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现代农业研究成果与分析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现代农业研究成果与分析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现代农业研究成果与分析精讲精析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Www.jaB88.CoM高考考点6现代农业研究成果与分析
Ⅰ热点知识简介
1.无上栽培
(1)无上栽培的原理
无上栽培是指不用上壤而用营养液和其他有关的设备栽培植物的方法。溶液培养(简称水培),是最早应用的一种无土栽培方法,这一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尤其在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和化学肥料应用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溶液培养可以有效地控制提供给植物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至今仍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1929年,美国科学家杰瑞克(Geicke)教授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首次将营养培养法应用于番茄生产培养中,并获得了成功,从而为无土栽培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从那时以来,世界各国,特别在西欧、北美,无土栽培的面积不断加大,栽培类型和方法不断增多。
(2)无土栽培的类型
由于方法多种多样,以致很难加以详细分类。人们通常按照无土栽培中固定根系的方法,大体上将它分为无基质栽培和基质栽培两大类型。
①无基质栽培
无基质栽培是指作物根系不用基质固定,根系直接和营养接触。按照根系与营养液接触的状态不同,无基质栽培又可分为水培和喷雾栽培两种类型。
水培
水培是将营养液以液体状态接触根系。水培的方法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营养膜法(简称NF叮)。这种方法是用大约0.5cm的浅层营养液不断地流过作物根系,营养膜法能较好地解决根系同时吸氧和吸收营养液的问题。
喷雾栽培
喷雾栽培简称雾培或气培。它是将营养液用喷雾状态接触根系。在喷雾栽培中为了保持根系环境的高温度和避免根系上滋生绿藻,接受喷雾栽培的作物的根系必须悬空在密闭、黑暗的容器中。通常在容器内的根系下方安装自动定时喷雾装置,每隔2~3min,喷营养液几秒钟。喷雾栽培在解决根系同时吸收氧和营养液的问题上,效果比水培更为理想。
②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用基质固定根系,使作物根系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和氧。基质栽培的类型和方法繁多,大体上可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类。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无机基质。
有机基质
有机基质是采用草炭、锯末、树皮、稻草和稻壳等物质作基质。这些基质或来自有机物,或本身就是有机物。
无机基质
无机基质是采用岩棉、蛭石、砂、陶粒、珍珠岩、聚乙烯和尿醛泡沫塑料等无机物作基质。在各种无机基质中,以岩棉用的最多,岩棉普遍用于甜菜、花卉育苗和栽培上。
(3)无土栽培的技术基础
营养液的成分、浓度、配制和调节,是无土栽培的重要技术基础。营养液的配制各国科学家先后研制出数百种营养液配方,其中,荷格伦特(Hoadand)营养液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营养液。荷格伦特营养液的配方如下:
1.大量元素每升培养液中加入的毫升数
KH2PO41mol/L1
KNO31mol/L
Ca1mol/L
(4)无土栽培的优点
无土栽培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节约水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扩大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不适宜栽培植物的地方,只有达到光照和温度条件,都可以栽培植物;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无公害,无污染。是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有的国家已将土栽培列入“空间生活维持系统”的研究内容,这就使无土栽培可能成为将来宇宙航行中生产粮食、蔬菜的基本途径。
2.温室栽培
(1)温室栽培的原理
根据植物光合作用中对光的需求,建造温室通常用的透光材料如无玻璃和塑料薄膜。太阳光属寸:全光,其中的低能光对玻璃或薄膜的透过能力较弱,而高能光的透过能力较强。当高能光透过玻璃或薄膜进入温室后,部分能量被吸收而变为低能光。这些则不能从温室中散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温室内的温度。
(2)温室的类型
一是利用塑料薄膜为透光材料建造的冬暖式大棚。该类温室的建造技术含量低、成本投入低,易于在农村大面积推广,但使用周期短。
二是电脑控制的机械化程度高的现代化温室。该类温室的建造技术含量高,成本的投人大大增加。该类温室的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周期长,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3)温室栽培的管理
根据植物生长的原理,在温室栽培的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措施:
①合理控制温度。白天适当增温,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有机物的合成量;夜晚达当降温,降低植物的细胞呼吸,以减少有机物的损耗,从而提高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当白天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暖气设备额外增加温室内的热量。
②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在满足植物对温度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栽培植物对光的需求控制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可用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不足时,可人工补充光照。
③提高C02浓度。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提高CO2浓度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温室CO2浓度的方法有很多,如使用CO2发生器、施用有机肥、碳酸氢氨、煤球炉等。
④合理灌溉和施肥。按照栽培植物的需水规律和需肥规律,合理灌溉和施肥。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栽培植物对水分和必需矿质元素的需求。在生产实践中,配合使用无土栽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⑤合理利用温室空间。建造温室的成本投入较高,能够充分利用温室空间是提高经济回报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利用温室空间的方法是立体栽培,在温室内部形成简单的垂直结构。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提高了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4)温室栽培的优点
温室栽培的最明显优点是进行反季节种植,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其次减弱了自然条件的干扰,无土栽培技术、增施CO:气肥等先进农业管理措施的实施都需要在温室内进行,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5)温室的推广应用
目前,温室不再仅仅用来栽培植物,而且在饲养动物和培养食用菌等方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时在同一个温室中既栽培植物,又饲养动物,不仅满足了其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需求,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温室内的物质循环利用。
3.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2)生态农业的原理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建立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建立生态农业的最基本原理。
(3)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
①建立生态农业时应包含以下基本环节:
建立基本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充分利有农作物合成的有机物和固定的太阳能,使之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建立沼气池,充分利用系统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料及排泄物中的物质和能量。
建立蘑菇房,培养食用菌,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再次流向人类。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尽可能地进行生物防治病虫害,使用有机肥等,使农副产品无污染、无公害。
②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
a.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如下图)
b.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如下图)
c.农、林、牧、渔联合生态系统(如下图)
在建立生态农业的过程,不要仅仅考虑对农业生物类群的管理,还要特别注重对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只有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时,生态农业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生态农业的优点
生态农业各种生物在人工控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高,高效持久,产品输出量大,物质和能量能够多级、多层次地利用。在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立和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环境、粮食、资源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5)生态农业举例
①桑基鱼塘
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搞的桑基鱼塘,就是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生态农业系统(如下图)。人们将部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提高并加宽塘基,在塘基上种桑,用来养蚕。这样可以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
②古泉生态农场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养蚯蚓、养蘑菇和种植果树等生产过程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如下图)。农场将鸡粪作为猪的部分饲料,猪粪投入沼气池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产出的沼气用来烧饭、照明,沼液和沼渣用来喂鱼、培养食用菌、养殖蚯蚓和作为果园的肥料;鱼塘为鸭提供活动场所,鸭粪下塘作为鱼的饵料;塘泥作为果园的肥料;果园内养殖蚯蚓;猪粪、鸡粪、菌渣作为蚯蚓饵料;蚯蚓改良果园土壤,蚓粪为果园提供肥料,蚯蚓作为鸡的饲料。农场内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Ⅱ新高考探究
1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透光率降低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定期施放适量氧气,以增强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①②④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D.③④⑥
答案:A
2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花药、花粉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3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生物新品种,其优越性在于
A.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
B.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C.现代生物技术迅速使菌种形成群落
D.现代生物技术可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D
4大棚中昆虫与蔬菜、杂草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A.种内斗争、共生B.竞争、捕食
C.捕食、竞争D.捕食、种内斗争
答案:C
5大棚中的绿色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若用含14C的C0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其转换途径是C02→C3→C6H12O6
②大棚中绿色蔬菜生命活动中ADP转变成ATP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光合作用
③大棚中绿色蔬菜生长期短,营养无素不能很好富集,其营养价值受到一定影响
④大棚种植中,提高绿色蔬菜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降低大棚中C02的浓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A
6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
B.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C.在C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答案:C
7在大棚中使用某种农药防治少量害虫,开始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根本原因是
A.农药的使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了选择
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D.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B
8在大棚种植中,下列物质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
①硝酸钾②磷酸二氢钙③碳酸钙④硫酸亚铁⑤水⑥二氧化碳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
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答案:B
9促使我国近年采“温室无土栽培”生产方式广泛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周期性特点
B.城市的不断扩大和工业的迅速发展
C.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D.农业区域专业化的需要
答案:C
10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蝗虫灾害,严重之处,当地的农作物、牧草全被破坏。当地政府和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成分上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生物
答案:B
Ⅲ高分热点题预测
1无土栽培因具有节约水肥、无公害,无污染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表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
Ca(NO3)21.000g
MgSO40.250g
KH2PO40.250g
KCl0.250g
FeCl30.250g
H2O1000ml
高考高考考动向:植物的矿质营养。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此培养液培育某高等植物时,往往要给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用以促进___________,以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要使该植物生长良好,根据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根的有氧呼吸光照CO2
(2)植物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矿质离子是要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行的。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有关。
答案:主动运输选择透过性
(3)若除去该培养液中的MgSO4将直接影响植物体内的___________合成。
答案:叶绿素
(4)该配方中植物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
答案:N、P、S、K、Ca、MgFe、C1
2下图表示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高考高考考动向:生态农业。
高考试题预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
答案:农作物
(2)实践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调整生态系统中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若将粮食用于喂猪,人从猪肉中获取100kJ的能量,至少消耗约___________kJ能量的粮食。
答案:2500
(4)生态农业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原来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散失的部分能量,以生活能源、食用菌等形式再次被人类利用
(5)实现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减少环境污染,生产出安全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你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有哪些?(至少说出三点)
答案:减少或不使用农药,代之以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或不使用化肥,代之以有机肥等;农业废料资源化,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3下图人工种植香菇是一项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农业技术,下图为锯末压块栽培香菇工艺流程图。
栽培种配料(锯末、米糠等)

装瓶灭菌(700m1、147kpa、1.5h)

接种扩,大培养(35-45d、23-25℃)

压块培养(12-14瓶/平方尺、松紧适度
10-30d、22-24~C)

栽培块形成菌蕾
↓相对湿度85%-90%
香菇采收加工
高考高考考动向: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与繁殖等。
高考试题预测:请结合一些具体的生产环节和一些相关
问题分析回答:
(1)作为香菇培养基的往往是木屑、棉籽皮等,还要加入大量的有机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除加入有机物质外,在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等无机物质。
答案:蘑菇是异养型生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水和无机盐
(2)培养基在接种前要进行灭菌处理,否则很容易长出大量的霉菌。霉菌和香菇的关系一般为___________。
答案:竞争
(3)培养基压块时要松紧适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保证香菇对氧气的需求
(4)栽培香菇所用的菌种一般是亲代香菇产生的一些褐色粉末,每粒粉末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__,这种生殖方式在生物界属于__________生殖。
答案:孢子无性
(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按营养功能进行区分,香菇属于__________。
答案:分解者
(6)从香菇的培育过程来看,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案:温度、温度、空气、pH、光照等
(7)现在,人们将接种的培养基装在透气的塑料袋中,然后它们悬挂在甘蔗田、玉米田、地瓜田的低层或直接埋在这些田地的土壤中。你认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至少列出三点)
答案:温度、湿度、光照适宜,有利于蘑菇的生长;与农作物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促进农作物生长;使用过的培养基碎屑返还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等(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4温室栽培植物是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在温室内,可以人工控制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因素,使之达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状态,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改革开放后的近20多年来,温室栽培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冬暖式大棚由于造价低、管理技术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很快的推广和应用。它不仅解决了冬季农村劳动力闲置问题,而且也是现在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大棚管理措施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冬暖式大棚还全有更大的发展。
题考高考考动向:檀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农业等。
高考试题预测: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建造温室的过程中,选用下列哪种颜色的塑料薄膜或玻璃,最有利于栽培植物的生长
A.橙红色B.蓝紫色
C.无色D.白色
答案:C
(2)在冬季,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往往达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符合温室内植物的需要?
答案:根据日照长度选择适当的栽培植物;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建造大棚并栽培植物;根据需要人工补充光照等(答出一点即可)
(3)应如何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才能有利于栽培植物的生长?
答案:白天适当增温,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合成有机物;夜晚适当降温,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4)为了促进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C02浓度?(列出三点)
答案:白天开棚通风;使用CO2发生器;施用动物粪肥(其他合理措施也可)
(5)当遇到连续阴天天气时,为尽量减少温室内栽培植物的损失,人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列出两项)
答案:人工补充光照;白天适当降低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1)在温室内施肥时,人们通常用有机肥作底肥。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答案: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结构,增强通气能力;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CO2等(答出两点即可)
(2)有人利用温室栽培草莓,当温室内的草莓开化时,他将蜜蜂箱放到了温室内,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蜜蜂与草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让蜜蜂进行传粉种间互助

相关知识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高考考点1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与分析
Ⅰ热点知识简介
1.生物芯片
(1)概念
生物芯片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的一种新技术。生物芯片主要包括:芯片实验室、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等。其中基因芯片又称基因探针(DNA芯片或DNA陈列),是指根据分子杂交原理,用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片段,检测和识别待测基因片段混合物中与基因探针互补结合的碱基序列。
(2)应用
①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应用于分子生物医学与分子生物学,寻找与疾病(癌症、传染病、常见病和遗传病)的相关性,进而发展相应的药物治疗。
②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基因芯片可在很短时间内观察病变细胞并分析出数十种由于基因变异而引起的疾病。随着基因图谱和异常突变的进步研究,它将代替传统的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断方法,尽早预知疾病。
③基因治疗: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找出疾病的遗传基因,开发生物调节基因的药品,使人类进入基因组医疗时代。
2.细胞膜通道蛋白
(1)概念
通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分子,是离子或小分子进出细胞的通道。这类蛋白质分子费穿细胞膜的两侧,其分子内部具有特殊的空洞,成为离子或小分子进出的通道。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离子通道达数十种。
(2)举例
钾离子通道:1998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细菌的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能使钾离子以每秒100万个的速度穿越细胞膜。
水通道: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发现了细胞膜的水通道,该水通道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水合氢离子(H3O+)通过。
3.细胞周期的调控
(1)细胞周期的调控:能够连续分裂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否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或是进行分化等,则需要细胞内具有一定的调控机制。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和保娜纳斯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的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RTART"基因:通过表达促使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使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该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具有周期性的变化。当该蛋白质的含量升高时,细胞将进入DNA分子复制状态。其作用是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结合,并调节CDK的功能。
(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该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含量相对稳定。其本身没有活性,只有当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后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4.朊病毒
(1)朊病毒的结构:由美国科学家坦利普鲁辛纳(S.B.Prusiner)发现。该病毒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只具有蛋白质,没有核酸物质。
(2)朊病毒的形成:该病毒屑于正常蛋白质在空间构象上发生改变形成的。当正常蛋白质分子与朊病毒分子结合后,在朊病毒的诱导作用下,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朊病毒分子。
5.DNA扩增(PCR技术)
(1)概念:DNA扩增是指在模拟条件F,将某一条DNA分子或片段进行连续复制,合成出大量相同DNA分子或片段的一种技术方法。
(2)应用:在测定DNA分子碱基序列过程中,对要分析的DNA分子都要进行扩增,以得到足够数量的DNA分子进行研究。如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亲子鉴定、犯罪侦破、遗传病诊断等过程中,都要用到DNA扩增技术。
另外,还有神经突触生长机制、RNA介入现象、核糖体分子结构、干细胞研究、癌症治疗、克隆技术、生物工程等发现或新技术。在近几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21世纪日渐成为生物世纪。
Ⅱ新高考探究
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D
2在基因工程方面,人们运用微电子技术制作基因芯片,用于生物基因测序和检测有缺陷的DNA分子,对于生物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理解应是
A.测定基因的数目
B.测定基因的位置
C.测定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C
3生物工程技术可实现基因在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转移,甚至可将人工合成的基因导人植物体内,培育出自然界没有的新类型,针对这项技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丰富生物多样性
B.转基因作物一旦成功,就可成为商品,丰富人们的食物
C.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
D.可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
4目前已发现人类基因组的重要特征主要有四个:特征之一是人类基因数量少得惊人。一些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数达到14万个,但塞莱拉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至39114个之间,如果最终确定的基因数在这个范围内,比如3万个左右,那么人类只比果蝇多大约1.3万个基因。塞莱拉公司的科学家测出的序列准确地覆盖了基因组的95%,并已经确定了所有基因的
2/3,平均测序精确度在99.9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指导合成一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可以指导合成多种蛋白质
C.人类蛋白组中大约有3万种蛋白质
D.A、C两项叙述都是正确的
答案:B
5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新的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生物膜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成为分子
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下列是有关这一领域发展的陈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试图设计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膜结构,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或处理污水
B.人们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作物抗寒、抗旱、耐盐的机理
C.科学家研制了一种透析型人工肾,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
D.人工膜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但难让干净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答案:D
6下列各项生物技术中与微生物发酵无关的是
A.利用含有人类胰岛索基因的细菌生产人类胰岛素
B.利用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酵母菌大量地生产单细胞蛋白
D.利用植物的根尖和茎尖大量生产“人工种子”
答案:D
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③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08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④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可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⑤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
答案:C
8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很相似。试问AZT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什么
A.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反转录
C.抑制艾滋病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答案:B
9将甲绵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人乙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克隆绵羊”
A.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不同
B.基因型与乙相同,性别一定与乙不同
C.基因型与丙相同,性别一定与丙不同
D.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答案:D
10关于生物固氮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遗体中的含氮化合物首先被转化成硝酸盐
B.圆褐固氮菌不但能够固氮,还有促进植物生长
C.分解者能够直接把含氮有机物中的氮转变为氮气
D.若对豆科植物用根瘤菌拦种就不用施肥了
答案:C
Ⅲ高分热点题预测
1化学奖授予荚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霄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分别表彰他们发现细胞膜水通道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阿格霄发现细胞膜水通道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水合氢离子(H30+)通过。下图为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水通道的模拟图。
高考高考考动向: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并与化学知识渗透。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以上材料;加答下列问题:
(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和______,其功能特点是具有______。
答案:脂类蛋白质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它是在______的控制下在______中合成出来的。
答案:蛋白质基因(DNA)核糖体
(3)要想证实细胞膜上的水通道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最好用什么同位素进行标记研究
A.NB.SC.PD.O
答案:B
(4)下列关于细胞膜水通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道是H20通过细胞膜的载体
B.水通道由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共同组成
C.因H30+带正电,受到水通道中部的正电荷的排斥而不能通过
D.因H30+的结构与水分子不同,所以不能通过水通道
答案:C
2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和保娜纳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予调节机制。其中,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大量控制细胞周期的基因。其中一种被称为“START”基因对控制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保罗纳斯的贡献是在哈特韦尔的基础上,通过基因与分子方法发现了调节细胞周期的一种关键性物质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作用来驱动周期的。蒂莫西亨特的贡献是首次发现了调节CDK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高考高考考动向:考查细胞增殖、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在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中有明显细胞周期的是
A.根冠细胞B.精子细胞
C.皮肤角质层细胞D.茎的形成层细胞
答案:一次分裂完成时下一次分裂完成时D
(2)在图中为什么A期时间特别长?其间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答案:A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这个时期要完成细胞分裂的复杂准备工作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过程相反的两个时期是______期和______期(用字母表示)。
答案:BD
(4)“START”基因是如何实现对细胞周期进行控制的?试推断START与CDK、CYCLIN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答案:START基因是通过对有关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实现的。START基因可能与CDK、CYCLIN的合成有关
(5)在下图中A-B表示细胞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期,E表示CDK的含量,F表示CDK活性,C表示周期蛋白(除了能与CDK结合外,没有其他功能)的含量。
图中曲线表明细胞周期与___________无直接关系。CDK的活性与___________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启动与有关,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研究出一种新的抗癌药物,使该药物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与周期蛋白C结合,使癌细胞停留在______,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
答案:CDK含量周期蛋白CDK活性间期
(6)你认为哈特韦尔、纳斯和亨特三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答案:三人的发现对研究细胞的发育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3美国“9.11事件”使4千多人罹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DNA氢键断裂,双键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在两份样本中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DNA杂交技术就能通过这一过程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美国对塔利班实施打击之后,凡例炭疽病使美国陷入了新的恐慌。炭疽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炭疽杆菌引起,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染、呼吸传播、消化道传播三种途径传染给人类,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高考高考考动向: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等。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人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日组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体所有的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的
(1)若已知DNA的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ATGGCAT,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______;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较多的DNA样品,这可以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若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15%,复制所用的原料均为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_,子代DNA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TACCGTA2/3235%
(2)DNA杂交技术同样可以用于两物种亲缘关系的判断,若两个物种的DNA样本经处理后形成的杂合DNA区段越少,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_____,杂合DNA区段越少,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_____。
答案:越远越近
(4)炭疽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在环境条件较好时,炭疽杆菌可以通过______方式繁殖后代,酵母菌可以通过______方式繁殂后代,从同化作用方式看,炭疽杆菌应是______型。
答案: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分裂出芽异养
(5)假如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人体内并作为抗原起作用,那么人体内便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所有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名称。
答案: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B细胞
4新千年刚到,疯牛病的再度爆发,引起了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恐慌。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T.Alper)用紫外线等手段破坏患有羊瘙痒症(羊的类疯牛病)羊的脑组织中的核酸后,再将抽提物注射到健康脑中,仍具有感染能力。于是,她发问:瘙痒症的感染因子可能不舍核酸。
不久,美国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坦利普鲁辛纳(S.B.Pmsiner)意识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问题,马上着手进行了研究。8年后,终于出现了突破。证实这个感染物质确实不含核酸而只是蛋白质,且起名为朊病毒(Prion),以区别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含核酸的病原
体。朊病毒对某些化学试剂,如甲醛、羟胺、核酸酶类等表现出强抗性;但对蛋白酶类、尿毒、苯酚、氯仿等不具抗性。于是他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朊病毒的致病蛋白(prpsc)是正常细胞蛋白(prpc)的一种构象变化。Pmsiner通过研究提出,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结合,会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为病变的prpsc,像多米诺骨牌级联效应那样,最后使正常的PrPC全部转变成病变的prpsc。研究还发现,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只是它们的空间构象不同。
高考高考考动向:朊病毒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传染过程。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的病毒都有由______构成的外壳和由______构成的核心。
答案:蛋白质核酸
(2)疯牛病的病原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蛋白质因朊病毒对核酸酶类表现出强抗性,而对蛋白酶类不具抗性
(3)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
答案:蛋白质
(4)“羊瘙痒症”的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到瘫痪死亡。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朊病毒感染了羊的哪一器官?
答案:脑
(5)人们一直认为,蛋白质的性质是由组成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的。那么,上述材料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答案:不支持。材料中告诉我们,病变的prpsc与正常的prpc,在氨基酸序列上是一致的
5生理学和医学奖分别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荚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次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很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落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产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
高考高考考动向:基因的表达、细胞衰老与个体发育。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是机体抗性强的表现
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基因调控的结果
答案:C
(2)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下列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多选)
A.细胞内水分减少
B.细胞呼吸速率增强
C.细胞的物质运输能力下降
D.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ACD
(3)人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功能不同的细胞,从
分子水平看这是的结果。
答案: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
(4)人在胚胎发衣的初期具有尾,但在胚胎发育的后期已失去尾;在蝌蚪发育形成青蛙的过程中,尾也逐渐消失。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______
答案:组合成尾的细胞发出了程序性死亡
6人们研究发现,DNA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出现细微的差异。两个人具有相同的DNA的可能性仅为3000亿分之一,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其DNA完全一致的可能性也只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法医学界又有“DNA指纹”的说法。
然而,在同一家族中DNA的“核心序列”却完全一致,子女的DNA指蚊图完全可以从父母的“核心谱带”中找到,故可据此做亲子或亲缘关系的鉴定。由于DNA指纹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故被认为是识别个体的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1991年夏,前苏联考古学家在某地发现了5具尸体,其中有3具是孩子的。他们认为这5具尸体是1918年被处决的沙皇二世夫妇及其孩子的。考虑到沙皇妻子的兄弟姐妹及其后代都还健在,故科学家决定采用成年女性遗骸细胞质中的线粒体DNA作鉴定。线粒体DNA和细胞核DNA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前者的遗传物质只来自母方而与父方无关,这样就可以与其亲属的线粒体DNA进行对照。后来,科学家用先进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即
PGR),模拟DNA复制过程,在体外进特异性DNA扩增,在试管中经过近40次循环,将DNA放大上万倍,再将放大的DNA输入计算机并最后仔细解读密码(碱基对),比较两处样品的DNA是否一致。经科学家近半年的艰苦工作,证明成年女性遗骸线粒体DNA与其亲属的线粒体DNA一致,用同样方法得到成年男性遗骸与3个孩子遗骸的DNA一致,从而验明是沙皇家族的正身。
高考高考考动向: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NA分子的复制。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所称“DNA指纹”是指
A.DNA中基因控制的“指纹”性状
B.指纹细胞中的DNA
C.DNA中核糖核苷酸序列
D.DNA中碱基对序列
答案:D
(2)文中所指DNA"核心序列”或“核心谱带”是指
A.DNA中重要的基因序列
B.DNA中重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答案:B
(3)“DNA指纹”的应用是利用DNA结构的
A.稳定性B.可变性
C.多样性D.特异性
答案:D
(4)线粒体中DNA控制的遗传叫做
A.细胞质遗传B.细胞核遗传
C.伴性遗传D.隐性遗传
答案:A
(5)为什么人体细胞中线粒体DNA“只来自母方而与父方无关”(请根据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态特点分析)?
答案:来自母方的卵细胞中细胞质多,含有线粒体多;而来自父方的精子的头部细胞质极少,几乎不含有的线粒体。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与分析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高考考点7.环境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与分析
Ⅰ热点知识简介
1.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里约宣言》强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是发展进陧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②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闹。“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于预得以实现。
③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经济发展”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
④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这种阶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存在价值上。
⑤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
(3)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已成为人类解决农业、医疗、保健、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等重要问题的高科技手段。
①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是利用生物技术直接分解工业废弃物,如利用基因工程构建超级细菌,高效吸收和有效分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毒物,实现排污过程的生物净化;二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清洁化生产,使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或者使废物直接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由过去的单纯治理转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
②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可再生能源:如将纤维索类物质水解成单糖,并进一步转化生产酒精等清洁液体燃料;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和氢气,特别是氢气能源,热效率高,无任何污染;用基因工程提高油莱产量,用菜油籽代替石油作燃料等,这些办法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对人体健康无直接危害。
③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人口问题:利用生物技术改变人类生殖过程的某一环节,最终可望实现有计划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还可借助生物技术防治流感和艾滋病、癌症等顽疾。
④利用生物技术实现生态农业生产: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缓解耕地日益减少与粮食儒求增加的矛盾,实现作物生产的高效、高产、高质;利用生物技术最终有望解决生态平衡问题。
2.沙尘暴
(1)什么是扬沙、沙尘暴和浮尘
扬沙与沙尘暴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风较大,影响的能见度在1~10km之间;而沙尘暴风很大,能见度小于1km。
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km,大致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
(2)沙尘暴的成因
沙尘暴的形成需3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大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二是地面裸露沙尘物质。它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三是不稳定空气。不稳定的空气是沙尘暴形成的热力条件。
(3)沙尘暴的危害
一次强沙尘暴(能见度小于500米),所经之处,往往使交通、通讯、水电设施瘫痪,使房屋倒塌,牧场、农田夷为荒漠,甚至造成人畜死亡、失踪。此外,强沙尘暴还造成大气污染,甚至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例如,1993年初夏的“5.5黑风暴”,造成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每平方千米地表降尘量达260多吨,沙漠边缘的流动沙丘向前移动多达8m,埋压丁大面积的农田和草场,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
(4)沙尘暴的防治
沙尘暴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有关。盲目垦荒、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堆积、破坏及扰动地面结构等人为的因素,都会导致土地沙漠的加剧。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每年为1560km2,70至80年代为每年为2100km2,20世纪末为每年2460km2,相当于每年吃掉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这巳成为诱发加剧沙尘暴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4个/“东省的面积。所以防治沙尘暴的根本所在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遏制诱发和加强沙尘暴的人为因素。
3.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1)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野生生物资源属于再生资源,是组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而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生态环境就越优越,农牧业生产也就越稳定。但由于各种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的作用,使得野生生物资源大幅度衰退。
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成为保护珍贵野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有效措施。
(2)防治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不仅能够引起野生生物资源的衰减,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此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防止处来物种的入侵,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全化发展,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由此带来的各种生物原材料及其制品的物流量日益加大,动植物的引种量逐年升高。在此过程中,外来物种的入侵现象日益加剧。微甘菊、豚草、紫茎泽兰、水葫芦、假高粱等外来物种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后,由于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适宜,通过过度生殖而快速蔓延;由于占据空生态位,缺少与我国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缺乏天敌、竞争以及病原体的侵染,以致适应能力大大提高。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的有效措施有:加强海关口岸的检疫,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机会;科学引种动植物,坚决杜绝盲目引种;通过科学研究,使处来物种资源化;科学引入外来有害物种的天敌、病原体等。
Ⅱ新高考探究
国际水产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水产养殖》(Aquaculcture)向世界披露: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与湘东渔场协作,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色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将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A.保护自身知识产权B.避免出现新物种
C.充分利用杂种优势D.保护物种多样性
答案:C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指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答案:A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现三大目标,下列不属于“三大目标”的是
A.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
B.实现自然资源的“零增长”
C.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的“零增长”
D.实现生态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
答案:B
4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株,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基因所表现的
A.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B.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
C.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D.资源效益越来越显著
答案:D
5要使人们认识到,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
A.一个营养级B.一个基因库
C.一种原材料D.一笔财源
答案:B
6在出口口岸,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①相当长一段时间害虫种群呈“J”型增长②一般来说是缺少天敌的③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④不适应新环境,很快死亡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7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死亡
C.地球气温的逐渐升高而死亡
D.动物自身患病而死亡
答案:A
8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答案:C
9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
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D.提高狩猎,扩大放牧数量
答案:C
10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A
Ⅲ高分热点题预测
1有“植物王国”和“基因宝库”美称的云南,由于一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正在引发生生态危机。紫茎泽兰原产美洲,十多年前经东南亚侵入云南,紫茎泽兰的毒素会使牛羊中毒。其种子又多,散落范围大,生命力强,能到处传播,所到之处草木都无法生长。紫茎泽兰生长特别快,正以每年30km的速度向北蔓延,一直扩展到四川的凉山地区。
高考高考考动向: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场生态灾乱,其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
答案: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
(2)当地人称紫茎泽兰为霸王草,墨西哥人称之为魔草。魔草在墨西哥(原产地)与霸王草在凉山的生存状态是否相同?请作必要描述。
答案:在墨西哥,通过长期自然选择,魔草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制约,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而在凉山地区,霸王草失去天敌,大量繁殖,对当地物种造成危害
(3)请你就上述材料,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或有价值的建议。
答案:如何消除这场生态危机、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等问题;研究和开发利用紫茎泽兰、切实搞好动植物检疫、引进的新物种不能占据空生态位(引进的物种需要加入到具有天敌的食物链中)等
2环保家预言,废弃的地膜(塑料产品)将最终成为祸害。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用甘蔗渣、麦秆、芦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8%,而且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全在40多天内自动
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高考高考考动向: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难被__________降解,长期留在土壤里,会影响土壤__________,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根系发育。
答案:微生物(分解者)通气和通水能力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答案:不行。因为塑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氯的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3)张俐娜教授和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答案:既能进加土壤的肥力,又能减少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3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固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活动
高考高考考动向:西部大开发战略与环境保护。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
答案:水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__。
答案:自动调节能力森林
(3)近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__________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答案:控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农作物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基因
4阅读下列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一:“黄龙”再降西安据新华社讯:3月27日,西安市区黄尘弥漫,这是继3月22日西安一场泥雨后,“黄龙”再次降临西安。
新闻材料二:黑土地土壤严重恶化
据《华北信息报》1月27日报道,黑龙江省一些专家、学者日前根据新近的调查结果发出警告:黑土地已严重恶化。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平方千米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著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土壤生产能力正呈下降趋势。黑土层已由50年前平均厚度40100cm,下降到如今的2040cm,有的地方已经裸露出有机质含量极低的泛黄母质层。专家们的调查显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以上,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新闻材料三: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新闻材料四:我国将实施6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③退耕还林、还苹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⑥速生丰产材林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高考高考考动向:森林的作用及其利用。
高考试题预测: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黄龙”再降西安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__________;引起“黄龙”再降的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植被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2)黑土地土壤流失严重,说明森林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防风固沙
(4)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森林覆盖率
5酸雨是英国化学家RASmith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表现,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
据某市区1998年环境状况公报记载,市区酸雨频率为41.3%,比上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降水pH年平均为4.87,降水酸性污染较严重,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的特征。
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和坏死,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损失惨重。酸雨使植物阳离子从叶面析出,使钙、镁、铁等离予迅速从土壤中损失,土壤营养状况降低,还使光合作用受抑制,影响植物生长。铝对生物来说是有害元素,在土壤中以氧化铝存在,pH为5.6时几乎不溶解,当pH为4.6时,铝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转化成硫酸铝造成树林死亡,四川某林场,华山松死亡率达96%,就是酸雨使土壤中硫酸铝浓度增高,危及华山松。
某校科技小组同学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开始8h16h24h40h48h
Ph5.04.54.54.24.04.0
高考高考考动向: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
高考高考考动向: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和防治措施
高考试题预测:请依据材料回答:
(1)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___________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
答案:S22和氮氧化物
(2)酸雨对高等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答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矿质代谢有害元素毒害植物
(3)大气污染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对人类__________,系统危害最大,常见疾病有(列举两种)___________。
答案:呼吸咳嗽、哮喘、肺气肿、咽炎、支气管炎等
(4)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对某市的酸雨防治提出合理建议(至少三条)。
答案:控制污染源;寻找洁净能源;改革工艺流程;大力开展绿化,适当栽种柳杉;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力车;微生物脱碱;加强环境管理等。
6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履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在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界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化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高考高考考动向: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高考试题预测: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开发利用造成的。
答案: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掠夺式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___入侵或伸到___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答案: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考场热身探究性高考考综合测试
1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具专一性、高效性和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的特点。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答案:A指导:该题是识图分析题,考查酶的特性。根据题意需要选择说明酶高效性的曲线,酶具有高效性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不加酶的反应速度及加入无机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来讲的,因此只有A图能说明酶的高效性。
2将酶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过分离的匀浆分别装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和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从理论上分析三支试管发光强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乙甲丙
C指导:在酶母菌的呼吸过程中产生ATP,但是不同形式的呼吸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的不同阶段产生ATP的量是不同的。试管中加入的荧光素在ATP提供能量的条件下可以发光,即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化成光能。试管甲中加的是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所以加入葡萄糖后,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ATP;在乙试管中加入的是沉淀物(含细胞器),由于没有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而葡萄糖又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所以乙试管不产生ATP;丙试管中加入的是未经过分离的匀浆,既有细胞质基质又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产生大量的ATP。所以三支试管中的荧光素发光强弱顺
序为丙甲乙。
3把莱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D.主要在老根中
答案:B指导:矿质元素P进入植物细胞后,能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参与到多种生命活动,如形成AIP。这些物质一般都能分解,从而使P元素得到重新利用的机会。在植物组织器官中,新的幼小茎叶生命活动最旺盛,所需各种矿质元素的量最多,一旦某种矿质元素供应减少,新的幼小茎叶就会从老的组织器官中夺取这些矿质元素。除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元素外,那些呈离于状态的矿质元素和不稳定化合物都会向新的茎叶中转移,这样,这些元素便主要存在于新的茎叶中。32P是一种示踪元素,通过科学仪器很容易检测出它的踪迹。所以试题以实验形式给出巳知条件:“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我们便能以此为基础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为B。这里有个关键的基础知识不能遗忘,即P、Mg、N等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其实,这点记忆并非难事。AlP便经常分解,形成ADP+Pi,Pi就能转移并被重新利用。
4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②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③植物的蒸腾作用④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指导: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的ATP由根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的载体,其性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DNA,因此载体的种类具有遗传特性。
5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内的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
B.所有植物细胞中都只有四种色素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
D.有的植物细胞的液泡中也含有一定的色素
答案:B指导:此题的主要思维障碍是对“细胞内色素”和“叶绿体内色素”的关系搞不清。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从功能方面可分为光合色素和非光合色素。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共四种(叶绿索a、叶素绿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非光合色素如花青素,全部分布在液泡的细胞液中。光合色素都可以吸收、传递光能,只有极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可以转换光能。
6下表表示某种食物中的4种氨基酸的含量和人体蛋白质中这4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试问:如果人食用这种食物,在人体中发生下列哪种生理过程,才能使食物中的这4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氨基酸丝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甘氨酸
食物中0.01%0.10%0.05%0.20%
人体蛋白质中0.1%0.23%0.13%0.04%
A.呼吸作用B.转氨基作用
C.脱氨基作用D.氧化作用
答案:B指导:这是一道以蛋白质代谢为主线编写的一道综合性测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人摄取的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不一定与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一致,根据题目提供的资料,食物蛋白质中丝氨酸、组氨酸和酪氨酸的比例低于人体需要的比例,而甘氨酸的比例高于人体需要的比例。但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了提高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利用率,通过转氨基作用来取得平衡,即将多余氨基酸上的氨基通过转氨基作用与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结合形成新的氨基酸,弥补食物中某些氨基酸的不足。人体通过这种过程获得的氨基酸共有12种,属于非必需氨基酸,还有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通过这个过程获得,只能来自食物。
7①用蛋白饲料喂养患病的狗和正常的狗。发现患病的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狗的体重增加。②用谷类食物饲养北京鸭,能迅速育肥。③用肥肉喂狗一段时间,其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上述事实事证明的物质转化关系图解是
答案:D指导:三大营养物质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糖类和脂肪来说,它们之间可以完全转化,糖可以转化为脂肪,同样脂肪亦可转化成糖。在体内氨基酸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或脂肪,而葡萄糖或脂肪则只能转化成组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如在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形成12种,有8种必需从食物中摄取,这8种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就题目给出的条件看,①说明蛋白质可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②可说明糖类转变成脂肪,使鸭增重。③肥肉主要成分是脂肪,在动物体内转化成其它物质,使血糖保持相对稳定。
8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指导:陆生植物无氧呼吸的一般产物是酒精,酒精毒害根细胞导致烂根;无氧呼吸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要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必然要大量消耗体内有机物,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长。
9下图是保持着原生质状态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此时的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大小如何?
答案:根据分析,有三种可能隋况:第—种,有可能正在发生着质壁分离的复原,此的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第二种,可能是处于动态平衡的瞬间,这时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溶液浓度;第王种可能是正处于发生着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此时细胞内的溶液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
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开放性题目。由于此时细胞运动状态的不确定,从而造成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大小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10如下图各坐标中的纵轴表示水稻根对K+的吸收量,横轴分别表示各种相关的条件,请根据图回答:
(1)A与B相比,说明水稻根对K+的吸收过程与_________有关。
(2)从B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提高_________,从而使根代谢旺盛。
(3)从C来看,外界溶液K+深度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继续升高,K+的吸收不再增加,这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的限制。过分增加外界溶液的K+浓度反而会使根对K+吸收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细胞呼吸
答案: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细胞大量失水。
指导: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的细胞呼吸密切相关。这是由于细胞呼吸为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矿质离子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提供QB量ATP,而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同时,细胞膜上运载离子的载体决定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的选择性。
11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试验分两组,一组在光下,一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试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试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水分消耗(ml)Ca2+K+Mg2+
光下109013527179
暗中43510535113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对比看,大麦在光下吸收哪种离子比吸收水分快?
(2)从上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案:K+
答案:①光下蒸腾作用比黑暗中强,消耗水分多②吸收矿质元素受光照影响③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④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指导: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不同,导致吸收离于的种类不同;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的数量不同,导致吸收相应离子的数量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麦对培养液中K+吸收量最多(占开始时的73%),超过了吸收水分所占的比例,②对Ca2++Mg2+吸收少,(百分比含量升高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③大麦在光下和在暗中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亦不一样,④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不成比例,对水分的吸收与光照(燕腾作用)有关,通过以上几点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1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和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进行计算是常见的问题。例如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52,000×109kJ/S
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81,000×109kJ/S
水循环40,000×109kJ/S
大气流动370×109kJ/S
光合作用40×109kJ/S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_________。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_________kJ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
(3)每天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02+5H20→C6H1202+60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列式中
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_________kg,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_________。
答案:23.3%(2)1.26×1018kJ(3)A=为每消耗6molCO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生成1mol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指导:此题是一道理化生综合能力测试题,其解题思想为:
答案:其中参加水循环、大气流动和光合作用三部分是被地球利用的太阳能,而直接反射和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的两部分没有被利用,则利用率为。
答案: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转化的化学能为365×24×60×60×40×109KJ=1.26×1018kJ。
答案:设每消耗6molCO2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为QkJ,则A
13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1)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
(2)根瘤菌之所以能进行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独特的_________。
(3)日本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_________,进而起到固氮作用,从而降低了水稻需氮量的1/5,减少了氮肥的施用量。而更为理想的是直接将固氮基因重组到稻、麦等经济作物的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就可以免施氮肥。如果这种重组能实现的话,那么固氮基因最终实现表达遗传信息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
(4)这种生物固氮和工业合成氨比较,它是在_________、件进行的,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器材、设备和能源。
答案:互利共生
答案:固氮基因
答案:酶
固氮基因
答案:常温常压
指导:本题通过对根瘤菌生活、功能的描述,提出问题,考查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固氮微生物能够固氮,其作用机理是这类微生物含有固氮酶。(1)根瘤菌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体内的固氮酶才具有固氮的作用;(2)固氮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由基因控制,固氮微生物能够固氮,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固氮基因;(3)在水稻根系微生物中不含有固氮基因,即体内不会产生固氮酶,科学家要使非固氮植物本身直接固氮,必须将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的细胞内,其转移途径即基因表达的过程;(4)工业固氮是采取高温、高压等工业生产手段合成氨的过程,而生物固氮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
14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靠从动物体器官、组织中提取,但因受原料限制而无法推广。现在,可以用发酵工程的方法来生产胰岛素。若用大肠杆菌发酵来生产胰岛素,并结合基因工程,写出其生产过程:
(1)构建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工程菌”。
①提取目的基因:用胰岛素基因探针从人的胰岛细胞中获取_________,再用_________法制备人的胰岛细胞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提取_________,并用_________酶切割质粒,使其露出_________。用同一种酶切割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再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切口处,加入适量的_________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重组DNA。
③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__处理,以增大_________的通透性,比重组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在用一定的方法检测出目基因已导人大肠杆菌细胞内,并_________后,再对该种大肠杆菌扩大培养。
(2)发酵生产。如图为发酵罐,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数字如[1])
①配制适合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调整_________,然后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处理并装入发酵罐,将上述大肠杆菌接种于发酵罐发酵。
②经检测若发现放料口排出的旧培养基中微生物细胞形态多样,甚至出现畸形,则此时微生物的生长处于_________期,加料口[]添加新培养基的速度应该适当_________,并从[]以适当速度通入_________
③若该装置现阶段发酵的目的是为扩大培养生产酵母菌菌种,则应尽可能延长_________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加粒口放料的速度都_________,通入的无菌空气成分中应_________、搅拌的速度适当_________。
④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
⑤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⑥搅拌器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
(3)发酵完毕后,从培养基中_________并_________胰岛素,经过,一定的加工成为药用胰岛素,经_________合格,可投入使用。
答案:①人胰岛素基因反转录②质粒限制性内切黏性末端黏性末端DNA连接人的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质粒③氯化钙细胞壁④能表达
答案:①pH灭菌②衰退[1]加快[4]无菌空气③对数加快有充足的氧加快④微生物代谢、机械搅拌、罐壁散热、水分蒸发、冷却水循环等⑤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⑥增加溶氧,使菌种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提高原料利用率
答案:提取提纯检验
指导:本题考查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相互关系的理解,并带有一点实验设计“味道”,因而突出了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解题思路是:先运用基因工程构建转人人胰岛素基因的“工程菌”,再利用该“工程菌”,运用发酵工程生产人胰岛索,然后利用类似酶工程中分离提纯技术得到胰岛素产品。
15某酒厂所生产的啤酒、果子酒,放置久了则产生沉淀,使酒混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经化验,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甲:在酒中加入少墩蛋白酶;乙:在酒中加入少量氨基酸氧化酶。请评价这两种方案:
(1)_________方案要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2)__________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甲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既能消除沉淀,又保存营养成分
答案:乙氨基酸氧化酶不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消除沉淀,还会分解营养成分氨基酸
指导:这是一道联系生产实际的问题。要解决酒混浊的问题,就要使沉淀物分解。已化验,得知沉淀物是蛋白质,就应在酒中加入少量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消除沉淀。氨基酸氧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分解,反而催化氨基酸;分解,不能达到目的。

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免疫精讲精析复习教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2012届高考生物考点免疫精讲精析复习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考考点4免疫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对于免疫这部分内容,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如抗原、抗体的区别,进血干细胞与T细胞、B细胞的关系,过敏反应的概念。关键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区别,体液免疫是在细胞外液内完成免疫功能的,即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体液中,抗体和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而细胞免疫是抗原已经进入到细胞内,由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把抗原释放出来,再被抗体消灭的过程,因此,细胞免疫过程比体液免疫多了一个是细胞裂解的过程,最终都使抗原灭活,从而这到免疫的功能。
Ⅰ热门题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
高考考的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对免疫异常的识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自身疫病的定义及特点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异常的情况下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这就是免疫。一般的免疫异常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风漫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这类疾病主要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攻击而引发的疾病。
C
1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答案: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下丘脑功能的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它具有多种功能。一般来讲,它参与水平衡、无机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恒定的调节,可以产生相应促腺体激素,但它不具有调节躯体运动的功能。
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答案:D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免疫概念。免疫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性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清除“异己”,保护“自己”,青霉素不是机体产生的抗体或类似的物质,故它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
3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e8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答案:C指导: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的概念。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的组织和器管造成损伤而引发疾病,这就是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B指导:考查淋巴细胞的功能及来源。淋巴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来的。其过程是: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另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成B淋巴细胞。一只小鼠的皮肤对另一积鼠来讲属于抗原,当抗原物质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是因为T淋巴细胞是在幼年动物的胸腺中形成的,切除胸腺,就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形成。
5山西)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答案:A指导: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一部分随血液进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另一部分在骨髓内发育成B淋巴细胞,以上这两类细胞都没有接触抗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当这两类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能够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应(即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进而发挥免疫作用。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单克隆抗体。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拟)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炭疽热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动物组织水肿,黏膜出血,造成动物死亡。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实验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抱杆菌制剂注射,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绵羊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
本实验的结论是:实验绵羊获得了免疫力。请回答以下问题:
(1)①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苗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绵羊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从而获得免疫力,这属于_______免疫。
②毒性极弱的炭疽芽孢杆菌进入绵羊体内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请写出所有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名
称_______。
(2)我们认为仅用该实验过程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设计原则、步骤,预测结果。
①实验设计原则:___________
②操作步骤: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问题。
此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抗原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D.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
(1)①体液②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B细胞
(2)①对照原则②将未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③未免疫的绵羊全部死亡。
1拟)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答案:B指导: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两道防线来进行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所以B选项“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是错误的。
2拟)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答案:C指导:细胞免疫区别于体液免疫的最大特点是效应阶段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和D主要体现的是体液免疫的作用,而A的叙述比较笼统,不明确。
3拟)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答案:D指导:免疫可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对一切病原体起作用,而不是专门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如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都属于此类。特异性免疫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具特异性。
4中模拟)鼷鼠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里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下面是为了开发痢疾疫苗而把灭活的痢疾杆菌接种在鼷鼠的身上,并调查了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勺T淋巴细胞对它起的作用。(见下图)。对—上述有关资料的解释或推论正确的是
①乙实验中产生了很多抗体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
②丙、丁实验中,若没有胸腺则B淋巴细胞绝不会合成抗体。
③戊结果表示,抗体合成的最佳状况需要T淋巴细胞的帮助。
④被痢疾杆菌感染后,预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
答案:B指导:胸腺并不是产生B淋巴细胞的必须条件,有的抗原决定簇完全暴露在外,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成效
应B淋巴细胞,而产生抗体。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措施,当已经被病菌、病毒感染,采取这种措施是不合适的。
Ⅲ新高考探究
1关于免疫的认识存在偏差的是
A.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B.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C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免疫反应对机体都是有益的
答案:D指导: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正确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免疫反应具有两重性,它可以对人体产生有利或有害两种结果,使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是一些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
答案:D指导: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一部分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另一部分随血流进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T淋巴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后这两种淋巴细胞分别分化并发育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进行免疫效应;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接触进行免疫效应,最后使其裂解死亡。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A.多糖B.球蛋白
C核苷酸D.胆固醇
答案:B指导: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内会迅速合成大量具特异性的抗体,并陆续分泌到血液中发挥免疫效应,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是分泌蛋白的一种。
4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牛痘病毒B.细菌
C.癌细胞D.自身正常细胞
答案:D指导:抗原具有异物性,一般是进人人体的外来物质,并且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A和B选项完全符合上述特点。癌细胞虽然不具异物性,但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故也属于抗原。
5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
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反应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C.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答案:C指导: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并不是免疫系统对病原菌或过敏原的反应。而患自身免疫病的人,其自身的免疫功能正常。
6下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该病毒与人的关系是________,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________。
(2)表示病毒增殖的曲线是__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________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________。请绘出初次感染后人体的抗体产生与病毒增殖的关系图。
答案:寄生抗原
答案:ac
答案:增多
答案:体液细胞
答案:已获得免疫(或答已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关系如下图
指导:当病毒初次侵入人体时,人体内的免疯系统会识别并通过B淋巴细胞的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进行免疫效应将入侵的病毒(抗原)杀灭。而记忆细胞则会对这种抗原保持记忆。当该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识别并迅速产生抗体和新的记忆细胞来对付抗原。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二次反应的时间明显缩短,抗体的产生量明显增多,在病毒未成患之前将其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