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

戊戌变法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1-04-11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部编版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教案)第6课wbrwbr戊戌变法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jab88.com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教案)第6课wbrwbr戊戌变法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

2.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3.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

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

5.教师讲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教案)第6课wbrwbr戊戌变法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相关知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就变法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学习,认识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指导观察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影响,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描述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2.“公车上书”。利用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从帝国主义、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等多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理的解释。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公车上书的影响。

4.“百日维新”,制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逐项设问,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兴民权、设议院呢?”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多大作用?”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化?”等等。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5.关于变法的失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康有为多次上书,显示当时官民向上陈述政治主张渠道畅通”,“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中国最大的维新者和爱国者”,“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举国欢蹈鼓舞’,‘人人皆谈西学’表明变法在全国深得人心”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6.问题探究:①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赋于人的多元化。思路一:从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思路二: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

②如果袁世凯支持光绪帝,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7、巩固小结: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与预习下一课《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也是常考内容。大家要根据历史老师的教学努力学习。八年级处于初中阶段,中考也不遥远了。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大家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沪江网中有很多精品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

河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


河人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教案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精神。

2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3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实现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知识与能力:知道戊戌变法的开端,原因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分组导学”的教学方法对戊戌变法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学习重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

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环节预设

1、自主预习(17分钟)2、展示交流(15分钟)

3、当堂训练(8分钟)4、课堂小结(5分钟)

导学构想

教学环节导

研学新知(活学巧用)*学法指导

展示策略

自主预习

17分钟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民族危机。如何摆脱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不懈的努力。民族资产阶级做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完成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揭开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你对这一事件还有哪些了解?(37-38页)

2简说严复的事迹,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38-39页)

3小组编排历史剧: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参考39-40页,要求有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荣禄等)

4做“温故知新”2题,并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变法最终结果如何?

5回答“问题探究”,畅所欲言。

6.学习本课你有哪些启示?(至少2点)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该目的问题,可在书中勾出来;

2.1-2题5分钟完成;

3.3题要求4分钟完成,比一比看那小组表演的好;

4.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你组的答案展示到展示台上;限时5分钟,将4题答案整理到课本上

5.5、6题限时3分钟。

展示交流

15分钟

1小组表演三题的情景剧

2把4题结果以自己的方式写在展示台上

2一个小组展示结果,其他小组查漏补缺。

1比一比,看哪一小组表演的精彩,

2.比一比哪一小组将4题完成的效率高。

课堂练习(8分钟)

1.110多年前,到北京参加应试的举人们以其惊人之举,展现了救亡图存这一热情。这一事件是(D)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公车上书

2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最深刻的影响在于(C)

A引进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

B提出了“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理论

C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

D树立爱国主义典范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这主要是与(B)

A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

B民族矛盾的激化有关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有关

D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有关

4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材料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什么影响?

“公车上书”。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三出自何人之首?是在什么事件失败后说的?这次事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谭嗣同;戊戌变法;它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走不通。

(3)你认为“贼”指谁?为什么“无力回天”?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力量还十分强大,而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第三问可有两种看法:一是可从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对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认为他“死得其所”;而可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他死的不值得。

(4)上述材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可从挽救祖国危亡,勇于为理想献身等方面来谈。

要求:1.比一比:1-3题课上完成;(做完的小组先到展示台展示)(2分钟)

2.4题组内出示一份答案,展示台展示。(4分钟)

3出示正确答案。(限时2分钟)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复习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复习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复习学案

课前自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的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皆能制造,……。 

(1)根据材料一,从李鸿章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各一例。这些企业的创办有何进步作用?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能准确说出维新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维新派思想的宣传;熟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结果,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体会变法改革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二、自学导学

1、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

①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

②过程:和领导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轰动全国。

③意义:揭开了的序幕。

2、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①思想主张:。

②创办刊物:《》,后改名《》,

宣传内容:介绍,及宣传思想。

③组织学会:在组织,机关报是《》

④代表人物:。

3、百日维新

①时间:年6月至9月;颁布变法法令。

②变法内容: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文化方面:;

d军事方面:。

4、戊戌变法的结果及影响

①结果:。

②重要人物: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③影响:。

三、课堂研讨

1、讲述戊戌变法中的大事,如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等史实。

2、根据戊戌变法法令内容,分析其主要作用。

3、“戊戌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4、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和启示?

5、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还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课本34页动脑筋和35页活动与探究。

四、课堂检测:

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

2、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3.戊戌变法发生在()

A.1895年B.1898年C.1899年D.1900年

4.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训练新式军队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5.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文廷式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里的“皇上”是指()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

8、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9、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了思想启蒙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

(2)谭嗣同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3)材料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精神?

五、课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