪巨大,由此推断,“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风浪巨大,根部土壤被侵蚀;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根据材料可知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说明是扎入土壤中的根部周围土壤被侵蚀掉;“高跷树”不易被积雪掩盖。

对点练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本题利用自然界不同类型物体热力性质的差异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知识。根据图中的实验器具有温度计、沙石、水等,分别在白天和夜晚测定沙石和水的温度,可判断该实验主要是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2题,该实验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出现差异,从而形成海陆间的热力环流。A项表示的是海陆间的水循环;B项表示的是暖锋天气系统;C项表示的是海风的形成,其原理是热力环流;D项表示的是地形雨的形成。

辽宁省是我国能源消费大省,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5.7%。增加新型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是辽宁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辽宁省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上形成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B.省内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

C.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能、风能资源不足

D.生活用能大幅度提高

4.地处辽宁中西部、北部的铁岭、沈阳、锦州等地的秸秆能源密度较大,而位于东部的抚顺、本溪等地的秸秆能源密度较小。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山区的抚顺、本溪等地耕地面积有限

B.抚顺、本溪等地以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工业

C.地区之间在农作物种植结构及水、热等自然条件方面存在差异

D.位于辽河平原的铁岭、沈阳、锦州等地,农作物播种面积大

5.利用农作物秸秆能源是解决辽宁未来能源问题的方向之一,关于秸秆能源的开发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秸秆能源属于生物质能,具有资源量大、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

B.辽宁科技实力雄厚,开发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技术十分成熟

C.规模化的秸秆能源利用,需要考虑收集、储运成本和能源转化效率等问题

D.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辽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

答案 3.A 4.D 5.C

解析 第3题,解答本题需要理解题中能源对外依存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能源对外依存度取决于一个区域能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供应量过小和需求量过大都会造成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辽宁省是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重要分布区,虽然辽宁省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重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导致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第4题,农作物秸秆能源密度的含义可参考其单位来判断,表示单位面积土地上生产农作物秸秆的量。辽宁省的北部是辽河平原,它是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广人稀,商品谷物农业面积较大。从产业结构中,可以判断两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进而判断单位面积农作物秸秆产量的差异。第5题,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可提高辽宁省的能源供应量,降低对外依存度;但秸秆能源的规模化利用需要考虑其转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成本和效率等问题。

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地理成因法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7届高考地理选择题解题方法-地理成因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方法五 地理成因法
地理成因试题,常常原理为题干,成因为选项,三个错误选项往往具有较强的干扰性,因此在解题时可以通过分析地理原理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利用地理成因思考问题,要注意以下三步:
第一步,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地理原理,并知道常见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角度。
第二步,审题找原理。通过深度挖掘试题材料信息,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地理原理。
第三步,提取信息列提纲,调动地理原理知识来论证选项内容,在论证中寻求正确选项。
例 下图示意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读图回答(1)~(2)题。
(1)该瀑布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2)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
A.含沙量B.流量
C.汛期D.结冰期
答案 (1)D (2)A
解析 解答本题组要掌握瀑布的形成和后退过程:沉积岩形成→地壳抬升→河流溯源侵蚀→形成瀑布→侵蚀物质被河流搬运→在下游流速减慢发生沉积。第(1)题,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后地壳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第(2)题,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砂,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
考试中常用到的地理成因如下:
(1)气温高低的成因:①太阳辐射——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②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③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海陆差异、地形、洋流等;④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⑤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可以降低气温,提高湿度;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2)降水多少的成因:①大气环流——决定降水多少;②天气系统——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气旋过境降水多,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台风过境降水多;③洋流因素——沿海有暖流流经,则降水多,沿海有寒流流经,则降水少;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⑤地形地势——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3)人口迁移的原因:根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差异大。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对点练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疆开始大规模发展番茄种植加工业,番茄的生产加工能力占全国近90%。番茄酱的出口,为新疆农民增收和特色产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疆番茄色泽红,红色素含量高,品质优。据此回答1~3题。
1.新疆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④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新疆地区番茄种植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水资源紧缺B.市场狭小
C.价格低廉D.劳动力素质较低
3.符合新疆番茄产业发展方向的是()
A.开发高山冰川资源,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B.向沙漠进军,进一步扩大番茄种植面积
C.将原有牧场有计划地改造为番茄种植基地
D.加强科技攻关,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答案 1.A 2.A 3.D
解析 解答本题组需要明确新疆地区农产品优质的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多。第1题,新疆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茄的生长,番茄品质优良。第2题,番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集中,对水分需求量大,而该地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番茄种植业的发展。第3题,发展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新疆番茄产业的发展应着重进行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而开发高山冰川资源、在沙漠区扩大种植面积、改造原有牧场都是不可取的。
在哥斯达黎加,咖啡是仅次于香蕉的第二大出口农产品,优质的哥斯达黎加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此种咖啡豆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且海拔越高,咖啡豆的质量越好。该国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结构最完善的咖啡工业。下图为“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哥斯达黎加发展咖啡种植和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A.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温度适宜咖啡种植
B.山地地形有利于咖啡生长
C.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D.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
5.哥斯达黎加旅游业很发达,以下最可能属于该地旅游项目的是()
A.溶洞、峰林探秘B.火山探险
C.热带沙漠观光D.与因纽特人共舞
答案 4.D 5.B
解析 本题可根据经纬度判断出该国位于中美洲,进而判断出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注意第4题要求分析的是社会经济条件。第4题,哥斯达黎加发展咖啡种植和加工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温度带、地形、地势条件属于自然条件。第5题,哥斯达黎加旅游业很发达,根据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地岩层是否是石灰岩,而溶洞、峰林属于岩溶地貌,往往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可能有火山探险项目;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缺少沙漠景观;因纽特人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2017届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类型2描述地理特征类


类型二 描述地理特征类

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第一步,审比较对象;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物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

考向1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2上海地理)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答案 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来回答,其意义则结合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各自带来的影响。

[模板构建]地理位置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纬度位置包括南北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海陆位置地处内陆还是沿海,位于大洲的哪个方位,濒临的海洋

相对位置周围相邻的地理区域,处于交通线的何种位置

[对点练1]读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 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与周边四个国家相邻。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乍得湖位于14°N附近,纬度较低,处于热带,是内流淡水湖。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盆地中央,地处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尼日利亚的四国交界处。

考向2 地形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1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 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文信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分布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恒河三角洲。从图中可以看出,黄麻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上,从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模板构建]地形特征主要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剖面或河流的流向来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地形类型主要属于何种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或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状况等

地势起伏包括地势起伏状况(如地势起伏大、地势低平)和高低变化趋势(如西北高东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对点练2]下面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两图,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答案 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自西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长的平原。

解析 从图1河流流向可以看出地势西高东低,从剖面图可以看出,西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东侧有500米以上的山地,中部是500米左右的高原,东西侧沿海只有狭长的平原。

考向3 气候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1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解析 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简述气候特征。

[模板构建]某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或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气温方面主要从年均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季气温状况)、气温年较差以及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降水方面主要包括降水(年降水量多少、季节变化状况),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状况

[对点练3]下图为“欧洲西部爱尔兰岛和亚洲东部北海道岛位置图”以及罗斯莱尔和钏路两城市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填表,比较罗斯莱尔和钏路两城市的降水特征,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简述降水差异的成因。

城市罗斯莱尔钏路

降水特征相同点年降水量较多

不同点

降水差异产生的原因

答案 不同点:罗斯莱尔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钏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季节差异大

原因:罗斯莱尔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所以季节分配均匀 钏路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多降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

解析 本题表格已列出了清晰的比较项目,这些都是气候特征中的重要要素。降水特征主要指降水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

考向4 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题。

月份甲乙

降水(mm)气温(℃)降水(mm)气温(℃)

1-6.745.6-12.490.0

46.064.03.375.5

720.576.619.1118.5

108.963.06.596.0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答案 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解析 河流水位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补给水源的变化和沿途湖泊、地下水的调节。从气候资料上分析,圣劳伦斯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再加上五大湖的调蓄作用,使其水位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落差、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描述,而流域内的气温变化决定着河流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从纬度看,①地纬度低,但是冬季气温也在0℃以下,有封冻期但是短于②地,从图中的水面高程可以看出落差(流速)的大小,②地位于下游,有支流的汇入,流量大于①地。

[模板构建]河流水文与水系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水文特征从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时间、长短、次数、有无凌汛)、结冰期、含沙量、流速及水能蕴藏量等方面分析概括

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度等方面去考虑

[对点练4]下图为“南美洲西北部A国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题。

比较该国东部与西部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答案 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部自南向北流,东部河流比西部流域面积大;东部河流比西部河床比降小;东部河谷比西部河谷宽广。

解析 河流水系特征是对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向、流域、支流及分布、落差等要素,与地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看出,东部地势低平开阔,西高东低,起伏较小。西部主要是山地,起伏大,地势南高北低,所以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部自南向北流;东部比西部流域面积大,比降小,河谷比西部河谷宽广。

考向5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1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 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解析 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息加以描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

[模板构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状况(植被类型)、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

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对点练5]读“世界某地区略图”,简述图中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③河流径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④含沙量小;⑤多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

解析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征,即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的特征。甲地位于赤道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亚马孙平原上,降水多,年际变化小,植被覆盖率高。

考向6 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特征描述

[真题再现](2013广东文综)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宁市工业结构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其他产业比重较小。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很容易造成当地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

[模板构建]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特征的描述,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包含内容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商品率、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

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工业地域分布、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对点练6]阅读文字材料,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答案 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产高;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高。

解析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生产基地的生产特点主要从规模大小、单产高低、商品率高低、科技水平高低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