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秦兵马俑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3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

了解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发现、体验、探究”步步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并感受其富有震撼力的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二、课前导学材料

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共有个,为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其中面积最大,是由兵和兵组成的阵,排列成38路纵队,大部分为,以为武器。面积较小,外形像把曲尺,里边分为四个方阵,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面积最小,呈字形结构,是这组兵马俑的。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数千件形体高大的和,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

三、教学设计

导入:

最近发生的一件颇具戏剧色彩的事情: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

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人能不远千里奔到中国西安,还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它的魅力所在!

(一)发现之旅:揭开神秘的面纱

说起兵马俑,不得不讲到秦始皇。这个13岁即位、22岁亲政、39岁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在为后人留下万里长城的同时,也为自己修建了骊山陵墓。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坑的的兵马俑,和龙游石窟一样,也是在极其偶然的条件下被发现。现在让我们把镜头切回1974年春天,追寻那一刻惊天的发现。

1987年秦陵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自发现到现在,已有超过5000万人参观游览,300余名国内外政要参观题词。

(二)体验之旅:气势磅礴的地下军团

2000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团曾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2000多年后,WWW.jab88.cOM

他的地下军团依旧能让世人屏住呼吸,肃然起敬。

这八千人马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

重见光明之日,

依旧面向东方,整装待发。

透过他们,

我们依稀又看到了那个气吞万里,横扫六合的帝国背影!

(引出兵马俑四个坑)

图片:一号坑

思考:一号坑军阵的特点?

(军阵主体面向东——体现当年横扫六合的气势。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防止军阵被敌人的偷袭,体现军阵的严密性。前面三排的弩兵先锋——轮番射击,体现军阵强大的杀伤力。

特点: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图片:二号坑

思考:从布局上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有什么不同?

(二号坑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图片:三号坑

从作用上看,三号坑与其它坑有什么不同?

(三号坑是统帅指挥部。)

四个兵马俑坑展现的古代军阵编列体系:

一号坑:右军;二号坑:左军;三号坑:指挥部;四号坑:中军。

(三)、探究之旅:拨开历史的迷雾

探究一:兵马俑是秦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反映了古代工匠(艺术大师)高超的技艺。它取材于秦军将士真实形象,采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刻画了秦军风采,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气吞山河的雄壮场面。装束多样,手势各异,神态逼真(有的神色严峻,有的表情镇静,有的注目凝思,有的充满稚气,可谓千人千面,个性鲜明),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过去不少人讲到雕塑,就“言必称希腊”,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雕塑的,而秦俑的出土,否定了这一观点,填补了我国美术史(雕塑史)上的一段空白。

探究二: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考古证据。这支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摧城拨寨,所向披靡,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从军事角度看,有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有先进的作战武器(剑、铍、戟、驽)。

探究三: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侵凌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而且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保护这一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持第一,开发第二,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这是对这一遗产保护的原则。

(四)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

1、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结尾:

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如下,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秦始皇陵墓与兵马俑符合哪几项条件?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也是留给全人类的一笔财富!对于这笔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将他们留给子孙后代。

四、通用课件

五、课后练习

1、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A、秦始皇陵的发现B、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D、十二铜人

2、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被发现是在()

A、1975年陕西西安潼临B、1974年陕西西安潼临

C、1974年陕西西安蓝田D、1975年陕西西安蓝田

3、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的是()

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

4、因其内容丰富,被称为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

5、列阵符合《孙膑兵法》中:“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的兵马俑坑是()

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

6、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主要是因为()

A、年代很久远B、保存比较完整

C、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D、展现了帝王的风范

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六、资料汇编

http://cn.chiculture.net/1204/home.html(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的网站)

秦始皇陵兵马俑铜车马

秦始皇墓地建筑宏伟,墓中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在它东侧,已发现三处兵马俑坑。兵马佣是秦始皇陵的附属建筑。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1.5公里。1974年发现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20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兵马俑坑共三个,呈品字形紧密排列,构成一组宏伟的地下建筑,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1975年起挖掘一号坑,面积14620平方米,其中置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陶质武士俑和马俑约6000件,军阵前锋三列横队,主体38路纵队,阵容极为雄伟。坑内尚有青铜剑、铜矛、弩机、箭镞等实战武器,皆保存完好。系一大型步兵方阵;二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有木质战车近百辆,骑兵等各种兵俑1300多件,系由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组的军阵;三号坑面积500平方米,内有战车1座,卫士俑68个,似为统帅三军的指挥部。从俑坑还发现各种铜制兵器及金、铜石质饰品万余件。陶俑陶马均为泥质灰陶,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形象丰富生动,容貌神态逼真,成功地把众多鲜明的个性统一于威武庄重气势磅礴的共性之中,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标志着我国雕塑艺术至秦代以达到成熟阶段。包括兵马佣在内的秦始皇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始皇陵铜车马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7米多深处发掘出两乘大型铜车马,体积约为实际大小的一半。两车各驾四匹骏马,车上各有一名御手,造型十分逼真传神。二车、八马、二人及全套御具,均为青铜铸造,另施彩绘,并有金银饰件。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经修复后,现已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展出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随葬陶兵马雕塑群。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1979年就地建成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坑约始建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到前209年因农民起义爆发而中断,不久即被项羽所焚毁。兵马俑坑共发现4处,均为规模

巨大的土木结构建筑。最大的为1号坑,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四周绕以回廊,前有5个门道,总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列置于其中的6000个兵马俑是以战车、步卒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2号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兵马俑内容为以战车和骑、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3号坑总面积约520平方米。有驷马漆绘的木质战车和执殳的仪仗,象征军阵的指挥部。4号坑仅有土坑,是一个未建成即被废弃的兵马俑坑。按1、2、3号坑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形式复原,应有武士俑7000个,驷马战车100余辆,战马100余匹。已出土的数千件与真人真马等高的兵马俑,其躯体采用泥条盘筑法塑造,头像则运用模制加手塑的方法制作。这批兵马俑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中文名称:秦始皇陵

英文名称:MausoleumoftheFirstQinEmperor

国家:中国

所属洲:亚洲

编号:200-005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佣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下河村的附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即位后不久便开始在骊山营建自己的坟墓,特别是在他统一六国后,更是在秦陵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墓的修建,梦想着自己死后依旧统治中国。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灭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修建秦陵的人最多时曾经达到70万。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园,工程浩大为史所罕见。冢高76米,周长2000米,陵园内有两层城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长6264米,内城周长2525米,陵丘位于内城的中部偏南侧。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500米处发掘出了秦陵兵马俑坑,随着发掘工作的展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墓坑重见天日。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16米,南北宽62米,面积有13260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军阵,有步兵和车兵联合组成;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有6000平方米,是一个曲尺形军阵,有多兵种组成;三号坑东西长124米,宽62米,面积仅有520平方米,三号坑最小,但据推测是指挥部,位置极为重要。目前在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二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朝以前,对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进行,秦始皇首次将祭祀用的寝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园内有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正方形,面积3500平方米,附近还有其它建筑遗址。在寝陵中,对秦始皇像进行供奉和祭祀。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亟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桶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桶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桶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捅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两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

文化遗产

世界最大帝陵之一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

二号兵马俑坑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图中所示是二号俑坑发掘现场的局部情况。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

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凹”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

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

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掘

秦始皇帝陵位于西安市临憧区东的骊山北麓。通过考古勘探,在陵园内外已发现各种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员的墓葬500余座。陪葬坑中比较重要的有:兵马俑坑、铜车马坑、马厩坑、珍禽异兽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吏俑坑、青铜水禽坑,以及各种附葬坑等。另外,在陵园内外还发现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大量的宫殿建筑遗址。整个陵园犹如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它是中国历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埋藏物最多的一座陵园。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将军蒙骜攻魏氏畅、有诡。岁大饥。四年,拔畅、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五年,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冬雷。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出兵,五国兵罢。拔卫,迫东郡,其君角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于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鹤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四)[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後於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於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王翦攻阏与、橑杨,皆并为一军。翦将十八日,军归斗食以下,什推二人从军取邺安阳,桓齮将。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当是之时,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

十三年,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齮攻赵。十四年,攻赵军於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於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王贲攻(蓟)[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後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於是急法,久者不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自极庙道通郦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於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禅梁父。刻所立石,其辞曰: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後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後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於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

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

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应时动事,是维皇帝。匡饬异俗,陵水经地。忧恤黔首,朝夕不懈。除疑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琅邪不容,皆务贞良。细大尽力,莫敢怠荒。远迩辟隐,专务肃庄。端直敦忠,事业有常。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驩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上自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登之罘,刻石。其辞曰: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其东观曰:

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彊。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旋,遂之琅邪,道上党入。

三十年,无事。

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其辞曰: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馀。於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闲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

二世与赵高谋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今晏然不巡行,即见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後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刻石,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遂至辽东而还。

於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馀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於内宫,议其罪独後。二世使使令将闾曰:「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何谓不臣?愿闻罪而死。」使者曰:「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无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徵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沛公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

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後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闲,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高前数言「关东盗毋能为也」,及项羽虏秦将王离等钜鹿下而前,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於望夷宫,欲祠泾,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鬬。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後,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後五年,天下定於汉。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馀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艰。於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於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於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阨,荷戟而守之。诸侯起於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彊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馀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鬬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於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昭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馀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秦王,续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於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馀威振於殊俗。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於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锬於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然後以六合为家,肴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彊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後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後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乡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圉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内,皆讙各自安乐其处,唯恐有变,虽有狡猾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後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於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故曰「安民可与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於戮杀者,正倾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襄公立,享国十二年。初为西畤。葬西垂。生文公。

文公立,居西垂宫。五十年死,葬西垂。生静公。

静公不享国而死。生宪公。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生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人,率贼贼出子鄙衍,葬衙。武公立。

武公享国二十年。居平阳封宫。葬宣阳聚东南。三庶长伏其罪。德公立。

德公享国二年。居雍大郑宫。生宣公、成公、缪公。葬阳。初伏,以御蛊。

宣公享国十二年。居阳宫。葬阳。初志闰月。

成公享国四年,居雍之宫。葬阳。齐伐山戎、孤竹。

缪公享国三十九年。天子致霸。葬雍。缪公学著人。生康公。

康公享国十二年。居雍高寝。葬竘社。生共公。

共公享国五年,居雍高寝。葬康公南。生桓公。

桓公享国二十七年。居雍太寝。葬义里丘北。生景公。

景公享国四十年。居雍高寝,葬丘里南。生毕公。

毕公享国三十六年。葬车里北。生夷公。

夷公不享国。死,葬左宫。生惠公。

惠公享国十年。葬车里(康景)。生悼公。

悼公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城雍。生剌龚公。

剌龚公享国三十四年。葬入里。生躁公、怀公。其十年,彗星见。

躁公享国十四年。居受寝。葬悼公南。其元年,彗星见。

怀公从晋来。享国四年。葬栎圉氏。生灵公。诸臣围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昭子子也。居泾阳。享国十年。葬悼公西。生简公。

简公从晋来。享国十五年。葬僖公西。生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

惠公享国十三年。葬陵圉。生出公。

出公享国二年。出公自杀,葬雍。

献公享国二十三年。葬嚣圉。生孝公。

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惠文王。其十三年,始都咸阳。

惠文王享国二十七年。葬公陵。生悼武王。

悼武王享国四年,葬永陵。

昭襄王享国五十六年。葬茝阳。生孝文王。

孝文王享国一年。葬寿陵。生庄襄王。

庄襄王享国三年。葬茝阳。生始皇帝。吕不韦相。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

孝公立十六年。时桃李冬华。

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有新生婴儿曰「秦且王」。

悼武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三年,渭水赤三日。

昭襄王生十九年而立。立四年,初为田开阡陌。

孝文王生五十三年而立。

庄襄王生三十二年而立。立二年,取太原地。庄襄王元年,大赦,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布惠於民。东周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

始皇享国三十七年。葬郦邑。生二世皇帝。始皇生十三年而立。

二世皇帝享国三年。葬宜春。赵高为丞相安武侯。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岁。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曰:

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於後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於户牖之闲,竟诛猾臣,为君讨贼。高死之後,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脣,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扩展阅读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1.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

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2.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析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过程;

2.评价秦始皇。

1课时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的秦始皇为什么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又有哪些泽被后世的业绩而被尊称为“千古一

帝”?

一、并吞六国(板书)

(提出问题):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为吞并六国秦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活动)

1.统一中国的原因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

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4)嬴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①让郑国修郑国渠;②重用李斯等客卿。

(5)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①重用并虚怀待尉缭;②重视韩非;③

勇于认错,信任王翦。

2.统一中国过程:(前230—前221年)嬴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韩、赵、

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

(提出问题):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在中央、地方和经济等方面实行

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

具体做法:(1)确定秦王专用名词:①皇帝;②朕;③玉玺;④诏;⑤谕等;(2)确

定皇位世袭;(3)王权至高无上

作用:增强了皇帝的权威性和独占性,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有利于巩固

皇帝的统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

(1)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提出问题)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坚决反对,主张郡县制。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在郡、县、乡均有专职主管军政的职官,郡设郡尉,负责兵员征集、调遣

和武器装备的制造、保管以及地方治安等;县设县尉,掌一县之军政;乡设游徼,管军

政及治安。作用:①奠定中国二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②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

展,起了重大作用。

(2)承认土地私有:措施:①下令“使黔首自实田”;②强调百姓要安于农工生产;③

奖励移民垦荒。作用: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

的发展。

(二)经济制度方面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3.作用:新的货币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

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三、缔造统一大帝国

(提出问题)秦王嬴政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又在哪三方面采取措施?具体是怎样

实行的?

(学生活动)主要在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1.措施:(1)派蒙恬北击匈奴;(2)修筑万里长城;(3)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4)

征西南夷,修“五尺道”;(5)修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辆形制;(6)统一文字。

2.作用:

(1)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凝聚力与巩固有深远影响。

四、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提出问题)自秦亡后直到今天,如何评价秦始皇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

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

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你认为

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史论结合)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对巩固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建设交通网道,大力开拓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

5.他高瞻远瞩、雄才伟略,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

精力。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所以被誉为

“千古一帝”。

(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建议同学们可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畅所欲言。)

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虽然希望皇位能万世万代地传下去,但他自己还是想长生不老,

于是就千方百计地寻求仙丹妙药,因此,在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经常出巡,这样也

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没有想到,他的性命就坏在了为了求仙丹的出巡路

上。公元前的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死亡之巡。

他率领大队人马,从都城咸阳出发,直奔南方的云梦(现在的洪湖和洞庭湖地区),并

到九嶷山祭祀了祖先舜。接着,乘船东进,在丹阳(现在安徽当涂)上岸,到了钱塘(现

在浙江杭州),又向西渡江登会稽山,祭祀了治水的大禹,然后刻石于会稽山。下山后,

从吴中(现在江苏吴县)北上,继续他的求仙之旅。为了能见到神仙,秦始皇一直是沿

着海边北上,但总是一无所获,最后,失望的秦始皇只得往回返,没想到在平原津(现

在山东平原县)就一病不起。公元前210年的七月暑热季节,在沙丘平台(现在河北广

宗境内)病死了。秦始皇死时仅五十岁,他在秦王位共二十五年,称皇帝十二年,总共

三十七年。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并吞六国

1.统一中国的原因

2.统一中国过程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

具体做法:

作用:

2.建立中央集权制

(1)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2)承认土地私有

(二)经济制度方面

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3.作用

三、缔造统一大帝国

1.措施: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万里长城

(3)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4)征西南夷,修“五尺道”

(5)修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6)统一文字

2.作用:

四、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统一措施?

提示:首先,“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秦始皇通过统一,间接地破除了长期分裂割据所形成的狭隘的诸侯国家观,改变了古代

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初步树立起了新的大一统的国家观。其次,他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

革,包括建立以君主专制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发

展影响极大。第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改善和发展交通事业等。所有这些,都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贾谊的论述,说一说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主要措施。

提示:灭六国;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地区;修筑长城;焚书坑儒;拆除各国的旧城郭;

收缴天下的兵器,将之熔铸成十二个金人等。

纵观秦始皇一生,功过十分明显。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

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

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

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学案

清单一 统一全国
 并吞六国 

1.条件
(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可能性
①秦国实力:商鞅变法,使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个人才能:嬴政掌权后,锐意进取,善于用人,广招贤良。
2.过程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清单二 政治、经济制度变革
 “百代犹得秦政法” 

1.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为自己选择了“皇帝”名号,“朕”成为皇帝的专称,玉玺为皇帝专用品,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
(2)国家体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制度
(1)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2)奖励移民垦荒。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密切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
[深化认知]
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玺”成为皇权的集中体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清单三 军事、交通、文化措施
 缔造统一大帝国 

1.军事
(1)命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重设九原郡,修筑万里长城。
(2)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2.交通
(1)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2)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3)统一车辆形制。
(4)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3.文化
(1)“书同文字”,小篆成为全国通行字体,后出现了隶书,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
(2)“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清单四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1.功绩
(1)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2)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3)勤于政务,富有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
(4)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和执著。
(5)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精力。
2.过失
(1)“焚书坑儒”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造成恶劣影响。
(2)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
[深化认知]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其中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在后世封建王朝得到发展。

探究点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从材料一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全国两千多万人,囚徒就有几十万。
(2)材料二体现了秦朝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 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思想。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3)材料三中“山东乱”“刘项”各指什么?
[答案] “山东乱”指秦始皇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项羽。
(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在评价秦始皇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答案]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形成]
秦始皇历史功过的评价
1.功绩
(1)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2)确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发展。
(3)实行一系列军事、经济、文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对秦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过失
(1)强化皇权专制,政治独断性和随意性,形成中国长期政治专制的传统。
(2)实施暴政,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中国传统文化,钳制人民思想,形成中国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
3.总结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早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评价秦始皇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其功过是非。秦始皇的功绩是主流,过失是支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解析:选D 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焚书坑儒”,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所以D项符合题意。
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选D 秦始皇对我国后世深远的影响是他创立的政治制度。
3.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解析:选A 国家统一之后秦始皇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巡游,其用意只在于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4.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A.武将纂权B.苛法暴政
C.外族入侵D.诸侯争霸
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
5.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解析:选B 秦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中,郡县制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称皇帝、制《秦律》B.置三公、行郡县
C.“焚书坑儒”、筑长城D.统一文字、平百越
解析:选C “焚书坑儒”失去了民心,“筑长城”滥用了民力,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第7题15分,第8题11分,共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7分)
(2)根据材料,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8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中秦始皇对丞相车骑的在意,反映出皇权的不可僭越,依据皇帝制度的特点概括即可;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及秦始皇的个性特点上分析其本质。第(2)问,材料中关键信息“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从中概括秦始皇愤怒杀人的原因;从秦朝法律的严酷和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所在。
答案:(1)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问题: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2)原因:秦始皇相信要成仙人,需避俗人;泄露皇帝去处不仅违法,而且影响皇帝修炼成仙,因此秦始皇才愤而杀人。
问题:反映了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以及成仙的决心;同时也是法律苛严、秦始皇残暴的明证。
8.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6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5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和材料二中“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的信息中概括其理由,其目的从他们的阶级立场来分析。第(2)问,从材料三中“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从“始皇虽无道”“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否定其暴政和专制。联系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来分析其目的。
答案:(1)共同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
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学案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

一、秦统一六国
1、条件:
(1)客观条件: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嬴政才略):①广泛吸引各国。②采纳的建议,采取从弱小的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的统一方略。
2、过程:(1)对赵国采用计。(2)对魏国引黄河水淹没魏都。
(3)对楚国请指挥全国之兵灭楚。
3、结果:灭燕灭齐,完成统一大业。
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方面:
(1)创皇帝制:创立皇帝称号,自称。
(2)集权一身:加强制,设、太尉、,对负责。
(3)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设立郡,郡下设县,实行制,强干弱枝避免重陷于四分五裂局面。
(4)奠定疆域:征服百越,北击,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为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国内交流。
3、经济方面:
(1)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的,发放全国。
(2)统一货币。
(3)修建以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1)目的:对严加控制。
(2)概况
①发布令,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因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结果活埋460名儒生。
2、修筑长城
(1)目的:阻止匈奴南下。
(2)概况: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扩建,西起、东至。
(3)评价: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3、大兴土木
(1)仿建六国王室宫殿。(2)修建阿房宫。(3)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四、秦始皇的功与过
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新纪元。
2、过失:致秦速亡。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完成意义何在?诗中刻画了秦始皇怎样的形象?请你根据诗意用三个以上的成语来形容。

材料二:《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贾谊《过秦论》载:“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秦修筑长城的背景、目的、方法原则、大致走向和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

(3)秦始皇除修筑北方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外,还修筑了对知识分子的防御工程。你知道这个防御工程是什么吗?秦始皇采取此措施的目的何在?这两大防御工程有没有实现秦始皇“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理想?为什么?

第一单元第1课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
1、是杰出的政治家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灵渠,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为了稳固统治,他实行暴政,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制定了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虎视眈眈、雄心勃勃、威风凛凛、气贯山河、雄才伟略、英明果断、声威赫赫、君临天下、一统天下、舍我其谁……
(2)背景: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目的:守藩篱,防止胡人南下。方法原则:因地形,用险制塞。
大致走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作用:长城和蒙恬所率领的边防军相匹配,形成了有效的国防体系,并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焚书坑儒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士人,对时政展开批评。
没有。因为修筑长城和焚书坑儒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长城修筑征发了大量的劳力,致使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难以生计。焚书坑儒是秦王朝以焚书和诛杀敢于议论国家政治得失、批评君主独裁的方士和儒生的暴力手段,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在经历短促的十几年后,二世而亡。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历史: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围绕秦始皇,我重点讲以下的几个问题(以下不少观点在史学界仍有争论):

1、秦始皇的生父:公元前259年,嬴政生于赵国。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为质于赵国的秦公子楚(即异人,后立为庄襄王)。《史记吕不韦列传》却记载了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吕不韦先与一个能歌善物的赵姬同居,知赵姬有身孕后,让赵姬去勾引子楚。不久子楚爱上赵姬,吕不韦便把赵姬献给子楚。赵姬生下嬴政后,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子楚回国继承了王位,死后把王位传给子政。……说秦始皇是私生子,并不影响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形象。如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2、秦始皇的长相:《史记秦始皇本记》有一段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有人指出,秦始皇的相貌是无法恭维的,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即“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由于上述种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难怪他脾气那么暴躁。

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临潼骊山县骊山脚下。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以及广大旅游者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兵马俑坑建造规模宏大,埋藏的文物丰富、精湛,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布成军阵的陶人或着铠甲,或披战袍,手持矛、戈、戟等兵器,姿态神情各异,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身份、兵种、性格、可谓如生。由于兵马俑坑建造坑近于秦始皇陵,因此自发掘以来,国内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也就是说,这支装备齐全、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队伍,是守护黄泉之下的秦始皇。……这些陶俑的数量如此巨大,仅被发掘出土的就近万个,且它们真实而规范,又带有不同的个性。兵马俑在流传至今的任何史书中都毫无记载,可以说是连蛛丝马迹都没有,实在很令史家惭愧。

4、秦始皇陵在今陕西省临潼县成城东五公里外,南靠骊山,北临渭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帝王陵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帝王即位常称“南面称孤”,这“南面”也就是面朝南的的意思。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生前派谴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又多次亲自出巡,对东海仙境十分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信,回归无期,使始皇帝亲临仙境的愿望如同泡影,这不能不成为秦始皇晚年的一大遗憾。即使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天国。于是秦始皇建造了这坐西向东的陵墓。

5、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是历史上的帝王不可比拟的。他认为品德超过三皇,功盖五帝的,自称皇帝。皇帝自称“朕”,下令称“诏”。崇尚黑色。

6、秦始皇迷信:他有一次因风水受阻而不能渡湘水,归罪湘君女神作崇,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

7、秦始皇实施一系列的统一措施:

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大权独揽,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三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边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所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成12尊庞大的铜人,放置在皇宫之前。

③统一法律。据《史纪》《汉书》的记载,秦法仅死刑就分为戮、腰斩、车裂、坑(活埋)、凿颠(凿破头脑)、抽胁、枭首,并推行连坐法和族诛,实施严重的刑法,以镇压人民。

④“焚书”、“坑儒”,除了医药种树之书,其余尽行烧毁,焚书后引起儒生的不满,前212年,秦始皇又进行“坑儒”,活埋儒生460人。……秦始皇收养了许多占星学家和炼丹的术土,当中有两人有秦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秦始皇性情燥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皇帝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未寻获,可是被捕者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式。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⑤为了抵抗匈奴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于前215年收复河套地区,设置44县。因怕匈奴在再次入侵,秦始皇征发农民,把战国时秦、燕、赵三国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近万里防御线,史称“万里长城。”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整理成文并用投影展示)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总体评价:秦始皇在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树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其功绩是伟大的。但是,秦始皇横征暴敛,农民被迫把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交赋税,还要负担沉重的遥役,被征去修阿房宫、陵墓、筑长城达200多万人。秦始皇的暴政,给自己种下覆灭的恶果。

最后我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思考:(引自宾华老师的《中学历史理论与能力测试》)

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千古一帝”秦始皇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全面考察。不但要分析他们是否提供了当时所需要的东西,更主要的是要分析他们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东西。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必将不断深化。

布置作业: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