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9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关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同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首先从美国开始B.世界市场作用的结果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引发工人罢工浪潮

2.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生后,最先受其影响并受冲击最大的国家是()

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英国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

C“以工代赈”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4.罗斯福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D.彻底否定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5.希特勒和纳粹党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控制军部

B.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旗号骗取支持

C.借“国会纵火案”取缔所有其他政党

D.魏玛共和国政府的支持

6.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是()

A.1935年起放手扩充陆军B.德国退出国联

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D.国民经济军事化

7.德国的下列做法违背了《凡尔赛和约》的有①收回萨尔区主权②加入国联③重建空军④制造“国会纵火案”()

A.①②B.③④C.③D.①②③④

8.德国法西斯势力攫取政权的步骤是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借“国会纵火案”取缔异党③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④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9.日本法西斯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

A.垄断资产阶级公开的恐怖专政B.军部是法西斯化的核心力量

C.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D.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

10.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的相同条件有①经济危机影响②垄断资产阶级支持③法西斯势力猖獗④发动对外战争而上台()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准的大纲如下:

……

3.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执行时,应注意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4.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对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一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我国势力,并与满洲国的建成相配合,力求国力的充实和加强。

——摘自《基本国策纲要》

请回答:

(1)《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日本国内外形势的特点。

三、问答题

12.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

1.C2.A3.D4.B5.B6.A7.C8.D9.B10.A

11.思路分析:《基本国策纲要》是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通过的文件,它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侵略方案。

答案:(1)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2)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3)国内形势的特点: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国外形势的特点:德、意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崩溃,英法美奉行绥靖政策。

12.思路分析:本题分为两问,第(1)问要求从纵向联系的角度分析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可细分为三个时间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结合题目限定词“历史特点”“政治经济状况”概括阶段特征,组织语言。第(2)问回答“具体表现”,应运用发散思维,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角度考虑,很大程度上是教材内容的再现,但要注意简洁、全面。

答案:(1)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

(2)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

延伸阅读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出发点:

1、本课虽然是独列一课,但是仍然是后两课内容的历史背景;

2、本科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和蔓延的原因,考虑到学生经济学知识相对有限,建议教师讲授过程中少用经济术语,更多地以数据和事例加以说明,教学效果可能更加有效。

一、教材结构:

两目:黑色星期四——危机的爆发

危机的蔓延

二、黑色星期四

1、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本目的重点)

★大背景: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柯立芝繁荣”时期(利用了一战后世界经济对美国的有利局面:欧洲国家经济的复苏有赖于美国的经济;泰勒制——科学管理、福特制——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不平衡:浮华背后的危机

(1)企业利润的增长和工人工资增长的不平衡:(课本小字中的数据)

(2)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课本小字中的数据)(《世界现代史》85页)

这两者制约了社会购买力,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3)分期付款和提前消费导致市场需求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掩盖了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也使得银行金融业出现不正常发展。(《世界现代史》84页)

美国许多银行是独立运营的,缺乏足够的财力应对金融风暴。(《全球通史》696页)

(4)证券市场的畸形发展:投资变为投机

★美国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使之没有预见到经济繁荣背后的危机,从而没有采取任何的干预政策,相反还通过一些错误的鼓励经济的政策,加剧了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危机。

(《世界现代史》85——86页)

★为什么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美国的这种不平衡最为严重)

2、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的表现和影响:

金融业:股票狂跌、银行倒闭

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农业生产严重过剩、大量农民破产:

失业人数达到创记录的水平:

以上种种都可以通过图片、数据、歌谣、典型事例很直观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图片:100美元卖汽车、《布鲁克林每日鹰报》刊载“华尔街股市崩溃,陷入恐慌”的头条新闻、焦虑不安地注视着华尔街金融界动向的人们、华尔街经纪行的顾客们正焦急地浏览着报纸,了解股市崩溃的最新消息、10月24日聚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门前人行道的人们都显得惊慌失措,等等(网络、图书等都可查阅得到)

数据:(课本、《全球通史》697页、《世界现代史》96页)

歌谣:(《世界现代史》98页)

典型事例:《全球通史》696页

二、危机的蔓延

1、难点:经济危机由美国蔓延到世界的原因

(1)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依赖性增强:(三角国际债务关系)国际贸易的不平衡:

《全球通史》696页

(2)西方各国政府采取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损人“自保”政策,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失去了联合起来应对经济危机的时机,导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两个表现:一是提高关税(《世界现代史》97页);二是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世界现代史》95页)

这两个做法导致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分崩离析。

(3)结合二期课改(上海师大苏智良主编)教材中的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2、经济危机的特点:(用数据说话《全球通史》698页)

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交织着政治危机

3、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明显衰退:

可以结合此时苏联的经济发展对比讲解: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和悲观;(可以让学生结合此时苏联的发展,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是苏维埃经济体系的建立、强大,逐渐与资本主义匹敌,对后来二战中苏联力量的强大和二战后美苏对峙产生影响。

(2)交织着政治危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大规模的反饥饿运动和工人运动:(《世界现代史》99页)

法西斯主义思潮在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泛滥:(《世界现代史》99页)

(3)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受到严重挑战,许多国家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动摇了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裂痕

总之,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推荐书目: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第七版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大纲内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课标内容: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20世纪20年代,美国财富集中于和的现象十分严重,不断扩大。
(2)萎缩和许多部门生产。
(3)美国市场虚假繁荣。
(4)20年代盛行的购买方式存在很多隐患。
2.爆发
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历史上的“”时代来临了。
3.特点
(1)范围广泛。席卷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直到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3)造成的破坏特别巨大。整个资本主义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以上。
4.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国家的社会危机。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更加尖锐。
(3)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政策: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__________”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2.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__________,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凯恩斯(1931年)
(1)从材料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汉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2)从材料来看,胡佛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结果如何?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美国的股市崩溃而引发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C.它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一战造成的损失
D.它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恶化了国际关系
2.引发本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发生动摇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④股票投机空前活跃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
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国战后对外贸易迅速扩大
4.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其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帮助美、德缓解危机D.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结成了同盟关系
5.“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肯尼迪执政D.克林顿执政
6.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7.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当时世界形势的紧张,其直接原因是
A.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人民的掠夺B.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C.资本主义各国纷纷设置关税壁垒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二、非选择题
8.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回顾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认识。
材料一从历史上看,国家干预不是唯一的提振经济的做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活动,并由此推动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1)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

材料二l929年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了4年之久,在经历萧条后,又陷于新的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所有经济领域,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l9世纪末的水平。美、德、法、英四国有约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了大片机器“墓地”。
材料三:漫画(见下图)

材料四:l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见下表)

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资本主义
世界
工业生产
下降幅度46.2%40.6%16.5%28.4%8.4%33%以上
对外贸易
下降幅度70%69.1%50%50%
以上50%
以上60%
失业工人
(万人)1700476近300853003000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


1.(2009年四川文综题)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2009重庆文综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参考答案

少数人企业贫富差距市场相对过剩股票分期付款1929“大萧条”整个资本主义1933三分之一资本主义矛盾国际市场自由放任不断恶化

本题主要考查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停止消费就会失去工作,由此可以推断出他认为危机的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造成的;从材料凯恩斯认为一些宏大计划是正确的可以推断出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多消费,举办公共工程;第(2)问主要还是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答案;而结果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主张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
(2)胡佛认为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问题。解决办法是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一、选择题
1.考查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全面认识。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B项表述错误。
B
2.从备选项中看至少有一个叙述是错误的,只要排除一个,就可至少排除两个备选项。从教材中了解到一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直到20世纪20年代。只要霸权存在,那么纽约的金融中心地位就不会动摇,由此判断①是错误的。从备选项中就可以排除A、B、C三项。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判断③④是正确的。然后在备选项中判断同时具有③④的只有D项,由此得出D项是正确的选项。
D
3.本题考查1929年—1933经济危机相关的知识,之所以这市场危机能从美国开始后就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是美国支配了世界市场,B、D说服力不够,C项错误,一战后美国没有操纵国联而由英法控制正说明是英法而不是美国掌握世界霸权,所以选A项。
B
4.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31年,此时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由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B、C、D三项明显错误。
A
5.一是注意题目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二是紧扣“梅隆”“胡佛”“华尔街”等信息,说明是大危机时期。
A
6.解答本题要注意题中的时间。1930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通过增加进口货物的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危机。
B
7.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A项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关系紧张的因素,B项表面上看可能是正确答案,但时间、史实都不符合“直接”含义,D项只是导致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不是导致世界形势的紧张,C项指的是因为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取招高关税的政策,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世界形势的紧张,所以答案为C。
C
二、非选择题
8.第(1)问从材料“国家干预不是唯一的提振经济的做法”可以看出应该是与国家干预相反的,即市场方式;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第(3)问主要由教材所学知识来回答即可,注意分局部和整体两方面。
(1)市场或者自由放任主义
(2)持续时问长、波及面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从局部看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只有B项符合题意。
B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A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被很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当时处于总统柯立芝当政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时期,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美国三大支柱行业,一切显得富足而舒适。很多美国人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美国梦”正在实现。然而,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短促的“繁荣”一夜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大萧条景象。大街小巷中的美国人都在纳闷儿,“美国到底怎么了?”“美国梦哪里去了?”

为什么会爆发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为什么如此严重?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

一、爆发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1:指导学生阅读P81图《廉价卖车》、《黑色星期四时的华尔街》《美国人领取救济》提问:你如何认识这三幅图反映的现象?

这是号称世界首富的美国在1929年经济危机降临时社会的真实写照。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爆发。股市繁荣带来的人们生活上的富足,胡佛政府当时信誓旦旦的承诺都在瞬间化为乌有。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记录收盘。随后,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股市崩溃了。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换兑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随之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这样由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开始的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二、探源经济危机:

1、危机前的美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导言、第一段与P80《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提问: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状况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持续繁荣。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

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战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

(2)技术革命是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

(1)具体原因:

①贫富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家庭占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12%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②股票投机过度,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使得作为企业“晴雨表”的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当矛盾最后激化,就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在经济虚假繁荣的环境下,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1925年,有约49亿美元的零售商品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出的。1926年,赊购票据达60亿美元。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

3:阅读P81回答: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了解分期付款的概念。

思路引领: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提示:适度的分期付款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则会导致市场的虚假繁荣。

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4:设问:假如一个美国人从银行贷款1000美元买股票,当股票涨到10000美元时还不抛售,等着再涨,同时他还认为自己已拥有了近9000美元的资产,于是又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去商店买东西。一旦股票下跌,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当时的人们相信,股票是不会下跌的,但是,这种不幸还是发生了。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一夜之间,繁荣化为乌有。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这场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那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由此可见这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呢?

(2)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小结: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拼命剥削工人,造成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资本家叫喊生产过剩,把牛奶倒入大海,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营养而犯愁。
3、危机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加拿大、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那么为什么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

(1)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还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过渡:那么这场持续多年的危机给各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大家阅读P课文分析。

三、感受经济危机:

1、大萧条:

5:经济危机有那些具体表现呢?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这场经济危机又被称为“大萧条”。“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那样一种持续时间长、萎缩幅度更大、地理波及面更广、出现频率更高的经济状况。本课所讲的“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

过渡::我们了解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情况,那什么是经济危机呢?

2、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急剧增多,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物价下降,现金奇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不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超过了广大人民的实际需要,而是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比,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资本家叫喊生产过剩,把牛奶到人大海,把棉花、布匹烧掉;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要的食物而发愁。

在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下,资本家为什么不把商品廉价卖给工人,却要大量销毁呢?

维持价格,保证利润

3、危机的特点:我们还看到,这场危机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它还波及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极大影响,这场危机有三个特点:
(1)它范围特别广:

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2)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3)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4、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下面,我们来试着探索这场危机的根源。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局部: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

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法西斯主义思潮开始泛滥,美、法、英、西班牙、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法西斯势力很活跃,德日两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整体: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整个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税,引起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1931~1932年,76国提高了关税。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令英镑贬值30%。两年后美国也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50%。经济危机期间,先后有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以争夺国际市场。

②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过渡:在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各国都采取各种经济、政治措施,以求摆脱危机带来的种种困境。由于各国经济条件和政治传统不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尽相同。

(3)推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四、应对经济危机:

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说:“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然而,胡佛的话音落下不久,纽约证券交易所爆发了那场空前的灾难。

1、胡佛的政策

6:同学们,假如你是美国总统,想一想,该如何摆脱危机?

(1)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倾销过剩商品,转嫁危机。

(2)提高工人工资,让工人有能力购买商品,以此激活市场,带动工厂恢复生产。

言之有理均可

面对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何种对策呢?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后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自由放任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政策药方,对美国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它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他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似乎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胡佛政府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

2、结果

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效果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变革运行机制,说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与时俱进。

人民不满,期盼新的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政策。那么美国政府最终是如何解决这场危机的呢?
罗斯福新政。
注意: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不等于放任不管,只是措施不得力!

反思: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1)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2)造成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因此形势恶化。这就说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弱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为开端,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失败的反危机措施,使形势进一步恶化,由此,胡佛政府失去了民心,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罗斯福上任后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策调整,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恢复,摆脱危机,并最终使美国经济制度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革,下节课我们将就此展开讨论学习。
E布置作业:

学习延伸:《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解题关键:确定问题本身的时空定位。

思路引领:在确定的20世纪的大危机这一背景后,着重理解歌词的内容。

这首歌曲表达了大危机期间曾经为美国经济繁荣做过贡献的失业人员的悲观情绪,向人们展现出大危机期间美国高失业率的景象,反映了失业者渴望就业的诉求。

第八单元“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八单元“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教案

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文字、图表、图片等史料的展示,继续培养学生解读史实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历史时期不同侧面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一个时代特征的方法,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间保持平衡,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持。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它为什么从金融业开始然后涉及商业、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为什么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答案: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力大。

当时的金融业在经济过程中占垄断地位,股票指数往往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当人们忽视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危机,证券市场出现畸形,投机增多。当股票市场崩溃便引发了货币应用危机。股价惨跌致使美国工业指数连续下降,既而波及几乎所有行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高,纽约逐渐成为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市场对美国的依赖性增强,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会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性。

2、你认为这场席卷几乎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诫的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答案:第一,无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状态。

第二,保持社会和谐应尽量降低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近30年的稳定繁荣可以作为此方面的例证。

第三,要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只有经济能够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状态才能够持续地得到维护。

(二)探索与争鸣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对后者构成任何真正的威胁。欧洲之外,或是西方以外的地区,因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程度之大,更令人注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要点:不完全认同。因为第一,经济危机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第二,希特勒和罗斯福等历史人物的行为和经济危机之间确实有内在的联系,但这些人物能在历史上的产生重大的影响,还有其特殊的国情背景。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罗斯福新政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理解国家调控经济的意义,学会解读文本、归纳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史料(文字、图片、图表)的解读、分析,继续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于美国走出危机的意义,理解罗斯福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倡导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因而是进步的;新政对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也体现了现代国家与时俱进、在动态中发展的理念,成为二战后各国建设的典范。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何创新之处?

答案:主要内容可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

国家调控经济:首先规范金融秩序。政府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放弃金本位制。其次,直面大规模失业的问题。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最后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发起“蓝鹰运动”。在农业方面,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适量缩减农业生产。

社会保障措施:首先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

罗斯福新政实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强民众购买力,以解决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萧条的经济理论。

其创新之处: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发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开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首先,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而联邦政府的权威也得到了加强。

第三,罗斯福解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之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找寻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探索与争鸣

美国历史上有三位总统名传史册:华盛顿、林肯与罗斯福。他们都在国家形成、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请查找资料,展开讨论,谈谈你对这三位总统在美国历史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参考要点:华盛顿——立国: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贡献。

林肯——挽救:领导南北战争,挽救分裂中的联邦,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发展:推行新政,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开创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领导美国参加第二次大战。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和法西斯统治建立之间的关系;知道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基本过程。认识到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的驱动下,选择法西斯道路,急于通过战争摆脱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三个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对内对外政策,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民族主义能凝聚本民族力量,抵御外侮,争取和保卫本民族权益,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会导致战乱和倒退。任何民族都应该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应该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民主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德、意、日是如何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答案: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经济难逃厄运。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异常尖锐,造就了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势力趁机发展壮大。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1934年自称“国家元首”,集军政大权一身。对犹太人进行残酷迫害,对人民加强思想控制。对外疯狂扩军备战,使德国经济走上战争轨道。

一战后的意大利外债沉重,工业生产下降,经济萧条。意大利政府无力控制局面,为出现独裁统治提供了有利时机。墨索里尼趁机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软弱的国王授权墨索里尼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了。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造成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日本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在发动侵略战争中走向法西斯化,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二·二六兵变”后,正式建立法西斯统治,并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2、简述德国纳粹体制的特征及其具体表现。

答案: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扩张为目标。

具体表现:政治——一党专制、元首独裁;经济——推行“松财政、紧货币”;文化——宣扬民族共同理论,强化社会统治,推行排犹政策。

(二)探索与争鸣

在德国纳粹政府推行排犹政策后,大多数国家都拒绝接纳流亡的犹太人,而此时的上海却以宽厚的胸怀接纳了大量犹太难民,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请查找资料,寻访犹太难民当年的居住地及相关人士,开展课堂讨论。

相关背景:20世纪30年代末,有两万多名逃离纳粹统治的犹太人来到上海。他们为上海的开放政策所吸引,成为较早到这个城市的犹太移民。其后日本占领上海期间,犹太难民被限制居住在提篮桥地区的砖房里,但没有遭到继续的镇压。w.w.w.k.s.5.u.c.o.m